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教学反思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教学反思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教学反思
新课改后,对学生的要求在课程目标、知识体系和能力培养方面都有较大的变动。

教材由传统的以时间为线索变为以专题模块为主体,高考的模式也有所调整,在原来题型保持稳定的基础上,新情景型试题增加,还新设置了选做题。

那么,新课标下的高三历史如何复习,如何在高三一年的时间里复习好这三本必修和几本选修课本,让每个学生在高考中取得一个好的成绩,是一个艰巨的任务,时间是有限的,提高复习效率是搞好复习的关键。

一、两次月考成绩和存在问题分析
1. 客观题答卷分析
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1)基础知识不过关,知识点混淆,对历史问题的实质、性质掌握不清楚。

(2)文字表达缺乏层次性、条理性和内在的逻辑性,概念把握不清。

(3)审题能力差、解题不熟练,会而不对,对而不会,出现所答非所问和草草答题现象,反映在平时学习中缺乏一定量的训练和相应技能的积累,阅读能力差,许多考生读不懂题意或理解不到位,丢失了不少分。

(4)思维不严谨,解答不规范,许多考生是主要分析过程,不能做到史论结合。

(5)应变能力较弱,心理素质不强。

二、确立复习模式
第一步,课前根据学案巩固基础;
第二步,课件中运用材料呈现复习要点;
第三步,去细留粗、归纳线索;
第四步,精选习题,突破重难点
三、后期的复习中注意的问题
1.认真、细致的研读大纲,关注考纲变化,适时调整,增强备考的实效。

通过研读2007——2012年大纲及高考题,在平时的练习、测试中就可以参照样卷展示的题量题型的大致比例分布,帮助学生了解高考试卷的分布,同时它又是往年高考题的精选,是可以借鉴的。

全面理解和把握考点。

精心备好每一堂课,不管在新课教学或是在第一轮复习中就将考点置之其中,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我们的工作目标是让学生牢牢掌握基础知识,为后面的复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加强训练,提高答题技巧。

(1)注重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提取有效的信息,两类材料的阅读迷惘,一类是文言文,另一类是外交辞令,平时复习与训练时应加大阅读的力度,提取有效信息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提取选择题的有效信息,关键是抓住题目中的时间、地点、人物这三个要素(特别是时间要素),另一类是提取主观题的有效信息,关键是要明确题目“考什么和怎么考”的问题。

(2)做选择题时,既要保证正确性,又要节省时间。

因此就应找准中心词,再慎审待选答案,对不确定的可以第一感觉为主。

答题卡的涂写最好在做非选择题前进行。

(3)对非选择题也就是主观题部分,这在高考复习中是需要下大力气训练的。

纵观近几年高考,由于新课程改革的进行,出现了各地教材版本不一的现象问题,为体现高考的公平、公正,高考命题者在主观题命题时,往往会先给出一段材料,依据材料设置问题。

为此,在平时的教学中尽可能多的利用材料对历史事件加以说明、解析,同时,在练习或者是考试中也相应加强练习。

(4)在训练基础上加强对学生解题方法的指导。

历史材料的题材是多种多样的,有纯文字材料题、有图形的、有图表等。

因此必须教给学生一些基本的解析材料题的方法。

如:文字题材,首先看问题带着问题读材料,做到有的放矢,其
次看材料出处,再判断对解题是否有效。

第三看时间,后将之转化为事件。

最后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联系课本,将问题、材料与课本相关知识挂钩作答,许多材料题的答案都可以在材料中找到。

答题要规范,问什么答什么,做到“论从史出”。

必要时还应注意材料中出现的省略号,一个省略号前后叙述的是一个事件的不同方面。

材料中也常出现表格式的材料题,要注意横向纵向,将二者联系比较,找出其反映的现象、趋势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