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历史观点评析题的做法

历史观点评析题的做法


• •


恩格斯认为,只有具备一定的历史前提,雇佣劳动才有可能发展为资本主义生 产方式。我同意这一观点。 明中后期,中国江南地区的某些丝织业部门出现了“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 雇佣关系。然而,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强化、僵化,自然经济长期占主导, 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这些资本主义萌芽没有 顺利发展成为机器大生产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16世纪初,英国手工工场已经出现了雇佣劳动,但英国远没有出现资本主义 的生产方式。后来,代议制民主制度的建立为工业革命提供了政治保障;工场 手工业时期,技术积累提供了技术基础;黑奴贸易、海外贸易、殖民掠夺等有 了充分的资本原始积累;18世纪末,英国海内外市场扩大,直接推动了工业 革命;英国社会环境的宽松,人口、资本自由流动;加上丰富的煤铁资源;近 代科学发展等综合因素互动,推动了工业革命的爆发,机器大生产的资本主义 生产方式确立。 恩格斯的观点体现了唯物史观,只有具备了政治、经济、思想、科技等各方面 的有利前提,雇佣关系才能进一步发展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 SOLO分类评价法是一种以等级描述为基本特征的质性评价方法 • 结构层次:学生基本上无法理解问题和解决问题,或者被材料中的无 关内容误导,回答问题逻辑混乱,或同义反复。 • 单点结构层次: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只能涉及单一的要点,找到一个 解决问题的线索就立即跳到结论上去。 • 多点结构层次:学生在回答问题时,能联系多个孤立要点,但这些要 点是相互孤立的,彼此之间并无关联,未形成相关问题的知识网络。 • 关联结构层次:学生在回答问题时,能够联想问题的多个要点,并能 将这多个要点联系起来,整合成一个连贯一致的整体,说明学生真正 理解了这个问题。 • 拓展抽象结构层次:学生在回答问题时,能够进行抽象概括,从理 论的高度分析问题,而且能够深化问题,使问题本身的意义得到拓展。
• 41、比较图9、图10,提取两 • (1)考什么: 项有关汉唐间历史变迁的信息, • 知识:地图、东汉与唐代 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的经济、政治、民族等; • 能力:识图能力、比较、 联想、概括归纳等能力 • (2)对学生要求 • ①会分析题,迅速准确抓 住答题方向; • ②内容:东汉与唐代的社 会特点(包括政治、经济、 文化等) • ③能力:观察、比较、迁 移、归纳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 •
• •
图7 所
太和殿,清朝皇帝治国理政的场
• • •
• • •
图8 白金汉宫(左)和唐宁街10号 (右), 自18世纪中期至今分别为英国王宫和首 相官邸 • 提取材料中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从 建筑和政治关系的角度进行中英比较。
• •
1、考什么 立意:本题通过中英两国标志性建筑的图 片比较,要求考生从材料中提取信息,运 用所学知识,恰当描述两国标志性建筑的 不同特征,并比较和评析各自所反映的政 治制度。试题形式新颖,问题设计开放, 突出体现了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考查立 意。 2、“比较”要求 (1)提取信息准确,中英比较符合史实。 示例:太和殿高大雄伟,象征皇权至上。 白金汉宫工整威严,显示君主立宪制下的 国王享有尊贵地位;唐宁街10号平实素朴, 却是英国行政中枢,体现民主政治风格。 (2)概括综合。 示例:历史上的一些建筑可视为物化的政 治制度、直观的权力结构和有形的政治文 化。 考生从相关建筑的历史传承、历史归宿、 现实影响等角度进行拓展性做答,可加2 分。如太和殿现为供人参观的古迹,反映 出中国已经告别君主专制、走上民主道路。
• 例题2、2010年40题第三问 • 材料三、包含着整个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萌芽 的雇佣劳动是很古老的;它个别地和分散地同 奴隶制度并存了几百年。但是只有在历史前提 已经具备时,这一萌芽才能发展成资本主义生 产方式。 ——恩格斯《反杜林论》 •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对恩格斯 所说“历史前提”的认识。 (要求:以对 “历史前提”的认识为中心;观点明确,史论 结合。)
• • •


第二种观点答案: 材料第二段提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观点,西方的崛起是1500年以后的事情, 且归功于其它文明的成就。 1500年前后,中国处于农耕文明的高度发展时期。农耕经济高度发达,农业、 手工业技术先进,商品经济发达,且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传统 科学技术处于世界领先的地位;郑和下西洋体现了开放的对外政策和航海水 平;文化方面早期“西学东渐“为中西文明交流提供了重要契机,中国综合 国力强大,世界贸易中心,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同一时期的欧洲刚刚从中世 纪进入文艺复兴,总体水平落后于中国。 三大发明传到欧洲推动了欧洲社会的近代化转型,科举制度为英国文官制度 所借鉴,伏尔泰借鉴儒家思想提出了开明专制理论。文艺复兴、宗教改革、 启蒙运动促进思想解放;近代科学体系形成,地理大发现推动世界市场初步 形成。早期资产阶级革命使代议制民主制度开始确立,工业革命推动了西方 的崛起。 这一观点是全球史观的基本理论,认识到文明交融对西方崛起的影响,但对 西方文明崛起的内在因素的作用认识不够深刻,有值得商榷的地方。
4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历史地图包含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信息。
比较图一、图二,提取两项有关唐宋间历史 文化变迁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 41.①示例一:信息:唐代诗人集中分布于 北方,宋代词人则更集中分布于南方。(4分) • 说明:随着经济重心的南移,南方人才崛 起;北宋灭亡后,政治中心南移,大批北方 文人相应迁移到南方。(2分) • ②示例二:信息:宋代词人的数量远远超 过唐代诗人。(4分) • 说明:相比于严肃工整的诗,形式活泼的词 更适应市民生活的需要,而宋代城市商业经 济繁荣,市民阶层扩大,要求丰富娱乐生活,
年份 1820 中国 228600 189740 241344 239903 740048 占世界份 额( %) 11.5 1870 1913 1950 1973 3873352 1998
32.9
17.2
8.9
4.5
4.6
材料二
G20各主要国家2010年GDP数值(单位:万亿美元)。
比较材料一、二图表的数据,提取两项有关中国经济地位变化的信息, 并依据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 观点一:西方的崛起是欧洲文明自身发 展的结果,其他地区文明则是在欧洲文 明影响下发生的。 • 观点二:近代欧洲崛起是1500年以后的 事情,是其他地区文明影响的结果。
• • • •


答案一: 材料第一段提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观点,西方的崛起是自身文明发展的重要结 果。这一观点有一定的合理性。 古希腊、罗马文明中孕育西方崛起的内在文化基因。雅典城邦的民主制度为近 代后世民主政治提供了借鉴;古希腊人文精神的起源为西方崛起的精神因素, 古罗马“共和”“法治”观点对西方崛起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世纪欧洲在基督教的统治下,虽然黑暗。但政治权力是分散的。王权受到来 自教权、贵族、城市的制约,孕育一定的民主因素。教会在推动欧洲的文化教 育事业方面也作出了非常突出的贡献。 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发展推动了欧洲“人“的发现。新航路开辟拓展了新 兴资产阶级的空间,使“世界”被发现,也有助于资本原始积累和市场的扩大, 宗教改革推动了民族国家的发展,启蒙运动推动了科学理性的成长和思想解放, 工业革命直接促成了西方的崛起。 可见,西方的崛起是自身文明发展的结果,体现了文明的传承与发展。但是这 一观点有明显的“欧洲中心论”色彩 ,忽视了其他地区文明对欧洲的影响。
• 41.①示例一:信息: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中期, 我国GDP占世界份额的比例呈下降趋势。(2分) • 说明:近代以来,列强的侵略;封建势力的阻碍; 中国政局的动荡;自然经济的制约。(4分) • ②示例二:信息:改革开放后,中国GDP总量呈上 升趋势,到2l世纪初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2分) • 说明:新中国的成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国家 政策的推动(五年计划的实施,改革开放的实行); 人民群众的劳动创造。(4分)
方法总结 A.提取材料中的观点:首先从引导 语、标题、图例(注)与专有名词提 炼信息,信息通常是最表面化的历 史现象,简单列举即可; B.自己对材料观点的认识:解释原因 或者揭示本质;
4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图表数据包含了多种信息。 材料一 中国GDP及占世界的份额表(单位:百万元)。
41.(12分)政治制度的创新是社会发展与进步的动力 和源泉。根据图表,回答问题。 图1 美国的政治架构图示 图2孙中山设计的中国 政治架构图示
• 2013年课标卷41题信息提炼题型
• 主要类型: • 1、地图史料,提炼信息,说明(分析)原因 型; • 2、图片史料、提炼信息,揭示本质型;
嘉峪关地区魏晋墓砖壁画。03年
嘉峪关魏晋砖壁画生动地反映了当时河西地 区的经济发展与社会风貌,透过材料二你获 得了什么重要历史信息?
• 【参考答案】: • 使用先进农耕技术(或农业发达); 丝绸之路(或道路)畅通,民族经 济文化交流密切。
三、考查能力目标
1、材料阅读与概括能力;(从材料中提 炼观点的能力,这是做好这道题的基础) 2、能否熟练、流畅运用基础知识论述历 史问题;能否体现一定的历史思维能力; 能否运用一定史观分析历史问题能力; 3、语言表达能力。(概括性、逻辑性,、 专业性与流畅性);
四、解题步骤:
1、观点提炼:仔细阅读,理解材料主旨,概括 核心观点,规范、表述核心观点。 2、观点选择:选择史实掌握最充分的论点;选 择能明确无误用一定史学观点分析的观点; 3、进行评论:史论结合;表述成文;层次清楚;
典型试题的答题模板----小论文题型:
一、试题举例(以新课标全国卷为例) 1、2010年40题第三问“对恩格斯资本主义历史 前提的的看法”; 2、2011年41题 评析“西方崛起”; 3、2012年41题 费正清的“刺激-反应理论”;
二、小论文题型的命题特点
1、一般以学术新观点入题,呈现文本材料; 2、提炼材料中一点或两点观点,或提出自己 的观点进行评析。 3、要求成文表述,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层 次清楚,表述准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