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燃气工程施工方案与技术措施

燃气工程施工方案与技术措施

燃气工程施工方案与技术措施:分部工程划分:线路部分,土建部分,深井阳极井(阴极保护装置)安装部分、顶管穿越部分、围楼管及立管部分、室内部分。

线路部分工程施工方案施工顺测量放线→搭设围护栏→管沟开挖→运管、布管→焊接→无损检测→防腐补口→管线下沟、回填→土建施工→管线吹扫→管线试压→管线连头→恢复地貌→交工验收、投运测量放线:a.在进行现场交桩、移桩时,核对桩号、里程;b.记录管道须经过沿线的构筑物、道路、沟渠等的相对位置,为土地协调和施工组织提供信息和依据;c.根据设计控制(转角)桩进行测量放线,由专业测量人员测出转角桩、控制桩、测试桩位置并做出明显标记;a.根据测量放线标识及现场实际地理环境,进行施工带清理扫线,除单独规定的地段外,施工带宽度均为米。

在施工带上清除各种障碍。

b.在地势低洼和地下水位较高地带制定有效的排水措施;c.清理和平整施工作业带时,应注意保护施工标志桩,如果损坏应立即恢复;d.施工作业带两边全部用彩钢板进行维护,南新路和南泉路靠路边用脚手架做栏杆,然后用彩钢板封闭,小区栏杆用彩钢板进行封闭。

e.小区内管线施工时作业带两边均用脚手架做栏杆,用彩钢板进行封闭,在小区内人行道用脚手架做临时桥,下面用竹夹板、侧面用彩钢板做防护栏,并每处挂安全警示牌。

a.为防止管沟塌方,管沟的几何尺寸严格按设计要求放坡,管沟验收符合相关规范、标准要求。

b.开挖前,技术人员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交底内容包括管沟挖深、边坡坡度、沟底宽度、管沟质量、施工安全及标志桩保护。

c.开挖前,将施工区域与非施工区域隔离,防止无关人员误入、发生不安全事故。

d.管沟开挖时一旦发现化石、钱币、有价值的物品、文物、建筑结构以及有地质或考古价值的其他遗物等,首先应采取措施保护施工现场,防止其他人员移动或损坏上述物品。

然后立即向业主、监理单位及当地主管部门报告,并按照要求进行处理。

e.开挖时如遇到地下水,则及时使用潜水泵进行抽水,防止塌方,对排出的水给与合理导流,对此地段应及时进行下一工序的施工。

f.直线段管沟应顺直,曲线段管沟应圆滑过渡,并保证达到设计要求。

g.在开挖过程中将可能发生管沟塌部位的土必须挖掉,如果影响别的构筑物安全的部位应及时做支护(用钢模板、竹夹板、木板和脚手架),防止管沟塌方,管沟已经塌方部位全部进行重新清理,将管沟中心线位置和深度达到设计和规范要求后,再进行下一道工序。

k.开挖管沟后,应及时检查验收,做好相应记录。

运管、布管:a.按设计要求对钢管、材料、附件进行核对验收,清洁干净,妥善存放,钢管应防止锈蚀、变形、老化或性能下降。

b.管材装卸、搬运时,不得抛、摔、滚、拖;当使用机械设备吊装时,必须采用非金属绳(带)吊装;运管应对管段采取保护措施,不得与硬物直接接触,防止损坏、伤及管材和防腐层,运至现场检查验收,办理交接手续。

c.布管时管子与地面之间垫放软垫管墩,避免管子与地面直接接触,一般地段采用人工布管,管道摆放在距要开挖的管沟中心线处,相邻两管口要错开一个管径,并且首尾衔接,使布好的管子成锯齿形。

焊接:(1)技术要求本工程在市区内,公路及小区内的地下管线、电力电缆、通讯电缆、供排水管线及其它地下障碍物位置不是很明确,因此焊接工作在管沟开挖完,确定地下障碍物位置及埋深后再进行焊接作业,管沟内没有障碍物段采用沟上焊接,有地下障碍物段采用沟下焊接及连头。

围楼管、立管(详细方案另行编制)1、围楼管和立管焊接工作均处于高空作业,围楼管焊接平台采用施工方自制平台;立管焊接操作平台采用双排脚手架搭设木板,焊接作业前需在施工区域设置醒目标志,焊接现场需配备灭火器,施工人员需佩戴安全带,安全带要高挂低用;2、立管安装要求(1)立管离墙需100mm;(2)立管应置于围楼管内侧;(3)立管焊缝间距大于100mm;(4)立管顶端焊缝与最近三通焊缝间距不小于300mm;(5)立管底部焊接300mm长带等径三通及丝堵短节;(6)入户管与立管连接如不能直接对焊要加长管线时可采用冷弯,如不够冷弯长度,可采用Φ27X4成品弯头焊接;(7)水平围楼管的末端用Φ的同心大小头变径后与最末端立管用等径三通Φ焊接;(8)三通或焊缝与支架的距离不应小于100mm;(9)立管阀管线与水平围楼管的连接方式采用挖眼三通(挖眼方式采用机械方式),立管与入户管连接采用成品异径三通Φ焊接;(10)焊接完毕后,打开立管最底端丝堵并敲击立管,排除立管内杂物后,再用生料带填充后上紧丝堵。

3、焊接质量控制a. 管道焊接应采用与母材材质相适应的焊条、均应有产品合格证书和质量证明书、产品说明书。

b.在焊接过程中,如发现焊条药皮脱落、电弧偏吹、易粘等不正常现象时,应立即停止焊接,重新更换焊条。

在焊接时应为焊工创造良好的作业环境,沟下焊接要挖出安全可靠、空间充足的操作坑。

c.焊接前应将管道、管材及阀门等内部清理干净,不得有杂物。

d.在雨天、风速大于5m/s、大气相对湿度超过90%等环境下,若无有效的防护措施,严禁施焊。

e. 施焊时,管子应保持平衡,不得受到震动和冲击。

引弧应在坡口内进行,严禁在坡口外表面引弧,打底焊接完毕后,应尽快进行填充焊接,其间隔不宜超过10min。

层间清理必须做到清除一切肉眼可见缺陷,并保证坡口形状及焊层的厚度;相邻两层焊道接头不得重叠,应错开30mm以上。

每道焊口应连续焊完,中间不能中断。

每层焊道焊完后,应对焊渣进行清理,修磨时不得伤及管外表面及坡口形状。

f.焊后清渣及焊缝修磨。

焊后用电动钢丝刷清渣,清渣时注意清理焊道和坡口两侧夹角,回焊修磨时不可将焊道修磨过薄,切忌修磨成槽钢形。

.焊接完成后作好焊口标志和焊接记录。

(2)外观检查a、焊缝外观应均匀一致,焊缝及其表面上不得有裂纹、未熔合、气孔、夹渣、引弧痕迹、有害焊瘤、凹坑、飞溅、夹具焊点等缺陷。

b、焊缝内、外余高为~,管底部处于时钟5点~7点位置不大于3mm,超标的部分用电动砂轮机进行打磨,但不能伤及母材并与母材进行圆滑过度,除咬边缺陷外焊缝表面不应低于母材表面。

c、焊后错边量:不应大于,局部不超过;焊缝宽度在每边比坡口宽~。

d、咬边深度不得超过。

咬边深度小于的任何长度均为合格。

咬边深度在~之间时,单个长度不得超过30mm,累计长度不得大于焊缝圆周长度的15%。

(3)焊材的烘干及保温a、本工程管线填充及盖面焊材采用焊条;(4)焊接质量控制焊接质量影响因素、控制方法焊接施工注意事项无损检测由第三方专业检测单位完成。

焊接完毕及时通知监理工程师,由监理工程师下达检测指令,检测单位根据设计要求进行相应检测。

管道焊缝100%射线探伤,Ⅱ级为合格。

防腐补口:(1)本工程埋地管子防腐采用聚乙烯三层结构防腐涂层,补口材料为热收缩套。

(2)工序流程图:(3)准备工作a)补口补伤机组开工前7天向业主、监理单位提交书面开工报告(包括施工期间停工后重新开工),取得同意后按照要求进行百口考核。

b)检查热收缩带和补伤片的出厂合格证,使用说明书和检验报告。

c)现场防腐补口、补伤人员应经过防腐施工培训并持有操作合格证,且对现场防腐施工人员作好安全防护工作。

作业现场要设有安全标志。

d)补口机具及检测器具应符合下列要求:——空气压缩机出口处应有油水过滤器,空压机排量不小于6m3/min。

——火焰喷枪、聚四氟乙烯辊轮由材料生产厂商提供。

——液化气罐要符合安全要求,减压阀输出压力不小于。

——数字式测温仪测温范围0℃~300℃之间,且5s显示稳定。

——电火花检漏仪的输出电压应满足15kV检漏电压的要求。

e)热收缩带基材边缘应平直,表面平整、清洁、无气泡、裂口及分解变色。

热收缩带的基材厚度应不小于,胶层厚度应不小于,周向收缩率应不小于15%,轴向收缩率应符合业主定货要求。

基材经200℃±2℃,5min自由收缩后,其性能应符合规范要求。

f)喷砂除锈用砂采用干燥的石英砂,砂粒在2mm~4mm之间,空气压缩机工作压力为~。

g)底漆的使用和配制按生产厂商提供的使用说明书进行。

(4)管口清理a)管口清理前对补口处未防腐的宽度进行记录。

b)将补口处的油污、杂物、毛刺、飞溅、焊瘤等清理干净。

c)防腐层端部如有翘边、开裂等缺陷时,应进行修口处理,一直切除到防腐层与钢管完全粘附处为止。

d)切割时先弹好环行线,把带坡角的环行靠尺固定好,两人同时在管两侧切割,切割过程中靠尺不能有任何错动。

防腐层端部坡角不大于30°。

(5)管口预热当管口表面有水气(露水或霜)时,利用火焰加热器,清除管道表面的水份,加热温度为 30℃—40℃。

加热完毕后,测量管子表面上下左右4点温度,达到要求后进行喷砂除锈。

(6)喷砂除锈a)喷砂要连续进行,喷枪与管道表面保持垂直,喷枪以匀速沿管道轴线往复移动,从管顶到管底逐步进行。

管口表面除锈等级为级。

图片如右图:b)喷砂除锈时,将环向焊缝两侧防腐层与补口材料搭接部分的防腐层表面一并打毛处理,为不损伤补口区以外的防腐层,可在补口区以外的防腐层表面包δ=5mm的胶皮。

c)除锈完毕后,清除灰尘管口表面喷砂除锈与补口间隔时间不超过2小时。

如果出现浮锈,要进行重新除锈。

(7)管口加热、涂刷底漆a)用喷枪在补口处两侧均匀加热,火焰呈兰色,距管表面150—200mm为宜,加热时注意补口处以外的防腐层的保护。

b)加热完毕后,立即用测温仪测量管顶、侧面、管底4点处的温度。

4点温差不大于±5℃。

合格后,涂刷底漆,底漆厚度不小于100μm。

(6)热收缩带安装、定位热收缩带的安装和定位严格按照产品说明书的要求进行。

(8)热收缩带加热a)热收缩带定位后,用火焰喷枪从中间沿环向均匀加热,使中央部位首先收缩。

b)采用2人从中央向两侧均匀移动加热,从管底到管顶逐步使热收缩带均匀收缩,用辊子滚压平整,使空气完全排出。

c)加热至端部50mm处时,将火焰调小,转从侧向向内加热胶面;至胶熔融后,再缓缓加热热收缩带,直至端部周向底胶均匀溢出。

热收缩带的加热过程中,不能对任意一点长时间喷烤,防止热收缩带表面出现炭化现象。

(9)检查验收a)补口完毕后,应逐个进行外观检查,热收缩带表面应光滑平整、无皱折、无气泡,涂层两端坡角处与热收缩带贴合紧密,无空隙、表面没有烧焦炭化现象。

b)热收缩套与防腐涂层搭接宽度不小于100mm,采用热收缩带时,应用固定片固定,周向搭接宽度不小于80mm。

利用电火花检漏仪逐个进行针孔检查,检漏电压为15kv。

如出现针孔,重新进行补口。

C)热收缩带补口粘结力的检验,在25℃±5℃下剥离强度应不小于50N/cm,每100个补口抽查一个口,如不合格,应加倍抽查;若加倍抽查不合格,则该段管线的补口应全部返修。

(10)补伤技术措施a)对于直径>30mm的损伤,先用补伤片进行补伤,然后用热收缩带包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