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六年级秋季班第13课 体会作者的独特感受

六年级秋季班第13课 体会作者的独特感受

第13课体会作者的独特感受我们阅读一篇文章时,可以看出文章中的每一个字、每一个词都带有作者的情感色彩,字里行间都传达着作者的独特个性。

那么,究竟应该用怎样的方法来体会作者在文章中表达的感受呢?一、课堂小结。

1.抓文中的“奇”字“异”词。

抓“奇”字“异”词就是要我们抓住作者采用的与众不同的字词,来体会他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例如《荷花》一文中的“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中的“冒”字,就比“长”“生”“挺”等字词更能表达作者对荷花顽强生命力的赞美,对生机勃勃的大自然的赞美。

2.抓“妙”语“绝”句。

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总有一些句、段是作者精心打磨的,它们闪烁着作者思想的光辉,浸透着作者的情感。

抓住它们,就能体会到作者要表达的独特感受。

例如《一面五星红旗》一文中,作者在前面叙述了自己如何在饥饿的状态下仍然不放松手中的那面五星红旗,在文章结尾处有一句话:“这时我才发现,在我床头的花瓶里,有一束美丽、芬芳的鲜花,花丛中插着那面心爱的五星红旗。

”由“五星红旗在花丛中”可以看出,这面五星红旗在作者心中是无比珍贵的。

同时,也说明面包店老板被“我”的爱国精神深深打动,因而由衷地敬佩“我”。

3.抓文章的“巧”思“佳”构。

一篇文章的构思,以及组成文章的结构形式,就可以体现作者在文章中要表达的感受,所以,弄懂文章的构思和结构形式,是理解文中蕴含的作者独特感受的重要方法。

例如《凡卡)一文,以引用写信的内容为主。

凡卡向爷爷倾诉当学徒所受的虐待欺凌,基调是“苦”;文中插叙回忆的内容,主要讲在乡下生活的快乐,基调是“乐”。

诉苦为主,以“乐”相衬,形成内容、情感上的对比,再加上作者对凡卡写信环境、动作、神态的描写,使读者更加深刻地感受到凡卡内心的“痛”。

最后,课文以凡卡的梦结尾,暗示他的希望破灭,给人留下深刻的思考,表达了作者对凡卡的深切同情和对黑暗社会的愤怒。

二、阅读提升。

(一)另一扇门这一天,49岁的伯尼·马库斯像往常一样,拎着心爱的公文包去公司上班。

在20多年的职业生涯中,他勤勤恳恳、兢兢业业,才坐到今天职业经理人的位置上,其中充满了艰辛困苦。

他只要再这样工作11年,就可以安安稳稳地拿到退休金了。

可是,他万万没有想到,这,将是他在公司工作的最后一天。

“你被解雇了!”“为什么?我犯了什么错?”他惊讶、疑惑地问。

“不,你没有过错,公司不景气,董事会决定裁员,仅此而已。

”是的,仅此而已。

他在一夜之间,从一名受人尊敬的公司经理成了一名在街上流浪的失业者。

和所有的失业者一样,繁重的家庭开支迫使伯尼·马库斯必须找到生活来源。

那段日子,他常常去洛杉矶一家街头咖啡店,一坐就是几小时,以此化内心的痛苦、迷茫和巨大的精神压力。

有一天,他遇到了自己的老朋友——和他一样同是经理人,现在也同样遭到解雇的阿瑟·布兰克。

两个人互相安慰一起寻求解决的办法。

“为什么我们不自己创办一家公司呢?”这个念头像火苗一样,在伯尼·马库斯心中一闪,点燃了他压抑在心中的激情和梦想。

于是,两个人就在这间咖啡店里,策划建立新的家居建材用品公司。

两位失业的经理人为企业制订了一份发展规划和一个“拥有最低价格、最优选择、最好服务”的制胜理念,并制订出使这一优秀理念在企业发展中得以成功实践的一套管理制度,然后,就开始着手创办企业。

时值公元1978年春天。

这,就是美国家得宝公司。

仅仅20多年的时间,公司就发展成拥有775家店、16万名员工、年销售额300亿美元的世界500强企业,成为全球零售业发展史上的一个奇迹。

奇迹始于20多年前的一句话:你被解雇了!是的,“你被解雇了”是我们每个人在人生旅途中最不愿听到的一句话,但正是这句话,改变了伯尼·马库斯和阿瑟·布兰克两个人的一生。

如果不是被解雇,他们无论如何也不会想到要创办美国家得宝公司;如果不是被解雇,他们无论如何也不会跻身世界500强;如果不是被解雇,他们俩现在只是靠每月领退休金度日的垂暮老人。

人生是一次长途旅行,当一扇门关上了,你千万不要把自己也关在里面因为世界上不止一扇门,一定还有另一扇门,你要做的就是去寻找并打开这扇门! 1.当伯尼·马库斯和往常一样拎着公文包上班时,他心里是怎样想的?(用原文回答)2.伯尼·马库斯被解雇之初,有什么样的表现?后来呢?结果怎样?从文章结构来谈谈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是什么。

(二)温暖一生的灯光我上小学五年级时,学校要求我们上晚自习。

我家离学校较远,途中有一段近百米的土路,白天还好说,晚上就很不方便了。

因为那段土路两旁没有路灯且行人稀少,这让生性胆小的我为此忐忑不安。

一个雨夜的晚自习后,雨终于停了下来,我四下张望,看不到一个人影,只能单独骑自行车勇闯这段土路了。

当我下定决心准备加速前进时,身后突然响起汽车的鸣笛声。

我只能停下来,让身后这辆讨厌的轿车先过去。

对于司机,我一直都没有什么好印象。

因为积水的路上,经常有些司机会突然加速从行人身边驶过,溅得行人一身泥水,然后幸灾乐祸地离去。

奇怪的是,我等了几分钟,这辆轿车只是亮着车头灯,并没有前进的意思。

我暗自猜测,这位司机是不是想等我走上土路时,再加速从我身边驶过,溅我一身泥水呢?我犹豫了一会儿,看到车头灯照亮了这条黑漆漆的土路,决定和这辆轿车展开一场速度较量。

我知道,雨后的土路是凸凹不平的,并不方便轿车全速行驶,只要我使劲【1】(A.瞪B.蹬C.澄)车,司机想在我身上溅水找乐的目的未必能够实现。

况且,司机无意中还帮了我一个忙。

因为前方原本黑暗无比的路面在车灯的照射下,一下子变得亮堂堂的。

我回头望了一眼轿车,然后猛地向前冲去。

我骑啊骑啊,腿都变酸了,却不敢有丝毫懈【2】(A.怠B.殆C.迨)果然,轿车被我甩在了后面。

等我骑过了土路,奇怪地发现,轿车竟扭头驶向了另一条路。

我突然明白了这位司机的用意,这位好心的司机只不过是想为一个孩子照亮前方那段黑暗的路罢了。

1.联系上下文和词语意义,选择恰当字词,打“√”。

2.从文中找出两个成语,抄写在下面。

3.文中说“我犹豫了一会儿”,请问“我”为什么“犹豫”?4.“我”对司机的看法前后有什么变化?5.如果你就是文中的“我”,联系上下文,要当面向司机说几句感谢的话,应该怎么说?(三)种花的邮差有个小村庄里有位中年邮差,他从刚满二十岁起便每天往返五十公里路程,日复一日将忧欢悲喜的故事,送到居民的家中。

就这样,二十年一晃而过,人、事、物几番变迁,唯独从邮局到村庄的这条道路,从过去到现在,始终没有一枝半叶的变化,触目所及,唯有飞扬的尘土罢了。

“这样荒凉的路还要走多久呢?”他一想到必须在这无花无树充满尘土的路上,踩着脚踏车度过他的人生时,心中总是有些遗憾。

有一天当他送完信,心事重重准备回去时,刚好经过了一家花店。

“对了就是这个!”他走进花店,买了一把野花的种子,并且从第二天开始,带着这些种子撒在来往的路上。

就这样,经过一天、两天,一个月、两个月……他始终不断播撒着野花种子。

没多久,那条已经来回走了二十年的荒凉道路,竟开出了许多红、黄各色的小花。

夏天开夏天的花,秋天开秋天的花,四季盛开,永不停歇。

种子和花香对村庄里的人来说,比邮差一辈子送达的任何一封邮件,更令他们开心。

在不是充满尘土而是充满花香的道路上吹着口哨,踩着脚踏车的邮差,不再是孤独的邮差,也不再是愁苦的邮差了。

1.照着下列词语格式分别仿写出两个词语。

(1)忧欢悲喜 ( ) ( )(2)一枝半叶 ( ) ( )2.画线句子“心中总是有些遗憾”中的“遗憾”指的是什么?3.怎样理解邮差“始终不断播撒着野花种子”?4.如果将本文的题目改成“邮差”,你觉得可以吗?为什么?(四)兰草小时候,常常遇到一些女孩用“兰”字命名,干吗要用“兰”命名呢?我产生了好奇心,去问父亲。

父亲说,兰是一种草,开的花特别香,兰草貌似柔弱,但生命力极强,逗人喜爱,因此人们爱用“兰”为女孩子命名,希望她们像兰草一样贤淑温柔、美貌端庄、健康成长。

父亲的话我似懂非懂,但产生了想见兰草的愿望。

但家乡没有兰草,后来,我上了初中、高中,来到县城,那里也没有兰草去年九月中旬,我们奉命来到了扒口行洪的小河口镇灾区救灾。

行洪区的高处已经露出了水面。

少数回归的群众,已在残堤上搭起了临时灾棚,等候着重建家园。

为了迎接行洪区中小学生归校,我们急于了解学校的受灾情况。

这是一所我十分熟悉的学校:雄伟的教学大楼,整齐的教师宿舍。

特别是校园的美化,全市有名。

四季花香,长年青翠,满园秀色。

而现在展现在我们面前的这所学校,除仿痕累累的教学大楼依然倔强地挺立着,整座校园覆盖着厚厚的淤泥。

露出泥面的柏树、广玉兰、女贞树等,浑身泥土,成了朽木枯枝;至于那些名花,早已杳无踪迹。

一片泥沼,满目荒凉,看不到生命的迹象。

我心里感到沉甸甸的。

就在诅咒洪水的肆虐时,我眼前一亮,忽然发现远处的淤泥堆上,像是谁散落了十分鲜嫩的四季葱苗。

远远望去,它们婀娜娇艳,翠润如玉。

在这百里泥沼中不可能有四季葱苗!我不顾一切,从没膝深的淤泥中跬了过去,走近一看,其中竟还有两三朵白色的小花。

凑上去,一缕淡淡的清香,沁人心脾!我大声叫喊起来:这里有抗御洪水的英雄!同行的校长告诉我们,这堆淤泥下是一个圆形的大花台,周围种的是一圈兰草。

淹水前这些兰草叶长不过五寸。

想不到它竟会在两个多月的滔滔洪水底下,不断地从与日俱增的淤泥中挣出身子,突破了半米多深的淤泥封锁。

在洪水退后,群芳寥落,校园一片死寂。

独有这兰草、兰花,带着与洪水顽强拼搏后的疲劳与倦色,虽然减少了一些浓绿与浓香,却显得更鲜、更嫩、更加亮丽。

我对这具有超强生命力的兰草不禁肃然起敬。

在温柔舒适的花园中,兰草恪守本分,娴静恬淡,默默奉献,给予人间香与美,从不张扬;在荒山僻谷中,兰草仍然生机勃勃,奋发向上,散发出缕缕清香,不为沦落深山而自异;在沧海横流、洪水滔天的绝境中,兰草威武不屈、奋斗不止,争回了自己的生命,获得了发展的先机。

我抬起头来,远远望见守候在残堤上的父老乡亲,心潮起伏,思绪难平。

在父老乡亲的身上,我看到了兰草的禀性;在兰草的身上,我看到了父老乡亲的希望。

1.解释下面词语的意思。

诅咒:与日俱增:2.第三自然段中画线部分写树和名花,这对表现兰草起了什么作用?3.第四自然段中,作者是采用什么顺序来写兰草的?其中隐含了作者怎样的心情?4.根据文章内容填空。

(1)这篇文章写兰草,着力表现了兰草的特性。

(2)文中有两个词语表达了作者在不同时期对兰草的思想感情,这两个词语是: (小时候), (救灾时见了兰草)。

5.第四自然段有两个层次。

在下面题目中的横线里各填写一个恰当的词,概括层意。

(1)第一层:兰草。

(2)第二层:兰草。

参考答案:(一)1.只要再这样工作11年,就可以安安稳稳地拿到退休金了。

2.文章的结构是:出现问题一想出办法一解决问题一取得成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