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平板荷载试验研究报告

平板荷载试验研究报告

平板荷载试验研究报告0引言任何建筑物的地基基础设计必须满足地基承载力、变形和稳定性的要求。

勘察提供地基承载力是地基基础设计所需的重要指标,试验技术是勘察地基承载力最直接、可靠的手段,而平板载荷试验是测定地基承载能力和变形特性的可靠方法。

由于平板载荷试验相当于基础受荷载时的模型试验,比较直观,它是目前世界各国用以确定地基承载力的最主要方法,同时,在地基处理效果检验中也被广泛应用[1]。

1国内外研究现状岩土体是自然界的产物,其形成过程、物质成分以及工程特性是极为复杂的,并且随受力状态、应力历史、加荷速率和排水条件等的不同而变得更加复杂。

所以,在进行各类工程项目设计和施工之前,必须对工程项目所在场地的岩土体进行土工试验和原位测试,以充分了解和掌握岩土体的物理力学性质,从而为场地岩土工程条件的正确评价提供必要的依据[2]。

平板载荷试验是一种地基土的原位测试方法,是在野外现场用一个刚性承压板逐级加荷,测定天然地基或复合地基的变形随荷载变化而变化,可用于测定承压板下应力主要影响范围内岩土的承载力和变形特性[3]。

根据承压板的设置深度及特点,载荷试验可分为浅层平板载荷试验、深层平板载荷试验。

浅层平板载荷试验适用于浅层地基土;深层平板载荷试验适用于埋深大于3m和地下水位以上的地基土。

平板载荷试验是模拟建筑物基础地基土受荷条件的一种测试方法。

在保持地基土的天然状态下, 在一定面积的承压板上向地基土逐级施加荷载, 并观测每级荷载下地基土的变形特性。

测试所反映的是承压板以下大约1.5 ~2倍承压板宽深度内土层的应力—应变关系, 比较直观地反映地基土的变形特性。

用以评定地基土的承载力, 计算地基土的变形模量并预估建筑基础的沉降量[4]。

平板载荷试验在试验中相当于模拟建筑物基础工作条件,所以具有直接、直观和数据可靠的优点,作为一种主要的原位测试手段在土基勘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是目前世界各国确定地基承载力及其变形特征的最主要方法[5]。

2平板载荷试验原理及适用条件2.1 试验原理平板载荷试验方法: 是在与基础工作条件相似的受荷条件下,对天然埋藏条件下的地基土,测定加于承压板的压力与沉降的关系。

它实质上是基础的模拟试验,根据压力与沉降的关系,测定地基土的静力特性,进而评定其承载力[6]。

平板荷载试验是按布西奈斯克弹性力学鲜土体中应力分布计算公式,结合土的材料常数建立半无限体表面作用集中荷载,地基土沉降量计算公式,根据前苏联学者什塔耶尔1949年推导的刚性承压板下计算沉降量理论公式方形刚性压板(B 为边长):(1)圆形刚性压板(D 为直径):(2) 2.2 适用条件 国内外都将平板荷载试验作为确定地基承载力的基本方法。

我国的《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7](GB50007—2011)规定:对破碎、极破碎的岩石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可根据平板载荷试验确定。

平板荷载试验一般只能确定深度为两倍承压板宽度范围内的土的特征值[8]。

(1)基础底面下土层的荷载试验当基础尺寸和埋深都在一般浅基础范围内时,可直接采用与基础条件相同的承压板,在基础底面直接进行平板荷载试验,以确定地基的承载力和变形模量,进一步估算地基沉降量。

(2)埋深为零的均质土层上的荷载试验平板荷载试验的试坑宽度应大于承压板宽度或直径的三倍,承压板下均质土层厚度应大于承压板宽度或直径的两倍,这样确定的地基承载力和变形模量才有可靠性。

(3)不同承压板宽度和埋深的荷载试验在地基不同标高处,试坑间距大于承压板宽度的三倍时,进行承压板大小不同或埋置深部不同的对比荷载试验。

目的是了解承载力随场地定点条件不同的变化大小和变化规律。

平板载荷试验可用于以下目的:(1)确定地基土承载力的特征值,为评定地基土的承载力提供依据。

(2)确定地基土的变形模量(排水或不排水)。

(3)估算地基土的不排水抗剪强度。

202s pB E ν-=2014s pDE πν-=(4)确定地基土基床反力系数。

(5)估算地基土的固结系数。

3 平板荷载试验的设备[9]载荷试验因试验土层软硬程度、压板大小和试验土层深度等不同,采用的测试设备有多种情况。

如图1所示,大体可归纳为由承压板、加荷系统、反力系统、沉降观测系统四部分组成。

图1 荷载试验装置示意图3.1 承压板(1)材质要求:承压板可用混凝土、钢筋混凝土、钢板、铸铁板等制成,多以肋板加固的厚钢板为主。

(2)刚度要求:承压板要有足够的刚度,加荷过程中要求承压板变形小, 而且中心和边缘不能产生弯曲和翘起。

压板底部光平,尺寸和传力重心准确,搬运和安置方便。

(3)形状要求:承压板面积一般为0.25 ~0.5 m2,其形状多为方形或圆形,其中圆形压板受力条件较好,使用最多。

(4)尺寸及面积要求:规范规定,对于浅层平板载荷试验,承压板面积不应小于0.25m2;对均质密实的土,可采用0.1m2;对于软土和人工填土,承压板面积不应小于0.50m2;对于深层平板载荷试验,承压板面积宜选用0.5m2或直径80cm;对于岩石地基,承压板面积可用0.07~0.10m2;对于碎石类土,承压板直径或边长应大于碎石或卵石最大直径的10倍[9]。

(5)承压板试坑大小:为了避开试坑周围应力重分布和应力集中的影响,使地基在基本上不受干扰的情况下产生沉降,试坑大小要求:浅层平板载荷试验试坑的宽度至少应等于承压板边长或直径的3倍;深层平板载荷试验试坑的宽度至少应等于承压板边长或直径。

3.2 加荷系统[10]加荷系统是指通过承压板对地基施加荷载的装置和方法。

加荷装置包括油压千斤顶、荷重传感器、载荷平台或反力构架。

加荷方式主要分为两种,即堆载法和地锚法。

(1)堆载法堆载法是在载荷平台(如钢梁)上对称放置重物(如砂袋、砌块、铁块等),该方法劳动强度大, 加荷不便,费时费力且控制困难,其优点是荷载稳定, 在大型工地常用。

1-载荷台;2-钢锭;3-混凝土平台;4-测点;5-承压板图2堆重加荷装置示意图(2)地锚法地锚法是用地锚伞型布置锚入土体内,提供反力,此方法加荷方便,劳动强度相对较小,已被广泛采用。

根据试验要求,采用不同规格的手动液压千斤顶加荷,并配备不同量程的压力表或测力计控制加荷值。

千斤顶可采用一个或多个。

要注意加荷稳定,避免冲击荷载。

采用油压千斤顶加压, 必须注意两个问题: 油压千斤顶的行程必须满足地基沉降量的要求。

可采用大行程千斤顶, 或上、下两个千斤顶重叠放置, 以增加油压千斤顶行程, 满足地基沉降量要求。

要求锚在土中的反力要大于最大加荷。

由于受力后地锚上拔、设备本身变形、承压板下沉等因素, 试验过程中千斤顶会出现松压现象。

因此, 必须人工补压, 使压力保持稳定, 具备条件时可使用流量控制器自动控制油压。

1-千斤顶;2-地锚;3-桁架;4-立柱;5-分立柱;6-拉杆图3千斤顶加荷装置示意图3. 3 反力系统除堆载加荷方式外,其他形式的加荷系统都必须与反力系统相配合。

反力系统主要有:锚固式、撑壁式和平洞式三种。

3. 4 沉降观测系统:沉降观测仪表有百分表和位移计,只要满足所规定的精度要求及线性特性等条件,可选用其中一种来观测承压板的沉降。

3.5 设备安装(1)承压板:承压板底高程与基础底面设计高程应相同,承压板下铺设1 ~ 2 cm 厚中粗砂找平, 保证承压板与试验面平整均匀接触。

(2)千斤顶:安装千斤顶、载荷平台或反力构架时,其中心应与承压板中心一致。

(3)沉降观测装置:百分表由磁力表座固定在基准梁上,基准梁两端由基准桩固定, 基准桩距荷载板边大于1 m。

其支架固定点设在不受变形影响的位置上,沉降观测点应对称放置。

4 试验方法平板载荷试验通常在试坑中进行。

试坑底的宽度应不小于承压板宽度(或直径)的3倍, 以消除侧向土自重引起的超载影响。

为了保持测试时地基土的天然湿度与原状结构。

应注意做到以下几点:(1)在坑底顶留20 ~30 cm厚的原土层, 试验前再挖去, 并立即放入载荷板。

对软黏土或饱和的松散砂,在承压板周围预留20 ~30 cm厚的原土做为保护层。

(2)试坑底板高程低于地下水位时, 应先将水位降至坑底高程以下, 并在坑底铺设2 cm厚的砂垫层, 再放下承压板, 等水位恢复后进行试验。

4.1 常规载荷试验常规载荷试验是逐级加荷,待各级荷载作用下的沉降达到相对稳定后,再施加下一级荷载。

常规载荷试验的加荷等级和标准通常采用地基基本承载力的1/5或极限承载力的1/10作为试验中的实用值:松软土层:10~25kPa;中密土层:25~50kPa;密实土层:50~100kPa;碎石类土:100~200kPa;岩石地基:200~500kPa。

土体:每级加载后,按时间间隔5、5、10、10、15、15min读数,以后每隔30min 读数一次,当连续2小时内,每小时的沉降量小于0.1mm时,认为该级荷载下沉降已稳定,可施加下一级荷载[7]。

岩石:每级加载后,按时间间隔1、2、2、5min读数一次,以后每隔10min读数一次,当连续三次沉降量读数差小于等于0.1mm时,认为该级荷载下沉降已稳定,可施加下一级荷载。

4.2 快速载荷试验快速载荷试验是指加荷速率快,试验时间短,一般只需几小时,而常规载荷试验一般需要2~3天,周期太长。

快速载荷试验适用于岩石、碎石类土及粗砂地层。

快速载荷仍是逐级加荷,前后两级荷载的间隔是固定的,一般是10min,当连续三次沉降量读数差均不大于0.01mm时,认为已稳定。

4.3 慢速维持荷载试验慢速维持荷载试验由载荷平台及重铁或伞型地锚组成反力系统。

通过反力系统,由液压油泵及千斤顶施加荷载至桩顶,对桩顶施加竖向压力。

荷载逐级加在桩顶上,放置在千斤顶上的荷重传感器时刻显示桩顶所受荷载大小。

桩身产生变形沉降时,通过放置在桩头对称分布的百分表, 随时记录各级荷载作用下桩身的沉降量。

加荷等级不小于8级, 第一级为2倍的加荷量, 以后逐级加荷, 总加荷量不小于设计要求的2倍。

每加一级荷载的前后,各测读承压板沉降量1次。

加荷后的第1 h 内,按间隔10 min、10 min、10 min、15min、15 min观测,以后每0.5 h测读1次;当1 h的沉降量小于0.10 mm,达到相对稳定标准时,即可加下一级荷载。

4.4 试验终止标准当试验过程中,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试验应终止:(1)承压板周边岩土出现明显侧向挤出现象,周边岩土出现明显隆起或径向裂缝持续发展。

(2)本级荷载的沉降量大于前一级荷载沉降量的5倍,沉降急剧增大,荷载-沉降(p-S)曲线出现明显陡降。

(3)在某级荷载下,24小时沉降速率不能达到相对稳定标准,还在继续近似等速或加速发展。

(4)浅层载荷试验的总沉降量S与承压板宽度b或直径d之比已大于0.06~0.08;深层载荷试验用S/d=0.04。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