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市政道路及排水技术标

市政道路及排水技术标

目录一、主要施工方法二、资源投入与采购计划三、工程质量目标及其控制措施四、职业健康安全目标及其控制措施五、工期进度目标及其控制措施六、环境与文明施工目标及其控制措施七、成本目标与风险控制措施八、信息沟通方法九、施工总进度表或施工网络图十、施工总平面布置图一、主要施工方法(一)工程简介1.本工程道路中线按规划批准的各控制点坐标进行布置,设计标准按城市支路Ⅱ级标准设计,设计车速为30公里/时,道路结构设计年限为30年。

2.本工程道路一设计起点桩号为K0+000,设计止点为K0+419.337;道路二设计起点桩号为L0+000,设计止点为L0+287.313;道路二起点桩号为T0+000,设计止点为T0+277.569,机动车道为水泥砼路面。

(二)设计要点1.纵断面设计本工程道路纵断面设计主要控制因素为起点高程和止点高程,并兼顾了周边的地形及现状高程。

道路全线纵坡均大于0.3%,纵断面设计高程均为车行道中心线处路面设计高程。

2.横断面设计本工程道路一(K0+000-K0+254.84段)全宽20米:4.5m人行道+11m车行道+4.5m人行道。

道路一(K0+254.84-K0+419.337段)、道路二及道路三全宽11m:2m人行道+7m车行道+2m人行道。

车行道为直线型路拱,横坡为1.5%(双面坡);人行道横坡为2%(坡向机动车道方向)。

(三)路基路面设计1.土路基压实度求(包括沟回填土)填方地段:路基下0—80厘米为90%,80厘米以上为87%。

挖方地段:路基下0—30厘米为90%,均采用重型击实标准,土基回弹模量应大于20Mpa。

2.路面结构(1)机动车道路面结构(从上至下)①22cm混凝土路面;②18cm水泥稳定碎石上基层(5:95);③18cm水泥稳定碎石下基层(4:96);④素土夯实(密实度达95%以上)。

(2)人行道结构(从上至下)①6cm水泥步砖;②3cm厚1:2水泥砂浆;③20cm厚毛渣石底层;(3)人行道树穴尺寸为1.2×1.2M。

(4)车行道弯沉值不大于40(1/100mm),水泥稳定碎石基础顶面弯沉值不大于100(1/100mm),土路基顶面弯沉值不大于250(1/100mm)。

(5)人行道站石采用C30高站石,站石基础采用10cm C15砼基础。

(四)道路排水设计1.本工程排水设计严格遵循鄂州市总体规划排水专项规划,同时结合城市排水现状及现有地形地貌,雨水通过雨水管涵就近排至指定地点,污水接入城市污水管网,最终通过泵站送入污水处理厂。

2.雨水涵、污水主干管分别位于道路西侧与东侧,距离路中分别为12米与14米。

雨水横向支管与雨水涵内顶平接;污水横向支管与污水干管采用管顶平接,预留支管接户口出路边线1米。

(五)适用于本工程技术规范1.《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90)2.《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D40-2002)3.《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30-2003)4.《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TJ50-2001)5.《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34-2000)(六)主要施工方法1.施工测量施工测量的质量直接影响道路的位置、尺寸、高程和坡度,对能否按照设计要求完成工程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因此,测量人员必须非常熟悉道路的平面图、结构图、大样图,掌握设计图上的有关尺寸及高程,放样数据要反复核对。

此外,还应与技术部门和计划部门沟通信息,了解施工方案和进度安排,掌握现场情况,使测量工作与施工进度密切配合。

(1)中线复测根据业主规划部门提供的控制点,对固定路线上的主要控制点:如交点、转拆点、中间各点和直线上的整桩及加桩予以复测,经复测无误后,将上述各桩沿线垂直方向引至路面之外,作为辅助基线,但应以不影响填挖方为原则。

同时作出移钉各桩记录草图,详细注明桩号及移钉距离,注明与有关建筑物的固定距离等。

用钢尺沿中心线进行路线长度的复核,复核次数不少于两次,按复核测量结果,定出整桩与加桩。

当路线的主要控制桩在施工中有被挖掉或埋掉的可能时,应根据现场条件采用有效方法予以固定,所设护桩必须牢固可靠。

本工程机动车道轴线根据原基准点用经伟仪测设,管道放线以机动车道轴线为依据引测,距离误差不超过1/3000,角度误差不超过60′。

(2)路线高程复测与水准点增设①中线复测后,沿道路线形作水准点测量,复核原水准基点、标高和中桩地面标高,并对工程关键部位测定增设的临时水准基点标高和加桩的地面标高。

沿路线增设的水准点应准确无误。

临时水准点的位置应设于固定坚实,不下沉不易碰撞的地物或自行设置的深埋木桩上,以红色顶面铁钉标志。

②引用的水准点应与设计所用水准点一致,并事先向有关部门取得标高数据并经常检校。

(3)横断面的检查与补测路基施工前,对横断面应进行检查校对,如发现错误或有怀疑时,应进行复测,加桩处应补测横断面。

横断面检查与补测时,应正确掌握方向,否则会产生较大误差,检查与补测方向为路中线垂直方向。

(4)路基放样①按设计中线桩,向左右平移至施工路面宽度以外一米钉边桩,桩距50米,并加钉纵坡变坡点。

在边桩上用红漆标示路面设计中线高,注明挖填深度作为施工依据。

②按设计横断面及坡度,计算挖方坡脚位置。

土方量较小时,可随时钉上下坡脚桩;土方量较大时,可插立杆或石灰线定为初步标志,当接近完成时,可正式钉立上下坡脚桩进行挂线修整。

在施工过程中,必须设置牢固的挖填标志及车辆行驶方向标志,施工随时检查,发现被碰倒或丢失即时补上。

2.路基土方工程(1)准备工作①施工前应作好施工地段内的临时排水设施,以免工程本身及附近居民、单位或农田遭受水害。

临时排水设施应尽量与永久性排水设施相结合。

②对路段内的土质要调查、勘探、掌握换土、弃土的调配原则。

土方施工应进行土方平衡计算,按照土方运距最短,运程合理和各个地段施工的顺序做好调配,减少重复搬运。

③路基填土应根据土方来源和土质变化情况,测试塑性指数和最优含水量、最大干质量密度,以控制土方的施工质量。

土方开挖时,对查明的各种地下管线,电缆等隐蔽设施应做出标记,并要求所属单位派人现场监护,层层交待清楚,采取措施,防止损坏。

④沿线所有水准点及测量桩应妥加保护。

不得掩埋或碰动,已碰动或必须移动时,应通知测量人员办理。

(2)路基挖方①土方开挖宜从上至下,分层分段依次进行,随时作成一定的坡势,以利泄水。

并不得在影响边坡稳定的范围内积水。

土方开挖时,对查明的各种地下管线电缆等隐蔽设施应做出标记,注意保护。

在电缆覆土不足100厘米,管道覆土不足50厘米者,不得直接使用机械开挖。

重要管线要请有关单位派人员现场监护指导,设专人配合施工。

②路基个别处若有超挖,应用与挖方相同的土填补,并夯实至规定要求的压实度,若不能达到规定要求,应用毛石、毛碴石填补压实。

③挖出的土方应按土方平衡表及时运到填土地段利用。

应尽量做到随挖随填,及时压实。

弃土应堆置在距离坡脚至少2米或纵向截水沟以外的地方,堆土高度不应超过1.5米,表面整平并向外倾斜,防止雨水流入挖方场地。

④当路基挖至标高后,若发现土质松软或含水量过大,在采取必要的降水措施条件下经碾压后,仍达不到要求的密实度,应采用石灰土或其它有效办法进行处理。

⑤路基挖方接近设计标高时,应注意根据土质情况适当预留虚高,应注意深挖地段土基的特殊处理,以便压实后符合设计高程,同时表面必须平整。

有条件时应用平地机找平,不得有凸凹不平的现象。

最后,各项技术指标应符合设计要求和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3)路基填方①由于施工路段土质较复杂,因此填方前要处理好原始地面表层腐植土和沟塘底层土,淤泥要清除干净,再抛填石块,铺毛渣石后再进行土方回填。

②填土前,要先取土样做击实试验,确定压实参数,并做试验段,通过试验段的施工,修正优化压实参数,作为后期施工压实标准。

填土前,应对填方基底和已完隐蔽工程进行检查和中间验收,并填写验收单之后,方得进行填土。

③路基不得用不符合要求的土质填筑,填土内不得含有杂草、树根和农物残根等杂物,若有此类杂物,填土前应予以清除。

④填土时,应用同类土填在同一地段,若用不同种类的土时,应分类分段填筑,尽可能保持整段一致。

若采用两种不同类土分层填在同一地段时,则上层宜填筑透水较小的土料,下层宜填筑透水性大的土料。

如因施工条件限制,上层必须填筑透水性较大土料时,应将下层透水较小的土面,作成大于4%的双向横坡。

(4)路基压实①碾压前应检验土的含水量是否控制在最优含水量2%或-3%范围以内,若土含水量过大,应采取疏干措施。

如翻松、晒晾、均匀掺入干土或吸水性填料等。

若土过于干燥,含水量偏低,应均匀洒水湿润,使其接近最佳含水量时再行碾压。

②填土方的最优含水量与相应的最大干密度,应根据事先经击实试验所得土的干密度——含水量关系曲线中确定。

③路基填土应接近水平分层回填,分层压实。

分层铺土厚度应小于压实机械压实的作用深度。

填土的压实遍数,根据土质、密实度要求及机具的性能在现场试验确定。

鉴于局部地段填土高度较厚,为保证土基压实的质量和减少沉降,高填方地段采用40T振动式压路机碾压。

④碾压时应从路基边缘向路中心,再从中心向两旁顺次进行,前后两次轮迹须重叠。

分段填筑时,每层接缝处应作成斜坡形,后段分层填筑碾压时,接缝处碾迹应重叠不少于0.5米,上下层错缝不应小于1米,碾压速度应均匀。

⑤路面检整、碾压完毕后,首先对路床进行外观检察,检察内容包括:路床是否翻浆、弹簧、起皮、波浪、积水等现象;压路机的轮迹深度是否在5mm以内。

如果局部发生翻浆、弹簧、起皮、波浪等现象,应对其进行局部处理,处理方法有:换填表片石、毛渣或进行原土掺灰。

⑥路基填方施工,应分层取土样作压实度试验并记录,路基压实完毕后,整理齐全,以作完工验收文件内容之一。

⑦土路床施工完毕后,要对路床的平整度、压实度、宽度、高程、弯沉、横坡度进行检测,检测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3.污水管道工程(1)污水管施工顺序①沟槽开挖沟槽开挖面宽度根据设计底加沟深放坡宽来确定,沟槽边坡按规范要求留置。

用进驻并板控制槽底的高程及边坡,坡度板按每20米一点的间距来设置,曲线段相应加密。

为保证槽底不被扰动,严禁超挖,开挖至距槽底30cm,用人工清底。

沟槽中心线每侧净宽:按规范要求开挖。

沟槽开挖时在其一侧形成排水明沟,每一施工井段设集水井一个,其底部标高底于沟底标高0.5m,设抽水机随时抽排渍水,避免槽底受水浸泡。

沟槽开挖期间,沟槽附近不得堆放弃土,应留有足够的场地,其余应及时外运。

沟槽开挖成型后要及时通知监理等有关人员验槽,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

②管道平基施工沟槽经自检,报监理、质检人员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

管基轴线及高程控制:在沟槽上口线每隔一定距离设置横跨槽的坡度板,在坡度板上找到管道中心位置并钉上中心钉,用垂球将中心线移到槽底,再根据设计基础宽度确定模板的位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