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思想汇报

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思想汇报

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2011入党积极分子思想汇报
尊敬的党组织:
曾记,1911。

展望,2011。

曾记,1911。

辛亥鼎革,今已百年。

是谁将这个时刻永恒的定格在中国的历史上,是辛亥和孙中山。

当时,政局动乱,清朝处于衰败,民族处于危亡。

迎合着时代的发展,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潮迅猛传播,震撼着中国思想界,仁人志士拿起了思想武器采取革命手段拯救着这生死关头的国家,但是因为当时的历史时局最终失败了,可它给我们带来的积极影响不容忽视,推翻了了两千多年来的封建君主专制,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使得阿民主观念深入民心。

“思想是行动的指南”,“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推翻清朝统治,废除君主专制,阐释为民族主义)、建立民国(建立民主共和国,阐释为民权主义),平均地权(改革土地制度,阐释为民生主义)”,“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合称三民主义,它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正因为有了这个正确思想的指导才使得辛亥革命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影响;正因为有了这个正确思想的指导,中国才能够一步一步走向繁荣,走向富强。

孙中山先生曾说:“天下为公”,此言出自儒家《礼记·礼运·大同篇》,是儒家的最高社会理想,也是三民主义的最高社会理想,即“国富”“民强”。

它描绘了一副蓝图,一副国泰民安的蓝图。

我们可曾记得,孙中山先生寥寥数字的遗书,他一生牵挂的唯国家和人民。

为了国家,为了人民,他曾努力过,他曾希冀过,希望建立一个政党,一个为国为民的政党,政党建立起来了,可是他的希望落空了,我们怎么忍心让他一个人来背负这历史的使命?
展望,2011。

回首,时间沿着辛亥的印迹已滚过一个世纪,可越过一个世纪的追求与目标却从未改变。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通过一系列的经济手段达到了“国富”,使得我国日益从经济、政治、外交等多方面强大起来,在“国富”的同时也关注着“民强”。

近几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来改善民生,推进民生发展。

2011年3月3号在北京召开的两会上,贾庆林提出:2011年工作要继续关注和促进民生改善,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人民是执政的基础,人民是中国富强的脊梁,唯有脊梁强硬了,中国才能够屹立于世界之巅。

温总理曾把“天下最大事,莫非万民之忧乐。

行事要思万民之忧乐,立身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作为他的座右铭,句句表真意,点点露深情。

我想,在我们心中,在中国人心中,总有这样一位“平民总理”的形象,一个泱泱大国的总理,总出现在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用心解读着“人民”,与人民群众同甘苦共患难。

这是一个国家的形象,这是一个民族的形象,这是一个执政党的光辉形象。

这个执政党如此强大?是的。

因为,我们不肯把历史的担子交给孙中山先生一个人来背负。

我们要给他些许安慰,我们建立了一个一心为民为国的政党——中国共产党。

中国***自1949年成立以来,经历着风雨,共度着难关,一步一步地向前走,走向成熟。

当然,党的日益壮大离不开广大共产党员。

他们始终保持着党的先进性,他们始终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他们始终奉献者自己却毫无怨言,哪里都有着他们的身影:地震处,山洪处,火灾中……哪里需要他们,他们就会出现在哪里。

他们是人民心中一堵永不会倒的墙,他们是中国大地上不可缺少的亮丽风景线。

看来,时间不是总无情,它并没有将所有的东西都化为虚无。

只保留,那一点,纯粹的无杂质的干净,那就是“国”“民”,那就是信念,那就是“为民服务”。

从此处可以看出,三民主义与现代中国所追求的目标和文化传承具有一致性,是跨越百年的心系民情!回首过去,展望未来,亦续百年情!
汇报人:
20 年月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