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儿童少年生长发育的基本规律

儿童少年生长发育的基本规律

儿童少年生长发育的基本规律儿童从出生到长大成人,在整个生长发育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普遍现象,称为生长发育的规律。

儿童少年在整个生长发育过程中虽然受自然条件、家庭生活、营养条件、疾病和遗传、体育运动等因素所影响而产生年龄和性别上的个体差异。

但是,身体的生长发育规律还是客观存在的。

它们主要表现在下面三个方面(一)生长发育的速度规律从儿童到成年人其生长发育不是等速的,而是时快时慢呈波浪式的上升,阶段性规律很强。

一般有两个突增时期,第一次突增时期在两岁以前,第二次突增时期在青春发育期,其年龄在10~11至14~15岁。

突增期过去以后渐渐缓慢下来,到20岁左右基本停止。

(二)生长发育的不均衡规律1. 身体发育的比例:儿童不是成人的缩影。

人由小到大,身体的比例一直在变化。

在第一次突增期过程中,初生儿的头占身长的l/4,2岁时占l/5,6岁时占1/6,12岁时占l/7,到成人时仅占l/8(见图2-1)。

也就是说在这个时期,头先发育,以后是躯干,下肢,身体发育是按头尾发展规律顺序进行的。

第二次突增期的过程恰好与第一次相反,下肢先发育,其次是躯干,而头的发育不明显。

从出生算起,如以增长值数计,头增长一倍,上肢增长三倍,下肢增长四倍(见图2-1)。

身体各部位发育结束的时期是:足长约在16岁,下肢长约在20岁,手长约15岁,上肢长约在20岁,躯干长约在21岁。

图2-1(三)身体各系统的发育规律出生后神经系统的发育处于领先地位。

5~6岁时发育速度最快,并迅速接近成人水平。

此时大脑的重量已达到成人脑重的90%。

6~20岁之间脑的重量仅增加10%,但是随着大脑细胞不断地进行复杂的分化,机能也随之提高。

(见图2-2)中的总体发育是指运动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它们与形态指标的发育曲线基本一致,呈波浪式上升。

淋巴系统的发育在10岁左右已达高峰,12岁已达成人的200%,以后逐渐降低。

因此要特别注意10岁前儿童的疾病防治工作。

生殖系统发育最晚,在10岁以前几乎不发育,当身体发育进入第二突增期以后才迅速地发育。

人体生长发育过程是在神经系统的协调下,机体与外界环境因素的相互作用下进行的,各系统器官的发育是彼此密切相关的。

某一系统的发育可能为另一系统的发育打下基础。

因此,任何系统的发育都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影响,互相制约的。

图2-2(四)生长发育的两次交叉规律生长发育的两次交叉规律是指在少年儿童生长发育过程中,男女儿童因发育时间不同而出现的身体形态指标的两次交叉现象。

在青春期前(7~9岁),多数形态指标,男生都大于女生。

10岁以后,女生进入青春期,身体各部位迅速生长发育,许多形态指标超过男生。

到13岁时,男生身体各部位迅速生长发育,女生的增长速度减慢下来,致使男生各项形态指标又超过女生。

因此男女生大部分形态指标在青春期形成两次交叉。

(见图2-3)图2-3(五)儿童少年身体发育的特点1.身体形态: 儿童少年的身体形态和体型与成人不同。

它受身体发育两次突增期影响。

表现体型的特点是头大、躯干长,四肢短,重心不稳,皮下脂肪分布四肢较多,躯干较少。

10岁以后身体发育进入第二突增期,特别是到了青春期,由于骨骼、肌肉迅速发育,形态变化很大。

2.运动系统:儿童少年骨骼的化学成分与成中人不同,含有机物较多,无机物较少,成年人骨中有机物和无机物含量的比例为3:7,儿童为1:1。

因此骨的弹性大而硬度小,不易骨折而易发生畸形。

儿童骨骼的3.心脏血管系统:儿童心率较成年人快,随着年龄的增加而逐渐减慢,20岁左右趋于稳定。

由于儿童少年的神经调节机能尚未十分完善,神经活动过程的兴奋性较高,因而在体力活动和情绪紧张时常出现心跳显著增加和节律不齐的现象。

儿童少年的每搏输出量和每分输出量的绝对值比成年人少,但其相对值(以每公斤体重计算)比成人大,年龄越小相对值越大。

这就保证了在发育过程中因身体代谢旺盛所需的氧供应。

这个特点说明了儿童少年的心脏能适应短时期紧张的体育活动。

但由于心脏发育不完善,在与成年人进行同样负荷运动时,心率比成人高,这说明儿童少年在运动时主要靠增加心率来增加心输出量。

青春期前的儿童的血压较成人低得多,年龄越小血压越低。

其原因是血管的发育先于心脏,年龄越小,血管发育超过心脏发育的程度越大,因此血管内的阻力越小。

青春期以后,儿童少年的心脏发育迅速超过血管的发育,血压随之升高,以收缩压较为显著。

有的甚至出现暂时性血压偏高现象,其原因可能是儿童少年血液循环系统和神经系统体液调节不稳定,因此尚不能定为病理性的高血压。

4.呼吸系统: 儿童少年呼吸器官组织娇嫩,呼吸道粘膜容易损伤。

肺组织中弹力纤维较少,间质多,血管丰富。

肺的含血量较多,而含气量较少。

随着年龄的增长,弹力组织增加,肺容量也增大。

儿童少年的肺活量较小,呼吸频率较快,随着年龄增长,呼吸频率逐渐减慢,肺活量逐渐增加。

由于儿童少年的呼吸肌发育较弱,胸廓较小,肺活量较小,因而在体育活动中主要靠加速呼吸频率来增大肺通气量。

由于儿童少年的神经调节机能尚未十分完善,当进行运动时,呼吸与运动动作不能很好配合。

年龄越小,这种不协调现象越明显。

因此,应指导儿童少年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以促进呼吸器官的发育。

5.神经系统: 儿童少年神经系统的特点是兴奋过程占优势并容易扩散,随着年龄的增长,抑制过程逐渐发展,最后兴奋和抑制达到均衡。

在对儿童少年的教学训练中,应多采用直观的方式。

活动内容多样化,每种活动持续的时间不宜过长,否则易引起神经系统的疲劳。

6. 内分泌学变化及性成熟:进入青春期前,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系统的反馈系统处于一种抑制状态,激素保持在低水平。

由于进入青春期的开始,反馈的敏感性下降,使得下丘脑促性腺激素的促激素(GnRH)的合成及分泌均增加,并刺激垂体前叶分泌黄体生成素(LH)和卵泡生成素(FSH),进而使性腺的雌激素和雄激素生成。

在青春期的生长发育是一个有序的过程。

一般女孩进入青春期要早于男孩。

女孩进入高速生长期平均比男孩早二年,女孩的最快增高(PHV)年龄在12岁左右,而男孩在14岁左右。

女孩生长结束期在16.5岁,男孩在18岁左右,儿童的生长发育会受营养状态和遗传因素的影响。

7. 儿童少年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发育特点: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具有密切联系,对少年儿童来说,素质是形态、机能发育在运动能力方面的反映,素质和运动能力的发展也受形态和机能发育的制约。

(1) 速度:少年儿童的速度发展具有明显的年龄和性别的发育特点。

男生在19岁、女生在13岁以前,速度是随年龄的增加而有所提高。

速度发展的高峰年龄,男孩在20~22岁。

23岁后缓慢下来,呈单峰型。

而女孩则呈双峰型,在14~17岁出现第一个缓慢的倒波峰,到21~22岁又出现第二个缓慢的倒波峰。

儿童少年速度的年龄发育特点是在10~13岁增长最快,以后男孩在19岁,女孩在13岁后趋于缓慢并逐渐稳定下来。

(2)力量:力量发育和肌肉的生长有密切关系。

少年儿童力量的发育特点是,男生在16岁以前随年龄增加而逐渐增加,16岁以后开始缓慢下来,22~23岁可达高峰,以后又随年龄增长而减慢。

而女生在13岁以后开始缓慢并有下降趋势,16岁又回升,18~22可达最高峰,以后又随年龄增加而减慢。

男女间18~23岁之间差异最大。

儿童少年在青春期以前不适宜进行过大的力量训练,但随着肌肉的发育成熟,16~18岁以后,可进行肌肉力量训练。

(3)柔韧:表示关节的活动范围,与关节周围的韧带、肌肉的伸展性关系密切。

儿童少年关节活动范围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减小。

年龄越小柔韧性越好,这又与儿童少年骨骼的弹性好、可塑性大有关。

一般在13岁前柔韧性最好,13岁以后开始下降。

(4)耐力:耐力发育总的趋势是随年龄增加而逐渐提高,至20岁达到高峰,以后又随年龄增加而下降。

耐力的性别差异很明显,女孩在13岁后开始下降,17~18岁又逐渐回到13岁的水平,21岁又逐渐下降。

12岁以前儿童心率快,每搏输出量少,不能满足长时期运动时机体对氧的需要,因此容易疲劳。

但随年龄的增加,心血管机能的发育成熟,耐力得到改善和提高,因而在16岁以后进行耐力训练能提高耐力水平。

(5)灵敏:儿童少年的灵敏素质随年龄的增加而逐渐提高。

10岁以后灵敏度开始提高,尤其进入青春期后提高更明显。

15-16岁以后逐渐缓慢下来。

为此,灵敏素质从儿童起就应着手培养。

二、儿童少年锻炼的运动处方儿童少年的年龄范围比较模糊,一般指6-18岁的孩子,由于年龄差异较大,身体的发育水平明显不同,另外,即使年龄相同,由于生长的环境不同、生活习惯不同、营养状况不同、运动经历不同,其体质状况、运动能力有较大差异。

因此,制定统一的运动处方几乎不可能,也没有必要。

以下只简要介绍制定儿童少年锻炼的运动处方时,必须考虑的要素。

(一)锻炼的内容身体发育正常,没有残疾的少年儿童,锻炼时可根据自己的爱好,身体条件,家庭条件参加多种多样的体育锻炼,如跑、跳、投、游泳、球类、体操、武术等形式多样的体育锻炼,而不必受到过多的限制。

少年儿童锻炼的重点有两方面,一是培养儿童参加锻炼的兴趣和习惯,二是全面提高少年儿童的身体素质,如:力量、柔韧、协调、平衡、肌肉耐力、心肺机能,而不是过早的发展某种专项技术。

兴趣和习惯是终身坚持体育活动的基础,全面的身体素质是进一步提高运动成绩的保障。

而且,儿童少年参加锻炼的种类越多,身体的发展就越全面,身体的协调性就越好,成动作时就越轻松自如,而且,还有利于学习掌握新动作、新技能。

(二)持续的时间儿童少年神经系统的特点是兴奋过程占优势并容易扩散,随着年龄的增长,抑制过程逐渐发展,最后兴奋和抑制达到均衡。

儿童时,表现为活泼好动,注意力不易集中,因此,儿童少年进行锻炼时,每种活动持续的时间不宜过长,强度不宜过大,儿童少年体育活动的内容和形式要做到多样化和经常变换,防止单一的内容。

锻炼的持续的时间因逐渐延长。

(三)运动量、运动强度儿童少年的每搏输出量和每分输出量的绝对值比成年人少,但其相对值(以每公斤体重计算)比成人大,年龄越小相对值越大。

这就保证了在发育过程中因身体代谢旺盛所需的氧供应。

这个特点说明了儿童少年的心脏能适应短时期紧张的体育活动。

儿童少年呼吸器官组织娇嫩,呼吸道粘膜容易损伤。

肺组织中弹力纤维较少,肺间质多,血管丰富。

肺的含血量较多,而含气量较少。

呼吸肌发育较弱,胸廓较小,肺活量较小,体育活动中主要靠加速呼吸频率来增大肺通气量。

因此,少年儿童进行训练时,时间不宜过长,强度不宜过大,运动持续的时间及运动的强度要逐渐增加,同时,应指导儿童少年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呼吸时要强调加深呼吸的幅度,而不是增加呼吸的频率,并注意与运动的频率(如跑步的频率)配合,以促进呼吸器官的发育。

(四)每周锻炼的次数儿童的肌肉较易疲劳,但恢复较快,因此,每周锻炼的次数可较多,如每日一次或隔日一次均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