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8年杭州市科学试卷下滨拱沙一模(含答案)

2018年杭州市科学试卷下滨拱沙一模(含答案)

2018 下滨拱沙一模一、选择题(每小题 3 分,共 60 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选项是“称量一定量的粗盐并进行提纯”实验的部分操作,其中操作规范的是()A B C D2.随着计算化学的发展,研究人员通过“晶体结构预测”模型进行演算发现,一定条件下可实现如下反应:2Na+He一定条件Na2He。

说法正确的是A.反应物 Na 和He 均为金属单质下列B.Na2He 中Na 为+1 价,He 为-1 价C.Na2He 由2 个钠元素和 1 个氦元素组成D.氦元素既可以组成单质也可以组成化合物3.同一台显微镜,采用不同的物镜和目镜组合观察同一血涂片,出现图甲和图乙两个视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如果目镜一样,图甲的物镜比图乙的物镜长B.如果物镜一样,图乙的目镜比图甲的目镜短C.若使用相同的光照、反光镜和通光孔,则乙视野亮度大D.要使视野中左下方的像移到视野中央,应将玻片往右上方移动4.如图为某树林中部分生物成分之间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是:植物→虫→鸟→细菌B.若图中加入阳光、空气等非生物部分,就构成了一个群落C.虫的体色与栖息环境相近,这体现出生物对环境的适应D.图中的细菌、真菌能把无机物分解为有机物5.下列相关的量之间的关系,符合如图所示图线的是A.物体的重力与质量之间的关系B.定值电阻电功率与电流之间的关系C.物质比热与温度变化量之间的关系D.大气温度与高度之间的关系6.我国自主研发的手足口病 EV71 疫苗获新药证书,该疫苗对 EV71 肠道病毒引起的重症手足口病的保护率达到 10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EV71 肠道病毒引起的“手足口病”属于易传播的遗传病B.EV71 肠道病毒是引起“手足口病”的病原体,从免疫的角度相当于抗体C.手足口病病人属于传染源,接种手足口病 EV71 疫苗的目的是为了控制传染源D.手足口病 EV71 疫苗接种到人体后,会刺激人体内的淋巴细胞产生抗体7.据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甲图表示在玻璃温室内进行植物栽培,一天中室内空气中氧气的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B.乙图是人一次平静呼吸中肺部内外气压差的变化曲线,AB 段表示肺完成一次呼气过程C.丙图表示人体血液流经肺部时,血液中氧含量的变化D.丁图表示在不同的 pH 下,唾液淀粉酶催化活性的强弱8.如图是 7 种生物或结构分类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将除流感病毒之外六种生物或结构归为 A 类的依据是细胞结构中都有成形的细胞核B.将大肠杆菌、酵母菌、衣藻、草履虫归为 B 类的依据是它们都是单细胞生物C.将衣藻和叶肉细胞归为 C 类的依据是细胞结构中都有叶绿体D.叶肉细胞和人体口腔上皮细胞的细胞结构中都有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9.2017 年8 月,位于我国贵州的世界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FAST 首次发现多个脉冲星。

其中一颗编号为J1931-01 的脉冲星,离地球约 4100 光年。

据图分析,太阳系直径按引力影响确定。

编号 J1931-01 的脉冲星属于天体系统A.①B.②C.③D.④10.图示为铁的冶炼和铁制品循环利用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铁矿石冶炼成铁的主要原理是:在高温下用还原剂从铁矿石里把铁还原出来B.生铁是由铁和碳等元素组成的合金,在物质分类中属于化合物C.铁制品废弃后易与周围环境中的水、空气等物质作用而锈蚀D.废旧金属铁循环利用可节约资源,减少对环境的污染11.探究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时,按图示电流进行实验。

逐渐增大电路进行多次实验,每次都能观察到电磁铁甲吸引大头针的数目比乙多。

此现象能够说明A.电流的大小能够影响电磁铁的磁性强弱B.线圈的匝数能够下城&滨江&拱墅&经济开发区一模C.影响电磁铁的磁性强弱D.电流的方向能够影响电磁铁的磁性强弱E.电磁铁的极性能够影响电磁铁的磁性强弱12.为了研究土壤的成分,小乐做了图示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甲实验,加热新鲜土壤后,根据现象能够说明土壤中有水分B.图甲实验,加热新鲜土壤后,根据现象能够说明土壤中有空气C.图乙实验,加热干燥土壤后质量减小,说明土壤中有无机盐D.图乙实验,加热干燥土壤后质量减小,说明土壤中有空气13.向盛有 50 克硝酸钾的烧杯中加入 50 克水,充分溶解后现象如图所示,此时溶液温度为3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烧杯中的溶液总质量为 100 克,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50%B.烧杯中的溶液为 30℃时硝酸钾饱和溶液,且 3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 100 克C.若使烧杯中的固体全部溶解,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增大D.若使烧杯中的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可能增大14.如图所示,在厚玻璃内放一小团浸有少量乙醚的棉花,快速压下活塞,观察到棉花燃烧。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实验说明只有做功才能改变物体的内能B.该实验说明热传递不能改变物体的内能C.该实验也能说明构成空气的微粒之间有间隙D.活塞对棉花做功,使棉花内能增大,温度升高而燃烧15.如图所示,在竖直平面内用轻质细线悬挂一个小球,将小球拉至P 点,使细线处于绷紧状态。

由静止开始释放小球,到最低点Q。

若不计一切阻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从P 到Q 点的过程中,小球都受平衡力的作用B.从P 到Q 点的过程中,小球机械能逐渐增大C.从P 到Q 点的过程中,只有重力对小球做功D.细线断裂后,小球将沿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16.下列物质间的转化,不能通过一步化合反应实现的是A.Fe→Fe3O4 B.Fe→FeS C.CuO→Cu(OH) 2 D.CO2→CO17.如图所示,用 10N 的力F 沿水平方向拉滑轮,可使物体 A 以 0.2m/s 的速度在水平面上匀速运动。

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恒为2N(不计滑轮、测力计、绳子的重力,滑轮的转轴光滑)。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A 受到地面的摩擦力是 2NB.物体A 受到B 的摩擦力是 2NC.滑轮移动的速度是 0.4m/sD.拉力F 做功功率为 2W的滑动变阻器。

闭合开关 S18.如图电路,电源电压恒为 3V,R1=10Ω,R2 是规格为“20Ω·1A”后,在向左移动滑片P 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电压表示数逐渐减小B.电压表与电流表的示数比值减小C.电路总功率可能为 0.2WD.R1 的最大功率是 0.9W19.小乐在完成了图 1 所示的两个实验后,将两次实验的废液倒入同一洁净的废液缸,发现混废液浑浊并显红色。

为确定混合废液中碱性物质的成分,她取了一定量的混合废液过滤,并向滤液中逐滴滴入稀盐酸。

根据反应现象得到如图Ⅱ所示的图像,则混合废液中的碱性物质是()。

图Ⅰ图ⅡA.碳酸钠B.氢氧化钠C.氢氧化钠、碳酸钠D.氢氧化钙、碳酸钠20.对下列说法中的先后顺序,不符合科学的史实的是()A.对原子结构的认识:先发现原子中有原子核,后发现原子中有电子B.对细胞的认识:先提出动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后提出一切细胞来自于细胞C.对电磁现象的认识:先有电流磁效应的发现,后有电磁铁的应用D.对海陆变迁的认识:先提出大陆漂移学说,后建立板块构造学说二、填空题(本大题共 26 分)21.(4 分)皮肤由外到内可分为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三层,具有多项功能。

(1)从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看,皮肤属于层次的结构。

(2)皮肤作为人体的一道屏障,对多种病原体都有一定的防御作用,这种保护性生理功能称为(选填“特异性”或“非特异性”)免疫。

(3)人们长时间剧烈运动后,往往会出汗,面部通红,这些现象说明皮肤具有。

①感受外界刺激和排泄功能②排泄和调节体温功能③排泄和分泌功能④保护和调节体温功能(4)简述人在寒冷环境中,如何通过流经皮肤的血液的多少来调节皮肤直接散热。

22.(4 分)端午节,人们有吃粽子和赛龙舟的习俗。

(1)粽子以糯米为主要原料,糯米所含的淀粉主要来自糯稻种子中的(填结构名称),淀粉在消化道中最终消化为葡萄糖,参与此过程的消化液有。

(2)龙舟赛中,队员奋力划桨时,呼吸频率增大,脉搏加快,从而及时为骨骼肌细胞运送氧气和养料:请写出氧气从队员的肺泡毛细血管运送至骨骼肌细胞路径:肺泡毛细血管→骨骼肌细胞。

(3)队员看到终点红线的过程:红线反射来的光经过角膜和晶状体等结构的折射落到视网膜上,刺激感光细胞产生信息,并通过神经传递到形成视觉。

23.(4 分)德国科学家埃特尔对一氧化碳在金属铂表面催化下的氧化反应的研究,催生了汽车尾气净化装置,实现了汽车尾气中一氧化碳清洁排放。

(1)202 Pt 和198 Pt 是铂元素的两种同位素原子,则这种原子的中子个数相差个。

78 78(2)下图是汽车尾气净化装置里,一氧化碳和二氧化氮在金属铂面催化下反应的微粒变化历程,则其先后顺序为。

(用图中的序号)24.(4 分)五氧化二钒(V2O5)是一种工业催化剂,其制取方法如图所示,其中反应物和生成物中所含自由移动的离子均已标出:(1)写出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2)反应②为分解反应,则产物A中一定含有的元素是.25.(4 分)易拉罐拉环拉断后就很难打开,若将A4 纸对折几次后,用纸的硬尖角摩擦原拉环边缘(如图所示),一会儿罐口就会自动冲开,并看到一团“白汽”。

出现这团“白汽”或是因为水蒸气发生了(选填“液化” “汽化”)现象。

摩擦后,罐口会自动冲开,是因为,罐内气体对罐口拉片压力增大,使罐口打开。

26.(6 分)小乐利用光具座研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当三个元件移动到图示位置时,光屏中心出现了清晰的像,回答下列问题:(1)该凸透镜的焦距为厘米。

(2)若在图示情况下,小乐把蜡烛移到35cm 刻度处,凸透镜位置不变,移动光屏后观察的清晰像的性质应是(写出像的正倒、大小和虚实)。

(3)若在图示情况下,把蜡烛移到40cm 刻度处,凸透镜位置不变,撤去光屏,小乐直接用眼睛在原来放光屏处观察,她能不能观察到清晰像?为什么?。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 42 分)27.(8 分)小乐为了验证“光合作用的条件和产物”,进行了图示的实验操作(次序已打乱),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①②③④⑤⑥⑦(1)该实验正确的操作步骤是②→④→①→→⑥。

(用图中的序号排列)(2)实验操作⑤:将叶片置于酒精溶液中并进行水浴热,这样做的目的是。

(3)若实验过程正确,那么在实验操作⑥中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但小乐在滴加溶质质量分数为 1%的碘液后,发现叶片没有出现预期的现象,这是为什么呢?小乐提出了自己的猜想,并通过以下实验加以验证:取正确处理后的叶片,分成四组,将溶质质量分数为 0.02%、0.04%、0.06%、0.08%的碘液分别滴在各组叶片上,观察叶片颜色的变化。

发现只有滴加 0.04%的碘液的叶片,颜色变化与预期的一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