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9-2020年高中数学《3.2.3直线的一般式方程》学案 新人教A版必修2

2019-2020年高中数学《3.2.3直线的一般式方程》学案 新人教A版必修2

2019-2020年高中数学《3.2.3直线的一般式方程》学案 新人教A 版必修2一.学习目标:根据确定直线位置的几何要素,探索并掌握直线方程的一般式,体会一般式与直线其它方程形式之间的关系.二.重点、难点:重点:难点:三.知识要点:1. 一般式(general form ):,注意A 、B 不同时为0. 直线一般式方程化为斜截式方程,表示斜率为,y 轴上截距为的直线.2 与直线平行的直线,可设所求方程为;与直线垂直的直线,可设所求方程为. 过点的直线可写为.经过点,且平行于直线l 的直线方程是;经过点,且垂直于直线l 的直线方程是.3. 已知直线的方程分别是:(不同时为0),(不同时为0),则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可以如下判别:(1); (2)1212211221//0,0l l A B A B AC A B ⇔-=-≠;(3)与重合122112210,0A B A B AC A B ⇔-=-=; (4)与相交.如果时,则;与重合;与相交.四.自主探究例题精讲:【例1】已知直线:,:,问m 为何值时:(1); (2).解:(1)时,,则,解得m =0.(2)时,, 解得m =1.【例2】(1)求经过点且与直线平行的直线方程;(2)求经过点且与直线垂直的直线方程.解:(1)由题意得所求平行直线方程,化为一般式.(2) 由题意得所求垂直直线方程,化为一般式.【例3】已知直线l 的方程为3x+4y -12=0,求与直线l 平行且过点(-1,3)的直线的方程.分析:由两直线平行,所以斜率相等且为,再由点斜式求出所求直线的方程.解:直线l:3x+4y -12=0的斜率为,∵ 所求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所求直线的斜率为,又由于所求直线过点(-1,3),所以,所求直线的方程为:,即.点评:根据两条直线平行或垂直的关系,得到斜率之间的关系,从而由已知直线的斜率及点斜式求出所求直线的方程. 此题也可根据直线方程的一种形式而直接写出方程,即,再化简而得.【例4】直线方程的系数A 、B 、C 分别满足什么关系时,这条直线分别有以下性质?(1)与两条坐标轴都相交;(2)只与x 轴相交;(3)只与y 轴相交;(4)是x 轴所在直线;(5)是y 轴所在直线.分析:由直线性质,考察相应图形,从斜率、截距等角度,分析系数的特征.解:(1)当A ≠0,B ≠0,直线与两条坐标轴都相交.(2)当A ≠0,B=0时,直线只与x 轴相交.(3)当A =0,B ≠0时,直线只与y 轴相交.(4)当A =0,B ≠0,C =0,直线是x 轴所在直线.(5)当A ≠0,B =0,C =0时,直线是y 轴所在直线.点评:结合图形的几何性质,转化为方程形式所满足的代数形式. 对于直线的一般式方程,需要特别注意以上几种特殊位置时的方程形式.五.目标检测(一)基础达标1.如果直线的倾斜角为,则有关系式().A. B. C. D. 以上均不可能2.若,则直线必经过一个定点是().A. B. C. D.3.直线与两坐标轴围成的面积是().A. B. C. D.4.(xx京皖春)直线()x+y=3和直线x+()y=2的位置关系是().A. 相交不垂直B. 垂直C. 平行D. 重合5.已知直线mx+ny+1=0平行于直线4x+3y+5=0,且在y轴上的截距为,则m,n的值分别为().A. 4和3B. -4和3C. -4和-3D. 4和-36.若直线x+ay+2=0和2x+3y+1=0互相垂直,则a= .7.过两点(5,7)和(1,3)的直线一般式方程为;若点(,12)在此直线上,则=.(二)能力提高8.根据下列各条件写出直线的方程,并且化成一般式:(1)斜率是-,经过点A(8,-2);(2)经过点B(4,2),平行于轴;(3)在轴和轴上的截距分别是,-3;(4)经过两点(3,-2)、(5,-4).9.已知直线的方程分别是:(不同时为0),(不同时为0),且. 求证.(三)探究创新10.已知直线,,求m的值,使得:(1)l1和l2相交;(2)l1⊥l2;(3)l1//l2;(4)l1和l2重合.2019-2020年高中数学《3.2.4互斥事件》教案新人教版必修3【教学目标】1、用集合的观点理解互斥与对立事件;2、注意一题多解,和方法的灵活性。

【重点、难点】概率的加法公式及其应用.【温故而知新】1.互斥事件(1)定义:一次试验中不能同时发生的两个事件A与B称作互斥事件。

(2)公式:在一次试验中,如果两个事件A和B是互斥事件,则有2.对立事件(1)定义:在一次试验中,如果两个事件A与B不能同时发生,并且一定有一个发生,那么事件A与B称作对立事件,事件A的对立事件记为。

(2)性质:,即。

3.互斥事件、对立事件的判定方法(1)利用概念:①互斥事件不能同时发生;②对立事件首先是互斥事件,且必有一个要发生。

(2)利用集合观点来判断设事件A与B他们所含的结果组成的集合分别是A、B。

①若事件A与B互斥,即集合。

②若A与B对立,即集合,且。

③对互斥事件A与B的和也可理解为集合。

【预习自测】1.袋内装有大小相同的红球、黑球和白球各若干个,从中摸出一球,摸出红球的概率是0.3,摸出黑球的概率是0.6,则摸出白球的概率是. 0.12.在5件产品中,有3件一等品和2件二等品,从中任取2件,那么以为概率的事件是( D )A.都不是一等品 B.恰有一件一等品C.至少有一件一等品 D.至多一件一等品3.一个盒子内放有10个大小相同的小球,其中有7个红球、2个绿球、1个黄球.从中任摸 1个小球.求:(1)摸出的是红球的概率;(2)摸出的是绿球的概率;(3)摸出的是黄球的概率;(4)摸出的是红球或绿球的概率;(5)你能找哪些是互斥事件吗,哪些互斥事件又是对立事件?解:(1);(2);(3);(4)【我的疑惑】二、课堂互动探究例1.(教材144页例8)班级联欢时,主持人拟出了如下一些节目:跳双人舞、独唱、朗诵等。

指定3个男生和2个女生来参与,把5个人分别编号为1,2,3,4,5,其中1,2,3号是男生,4,5号是女生。

将每个人的号分别写在5张相同的卡片上,并放入一个箱子中充分混合,每次从中随机地取出一张卡片,取出谁的编号谁就参与表演节目。

(1)为了取出2人来表演双人舞,连续抽取2张卡,求取出的2人不全是男生的概率。

3、为了取出2人分别独唱和朗诵,抽取并观察第一张卡片后,又放回箱子中,充分混合后再从中抽取第二张卡片。

求:①独唱和朗诵由一个人表演的概率。

②取出的2人不全是男生的概率。

例2.(教材143例7)小明的自行车用的是密码锁,密码锁的四位数密码由4个数字2,4,6,8按一定顺序构成。

小明不小心忘记了密码中4个数字的顺序,试问:随机地输入由2,4,6,8组成的一个四位数,不能打开锁的概率是多少?【我的收获】三、课后知能检测1.从装有2个红球和2个白球的口袋内任取2个球,那么互斥而不对立的事件是( C ) A.至少有1个白球和全是白球B.至少有1个白球和至少有1个红球C.恰有1个白球和恰有2个白球D.至少有1个红球和全是白球2.在大小相同的6个球中,2个是红球,4个是白球,若从中任意选取3个,则所选的3个球中至少有一个是红球的概率是 . 答案:3.如果从不包括大小王的52张扑克牌中随机抽取一张,计算下列事件的概率:(1)取到红色牌的概率是多少?(2)取到黑色的概率是多少?(3)这张牌牌面是5的倍数且是红色的概率是多少?解:(1);(2);(3)4.一个口袋里装有2个白球和2个黑球,这4个球除颜色外完全相同,不放回地从中连续抽取2次,每次取出1球,求下列事件的概率:(1)第一次取出黑球,第二次取出白球;(2)取出的2球颜色不同;(3)取出的2球中至少有1个白球。

解:所有可能事件有:(白1,白2)(白1,黑1)(白1,黑2)(白2,白1)(白2,黑1)(白2,黑2)(黑1,白1)(黑1,白2)(黑1,黑2),(黑2,白1)(黑2,白2)(黑2,黑1),共含有12个(1); (2);(3)5.黄种人群中各种血型的人所占的比例如表所示:已知同种血型的人可以输血,O 型血可以输给任一种血型的人,任何人的血都可以输给 AB型血的人,其他不同血型的人不能互相输血.小明是B型血,若小明因病需要输血,问:(1)任找一个人,其血可以输给小明的概率是多少?(2)任找一个人,其血不能输给小明的概率是多少?解:(1); (2)0.366.在一次抽奖活动中,中奖者必须从一个箱子中取出一个数字来决定他获得什么奖品。

5种奖品的编号如下:(1)一次欧洲旅行;(2)一辆摩托车;(3)一套高保真音响;(4)一台数字电视;(5)一台微波炉。

(1)他获得去欧洲旅行的概率是多少?(2)他获得高保真音响或数字电视的概率是多少?(3)他不获得微波炉的概率是多少?解:(1)0.2;(2)0.4;(3)0.87.某人射击1次,命中7~10环的概率如表所示:(1)求射击1次,至少命中7环的概率;(2)求射击1次,命中不足7环的概率.解:(1);(2)8.袋中装有红球、黑球、黄球、绿球各若干个,从中任取一球,得到红球的概率是,得到黑球或黄球的概率是,得到黄球或绿球的概率是,试求得到黑球、黄球、绿球的概率各式多少?解:从袋中任取一球,记事件摸到红球,摸到黑球,摸到黄秋,摸到绿球分别为A,B,C,D,则事件A,B,C,D 两两互斥。

则由题意有⎪⎪⎪⎩⎪⎪⎪⎨⎧=-=++=+=+32311)()()(125)()(125)()(D P C P B P D P C P C P B P 解得:⎪⎪⎪⎩⎪⎪⎪⎨⎧===41)(61)(41)(D P C P B P。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