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新课标对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等方面的要求进一步提高。
因此,实验教学对于生物教学来说便显得尤为重要。
针对这种情况,本文分析并探讨了在高中生物课实验教学中经常遇到的下列问题。
关键词:高中生物实验
一、高中生物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
1.实验内容增加,教学课时不足。
与旧教材相比,高中生物新教材增加了较多的实验内容,其中考试大纲要求的必修模块的学生实验有19个。
学校要在规定的模块教学时间内完成各个实验教学,实施中存在困难,部分地区在高二才开设生物课,各地区生物学科开设的课时有差异,个别学校还削减了生物学科的课时,教学课时不足对生物实验教学影响较大。
2.教师缺少对生物实验教学的研究。
由于我国长期以来不重视生物实验教学,教师对实验教学缺乏研究。
教师的实验设计、实验操作、实验结果的分析等能力普遍较差,对如何组织实验教学和对实验教学的课型研究不足。
尤其是探究性实验,需要教师有较高的实验指导能力和实验技能,在这方面教师显得力不从心。
新课程实施中,一方面由于生物教师的课时多、工作量大,另一方面部分教师对实验教学不够重视,实验课前教师很少抽出时间预先进行练习,对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预测不足。
在上实验课时,教师遇到某些问题解决起来比较困难,难以掌握实验操作的关键步骤,对学生的指导缺乏针对性,很少对实验进行改进和创新。
3.实验要求提高,课堂实施困难。
高中生物新课程提高了学生实验的要求,实验内容包括实验方法、理论指导和实验过程(包括: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实验设计、表达和交流,进一步探究等)。
有些教师在课前做了充分的准备,如对学生进行实验方法和理论的指导,完成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和实验设计等环节,然而,课堂中教师在讲述实验原理、归纳讲评学生提出的问题之后,学生用于实验操作的时间已不多了,影响了实验结果的分析以及进一步探究。
4.学生实验能力参差不齐的问题。
由于在初中阶段不同学校对生物学实验的重视程度不同,造成了学生实验能力有很大差别。
为了保证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独立动手实验的能力,在实际教学中我们采用了较为灵活的教学方式,不同情况不同对待,不同水平不同要求。
这样,不但使能力差的学生有了很大的进步,而且,能力强的学生也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在教学中让实验能力强的学生和实验能力差的学生组成实验小组,使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形成“传-帮-带”的学习氛围。
另外,为规范学生的实验行为,有时在学生动手做实验之前我们采用先做演示实验的方式,边做实验边讲解,教学效果也很明显。
二、解决问题的对策
1.生物教师要适应新课程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转变教育观念,从培养创造性人才高度,认识到动手实验的重要性。
好的实验室是培养创造性人才的摇篮,世界著名的卡迪文实验室曾培育出26位诺贝尔奖得主,因此作为一名生物实验教师要创造条件,千方百计开足、开全教材中的实验,考虑章节之中的实验和探究等活动的设计,尽早充分准备,保证落实实验活动时间,防止理论教学挤兑实验教学学时的现象,保证生物实验教学的质量。
2.利用好新课程配套的《生物学实验手册》,变验证性实验为探究性实验。
教师要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把实验目的分析透彻,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本次实验到底做什么,课后应得到什么,然后提供给学生一些实验器材,并把使用注意事项介绍清楚,然后采取分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步骤,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
在探究实验过程中,要将科学知识与观察、推理和思维技能结合起来,使学生在探究性实验活动中获得对提出问题、设计方案等科学过程的切身体会。
实验中,教师应以指导者、帮助者和合作者的身份出现,切忌以教师为核心决定方案。
在探究实验过程中,引导学生提出有创新价值的问题是至关重要的。
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要困难。
”引导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必须遵循“先呈现出问题情境”的原则。
在指导实验过程中,教师要善于调动每位学生的积极性,给每个学生操作锻炼的机会,使学生一边动手实验,一边动脑思考,互相探讨彼此启发。
实验过程中的分工合作以及对实验结果的讨论归纳,可以培养学生协作精神和民主讨论的科学作风,以及严谨、细致、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实验课实施操作技能量化考核与评价。
通过实验量化考核,促进学生重视操作技能的训练,较好地掌握实验技能。
通过对技能操作考核的整体和分项评价,减少学生抄袭别人实验结果的现象。
同时,教师还能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客观地了解教学效果,有利于教学总结,进一步提高实验教学水平和质量。
三、注重实验比较、总结,加强实验考查
通过分组实验,教师指导学生用归纳总结、观察对比的方法去学习、掌握生物学知识,培养学生独立获得知识的能力。
学生对教师课堂上讲的内容好象都懂了,可是一用起来就错。
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不善于比较、归纳、总结,各知识点在头脑中形同一盘散沙,因此应用中不能及时地提取所需的信息,所以教师可引导学生在分组实验课时对所学过的知识进行比较、归纳、总结。
这种总结或“点”或“线”,或“文字”或“图表”,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例如:学习“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对光反应与暗反应进行比较,找出它们进行的场所、条件、反应物、生成物及二者之间的联系,通过比较、总结,就可以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起到强化作用。
实验考核是搞好实验教学的重要部分,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生物学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通过实验会考、中考及时反馈实验教学的情况,平时不断地改进和加强实验教学、实验考试。
考查形式可采取多方面结合,在笔试中安排实验题,对学生分组实验进行评分。
分组实验结束时,教师可对实验桌面
是否清洁,仪器是否清洗干净,地面是否清洁,仪器、药品是否排列整齐,对仪器是否爱护,学生能否独立操作实验,实验是否成功,并当堂完成实验报告等方面进行综合评分,并将成绩计入学期总评,以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总之,在高中生物实验课的教学中还会遇到很多问题,以上我们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也未必十分妥帖。
但是,只要我们在教学中不断地去发现问题、去研究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我们就能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学生就会学到更好的知识。
参考文献:
[1]原园.高中生物学新教材选修Ⅰ模块实验教学的体会.生物学通报,2007,42(9):34~35
[2]蔡启海.农村中学有效进行生物学实验教学的探讨.生物学教学,2007,32(1):49~50
[3]姜维,等.为什么实验失败——听一节实验课的思考与启示[J].生物学通报,2000(10).
[4]刘冰.现代化教学手段在生物实验教学中的运用[J].中小学实验与装备,2003(1).
[5][3]李文.对实验中“意外”现象的重新认识[J].中学生物教学,20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