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海洋管理讲义版课件讲解

海洋管理讲义版课件讲解

海洋政策:是国家政策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为实现一定时期或一定发展阶段的海洋事业发展目标,根据国家发展总体战略和总政策,以及国际海洋斗争和海洋开发利用的需要而制定的有关海洋事务的行动准则政策的特点政策具有指导性和约束性政策与国家、政党的发展战略和路线不可分离战略、路线具体化宏观的定向和指导作用党的政策和国家政策紧密联系党的政策通过国家政策的形式来贯彻实施;国家以党的政策为基础和依据。

4. 政策随着客观情况的变化而变化海洋政策的作用1.保证国家方针政策在海洋事业中贯彻落实;2.指导、调整海洋事业的发展方向;3.为巩固传统的海洋事业、发展新型的海洋事业提供指导;4.决定海洋事业发展重点和投资方向;5.是编制海洋开发与保护计划和规划的重要依据;6.指导海洋立法,将其纳入海洋法律之中;7.在某项海洋立法条件尚不成熟时,是今后立法的先导;8.无相关法律法规时,是处理有关民事活动和进行海洋事业管理、决策的依据和基础。

1.春秋战国时期齐国的“官山海”政策盐铁专卖政策2.东汉时期合浦太守孟尝保护珍珠贝资源的政策——“合浦珠还”3.唐宋时代重视盐业和海洋航运业的政策自唐代开始在沿海港口设立专职管理机构——市舶司,外国流入的重要商品必须由其直接收购;宋代对盐业采取生产分区和运销划界制度。

4.明清时代的“海禁”和“迁界”政策“海禁”始于明代,“迁界”始于清朝;清朝将“海禁”和“迁界”发展为“闭关锁国”政策。

5.北洋政府的“鼓励渔民进入公海作业”政策与国民党政府的“加强领海管理”政策海上防卫政策海洋权益政策海洋渔业政策海洋运输和港口建设的政策海洋科技发展的政策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政策海洋环境保护政策健全和完善中国海洋政策⑴尽快建立海洋产业风险投资机制;⑵科教投入不足是当前制约海洋产业发展的突出问题;⑶多种优惠和奖励政策;⑷制定海洋保护政策;⑸制定海洋综合管理政策。

美国的海洋政策美国的海洋政策有着明显的全球性质,其目的是谋求争取和保持海洋各个领域的世界领先地位。

美国现在还没有在《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上签字,但其领海宽度已经由3海里扩大至12海里,并且规定了200海里专属经济区。

1.美国的海运政策实行“促进航运与造船”的海运政策,包括:直接现金支付,以造船补贴和船只营业补贴的形式提供支持;税收支援,特别规定对留作新船建设的那部分收入可以延期纳税;信贷援助,以贷款形式支持造船;以物代金补贴,将联邦所造船只设备价拨私人经营;官职性补贴;外贸性补贴等。

2.美国的渔业政策50年代,对渔捞和水产加工加大投资;进出口关税收入的30%用于渔捞和加工的科技工作等60年代实行对渔捞装备的进一步补贴政策提出维持“最适持续产量”的新政策3.美国关于防止海洋污染的政策目前已制定了控制点源污染的标准1990年颁布了《美国石油污染防止法》4.美国的海洋科技政策1986年率先制定了“全球海洋科学规划”1990年发表“90年代海洋科技发展报告”日本的海洋政策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后,日本海洋开发经费大幅度增长,差不多每1~2年就翻一番1978年,制定海洋政策及发展规划,编写了《海洋开发设想和科学研究课题调查报告》80年代日本的海洋政策核心是大力推进日本的海洋开发事业1997年制定了面向21世纪的“海洋开发推进计划”和“海洋科技发展计划澳大利亚的海洋政策1. 海洋资源开发利用政策在现存的石油和矿产管理体制的基础上,根据国内外形势的变化更新政策,并逐步提高决策的一贯性、安全性和稳定性。

2. 海洋渔业政策鼓励发展综合水产工业,支持各州发展近岸和内地的水产养殖,鼓励清洁式海水养殖,减少废物的产生和对环境的损害。

3. 海洋环境政策支持建立国家海湾水质标准;政府要在区域性海洋规划中设定明确的、多方面认可的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目标。

4. 海洋权益政策澳大利亚对南极海域拥有部分管辖权海洋法是指国家及其他国际法主体为调整相互关系在不同沿海国国家安全、海洋航行安全、海洋环境保护、海洋资源开发与利用,以及海洋科研与技术等制定的各种法律规范的总称。

“领海基线”是测算沿海国家领海宽度的起算线,也是沿海国家管辖海域宽度的起算线和基准线。

一般为折线或曲线。

内水领海基线以内的水域,包括湖泊、河流及其河口、内海、港口、港湾、领峡以及其它位于领海基线以内的水域,叫内水。

内海是海水基线内侧的全部海水。

内海与国家的陆地领土具有相同的法律地位,国家对其行使完全的、排他的主权领海是位于领海基线以外,邻接于内水的一带海域,其宽度不超过12海里。

该海域及其上空、海床和底土处于沿岸国的主权管辖下沿海国的领海主权要受到公约和其他国际法规范的一定的限制。

除此之外,国家对领海享有完全、排他的主权,并且该主权及于领海的上空、海床和底土毗连区概念:毗连领海并由沿海国对若干事项行使必要管制的一定宽度的区域,其宽度从领海基线算起不超过24海里群岛国——指“全部由一个或多个群岛构成的国家,并可包括其他岛屿无害通过权是指所有国家的船舶均享有无害通过除群岛国内水界限以外的群岛水域的权利。

群岛海道通过权是指群岛国可以在水域内指定适当的海道和其上的空中航道(群岛海道),以便外国船舶和飞机继续不停和迅速通过、飞越其群岛水域和邻接的领海,所有船舶和飞机都享有此种群岛海道通过权,但不得对群岛国进行武力威胁或使用武力,并应遵守国际民用航空组织制定的《航空规则》海峡是位于两块陆地之间、两端与海或洋相通的一条天然的狭窄水道。

国际海峡是指连接公海或专属经济区而未受限制的频繁用于国际航行的海峡国际海峡的法律地位海峡沿岸国对这种水域及其上空,海床和底土行使其主权或管辖权;沿岸国的主权或管辖权的行使受海洋法和其他国际法规则的限制;非沿岸过境通过权不影响沿岸国对用于国际航行海峡的主权和管辖权;通过制度不应在其他方面影响构成这种海峡的水域的法律地位。

专属经济区是领海以外并临接领海的一个区域,该区域从测算领海宽度的基线量起,不应超过200海里。

在专属经济区内,沿海国对该区域的自然资源有勘探与开发、养护和管理等主权权利。

并且,对该区域内的人工岛屿、海洋科学研究和海洋环境保护有管辖权或专属的管辖权。

外国在这个区域内享有航行、飞越、铺设海底电缆和管道的权利,但要遵守沿海国的法律和有关规章制度大陆架是指领海以外依其陆地领海的全部自然延伸,扩展到大陆边外缘的海底区域的海床和底土。

宽度是从领海基线量起的200海里;若延伸部分超过200海里,不应超过从领海基线量起350海里,或2500米等深线向外延伸100海里。

大陆架的法律地位沿海国可以行使专属主权权利,但并不影响上覆水域或水域上空的法律地位——大陆架的上覆水域和水域上空对一切国家开放;所以国家有权在大陆架上铺设海底电缆或管道。

③海岸相向或相邻国家间大陆架的划界原则等距离中间线方法;自然延伸原则;公平原则;协商原则;等比率方法;等。

岛屿——四面环水,在高潮时高于水面的自然形成的陆地区域闭海和半闭海概念: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所环绕并由一个狭窄的出口连接到另一个海或洋,或全部或主要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沿海国的领海和专属经济区构成的海湾、海盆或海域。

公海①概念——指各国内水、领海、群岛水域和专属经济区以外不受任何国家主权支配和管的全部海域公海的法律地位任务国家或实体不得将公海任何部分据为己有,不得对公海本身行使管辖权。

③公海的法律制度核心和基础是公海自由。

公海对所有国家开放,无论是沿海国或内陆国。

国际海底区域——指国家管辖范围以外的海床、洋底及其底土。

海洋环境的保护和保全▲第一阶段:1954年,国际上第一个防止海洋污染的公约在伦敦签署《防止海洋石油污染公约》1972年,斯德哥尔摩“人类环境会议”通过了《人类环境宣言》和《人类环境行动计划》▲第二阶段:1982年,联合国第三次海洋法大会制定了《联国国海洋法公约》▲第三阶段:1992年,里约热内卢联合国环境和发展大会通过了《21世纪议程争端的解决现代海洋争端的特点:⑴争端涉及的范围越来越广(渔业、航行、国际海底区域自然资源的开发、公海生物资源的养护和利用、防治海洋环境污染等);⑵海洋争端的性质更加复杂(法律,政治和军事,经济利益);⑶海洋争端的当事方不再仅限于国家之间1)海洋法法庭海底争端分庭解决由海底开发行政管理引起的争端;(2)国际法院解决对《公约》总原则方面的争议;(3)根据第十五部分——“争端的解决”和附件三的规定,缔约国和缔约国以外的实体——管理局、各国的自然人和法人都可适用仲裁程序;(4)特别仲裁使用沿岸过对专属经济区渔业、海洋科学研究和污染实施管辖权引起的争端程序一般应包括:谈判、协商和交换意见、调解、提交仲裁、或提交国际法院。

海洋权益是指各法律关系主体关于海洋方面的权利和利益,即不同法律关系主体在从事海洋科研、开发、管理、使用和保护等各种活动中所拥有的合法权利和利益主要主体:国家国家的海洋权益包括对内和对外两方面国际层面上:国际组织如联合国及其所属的组织——管理大洋矿产资源的国际海底管理局国家层面上:法人和自然人维护海洋权益与各方利益关系的协调1.国家权益与部门权益之间以及部门权益相互之间的关系正确处理的途径之一:在行业或部门管理基础上形成、建立高效率的海洋综合协调管理机制,以统一、协调跨部门、跨行业的利益,切实保障国家的最高利益。

2.国家权益与地方权益之间以及地方权益相互之间的关系需要通过国家和地方海洋立法的不断完善,通过决策的、管理的、财政的综合机制的建立和有效运行,达到国家利益和地方利益的协调和统一3.其他权益相关者——法人、自然人、社会团体间的关系海洋资源权益方面(特别是渔业权益),渔民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

4.国家权益与国际社会权益的关系国家海洋权益与国际(社会)利益的并存和共进是主导海洋事务的重要因素。

合法权益的行使和实现离不开法制的不断建立和完善,特别是法律的严格遵守内海的权益内海与国家的陆地领土具相同的法律地位,国家对其行使完全的、排他的主权领海的权益▪《公约》规定,沿海国对领海享有完全主权。

▪沿海国为行驶主权的目的,可以建立、执行一系列的法律制度,主要包括:(海上及领空的)国防安全和国家安全;各种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沿海航运及贸易;海洋环境保护;海洋科学研究;航行安全;海关、移民、缉私、卫生以及民事管辖和针对海上各种犯罪的刑事管辖。

▪各国对在本国领海内发生的刑事和民事案件均具有管辖权,但通常情况下,沿海国不对通过其领海的外国船舶行使管辖权(特殊情况下例外)。

毗连区的权益▪国际法规定,沿海国家可在领接其领海外设立毗连区,最大宽度不超过12海里。

▪沿海国在毗连区内可为防止在领土领海范围内违犯海关、财政、移民或卫生的法律或规章,行使必要的管制并对违犯上述法律规章的行为进行惩治。

▪在毗连区与专属经济区重叠的12海里中,沿海国应行使《公约》规定的专属经济区的权利并叠加毗连区的权利专属经济区内的权益1.专属经济区是沿海国领海以外并邻接领海的一个国家管辖的海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