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类文明的引擎课件

人类文明的引擎课件


爱迪生只念过三个月的小学。学校老师说他“愚 呆” ,他不得不退学回家。当过乡村教师的母亲并不 相信这一点,亲自做他的教师,引导他去读一些书。爱 迪生很喜欢科学。他很小就在自己家的地窖里,建起了 一个小实验室。他把平时省吃俭用的钱,全部花在仪器 上。但光靠这个钱是不能满足试验需要的,于是,他就 到火车上当卖报童。后来,他发现火车上行李车厢中有 一间吸烟室未用,他就把家中地窖里的试验品搬到这上 来,坚持做化学试验。有一天,火车摇晃,行李滑下来, 把他试验用的一支磷杆摔到地下,车厢立即着火。火被 赶到现场的人扑灭了,可是车长却打聋了他的耳朵,造 成终身残废。爱迪生所走过的道路是不平坦的。他当过 电报生。在书摊和图书馆消磨很多精力。但由于几次失 业,最后不得不到纽约投奔朋友。他口袋里连一个小钱 也没有。他饿急了,只好向人讨了点茶水喝,这是他到 纽约后的第一顿饭。饥因交加的爱迪生,容仪拙陋,衣 着褴褛,被人看不起。一个偶然机会他很快帮助人家修 好了一台机器,而被留下来,这才找到了工作。逐步走 上了科学研究的道路。
2、影响:推动电力工业和电气设备工业的迅速发 展。电报业的发展
法拉第
出生在英国一个铁匠的贫困 家庭,只上过两年小学,14岁当 装订书籍的学徒。在七年的学徒 期间,利用订书的空闲时间,如 饥似渴、废寝忘食地阅读了许多 自然科学的书籍。后来,他毛遂 自荐,在22岁时当了大化学家戴 维的实验助手。1831年,法拉第 经过7年反复试验,发现电磁感应 现象
蒸材汽料机二的:历史意义,无论怎样夸大也不为过的。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工厂林立
结合材料一、二,你认为恩格斯所认为的“社 会状况革命化”具体体现在哪里?
3蒸.汽意机义的历史意义
1)解决了工业发展的动力问题;
自•然①力蒸(汽人机力得、到畜蒸广力汽、水力、风力)
使人 类进
2)工泛 切厂应生大用产量,部出成门现为和一交
,以水力作动力,纺出的纱坚韧结实, 但比较粗。
这是英国工业革命时期工人克隆普顿发明 的骡机。这种骡机集中了水力纺纱机和珍妮纺 纱机的优点,它可以推动300梍400个纱绽,纺 出细致而又牢固的纱线。
(二)“万能的原动机”
1785年,瓦特制成了改良的蒸汽机, 人类社会由此进入“蒸汽时代”
瓦特与蒸汽机
⑴1794年(英)莫兹利发明移动刀架, 1797年制成带有移动刀架和导轨系统 的车床。
⑵19世纪初机械加工制造业诞生
3、意义:近代技术体系最终建立标志第一次工 业革命完成
LSLX
二、第二次工业革命——电气时代
㈠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起止时间:19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 初 背景 1政治前提: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 2资本:资本的积累和对殖民地的掠夺 3市场:世界市场的出现和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 形成,进一步扩大了对商品的需求 4生产技术:自然科学的突破性发展(理论基础: 法拉第的电磁学)
入 “蒸
34))近通 “ 机出促水万 ”运建现进蒸厂能;输了了汽的部发交轮明通原门交船和运动的通、发使输蒸达用业、汽机的资机源器发车丰的展富热。潮
汽时 代”
• ②推动了”。
(三)交通运输工具的改进 • (1)原因:
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
• (2)发明:
①1803年富尔顿(美):汽船 ②1814年史蒂芬孙(英):蒸汽机车
⑴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人力“珍妮机”
⑵1771年阿克莱特发明水力纺纱机 1、发明 ⑶1779年克隆普顿发明“骡机”
⑷1785年卡特莱特研制出水力织布机
2、意义:揭开工业革命的序幕,并在技术上完成 了由手工业向机器大工业的过渡。
这是英国钟表匠阿克莱特发明的水 力纺纱机。这种水力纺纱机有四对卷轴
美国人富尔顿制造的第一艘汽船
航行时蒸汽机推动船两侧的明轮,所以这种 船就被称为轮船。1807年,这艘汽船在内河试航 成功,揭开了水上交通运输工具的新篇章。
(四)机器制造业的诞生
1、原因: 蒸汽机的出现和传动结构的改进,使 生产部门对车床需求的数量和种类激 增,手工生产方式已无法满足需要。
2、历程
二 、第二次工业革命——电气时代
内容
(一)电力的发明和使用
⑴1831年(英)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提出发
电机的理论原理
1、 ⑵1838年(俄)雅可比制成实用电动机
发 明
⑶1867年(德)西门子制成发电机 ⑷1873年(比)格拉姆制成最早具有商品价值的
直流电动机
⑸1882年(美)爱迪生创建第一个发电站
(二)蒸汽机的发明与改良 ⑴社会生产的直接推动
1、原因 ⑵实验科学的长期孕育
2、瓦特 之前
⑴1690年巴本(法)发明带有活塞的实 验型汽缸,把热能转变为机械能。
⑵纽可门等人研制大气活塞式蒸汽机, 只能用于矿山抽水。
材料一:恩格斯说:“17世纪和18世纪从事制 造蒸汽机的人们,谁也没有料到,他们所创造的 工具,比其他任何东西都会使全世界的社会状况 革命化……”
人类文明的引擎课件
一、工业革命兴起的背景
政治前提:资产阶级统治确立 资本:海外贸易、奴隶贸易和殖民掠夺 市场:国外市场不断扩大 技术:工场手工业(理论基础:牛顿力学) 劳动力:圈地运动
一 、第一次工业革命——蒸汽时代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起止时间:
18世纪下半叶到19世纪中期
(一)棉纺织技术的创新——揭开序幕
研究电磁感应现象的实验示意图
发电机 1866年,德意志科学家西门子研制成发电机
西门子是德国的发明家、科学家和工业家。他曾 建立德国第一个电报系统。铺设了多佛至加来的 第一条海底电报电缆,建立了第一个电力公共交 通系统,他还与弟弟提出平炉炼钢法。同时西门子 又是一位工业家,他创立了西门子公司。
爱迪生12岁
“瓦特蒸汽机巨大的、不 知疲倦的威力使生产方法以过 去所不能想象的规模走上了机 械化道路。”
——罗尔特《詹姆斯·瓦特》
童年时代的瓦特和茶壶的故事
一天晚上,瓦特和一个小女孩在家里 喝茶。瓦特不停地摆弄茶壶盖,一会 儿打开,一会儿盖上,当他把茶壶嘴 堵住时,蒸汽顶开了茶盖。在旁的外 祖母对瓦特的这种无聊动作极为不满, 加以训斥。瓦特并不介意,他一心想 着蒸汽的力量,从此萌发制造蒸汽机 的念头。
这里,我们不妨追溯一下他小时候的 两个故事。在他幼年时期,有一回他看到 母鸡孵卵生出小鸡,很觉奇妙,但并不满 足。事后,他也悄悄攒些鸡蛋放在仓库里, 自己伏在上面,亲自试一试能否生出小鸡 来,弄得全家人好一阵子找不到他。七岁 上学后,他强烈的求知欲和钻研问题的习 惯就更加明显了。他对他所接触的东西, 总是无休止地提出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并 要求老师解答清楚。对此,老师很觉头痛。 有一回上算术课时,老师教同学们说二加 二等于四,爱迪生一定要让老师讲明白, 二加二为什么等于四。尽管老师给他作了 一般的解释,但并不能满足他的要求。于 是,老师就说他“愚笨”。爱迪生不满足 自己已经学得的知识,而时时刻刻用自己 天真幼稚的心灵探索着大自然的秘密。然 而,他的老师未能理解他。可是几十年后, 爱迪生却成为享有盛名的发明家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