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练习
(满分120分,考试时间为60分钟)
一、选择题(请在答卷卡上填涂信息点,每小题2分,共10分)
1. 下面四个算式中( )的结果最大。
(a 是不等于0的自然数)
A. a -56
B. a ×56
C. a +56
D. 无法确定 【参考答案】C
【考核知识点】分数计算
【解析】一个数加上一个不为零的数要大于减去这个不为零的数;一个不为零的数乘小于1的数比它本身要小,所以C 答案结果最大。
2. 周长都相等的圆、正方形和三角形,它们的面积( )。
A. 圆最大
B.正方形最大
C. 长方形最大
D. 一样大
【参考答案】A
【考核知识点】图形面积
【解析】周长一样,圆的面积最大;面积一样则长方形的周长最长。
3. 如图,E 是梯形ABCD 下底BC 边的中点,则图中与阴影三角形CDE 面积相等的三角形共有
(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参考答案】C
【考核知识点】三角形的面积
【解析】 等底等高的三角形,面积相等;因为E 点是BC 边的中点,所以BE =EC ,三角形ABE 、三角形DBE 、三角形AEC 的面积都与三角形DEC 面积相等。
4. 白菜2元一斤,菜心3元一斤,小亮有10元钱,则他可以买( )。
A. 1斤白菜4菜心
B. 2斤白菜2菜心
C. 2斤白菜3菜心
D. 4斤白菜1菜心
【参考答案】B
【考核知识点】价格问题
【解析】利用“单价×数量=总价”即可以一一排除,得出答案为B 选项。
5. 下面各数,在读数时一个“零”字也不用读的是( )。
A. 620080000
B. 35009000
C. 700200600
D. 80500000
【参考答案】B
【考核知识点】大数的读写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以大数的读写知识点。
大数的读写,先四位为一级,从右往左先分级,对于同一级的中间连续有多个0,只需读一个0,每级末尾的0不用读。
二、判断题(请在答卷上填涂信息点,判对则填A ;判错则填B 。
每小题2分,共10分)
1. 一件工程,20人去做,15天完成;如果30人去做,10天就可以完成。
( )
【参考答案】A
【考核知识点】工程问题
【解析】根据题意可以把工作总量看成1,即每个人的工作效率是1÷20÷15=
300
1。
因此当30人做,所需时间为1÷(
3001×30)=10天。
2. 27
化成小数后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
( ) 【参考答案】B
【考核知识点】循环小数
【解析】任何一个最简分数化成小数时,分母如果只包含2和5的因数就可以化成有限小数;如果含有2和5以外的因数就只能化成无限循环小数。
3. 一个长方形的长和宽都增加5厘米,那么它的面积增加25平方厘米。
( )
【参考答案】B
【考核知识点】图形的面积
【解析】如下图,当长方形的长和宽都增加5厘米后,增加的面积应该为图中的阴影部分面积,可知增加的面积不只是25平方厘米。
4. 把一个不为零的数扩大100倍,只需要在这个数的末尾添上两个零。
()
【参考答案】B
【考核知识点】数的扩大或缩小
【解析】此题忽略了这个数是小数的情况,如果这个数是小数的话,应该是这个数的小数点向右边移动两位,所以题目的观点不够全面。
5. 已知一刀可以把一个平面切成2块,两刀最多可以把一个平面切成4块,三刀最多可以切成7块……,由此可以推测,五刀最多可以切成16块。
()
【参考答案】A
【考核知识点】找规律
【解析】一个平面,切一刀,1+1=2块,以此类推1+1+2+3+4+5=16,也就是5刀可以切成16块。
三、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 数10
2.6连续减去个1.9,结果是0。
【参考答案】54
【考核知识点】求一个数里包含多少个另一个数,用除法计算
【解析】一个数连续减去一个不为零的数,最后结果等于0。
证明大的数是小的数的倍数,则可以用除法进行计算,102.6÷1.9=54。
2. 2000名学生排成一排按1,2,3,4,5,6,7,6,5,4,3,2,1,1,2,3,4,5,6,
7,6,5,4,3,2,1,1,2……循环报数,则第2000名学生所报的数是。
【参考答案】3
【考核知识点】周期问题
【解析】根据题意,可知一个周期的个数为13,用2000÷13=153·······11,余数是11,
对应的数是周期中的第11位数,即可知是3。
3. 如果a ※b 表示a +b 2
,那么5※(4※8)= 。
【参考答案】5.5或112
【考核知识点】新定义运算
【解析】根据“a ※b 表示a +b 2
”将数值代入计算,注意有括号需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
4. 一个长8厘米,宽5厘米的长方形,如右图所示
折一折,得到右边的图形,阴影部分四个三角形的
周长之和是 厘米。
【参考答案】26
【考核知识点】图形周长
【解析】根据图示,找到围成阴影部分的所有线段,可以发现围成阴影部分的周长即是原来围成这个长方形的周长,则求阴影部分的周长即是求原来长方形的周长,所以(8+5)×2=26(厘米)。
5. 甲、乙、丙三个同学到图书馆去借书,甲每6天去一次,乙每8天去一次,丙每9天去一
次,如果2015年1月5日他们三人在图书馆相遇,那么下一次他们一起到图书馆相遇是 月 日。
【参考答案】3月18
【考核知识点】公倍数和公因数
【解析】甲每6天去一次,乙每8天去一次,丙每9天去一次,可知:他们从2015年1月5日到下一次他们三人在图书馆相遇之间的天数是6、8、9的最小公倍数。
又知6,8,9的最小公倍数是72,那么1月5日加上72天后就是3月18号,注意其中2015年的2月份只有28日。
6. 甲数比乙数多三分之一,甲数与乙数的比是。
【参考答案】4:3
【考核知识点】分数和比
【解析】单位“1”做分母,那么乙数有3份,甲数有3+1=4份,那么甲数与乙数的比就可以得出4:3。
7. 一个正方体木块,棱长4厘米,把它的外表都涂成绿色,然后切割成棱长为1厘米的小正
方体,那么没有一个面是绿色的小正方体有个。
【参考答案】8
【考核知识点】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
【解析】由题意得问题所问是包在正方体里面的小的正方体的个数,也就是棱长为(4-1-1=2cm),那么没有涂色的个数为2×2×2=8个。
8. 王叔叔记得李叔叔的七位电话号码的前五位数:76045□□,还记得其中最大数字是7,
各个数字又不重复,但忘记最后两位数字是什么了。
王叔叔要拨通李叔叔的电话,最多要试拨打次。
【参考答案】6
【考核知识点】排列组合
【解析】由题意得,这两个数字为1,2,3中取出2个再排列,那么可以得的可能是6种:12,13,21,23,31,32。
9、一辆汽车上山速度是每小时行40千米,下山速度是每小时行60千米。
由此可知这辆车上、
下山的平均速度是每小时千米。
【参考答案】48千米
【考核知识点】行程问题
【解析】根据“平均速度=总路程÷总时间”,可得:上、下山的总路程为2,则总时间是1
÷40+1÷60=
1
24
,那么平均速度为:2÷
1
24
=48(千米/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