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9皮肤纹理分析

2019皮肤纹理分析


变异Ⅱ型(叉贯掌)
远端横褶线与近端横褶线相交成一条直线,贯 通全掌,近似通贯手;但褶线的远近两侧各有 小的分支线,似两树叉。在我国正常人群的出 现率为3 %左右。
(二)遗传病的皮纹变化
⑴21三体综合征: •箕形纹特别是尺箕的比例高,TFRC较少; •小指常是单一指褶线; •大约有一半患者出现通贯手; •∠atd增大平均值约为70°。
按指纹时,一定要把有三叉点的位置印出,所以 手指应先以指甲与白纸垂直的方式落在白纸上,再转 动手指,从这一侧滚至对侧,得到完整的指纹。 •以透明胶条包裹手指。 •轻轻取下胶条沾与白纸上即得清晰指纹。
作业:表1 指纹统计 性别: 左手指纹 贴指纹处 指纹类型 民族: 拇指 籍贯: 食指 中指 环指 小指
3、掌纹观察
⑴大鱼际区:位于拇指下方。 ⑵小鱼际区:位于小指下方。 ⑶指间区:从拇指到小指的指根部间区域 (I1~I4) 。 ⑷指三叉:在2、3、4、5指基部各有一个 三叉点为指三叉,用a、b、c、d表示。
⑸轴三叉和atd角
•轴三叉:正常人手掌 基部的大、小鱼际之 间,具有一个三叉点, 称轴三叉,用t表示。
环形纹
螺形纹
囊形纹
绞形纹(双箕斗)
环形斗
螺形斗
双箕斗 囊形斗
非主要斗形纹
混合型、孔雀眼和内破型斗形纹
根据统计,指纹的分布频率因人种而异, 存在种族、性别的差异。 •东方人尺箕和斗形纹出现频率高,而弓 形纹和桡箕较少; •女性弓形纹多于男性,而斗形纹较男性 略少。
2、指嵴纹计数
从指纹中心到三叉点经过的嵴纹数。
箕 口
左手
正箕
反箕
⑶斗形纹(whorl,W)
• 是一种复杂、多形态的指纹。
• 特点: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三叉点。
• 斗形纹可分:
绞形纹(双箕斗)(Ld):由两组箕形纹组
成,两箕头绞着,箕口方向相反。
环形纹(Wc)
螺形纹(Ws)
囊形纹
①环形斗:由指纹中心向外,由多圈环形纹 组成,各圈相互不连接。 ②螺形斗:从指端中心起纹线呈螺旋 状向外旋转延伸而构成。 ③囊形斗:中心有环或螺形结构,纹线呈 椭圆形,向外延伸似囊状。
⑵18三体综合征:
•弓形纹比例增高,80%患者有7个以上手指为弓形 纹(正常人仅约1%),故TFRC值低; •多为通贯手; •约25%患者为t″ •约40%的患者小指上为单一指褶线。
(三)透明胶条粘贴法取指纹 • 以2B铅笔涂黑纸张
•先用肉眼直接观察自己的指纹类型,找出箕形纹与 斗形纹的三叉点位置。对着直射光线,转动手指,以 便从不同方向观察,使嵴纹与沟的对比度增加。 •手指从纸上涂黑
遗传病患者中指纹出现率则有异常:
•如正常人群中第4、5指的反箕仅占0~1%,而先 天愚型患者则以反箕居多。 •双手中弓形纹的总数大于7,在正常人群中仅约1 %,而在18三体患者中则多达80%。
•双手中斗形纹总数大于8,在正常人群中仅有8% ,而在5P-患者中达到32%。
•单基因和多基因遗传病也都有一定的皮纹改变: 室间隔缺损患者尺箕增加;房间隔缺损患者桡箕增 加;法乐四联症患者斗形纹增加;精神分裂症患者 尺箕纹增加,斗形纹减少。
⑴弓形纹(Arch,A)
嵴线由一侧至另一侧,中间隆起呈弓形, 无三叉点。 根据弓形的弯度分为:简单弓形纹 篷帐式弓形纹
简单弓形纹(A s)
篷帐式弓形纹(At)
⑵箕形纹(Loop,L)
俗称簸箕。嵴线从一侧起始, 斜向上弯曲,再回转到起始侧, 形如簸箕,有一个三叉点。 根据箕口朝向的不同,可分 为两种: 正箕或尺箕(Lu):箕口朝向手的尺侧者(朝 向小指); 反箕或桡箕(Lr) :箕口朝向手的桡侧者(朝 向拇指)
Number 1
Number 2
Number 3
指嵴纹数 =
Number 1+ Number 2 + Number 3
2
指嵴纹总数(TFRC): 10个手指嵴纹计 数的总和。 XY(正常男性)为145; XX(正常女性)127; XXY(性染色体异常)为114; XXYY为106; XXXYY为93; XXXXY为49。
(1)、弓形纹:由于没有三叉点,计数为0。 (2)、箕形纹:从中心到三叉点中心绘一直线 ,计算直线通过的嵴纹数。 (3)、斗形纹:因有两个三叉点,可得到两个 数值,只计多的一侧数值。 ( 4 )、双箕斗:分别先计算两圆心与各自三叉 点连线所通过的嵴纹数,再计算两圆心连线所通 过的嵴纹数,然后将三个数相加起来的总数除以 2,即为该指纹的嵴纹数。
•atd角:从指基部三 叉点a和d分别画直线 与t相连,即构成atd 角。
•atd 角度数越小, 三叉点t的位置离 掌心越远;
•atd 角越大。三叉 点t的位置离掌心 越近。
•我国正常人atd角的平均值为41° • atd角在45°以下称轴三叉t 低位; • atd角在45°~ 56°称t 中位,用t′表示 •atd角在56°以上称t 高位,用t″表示。
实验一
皮肤纹理分析
一、实验目的
1、掌握人类的指纹类型及各种类型的特点 2、学习和掌握建立各自的指纹图 3、掌握atd角的计算方法 4、了解染色体病患者指纹的分布特点
二、实验原理
皮肤纹理(dermatoglyphy):是指人体皮肤某 些特定部位出现的纹理图形,简称皮纹。 皮纹是由真皮乳头向表皮突出形成许多排列整 齐、平行的乳头线——嵴纹(ridge)和嵴纹之间的 凹陷——皮沟(dermal furrow)组成的。
皮肤纹理呈多基因遗传, 具有高度 的稳定性,在胚胎发育第13周开始出现, 第19周左右形成,且终生不变,具有个 体的特异性。 研究发现,皮纹的异常与某些遗传 性疾病,尤其是染色体病有较高的相关 性。因此,皮纹可用于某些遗传病的辅 助诊断。
三、实验内容与方法
(一)正常人的皮肤纹理 1、 指纹观察
手指末端腹面的皮纹称为指纹。 根据纹理的走向和三叉点的有无及数目,可将 指纹分为三种类型: 弓形纹 箕形纹 斗形纹 三叉:是指由三条嵴线相交成“Y“或”人“形 的标记。
悉尼掌:大鱼际褶线和远端横褶线呈正常分 布,而近端横褶线从桡侧向尺侧延伸,横贯 整个手掌,故又称中贯手。这种褶线多见于 澳大利亚的悉尼人,故名悉尼掌。我国正常 人群悉尼型手的出现率为2.38%左右。
变异Ⅰ型(桥贯掌)
近端横褶线借助一条短枝与远端横褶线相连,似 搭桥状,故称桥贯手。属于正常人褶线变异型。 这种褶线在我国正常人群的出现率为13 %左右。
,甚至消失。
(7)t距百分比
•t距:t三叉至远侧腕关
节褶纹的距离。 •上手掌长度:中指掌面 基部褶纹至远侧腕关节 褶纹间的垂直距离。
• t距百分比:t距比上手
掌长度的百分比。
4. 指褶纹和掌褶纹
手掌和手指屈面各关节弯曲活动处所显示的褶纹。 ⑴指褶纹:正常人除拇指只有一条指褶纹外, 其余四指都有2条指褶纹与各指关节相对应。
纹嵴数
右手指纹 拇指 食指 中指 环指 小指
贴指纹处
指纹类型 纹嵴数
十指指嵴纹总数
作业:表2 掌纹统计
项目 atd角 t距百分比 手掌褶纹: 普通型 通贯手 变异型Ⅰ 变异型Ⅱ 悉尼型 a-b脊线贴图 a-b脊线计数 左手 右手 左右手合计
手掌
(6)a-b嵴线计数
•a-b脊线是指三叉a点和b点之间的嵴线。简称 “a-bRC” •计数方法:是在a-b三叉的中心画一条连线,
然后计算这条直线所经过的嵴线数。左右两手
分别计数后,将左右两手的数字相加就得到一 个人的“a-bRC” •我国正常人的a-bRC平均为78左右。 •一些染色体疾病患者,其a-bRC增多或减少
⑵掌褶纹:正常人手掌褶纹主要有三条,分别
是:
远侧横褶纹
近侧横褶纹 大鱼际褶纹
远侧横褶纹 近侧横褶纹
大鱼际褶纹
正常人手掌褶纹
根据近、远侧横褶纹的) 变异Ⅰ型(桥贯掌) 变异Ⅱ型(叉贯掌) 悉尼掌
远近横褶纹合成一条横贯全掌的褶纹 。双手均为通贯手的人在正常人群中 仅占2%,而先天愚型中为31%、18三 体中为25%、13三体中62%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