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临床心电图教学课件ppt课件

最新临床心电图教学课件ppt课件


分类:3. 抗GBM肾小球肾炎:
➢ 由于这种疾病免疫球蛋白(大部分为IgG)沉积的特 殊性(沿毛细血管袢线性沉积,常伴C3同性质的沉 积),无法归入第一类,因此单独作为一类疾病。
(9)U波:T波后小波,V2-3易见,应直立。
(10)Q-T间期:自QRS波开始至T波终了的间期,随 心率而略有长短之别。与心率不符的延长有较重要 意义。异常缩短多为药物或电解质紊乱影响
心率估算法
• 一个RR间期的大格数

1

2

3

4

5

6

7.5

……
心率 300 150 100 75 60 50 40 ……
电轴
• 临床工作中很少测量P波和T波的电轴,而 QRS波群的电轴变化常与心脏病变密切相 关。
• 电轴的正常值在-30~+90度,-30~-90度电 轴左偏,+90~+180电轴右偏,-90~+180度 电轴不确定
二、ECG的心律诊断
• 窦房结--经传导束--心房和心室 • 心电图上:P、QRS、T • 时限和相互间的间期在一定的范围内 • 当心脏激动的起源和/或传导异常时即出现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⑶交界性心律: 起搏点在房室结,下传心室时逆传心房,
P波在II、III、avF导联常倒置,可以埋藏 于QRS波中不可见,也可QRS波之后, QRS波与窦性心律时相似。结性心律频率 40-55bpm,快于此范围称交界性心动过速
⑷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有房室折返和房室结折返两种,前者发生机制为房室旁路 参与,后者发生机制为房室结双径路。心率通常在160220bpm。P波规律出现,可以埋藏于QRS波中而不可见, 也可能跟随在QRS波之后(多为倒置的逆行P波,如下 图)。QRS波可稍有不齐。
心律失常,心电图上会出现相应的改变。
1、 室上性心律: ⑴窦性心律
P波规律出现,后面跟有QRS波群,P-P间隔相等。通常 P 波的振幅在II导联和V1导联最高,II、III、avF导联P波 直立。
心率在60-100次/分,心率高于100次/分称窦性心动过 速,心率低于60次/分时称窦性心动过缓,P-P或R-R间期 的差值大于0.12s时称为窦性心律不齐。
临床心电图教学课件
一、 心电图基础
心脏的电位是每个心肌细胞在瞬时 间电位的矢量和,所谓矢量,即指 有大小和方向。心电图记录的是心 肌除、复极过程中总的电位变化,
1、 心电图导联的安置
因为某时刻心脏总电位的大小和方 向一定,而记录导联放置位置不同, 所以各个导联记录的电位各不相同。
常用概念1
分类: 2. 寡免疫复合物性肾小球肾炎
(pauci-immune GN):
➢ 阴性或少量免疫球蛋白沉积(IF/IHC)。 ➢ 包含坏死性及新月体性肾炎。80~90%有 ANCA 阳
性,因此也称为 ANCA 相关肾小球肾炎。 ➢ 文献指出病理诊断时要涉及病因,如「MPO-ANCA阳
性的显微镜下多血管炎」。
(2)狼疮性肾炎; (3)纤维样肾小球病; (4)感染后肾小球肾炎; (5)除外狼疮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如 类风湿,干燥综合征 等)。 这些疾病光镜下表现可以多样(系膜增生性、内皮增生性、渗出性(中性 粒细胞占肾小球增生细胞的 50% 以上)、膜增性、坏死性、硬化性或混 合性病变),也可以轻微,LN 可以膜性病变和增殖性病变混杂。
常用概念2
(7)ST段:是自QRs波群终了的J点开始至T波开始 的一段。正常随T波的直立而浅浅的上飘。ST段平 行的压低或斜向下的压低不正常,轻度抬高可见于 正常人,应与临床情况结合判断正常与否。
(8)T波:除在avR导联是例置外,余在R波高于 0.5mv时均应直立。(如在I,II导联应直立,avR中 应倒置,胸前导联自V4-6均直立)。
体会
对肾小球疾病的分类的创新之处在于根据免疫学发病 机制不同,对以往部分疾病的分类进行了新的排列组 合,分为五类,而不再按原发/继发性肾小球疾病分类。
但遗憾的是部分肾综表现的疾病(MN,足细胞病) 以及血栓性微血管病(TMA )不涉及在内。
分类
肾小球肾炎的病理学定义:由于肾小球固有细 胞的增生或白细胞的浸润导致肾小球细胞数量 增多的一大类疾病的总称。
(1)心电图纸上的每个小方格,横格为0.04s,纵格为0.1mv。 (2)心率:窦性心律--60-100bpm,>100bpm--窦性心动过速, <60bpm为窦性心动过缓。 在一定范围内低于或高于正常频 率的,以及轻度的窦性心律不齐,属于正常范围的心律。 (3)心律:健康人绝大多数时间为正常窦性心律,偶有早搏。 (4)P波:在肢体导联中除avR为倒置外,余导联多为直立, 或较低平。在胸壁导联V1-6,多不够明显直立。 (5)P-R间期:自P波开始至QRS波群开始的时间,0.12-0.20s。 (6)QRS波群:狭窄,形态多样的(qR,R,Rs,rs,或qRs) 波群,时间在0.06-0.10s范围内。
⑵房性心律: ①冠状窦心律 P波规律出现,但在II、III、avF导联P波倒置
②心房内游走心律: P波形态各不相同,直立和倒置出现在同一导联内。
③房性心动过速: P‘波形态与窦P不同,心率常在100-150次/分之间。P’波 形态各异,P‘- P’、 P‘-R不等者称为 “多形性”或“紊乱性”房性心动过速,
分为五大类:
肾小球肾炎分为五大类:
1. 免疫复合物性肾小球肾炎 2. 寡免疫复合物性肾小球肾炎 3. 抗GBM肾小球肾炎 4. 单克隆免疫球蛋白沉积性肾小球肾炎 5. C3肾病
分类:1. 免疫复合物性肾小球肾炎
(immune-complex GN):
多克隆免疫球蛋白颗粒状沉积(免疫荧光法IF或免疫组化法 IHC),补体 往往也有沉积。沉积的部位和方式常指向不同的病因。 包含:(1)IgA肾病;
常见于有肺动脉疾患的病人(下图)。
④心房扑动:
房波规则,P波消失,代之以“F”波,“F”波 在II、III、avF导联清晰,波间匀齐相差不 超过0.02s,频率在240-430 bpm,AV传导 比例不定,常合并有不同程度的房室阻滞。
⑤心房颤动: P波消失,代之以“f”波,“f”波在V1和II导 较易识别,“f”波频率在350-600bpm ,RR 绝对不等,若合并完全性房室阻滞时可出 现RR间期相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