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13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教案1 中华书局版1

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13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教案1 中华书局版1

第13课第一次工业革命
1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识记:工业革命首先开始的国家和时间;
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瓦特改进蒸汽机,富尔敦
发明第一艘汽船,史蒂芬孙发明蒸汽机车;
理解:
工业革命的概念和英国首先发生业革命的原因以及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发展进程的重大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英国工业革命对人类文明进程的重大影响的分析,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

通过对工业革命各部门间相互促进的认识,培养学生运用比较、判断、联系、推理分析历史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变化,使学生认识到社会发展需要技术革命,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2学情分析
一方面,现在的学生生活在物质产品极其丰富,工厂多如牛毛,各种知样的机器应接不暇的时代,他们对工业产品、工厂建立和机器生产并不陌生。

学生认知工业商品、机器大生产对人类物质生活质量的提高较快,为了拉近学生和第一次工业革命历史的距离,激发学生感知和探究的欲望,我在教学此课内容时可携带一件毛线衣,一双皮鞋和一小袋大米等日常生活用品到课堂上,分别让学生描述它们手工生产和机器生产的过程,进行直观形象对此后,引导他们思考机器生产的好处,从而突破他们对第一次工业革命理性思维的障碍。

学生在此基础上形成工业生产提升了我们的生活质量,增强科技是社会生产力的认识,突破学习理性知识的困难。

另一方面,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涌现出瓦特、哈格里夫斯、凯伊、史蒂芬孙、富尔顿等一大批发明家,而这些发明家发明相应产品的过程中充满传奇、曲折和艰辛的故事,可以作为学生认知第一次工业革命相关知识的素材。

初中学生对这些当时作为平凡人的发明家的故事较
易认同、感知,他们在寻找发明家成功的轨迹中,不知不觉地感悟发明家刻苦钻研、大胆实践和不懈努力,从而使学生更易理解第一次工业革命发生的背景。

3重点难点
一、重点:英国最早进行工业革命的原因;工业革命中的重要发明创造及工业革命的影响。

二、难点:工业革命中各环节的相互促进和工业革命的影响。

4教学过程 4.1 一课时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我带一件毛衣、一双皮鞋、一小袋大米步入课堂。

今天我们上第13课第一次工业革命,请大家看到这些物品,它们都是工业产品,我们就从这些工业产品来认识工业革命。

我们对工业革命的理解一般是指资本主义由手工业阶段到大机器生产的飞跃。

它既是生产领域的变革,又是社会关系的一场革命。

18世纪中期后,工业革命首先从英国开始。

为了更好理解工业革命,我们还是从这些工业产品生产程序来认识它。

我想请几位同学分别来说说它们的手工生产过程和机器生产过程。

在此基础上我小结为机器生产比手工生产更能提高生产效率,随着英国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资本主义手工工场的生产规模不断扩大,那么英国资产阶级越来越要扩大生产和提高生产效率,以获取更多的超额利润,于是英国客观上要采用机器生产,要求进行工业革命。

我经过这些活动后,打开多媒体,展现课题,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第一次工业革命发生的前提和条件各有哪些,在此基础上开始新授相关知识。

英国工业革命是从棉纺织业开始的,我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会从棉纺织业开始呢?请几位学生从他们自己感触来认识这个问题,然后在他们的分析基础上,帮助学生从当时社会生产力较低去思考人们生活还停留在温饱基础上,他们对衣着需求较大促使棉纺织业的发展,再给合英国圈地运动的发展,促使棉纺织业的一系列重大发明出现。

在这些发明中,珍妮机的发明有重要意义。

因为珍妮机的发明引发了一系列生产技术的创新,成为工业革命的起点。

通过课件我对棉纺织业一系发明进行介绍,帮助学生从直观的课件图片、视频资料、动漫转换等环节中感悟工业革命过程中各个环节的相互影响、相互促进,进而引导学生对工业革命进行历史理性思维。

在向学生阐述这一系机器被发明出来后,我引导他们思考要如何解决驱动机器的动力问题。

在学生分析阐述后,我适时指出驱动机器的动力问题成为当时最迫切的问题,它关系到这场生产领域的变革能否继续向纵深发展。

我运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人类使用人力、水力、风力、畜力等作为动力的局限,进而指出瓦特改良蒸汽机的重要作用。

然后,再向学生展示一些有关蒸汽机和瓦特个人的资料,帮助学生认识到任何发明创造都要经历无数次失败和挫
折,最后才获得成功,进而引导学生思考要怎样学习瓦特的优秀品质。

随着工业革命开展,大机器生产需要运进大批原料并及时把堆积如山的产品运到各地。

我引导学生思考怎样来解决这一问题?在学生分析基础上,我及时指出:人力、畜力和简陋的运输工具已无法及时解决这一问题,很显然交通运输的革新又被提到了日程。

我运用课件向他们展现当时在交通运输业方面的革新成就。

陆路交通上的铁路运输把人类带进铁路进代。

讲到铁路运输时,我引导学生去讨论教材中的“思考与讨论”提出的问题并进行探究,在学生讨论基础上帮助他们从不同角度认识铁路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影响。

除陆路交通工具出现铁路外,我引导学生从水路交通工具思考:能否也用蒸汽机作动力来驱动轮船?进而展示汽船的开发与运营图片,我与学生共同探究它给当时社会带来的影响。

在讲述工业革命的影响时我考虑到“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关系变革”两个概念较为抽象,就用当时英国棉花产量,生铁产量在1764年、1800年变化柱状图来帮助学生直观理解生产力发展,用农村人口、城市人口、工人阶级、资产阶级人口数字变化园状图来说明社会关系的变革。

通过多媒体课件,我引导学生思考随着生产扩大、产品丰富,那些原先的工场主的身份会随经济地位的提高会发生怎样变化?进而思考这些有钱人越来越多时社会关系又会怎样变化?通过直观的多媒体影视材料展现,我让学生了解到第一次工业革命后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推销其工业产品、掠夺工业原料,迫切需要侵略中国。

于是,英国借口林则徐的虎门销烟发动对中国的鸦片战争。

结合多媒体教学手段,我针对近代英国发动对中国的鸦片战争这一史实,帮助学生理解工业革命后资产阶级确立了对世界的统治,并按照他们的需要来改变世界面貌的历史结论。

我及时指出:工业革命给中国带来负面影响的同时也给中国带来积极影响——那就是它促使先进的中国人转向西方学习,学习比当时中国更先进的军事技术、更文明的政治制度、更民主的思想文化,从面开辟中国近代化历程。

除此之外我还通过呈现相关史料,帮助学生理解工业革命的影响,引导他们完成由点到面,由感知历史到理解历史的转变。

我的板书设计如下:
第13课第一次工业革命
一、英国工业革命
1、前提:英国资产阶级统治确立
2、条件:①市场:国内外市场扩大
②劳动力:圈地运动提供了廉价劳动力
③资本:通过海外贸易、殖民掠夺、奴隶贸易获大量资本
④科技:自然科学发展和生产细密分工
3、18世纪60年代从棉纺织业开始
4、一系列工作机的发明
11733凯伊飞梭
21764年哈格里夫斯珍妮机
③1768年阿克莱特水力纺纱机
④1779年克隆普顿骡机
⑤1785 卡特莱特水力织布机
5、瓦特改良蒸汽机:标志进入蒸汽时代
二、交通运输业发展
1、火车:英国史蒂芬孙“旅行者号”机车铁路
2、汽船:英国富尔顿“克莱蒙特号”海运
三、工业革命的扩展
1、19世纪初
2、扩展到法、德、美等国
3、从棉纺织业扩展到机器制造业
四、工业革命的影响
1、提高生产力
2、生活中心由农业、农村向工业、城市转变
4、开成两大对立阶级: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
5、造成东方从属于西方的面貌
五、巩固练习
教学小结。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