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创建文明生态校园---提升学校办学效益教学提纲

创建文明生态校园---提升学校办学效益教学提纲

创建文明生态校园提升学校办学效益——由我校生态园建设和使用引起的思考和探究内容提要通过两年多的生态校园建设与管理,虽然历尽艰辛,但苦尽甘来——如今,我校已充分认识和享受到生态办学效益。

为此,就我在实践管理中,产生的一些想法和尝试的一些做法谈一谈,与同仁共勉,并希望得到大家的帮助,将我校的生态校园建设和管理提高到一个新水平,收获更大更多的生态效益,将我校打造成成一流生态品牌学校。

写作提纲一、创建生态校园的历史趋势二、我校的发展契机与概况三、顺应时势,创建文明生态校园(一)更新办学理念——以创建生态校园为契入点(二)确立工作思路——创建生态育人环境(三)精心谋划方案——全力打造生态校园(四)构设生态链条——绘制我校生态园建设的拓扑图(五)师生齐上阵——全力打造我校生态园建设工程四、生态校园建设工程的实施,彰显了可喜的综合效益五、生态校园建设的思考和初探创建文明生态校园提升学校办学效益——由我校生态园建设和使用引起的思考和探究一、创建生态校园的历史趋势时值21世纪,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水平得到不断提高,改善人居环境质量是当今社会发展的历史大趋势。

街道、商场、书店、机关、厂矿等都是应该得到大力改善的场所。

以育人为中心的学校环境,更是我们着力改善的重点工程项目——创建生态校园,是大势所趋。

给师生打造一个安全、和谐、生态的育人环境,会使师生的学习和生活有一种归属感、安全感、舒适感,充分彰显生态办学效益。

二、我校的发展契机与概况我校毗邻承秦公路,位于青龙县城西5公里处,始建于1956年,为农村二类初级中学,历时50余年。

扩建于2007年,是在原双庙中学的基础上,利用《教育十一五发展规划》和《中小学布局调整》的契机,依托危房改造和明德捐赠项目,建立起来的一所农村寄宿制学校。

学校总占地15000平方米,生均21.9平方米;建筑面积4460平方米,生均6.5平米。

现有教学班14个,在校生653人(其中在校住宿396人),教职工89人(其中专任教师79人,员工10人),专任教师中本科学历28人,专科学历40人,中专、高中学历4人,校长4人,教师学历合格率100%。

三、顺应时势,创建文明生态校园(一)更新办学理念——以创建生态校园为契入点为更好践行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的理念,确保学生“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依据我校发展的实际需要,确定以创建生态校园为切入点,注重开发综合实践活动和劳动教育两个基地,拓展教育教学渠道,努力打造家园式、花园式、乐园式学校,从基础上提升学校的育人品位,服务学生,贡献社会。

(二)确立工作思路——创建生态育人环境就是以“树立循环经济理念,提高综合素质;建设生态文明校园,促进全面发展”。

具体做好三件事:1、抓好项目实施,带动学校发展;2、抓好课程开发,带动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改革实验;3、抓好项目技术的辐射,服务带动新农村建设。

(三)精心谋划方案——全力打造生态校园按照上级领导的统一部署,我们积极准备,精心谋划,早做安排,多次组织召开领导班子扩大会议,并吸收有专业技术的老师参加。

根据我校实际,经过集体研究讨论,一致通过生态校园建设的方案——“全力打造生态基地建设”。

以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校园为目标,确定以改厕建沼气池、菜园子、养殖场和种植基地为切入点的综合实践活动基地和生态校园建设科技示范项目。

我们坚持把勤工俭学、综合实践活动、环境育人及食堂管理和住宿生管理有机结合,实践以“小种植、小饲养、小食堂、小超市”的“四小”工程为载体的校园循环经济模式,全面推进文明生态校园建设。

从2006年9月开始(历时两年时间),我校领导亲力亲为,带领广大师生,积极投身到基地建设中来,齐动手,共谋划,开创我校生态园建设的新篇章。

(四)构设生态链条——绘制我校生态园建设的拓扑图为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生态校园,经过集体研究讨论,群策群力,构设我校生态系统——食堂、餐厅、宿舍、厕所、浴室、太阳能、沼气、种植园、养殖园、花园、绿化带,形成系列,打造生态链条,实现生态、经济双循环。

附图于后:双庙明德学校生态拓扑图(五)师生齐上阵——全力打造我校生态园建设工程我们秉承“管理育人,服务师生”的宗旨,本着“以育人为主,兼顾创收”的原则,构建了一系列服务体系:1、纯绿色的伙食原材料我们将栽植、种植、养殖基地生产的果、菜、肉提供给食堂,按成本价核算,让师生吃上了放心菜,同时也减轻了学生经济负担。

2、干净整洁的用餐场所建筑面积320平方米的师生食堂,干净整洁、宽敞明亮、设施齐全、操作规范、食品丰富、物美价廉。

微机刷卡售饭,方便快捷。

师生在这里用餐,倍感舒心。

3、温馨舒适的住宿环境我校现有学生宿舍39间,可以满足450名学生住宿。

宿舍干净整洁,宽敞明亮,内设警示语和温馨提示栏,冬季统一供暖。

环境幽雅温馨,与喧闹的教学区离而不分,使学生住宿安静舒适。

4、方便整洁的洗浴设施60立方米的浴池,可供十几人同时洗浴。

干净整洁,方便实用。

无论是炎热的夏季,还是寒冷的冬季,都能让学生随时保洁,大大提升了师生生活品位。

5、多功能生态厕所耗资35万元,建设多功能生态厕所,是秦皇岛市第一家。

它的投入使用,很好的利用了食堂、浴室的废水进行冲厕,节约水资源,既经济又环保;同时利用养猪的粪便和厕所粪便生产沼气,供食堂烧水、做饭,变废为宝,较好的净化了厕所和猪舍,极大地改善了师生的生活环境。

沼渣又是菜园和果园的好肥料,适时施肥,肥地硕果,发挥出较大的经济效益。

6、栽植基地(果园)建设:几年来,我们一直协租学校后山果园5亩,作为学校果树生产实验实习基地。

以苹果、栗子、李子、梨、核桃等为管护对象。

作为学生综合实践活动基地和果园管理新技术推广的有效平台。

7、种植基地(菜园)建设:在校外租种2亩菜园,种植节水型蔬菜如土豆、大葱等,连同校内建设7小块菜园子一起,实行立体种殖和管理,采用先进技术,构设立体框架,注重实用、美观、绿化和园艺效果为一体,四季种植相衔接,同时兼有观赏性和实效性。

种植的各种蔬菜,收入补充食堂伙食,使学生吃到新鲜的蔬菜。

这种纯绿色食品,有利于师生的身心健康。

通过实行师生共管,培养劳动能力、劳动技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劳动习惯。

8、绿化带建设:在生活区里,建有五块菜地和四个立体菜棚,二者错落有致,交相辉映,浑然成趣,呈现出一派家园气象。

在教学区里,新建两个花池和环绕操场四周300延长米的绿篱,使整个教学区鲜花满园,绿树如荫,生机盎然。

9、养殖基地建设:学校建有3个猪圈,圈池和生态厕所下的沼气池相连,猪粪便顺水流入池内,可以生产沼气。

学生的剩饭剩菜作为猪饲料,可以节约饲养成本。

半年可出栏肥猪6口。

四、生态校园建设工程的实施,彰显了可喜的综合效益几年来,生态校园建设的实施和健康运行,取得了明显的生态效益、教育效益、经济效益、办学效益、科技效益和社会效益。

1、生态效益初步形成(1)生态校园工程用改厕、建厨、建沼气池三位一体的办法,清除了校内污染源;(2)沼液冲厕,既能消毒且能反复使用,既讲卫生又节约资源;(3)沼液作农药,沼渣作有机肥,减少了农药和化肥使用量,降低了空气和土壤中的有害成分,促进了土壤肥力的再生;(4)沼气作燃料,减少了油烟排放量。

沼气池的原料是人畜粪便,其端口连着厕所和猪舍;沼气池的产品是沼液、沼渣和沼气,其端口连着果园和厨房,显示出“整体、协调、循环、再生”的生态功效。

同时,在校园内设置五个资源回收区,将学生的剩饭、剩菜、生活废物等资源集中分类处理,变废为宝,建立“回收—整理—再利用”的完整体系。

真正实现了资源循环利用,节能减排,环保增效。

一个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工作生活环境,为学生“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提供了环境保障,并在社会公益事业和生态环保等方面创新价值。

2、教育效益日益突出学生通过参加生态校园建设劳动,学习果树嫁接的技术,探讨沼气生成的原理,摸索种菜、养猪的实践规律,学到了一至两门实用技术,改善了知识输入形式,补救了劳动观念和艰苦奋斗精神的缺失。

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他们把实践中遇到的问题转变成课题,亲历实践,探索奥妙,形成良好的研究性学风,实现创新智能教育。

生态校园是学生走出课堂走向自然的大课堂,在这个课堂中,实现了知识与实践的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树立团队协作和服务他人的意识,培养勤劳朴实和互助友爱的优秀品质。

3、经济效益显而易见(1)养猪-——按每学期出栏一批猪,每批6头猪计算,每年可创收1.2万元;(2)种菜——实行立体种植,科学管理,每周可供300名学生吃一顿新鲜的蔬菜,每一顿菜按1元计算,一年可创汇1万余元;(3)沼气——沼气投产使用后,可以供应食堂做饭,宿舍照明,锅炉烧水,每月可节约燃料费500元。

用沼液冲厕所,节约用水;用沼气代替煤,用沼液沼渣代替农药化肥,学校每年可节约煤炭、化肥和农药等费用万余元。

增收节约效应逐年递增,从而可以增加教育资金投入,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学质量。

4、办学效益:各项配套设施的建设将使校园设施和师生的生活、学习、工作条件得到彻底改善,使教师工作安心,学生学习舒心,保证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

5、科技效益:通过创办《双庙明德学校文明生态校园建设特刊》、黑板报、手抄报、家长座谈会等网络平台,将校园内的知识、技能传播给社会,形成(专家的)大手拉小手(学生的手),小手(学生的手)拉大手(家长和农民的手)。

经过手拉手,实用科技得到有效传播。

借助生态校园创新工程这个点和网,辐射到千家万户,实现了与新农村建设的巧妙结合。

6、社会效益后劲十足(1)学生的生活水平得到提高,体质得到增强,能力得到培养,智力得到开发,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2)学生在参加实践劳动过程中体验劳动的艰辛与光荣,培养劳动能力,增强适应社会,学会生活,学会生存。

(3)利用实验基地对辖区的农民起到科技知识辐射带动作用,以点促面,提高农民收入,实现致富奔小康的宏伟目标。

五、生态校园建设的思考和初探我校生态园建设和使用,较全面的贯彻落实了教育局的文明生态校园建设的总体布局,把农村学校的学生综合实践活动教育工作、校园环境绿化、美化工作与循环经济有机结合在一起,为新形势下的学校教育开辟一个崭新的途径,收到较好的预期效果:1、是通过建设示范性综合实践活动基地,为学生参加生产劳动、科学技术普及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提供必要的平台,从而增强学生身体素质和劳动基本技能。

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团结协作和社会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素质的提高。

2、是在建设新型示范性生态校园的基础上,以改建厕所建设沼气池、菜园子、养殖场和种植基地为切入点,进一步推动学校的绿化、美化、公园化,使学校节约资源、减少环境污染,改变学生的食品营养结构,有利于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

3、是通过试点工作,使学生掌握一至两门农村实用技术,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技能型人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