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修辞方法简介——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引用、对比、借代、反语、顶针

修辞方法简介——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引用、对比、借代、反语、顶针

修辞方法简介常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初中其它修辞:引用、互文、借代、顶真、通感、联想……一、【比喻】补充1、比喻的三种类型:明喻、暗喻和借 _明喻出现像、似的、好像、如、宛如、好比、犹如女口:那小姑娘好像一朵花一样暗喻甲是乙出现是、成为女口:那又浓又翠的景色,简直就是一幅青山绿水画。

借喻甲代乙本体和喻词都不出现女口:在稿纸上踩出几朵小梅花(喻“猫爪子印”)注意:博喻。

连用几个喻体共同说明一个本体。

例如: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朱自清《荷塘月色》2、有比喻词但不是比喻句。

见《点击中考》P373、作用:生动具体形象;表达效果回答技巧:运用比喻的修辞,把……比作••…•,生动形象的写出了……,(写景咏物:表达了作者对……的……之情)例:下列句子的修辞及表达效果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

运用比喻的修辞;把紫藤萝的花朵比作帆,花萼比作舱,生动形象的写出了紫藤萝旺盛的生命力,表现出紫藤萝的勃勃生机,表达了作者对紫藤花盛开的喜悦之情(写景咏物:表达了作者对……的……之情)二、【拟人】补充1、作用:把物当做人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2、表达效果格式回答:运用拟人的修辞,赋予……事物人的思想情感或动作行为,生动体现了表现作者情感。

女口: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运用拟人的修辞,赋予油蛉、蟋蟀人的行为,生动体现了夏天的勃勃生机。

三、【夸张】补充1 、作用:夸张可提示事物本质,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引起联想效果。

2 、夸张类别有:扩大夸张: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缩小夸张:我家门前只有巴掌大的地方。

超前夸张:把后出现的说成先出现,把先出现的说成后出现例:她还没有端酒怀,就醉了。

伸手取弓,那箭早已呼啸着射中目标。

农民们都说:“看见这样鲜绿的苗,就嗅出白面包子的香味来了。

”3、表达效果答题技巧:运用……修辞,突出了……,启发读者联想,使读者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运用夸张的修辞,突出了诗人愁绪之深,启发读者联想,使读者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

四、排比补充1、结构相同、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

例如:——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要三个以上!2 、作用:增强语势,节奏感,加强表达效果,多用于说理或抒情。

表达效果答题技巧:运用……修辞,句式整齐,音韵和谐,增强了语势,抒发了作者……(情感)3、排比与反复区别排比三个三个以上,词语句子部分相同;反复把某词语、句子重复两次以上,词语句子完全相同。

五、、【对偶】补充1、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

------- (正对):墙上,根底浅;山间,。

(反对):千夫指,俯首甘为。

():才饮长江水,又食。

2、作用:对偶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音韵和谐,高度概括,易于记忆,有音乐美感。

------- (正对):墙上,根底浅;山间,。

(反对):千夫指,俯首甘为。

():才饮长江水,又食。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3、表达作用答题技巧:运用对偶修辞,使句子整齐匀称,音韵和谐,富有节奏感,音乐美。

表达了作者(感情)六、【反复】补充1、作用:突出思想,强调感情,分清层次,加强节奏感。

反复的种类:连续反复和间隔反复,连续反复中间无其他词语间隔。

间隔反复中间有其他的词语。

如: ----- (连续反复):山谷回音,他刚离去,他刚离去。

----- (间隔反复):好像失了三省,倒愈像一个国,失了谁也不响,倒愈像一个国。

七、【设问】补充1、自问自答,引起思考2、作用:提醒人们注意思考,突出某些内容,使文章有变化有波澜。

如:-----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首先有它的物质基础。

3、不同位置设问作用:开头设问:点明写作对象(内容),吸引读者注意,引出下文。

中间设问:引发读者思考注意。

八、【反问】1、无疑无问,用疑问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答案含其中)。

2、作用:增强语气。

3、表达作用答题技巧:运用反问修辞,强调(内容),强烈表达……情感。

修辞方法及作用1 、比喻修辞手法答题格式:特点(相似点)表达了——之情。

这句话把——比做生动、形象、具体地写出了2、拟人修辞手法答题格式:这句话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人的情感、动作行为,使——富有人情味。

语言更优美。

3 、夸张修辞手法答题格式:突出了——,启发读者联想,使读者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

4、排比修辞手法答题格式:句式整齐、音律和谐、气势如虹,表现了——,表达了——的感情(之情)。

5 、对偶修辞手法答题格式给人以音节匀称、音律和谐的美感。

6、反复修辞手法答题格式:强调了——,突出表达了——的感情(之情)。

7 、设问修辞手法答题格式: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启发读者对——进行思考,很自然地引出下文。

8、反问修辞手法答题格式:加强语气,强调了——意思是说——,表达了——的感情(之情)。

练习典型练习典型练习典型练习1、辨析修辞格A.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B.皇帝每一天每一点钟都要换一套衣服,人们提到他的时候总是说:“皇上在更衣室里。

” ()C.你这样一个人玩耍,不也有点寂寞吗?()D.春月是一只青春鸟,驮着幽幽夜色,栖落在古城的檐角。

()E.清晨,鸟儿们唱着动听的歌。

()F.在一个孩子的眼里,他的老师是多么慈爱,多么公平,多么伟大的人啊!()G.是谁创造了人类世界?是我们劳动群众。

()H.沉默啊,沉默啊,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2、分析下列句子的修辞及其表达作用1 、从未见过开得这么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

2 、红得像火,粉得像霞,白得似雪。

3 、小草偷偷得从土里钻出来。

4、爸爸妈妈,这能全怪我吗?5、中学生应树立怎样的金钱观?(首先……)6 、教室里静得出奇,连针掉地上的声音都能听见7、盼望着、盼望着,春天的脚步近了其它修辞:引用】如:---- 孔子曰:「。

」是故弟子不必如师,师不必贤於弟子。

如:--- “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我们应该记住这一真理。

,你千万不要气馁。

【借代】用相关的事物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

借代种类:特征代事物、具体代抽象、部分代全体、整体代部分。

-- 如: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先生,给现钱,袁世凯,不行么?特征代本体):一面愤愤的回转身,一面的说,慢慢向外走去专名代泛称):你们杀死一个,会有千百万个站起来!【顶真】用上句结尾的词语作下句的开头,又称联珠、蝉联、连环。

:------- ,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不兴,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例如: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便笑,笑世间可笑之人(佚名题北京潭柘寺弥勒殿联)【联想】:,地上好像上了火.【】:“云外湿”(杜甫《夔州雨湿不得上岸作》)以“湿”字形容钟声,所闻之钟声,穿雨而来,穿云而去,故“湿”,与听觉相互沟通。

【】:,道是无晴还有晴。

【】:将军白发征夫泪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中考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1文章体裁:诗歌、小说、散文(抒情散文、叙事散文)、剧本、说明文、议论文2、找主题句?找首段或尾段的议论抒情句。

3、记叙顺序及作用: (2) 倒叙 先写结果 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

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3) 插叙 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

)4、写作手法及作用 (1)拟人手法: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 使物人格化 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2) 比喻手法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 (3)夸张手法:突出人或事物的特征 揭示本质 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象征手法: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的事物上 表达了,,的情感 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5) 对比手法:通过比较 突出事物的特点 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

(6) 衬托侧面烘托手法:以次要的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

(7) 讽刺手法: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段和方法对人或事物进行揭露、批判和嘲笑 加强深刻性和批判性 使语言辛辣幽默。

(8) 欲扬先抑: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所描写的对象,上下文形成对比, 突出所写的对象 ,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

(9) 前后照应, 首尾呼应: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

(1)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作用造成悬念、吸引 )(作用对情节起5、(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A、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散文),埋下伏笔(记叙类文章),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B、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C、文末:点明中心(散文);深化主题(记叙类文章);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类文章、小说)6句子在结构上的作用:(1)承接上文⑵开启下文引出下文(3)承上启下过渡⑷为后文作铺垫7、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抒情、描写、说明8、描与的种类及作用:种类:1肖像描写2外貌描写3神态描写4动作描写5语言对话描写7心理描写8景物描写9场景描写10环境描写11细节描写作用:塑造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揭示文早主题。

9、小说二要素:人物、环境、情节10、环境描写的种类及作用:自然环境社会环境A、交代事件发生的社会背景、时代特征B 、衬托人物性格烘托人物心情C、推动情节发展D、揭示文章主题。

借景抒情。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