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当代名老中医治疗心衰的临床经验总结
当代名老中医治疗心衰的临床经验总结
参考文献
张琪认为心衰病机以心肾阳虚为本,血瘀水停为标。心阳鼓 动无力,心气不能正常推动血液运行为病之本;瘀血、水饮等病 理产物阻滞为病之标。心阳虚衰、血络瘀阻证治以益气温阳、活 血通络,方子调心饮子加减,药用人参159,黄芪259,甘草209, 小麦509,红枣5枚。附子(先煎)、桂枝、麦冬、五味子、红花各 159,丹参209,鸡血藤309,赤芍159。心肾阳衰、水气凌心、血络 瘀阻证治以益气温阳利水,方予温阳益心饮加减,药用人参、附 子各159,茯苓209,白术159,白芍209,桂枝、生姜各159,泽泻、 丹参各209,红花159,葶苈子209,甘草159I“。 柯雪帆以气喘、水肿与怔忡为心衰的辨证主要依据,并重视 舌象和脉象的辨证。治疗重点为温阳益气、利水化饮,在此基础 上灵活应用活血化瘀,宣通气机,化痰。疏肝、健脾和胃,纳气,宁 心安神,宣肃肺气等法。认为心衰温阳要达到温振元阳目的,必 用附子,代表方为四逆汤。心衰大补元气,用药首推人参。红参、 白参随宜使用。剂量平时调理,每日3—59,病情较重者8—109, 严重时15~209,危急抢救时309。气脱是心衰致死主要原因,可 用参附龙牡汤,益气温阳固脱同用;亦可用生脉散,取五味子纳 气固脱。利水分通阳利水与泻水逐饮两类,其中通阳利水药物首 推桂枝,方剂选五苓散与真武汤。泻水逐饮用于水肿严重或痰涎 壅盛时,主方为己椒苈黄丸,主药当推葶苈子。活血化瘀只是辅 助治法。活血药中偏温的有川芎、红花、当归;偏凉的有丹皮、丹 参、赤芍、桃仁,其中以川芎、桃仁效果较佳191。 周仲瑛认为心衰属于本虚标实,气(阳)虚而瘀,水饮上犯心 肺。由于气(阳)虚血滞,脏腑气化功能障碍,水液输布失常,使体 内水湿痰饮潴留,以致本虚与标实互为因果。且尤以血瘀为其 主要病理因素。确立以“益阴助阳、活血通脉”,血行则痰化、饮祛、水 行tlol。 查玉明认为慢性心衰的发展系正虚邪实、心肺两损,最终精 气被夺,出现心阳衰竭之重证。心衰病机,其标在心,其本在肾。 温肾阳、益心气是治疗慢性心衰的最佳法则,以真武汤为基础加 减化裁…】。 林沛湘认为心衰本虚为气虚、阳虚、气阴两虚.标实为瘀血、 痰饮。气虚与阳虚,主要是心肺肾气虚与心肾阳虚。气虚者宜养 心补肺益肾,常用养心汤合补肺汤化裁。阳虚内寒,水湿泛滥者,
・978・
中国中医急症2010年6月第19卷第6期
JETCM.Jun.2010,V01.19,No.6
・名医精粹・
当代名老中医治疗心衰的临床经验总结半
潘光明 邹 旭 盛小刚
中图分类号:R249 【摘要】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4—745X(2010)06—0978—03
笔者收集并简要概括施今墨、邓铁涛等13位名老中医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一些临床经验,认为名
广东省中医院(广州510120)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项目(No.200707004)
万方数据
中国中医急症2010年6月第19卷第6期
JETCM.Jun.2010,V01.19,No.6
・979-
主在和血通络,温化水湿。治疗常以参附汤与生脉散为基本方 药‘“。 颜德馨认为心衰是本虚标实之证,病机关键点是心气阳虚, 心血瘀阻,提出“有一分阳气,便有一分生机”、“瘀血乃一身之大 敌”的观点。在临床上将心衰分为心气阳虚、心血瘀阻即可基本 把握心衰的辨治规律。心气阳虚为主者,以温运阳气为重要法 则。心血瘀阻为主者,行气活血是关键。据此制定温运阳气方、行 气活血方【温运阳气方药物组成为熟附子69,炙麻黄99,细辛 4.59,生蒲黄99(包煎),丹参159,葛根159。行气活血方药物组 成为桃仁99,红花99,赤芍99,当归99,川芎99,生地黄129,柴 胡4.59,枳壳69,牛膝99,桔梗69,降香2.49,黄芪159】,每于辨 证论治基础上加以下药对(1)附子配半夏:两药合用,同气相求, 具温阳化饮,降逆散结之效。(2)黄苠配葶苈子:攻补相兼,一升 一降,升则补宗气以扶正,降则泻肺气以消水,用治心水证有固 本清源之效。(3)泽兰配益母草:两药相配,相须而施,活血利 水,瘀水同治,用治“血不利则为水”之证,有“菀陈则除之”之功
效【6.7I。
常用金匮肾气丸合真武汤加减。若为格阳戴阳者,则须回阳救 逆,可用四逆汤合独参汤加味治之。气阴两虚又可表现为心肺气 阴两虚、心脾气阴两虚及心肾气阴两虚。以心肺气阴两虚为主 者,用生脉散合补肺汤化裁。以心脾气阴两虚为主者,方用归脾 汤合补中益气汤或参苓白术散化裁。心肾气阴两虚者,方用参芪 地黄丸加味。瘀血阻滞宜活血化瘀,用血府逐瘀汤化裁。痰湿者 治宜燥湿化痰,可用二陈汤、平胃散为主治疗。若痰饮甚者,治宜 化痰逐饮,方用五皮饮或葶苈大枣泻肺汤化裁¨2)。 李可擅于运用破格救心汤救治心衰垂危重症,该方以附子 30—200—3009,干姜609,炙甘草609,高丽参10~309。山茱萸 净肉60。1209,生龙骨粉、生牡蛎粉、活磁石粉各309,麝香0.59 组成。本方以四逆汤合参附龙牡救逆汤及张锡纯氏来复汤重用 附子、山茱萸肉加麝香而成。方中使用大剂量附子,以大剂量甘 草监制附子的毒性。重用山茱萸肉、生龙骨、生牡蛎,认为山茱萸 肉一味,“大能收敛元气,固涩滑脱。收涩之中,兼条畅之性,故又 通利九窍,流通血脉,敛正气而不敛邪气”【l“。 郭维琴认为气虚血瘀、阳虚水泛是心衰的主要病机。心气 虚、心阳虚是其病理基础,血脉瘀滞为其中心环节,瘀血、痰浊、 水饮乃其标实之候。益气活血、温阳利水是心衰的重要治法。强 调扶正固本,绝不可本末倒置,一味攻逐,以伤正气。常用基本方 为黄芪15—309,党参15—3异,益母草10—159,泽兰109,桂枝 6一lOg,制半夏109,北五加皮4—109。咳嗽喘息不得卧者加紫 苏子、葶苈子、桑皮、白果等;水肿明显伴咳吐稀白沫痰者加白 术、茯苓、猪苓、车前子、白芥子等健脾利水、祛痰之品;若阳虚明 显、畏寒肢冷者加附子、菟丝子、仙茅、补骨脂等温补肾阳;久服 桂枝者加麦冬以免温燥;有阴虚表现者去桂枝加麦冬、五味子; 顽固性心衰而心脏扩大者,北五加皮用量减少;有呕吐者加用竹 茹、生姜;若见阳脱用生脉、四逆合方以益气固阳救逆,并配合相 应的西药急救,以图转危为安““。 总之,名老中医均认为心衰多属本虚标实,本虚以气虚、阳 虚为主;标实以瘀血、水饮、痰浊居多。本虚(心阳气亏虚)是心衰 发病的关键,是心衰发作的始动因素,并贯穿整个病理过程始 终。气虚及阴,可表现为气阴两虚。但气虚、阳虚、血瘀是心衰中 医辨证的纲领。标实乃因本虚所致.是在本虚的基础上形成的, 标实为心衰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兼证;主要表现为血瘀、水停 及水邪上泛、痰浊。急性发作期是在气虚、阳虚基础上偏于标实 (水饮、瘀血、痰浊),缓解期偏于本虚(气虚、阳虚、阴虚)。治疗上 均认为益气温阳、活血利水是心衰的重要治则,同时需要兼顾养 阴。以补虚扶正为本,祛除实邪为辅,补虚重在益气温阳,驱邪重 在活血化瘀,化痰利水。
府”、“去菀陈荃”、“治水三法”,方能奏效121。
李介鸣认为心衰若以心悸气短为主症,多以气阴两虚为主, 当以益气养阴,方以生脉散为主方。以呼吸困难为主症,多以温 补肺肾为主,方以右归饮加减。心衰若以水肿为主症,治疗宜用 抑阴扶阳、温阳化气利水法,方以苓桂术甘汤加味。其对I临床常 见症状的处理也具有经验。(1)尿量减少:利尿为治疗心衰之关 键。最常用的利尿中药有:获苓、猪苓、车前子、冬瓜仁、冬瓜皮、 泽泻等。对水肿较重的患者,尤其是腹水者多用牵牛子末;腹水 肝大者可加三棱、莪术。胸水与心包积液者可在辨证基础上加 己椒苈黄汤治疗。(2)心律失常:心衰患者往往心率偏快,多伴 有房性早搏、心房纤颤或室性早搏等等,可加琥珀末、紫石英、珍 珠母以加强镇心安神作用。心率偏慢或有传导阻滞或窦房结功 能低下,可加独参汤或保元汤合麻黄附子细辛汤加用补肾阳药, 如仙茅根、淫羊藿、鹿角胶、补骨脂等以温肾阳促心阳。对缓慢 性心律失常的治疗强调用温药。(3)感冒与感染:本着先表后里
老中医大都认同心衰属本虚标实,本虚以气虚、阳虚为主,标实以瘀血、水饮、痰浊居多。气虚及阴,可表现为 气阴两虚。治疗上均认为益气温阳、活血利水是心衰的重要治则,同时需要兼顾养阴。 【关键词】慢性心力衰竭名老中医经验 慢性心力衰竭属中医“心衰”范畴,中医药治疗心衰取得较 好的效果。为建立慢性心力衰竭的中医最佳诊疗方案,我们通 过查阅文献对名老中医治疗心衰的经验进行了总结,这些经验 对于临床治疗急心衰有很好的学习和借鉴作用,对制订心衰的 中医诊疗方案有重要的参考价值。现报告如下。 施今墨认为本病以心气心阳不足为多,或有心气心阴(血) 虚亏者。其临床发作症状,则呈气逆(滞)血瘀(郁)、水气泛滥为 要。若以心脾两虚之证为主,而呈心悸气短、纳差肢肿、失眠神 疲者,则用归脾汤、柏子养心丸以益气养血、补心健脾。若以水 肿为主,当判断证候虚实。虚证为心气(阳)不足,。肾阳虚衰。轻 则益气强心、通阳利水,药如黄芪、党参、桂枝、茯苓,只从心阳治 疗即可收效;重则宜温。肾壮阳、利水消肿,以附子、白术、桂枝、黄 芪、防己为主,并用金匮肾气丸、滋肾通关丸,必须心肾同治,方 有作用。水肿重症,拟活血、行气、利水之法,以气滞血瘀、水气 泛滥为标实图治;若水道通利,腹水见消,即改用桂附八味丸缓 补脾肾而效…I。 赵锡武认为本病证属心肾阳衰,水气上逆,凌心犯肺。肺满、 喘促、心悸诸症较为常见。其心悸之治非补益气血、养心复脉之所 能,当取强心扶阳、宣痹利水之真武汤为主,辅佐“开鬼门”、“洁净 的原则,先纠正感冒再治心衰。(4)咳血问题:心衰患者因肺动脉 高压或肺瘀血易出现咳血或痰中带血丝的症状,在辨证基础上加 入代赭石、旋复花、紫苏子霜等降气止血药,同时还可加大小蓟、 侧柏叶、血余炭、藕节炭等。(5)胃肠症状:心衰患者多有胃肠道瘀 血,又多长期服用强心、利尿以及抗心律失常类药物,易出现胃肠 功紊乱,如恶心纳呆、胃脘胀满等症状,又常可加重心衰,可加砂 仁、陈皮、佩兰等健脾行气的药物,调和胃肠功能,以助后天之 本。(6)口干渴:心衰患者长期服用利尿剂而损伤阴液,常表现为 口干渴,可用生地黄、石斛、元参、沙参等养阴生津的药物131。 邓铁涛认为心衰为本虚标实之证,以心阳亏虚为本,瘀血水 停为标。五脏相关,以心为本,他脏为标。治疗上阴阳分治,以温 补阳气为上。心衰主要可分为两大类型,即心阳虚型与心阴虚 型,故立温心阳和养心阴为治疗心衰的基本原则,代表方为暖心 方(红参、熟附子、薏苡仁、橘红等)与养心方(生晒参、麦冬、法半 夏、茯苓、田三七等)。在此基础上,血瘀者加用桃红饮(桃仁、红 花、当归尾、川芎、威灵仙)或失笑散,或选用丹参、三七、鸡血藤 等;水肿甚者加用五苓散、五皮饮;兼外感咳嗽者加稀莶草、北杏 仁、紫菀、百部;喘咳痰多者加紫苏子、白芥子、莱菔子、胆南星、 海浮石;湿重苔厚者加薏苡仁。喘咳欲脱之危症则用高丽参合真 武汤浓煎频服,配合静脉注射丽参针、参附针、或参麦针,以补气 固脱。在心衰用药方面,邓老补气除用参、芪、术、草之外,喜用五 爪龙,且用量多在309以上。对于心衰的辨治,强调病证结合,灵 活变通。根据心衰的不同病因,适当调整治疗方案。病因为冠心 病者,多见气虚夹痰、痰瘀互结,可用温胆汤加人参、白术、稀莶 草、田三七等,以益气祛痰、温阳通脉。若属阴虚,则多用温胆汤 合生脉散加减。病因为风湿性心脏病者,每有风寒湿邪伏留,易 反复发作,治疗则在原基础上加用威灵仙、桑寄生、稀莶草、防 己、鸡血藤、桃仁、红花以祛风除湿。病因为肺源性心脏病者,可 配合三子养亲汤、猴枣散,鹅管石、海浮石等温肾纳气,降气平 喘。病因为高血压性心脏病者,大多数肝阳偏亢,则需配合平肝 潜阳法,常用药物有草决明、石决明、代赭石、龟板、牡蛎、钩藤 等。原有糖尿病或甲亢的患者,证候多属气阴两虚,治疗一般以 生脉散加味。糖尿病患者可加山茱萸肉、桑螵蛸、玉米须、仙鹤 草、淮山药等,淮山药用量宜大,一般60—909;甲亢者则加用浙 贝母、生牡蛎、山慈姑、玄参等,以化痰软坚、散结…。 顾景琰认为心衰乃五脏同病。治疗原则当以扶正补虚为本, 祛除实邪为辅。补虚主在培补心肺肾脾,调和气血阴阳;祛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