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实用眼科解剖图谱

实用眼科解剖图谱


男33.55mm 女32.84mm
男90.27mm
女86.72mm
内外眦间距:双眼内眦角间距:平均男33.55mm; 女32.84mm;
外眦间距:平均 男90.27mm; 女86.72mm。

睑裂在颞侧联合处称为外眦 成 锐角;在鼻侧联合处称为内眦 呈 马蹄状,其间有一小湾叫泪湖,泪 湖内有泪阜。上下睑缘近内眦处, 各有一稍突起的小孔,称为泪点。 • 睑缘宽约2mm。分为前缘和 后缘。前缘园顿,后缘呈锐角,两 缘间稍突起成灰色,称为灰线,将 睑缘分为前后两部。
• “虹膜”的后面(根部)与成三角
形的“睫状体”相连;最后面是占 中膜面积最大的“脉络膜”主要起 供应内面视网膜的营养,并其着遮 光作用。 • 3.内膜(视网膜):是具有感 光作用的神经组织膜。

• •
眼内容物:
1.房水; 2.晶状体(含晶体悬韧 带); • 3.玻璃体。
眼球内部结构
眼球的结构
锯齿缘:距赤道约6mm; 距视盘25mm;距颞侧角膜 缘约7.9mm;距鼻侧角膜缘约6.6mm;上方7.4mm; 下 方6.9mm;相当于直肌的止点处。
视网膜厚度:1.锯齿缘部约为100微米(um); 2.赤 道部150um;3.中心凹部90um。
色素上皮层 杆体锥体层(视细胞层) 外界膜 外核层 外丛状层 内核层 内丛状层 神经节细胞层 神经纤维层 内界膜
毕鲁姆——视野缺损。青光眼早期弓形视野缺损。
马卡斯——格恩氏综合症 ,下颌瞬目现象。原因不明,可能由于翼外 肌和提上睑肌之间的神经支配,在中枢神经系统内有异常联系所致。当张 口,咀嚼或下颌向健侧移动时,可见下垂的上睑抬高,睑裂开大等。
韦尼克 氏综合症;急性出血性脑灰质炎。为中脑病变,多见于慢性酒精中 毒,与硫胺缺乏有关。瞳孔对光反射迟钝可出现阿罗氏瞳孔,等眼科表现。
(见前页所述)
视网膜

重点显示:黄斑(Macula)
颈内动脉 视网膜中央动脉。
眼动脉(在视神经孔处)
凹旁区 中心凹 凹周区 周围部 中周部 外周部 锯齿缘部 1.中心凹:0.4mm; 2.凹旁区:指中心凹周围0.5mm宽的范围;3.凹周区:指凹 旁区外1.5mm宽的区域;4.周围部:指中央视网膜周围宽约1.5mm的区域;5.中 周部:在周围部外.宽3mm; 6.外周部:在中周部外颞侧宽9~10mm.鼻侧宽16mm 包括赤道部;7.锯齿缘部:最外边.颞侧宽2mm鼻侧0.7~0.8mm视细胞很少。
眼睑的界限:上界眉弓;下界为下睑沟(相当于眶下缘);内外界为内外侧眶缘。
睑裂:长度:(内~外眦)平均男28.3mm;女27.14mm; 高度:
(指双眼平视)上下睑缘中点之间的距离平均男8.8~9.5mm;女9.0~ 9.15mm。
上,下睑缘之间的缝隙称为 “睑裂”。在成年人睑裂的长度(内眦 ~外眦)平均: 男28.3mm ; 女 27.14 mm 。 高度 : (指双眼平视时“中点” 上 下睑缘之间的距离)平均:男8.8~ 9.5mm; 女9.0~9.15mm。

正常泪液排出系统
下图显示 鼻泪管堵塞,溢泪。
堵塞
鼻泪管堵塞
泪囊羊水栓塞
泪囊羊水栓塞:是指羊水进入了泪囊, 而不能流出。 这种引流失败的原是Hasner (汉森)瓣膜 未破裂和RosenMuller(若森苗勒)瓣膜 的正常作用。 • RosenMuller(若森苗勒)瓣膜,位于 泪囊中“泪总管开口处”。可阻止羊水从 泪囊向结膜囊返流。
三角综合征眼底荧光造影
下图显示 视网膜脱离
视网膜脱离
视网膜脱离
视路
秦氏环(视神经动脉环);它是2~4支或更多的睫状后短动脉,在视 神经的鼻侧和颞侧穿进巩膜,于视神经周围的巩膜内互相吻合形成的。
嗅束 视交叉
视束 外侧膝状体 乳头体
视辐射
视束和视辐射
鼻侧交叉Nf终止于外侧膝状体的 1. 4. 6.层。颞侧不交叉Nf终止于 2. 3. 5.层。
10.60 ~11 10.60~11mm 10.60~11mm 10.60~11 10.60~11 mm mm 10.60~11 10.60~11mm mm 10.60~11mm 10.60 ~ 11 mm mm 10.6 ~ 11 10.6 ~ 11mm
11.60~12mm
11.6 ~12mm
角膜(横径平均)男11.04mm女10.95mm。
结膜
结膜分为:
• 1.睑结膜(在眼睑的内面); • 2.球结膜(在巩膜的表面); • 3.穹隆结膜(睑结膜与球结膜移
行部分)。 闭眼时全部结膜围成一个囊状 称“结膜囊”。
结膜的腺
• 结膜是一层薄而透明的粘膜,除了它本身
所包含的单细胞粘液腺(杯状细胞)以外, 尚有以下腺体(大多为浆液性付泪腺)。 • Krause氏付泪腺(克劳斯氏付泪腺):具 有与泪腺相同的结构,主要在上穹隆结膜 处。上穹约42个;下穹约6~8个开,口于 穹隆结膜。 • Wolfring氏付泪腺(胡佛林氏付泪腺): 位于睑板部 • Henle氏腺:位于睑结膜内。
角膜特异性的64K角蛋白,表达阴性的角膜缘 上皮基底细胞增殖能力,高于64K角蛋白表达阳性 的其它所有的角膜上皮细胞。
巩膜及角膜缘
(巩膜为纤维膜的后5/6部分)
上直肌
上斜肌
外直肌 赤道 涡静脉
内直肌
下斜肌
下直肌
水平切口 反眉型切口
巩膜隧道式切口侧面观 眉型切口
葡萄膜
前房角结构
房水静脉
深层静脉从 小梁网 Schlemm管 房水静脉
深层静脉丛
外集合管
房水静脉
虹膜突(又称梳状韧带):起始于虹膜末卷或虹膜根部, 像桥一样跨过睫状体带而终止于睫状体前缘.巩膜嵴或葡萄膜 小梁外层。
宽角:可以看到全部房角结构;窄1:房角稍窄,动态下观察睫状体带可增 宽或从看不见,到看见睫状体带;窄2:仅能看到巩膜突,动态下看不见睫状体 带;窄3:动态下看不见小梁的前半部;窄4:房角极窄,除Schwalb 氏线外其 他结构看不见。
窄4:组织学检查
青光眼 及青光眼手术图片
a正常房水循环。
B房水外流部分受阻。
a.房水正常循环外流;b.房水外流部分受阻;
c.瞳孔阻滞,后房压力增高,虹膜膨隆;d.房角关闭。
粘连
显示:房角狭窄和粘连
UBM显示房角狭窄
UBM显示房角关闭
匹罗卡品:拟付交感神经药物,通过激动
23.48mm
外轴:24.15mm 内轴:22.12mm
哈勒—秦 氏动脉环(简称秦氏环):由睫状后短动脉 发出的分支,围绕视神经在巩膜内吻合形成的动脉环。
涡静脉
眼睑
眼睑
• 眼睑(eye lids)
分为上,下两部。 上睑较下睑大而宽。上睑上界为眉 ; 下睑下界为下睑沟(相当于眶下缘)与 颊部皮肤相连续;内,外界分别为眶内 缘与眶外缘。 眼睑的游离缘称为睑缘 。
眼球(由眼球壁和眼内容物构成) • 眼球壁(分三层):
1.纤维膜(外膜):前1/6为 “角膜”(透明无血管);后5/6 为乳白色不透明的“巩膜”。 • 2.中膜(葡萄膜,色素膜,血 管膜):含有大量血管和黑色素, 使眼球内部如一个暗箱。最前面是 “虹膜”形如园盘,中央有一圆形 的“瞳孔”光线由此进入眼球中;
泪湖 泪湖 泪湖
• 眼睑(由外向内分为): • 1.皮肤; • 2.皮下组织; • 3.肌层(眼轮匝肌); • 4.睑板; • 5.睑结膜 ,五层。
上睑截面图
下睑截面图
眼睑的浅层动脉供应
眼睑的深层动脉供应
睑板
颧眶动脉
眼睑的深层静脉
眼睑和眼眶局解
眼睑的淋巴系统
Muller肌( 眼睑平滑肌)
M-受体引起睫状肌收缩,将巩膜突向后, 内牵拉使房角变宽,小梁间隙增大,利于 房水的外流排出。
小梁切除术 1
小梁切除术 2
小梁切除术 3
小梁切除术 4
小梁切除术 5
小梁切除术 6
小梁切除术 7
小梁切除术
晶状体
晶状体上皮细胞:位于前囊和赤道部囊膜下,层形排 列,相连接的细胞间呈指样镶嵌连接。
睫状体带
巩膜突
Schwalbe 氏线
小梁
虹膜根部
窄1:房角狭窄,动态下观察睫状体带 可增宽或从看不见,到能看见睫状体带
窄1 组织学检查
窄2:仅能看到巩膜突,动态下看不见睫状体带。
窄2;组织学检查
窄3:动态下看不见小梁的前半部。
窄3组织学检查
窄4 :房角极窄,除schwalb线外其他结构看不enle氏腺,在睑 结膜内,介于睑 板和穹隆结膜之 间,它并不是真 正的腺,而只是 粘膜皱褶的横切 面。
半月皱襞和泪阜
泪器
• 泪腺
泪囊
下睑缘 鼻泪管
显示上,下泪小管和眼轮匝肌。
下图正常泪器
显示:泪腺,泪小点,泪小管, 泪囊和鼻泪管。
(中膜;色素膜;血管膜)
沟嵴样结构
显示:虹膜的血管。
环形纤维
放射纤维 环形纤维 纵行纤维 放射纤维 纵行纤维
睫状突的睫状上皮细胞间紧密的连接。
前房角及房水
虹膜,角膜,房角,房水循环。
Schlemm管途径。
葡萄膜巩膜途径:房水进入 睫状上腔和脉络膜上腔。


在上述这种情况下,羊水进入到泪囊, 而 Hasner(汉森)瓣膜阻止羊水向下流出; 同时RosenMuller(若森米勒)瓣膜阻止 羊水返回结膜囊,因而使得泪囊扩张。 • 因为羊水是无菌的,所以此时也是无菌 的。然而出生后不久,结膜囊内的非无菌 性液体进入到泪囊,泪囊便扩张感染。
泪囊羊水栓塞在内眦部表现为:一个 具有波动性的包块。 • 鉴别诊断:包括“脑膜脑膨出”, “脑膜膨出”及“毛细血管瘤”等新 生儿肿瘤。 • 治疗:通常探通和冲洗就可以治愈。 • 泪囊羊水栓塞的蓝色色调外观(后 附图),有助于与其它肿物相鉴别。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