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普勒天气雷达原理与业务应用测验一(一至四章)一、填空题1、天气雷达是探测降水系统的主要手段,是对强对流天气(冰雹、大风、龙卷和暴洪)进行监测和预警的主要工具之一。
2、RDA由四个部分构成:发射机、天线、接收机和信号处理器。
3、PUP可以通过以下三种方式获取产品:(1)常规产品列表;(2)一次性请求;(3)产品-预警配对。
4、S波段和C波段的雷达波在传播过程中主要受到降水的衰减,衰减是由降水离子对于雷达雷达波的散射和吸收造成的。
5、.新一代多普勒雷达估测累计降水分布时,雷达采样时间间隔一般不应超过10分钟,除受本身精度限制外,还受降水类型(Z-R关系)、雷达探测高度、地面降水差异和风等多种因素影响。
6、多普勒雷达能测量的一个脉冲到下一个脉冲的最大相移上限是180度,其对应的径向速度值称为最大不模糊速度。
7、径向速度图中,零等速线呈“S”型表示,实际风随高度顺时针旋转,由RDA处得南风转为现实区边缘对应的西风。
反之,零等速线呈反“S”型表示,实际风随高度。
逆时针旋转,由RDA处得南风转为现实区边缘对应的东风。
8、WSR-88D和我国新一代天气雷达的脉冲重复频率在300-1300范围内。
9、多普勒天气雷达的最大不模糊距离与雷达的脉冲重复频率成反比,相应的最大不模糊速度与脉冲重复频率成正比。
10、对于SA和SB型雷达,基数据中反射率因子的分辨率为1K M×1°,而径向速度和谱宽的分辨率为0.25K M×1°。
11、积状云降水一般有比较密实的结构,反射率因子空间梯度较大,其强度中心的反射率因子通常在35dbz以上,而层状云降水回波比较均匀,反射率因子空间梯度较小,反射率因子一般大于15dbz而小于30dbz。
12、雷达波束和实际风向的夹角越大,则径向速度值越小;实际风速越小,径向速度也越小。
13、如果一个模糊的径向速度值是 45 节,它的邻近值是-55 节,最大不模糊径向速度是 60节,那么这个径向速度的最可能值是节(-75)14、我国的新一代天气雷达主要采用(VCP11、VCP21、VCP31)三种体扫模式。
15、雷达产品生成子系统有主要功能有:(产品生成);(产品分发);雷达控制台;(第三级数据存档)。
16、主用户处理器PUP是的主要功能有:(产品请求);(产品数据存档);产品显示;(产品编辑注释);状态监视。
17、在瑞利散射条件满足的情况下,降水粒子集合的反射率因子只与降水粒子本身的(尺寸)和(数密度)有关。
18、(距离折叠)是雷达对产生雷达回波的目标物位置的一种辨认错误。
19、地物杂波主要有(固定地物杂波)和(超折射地物杂波)两种类型。
抑制地物杂波的做法是将一个距离库内径向速度在(零值)附近的那部分功率滤掉。
20、每秒产生的(触发脉冲)的数目,称为脉冲重复频率。
21、天气雷达的主要局限性有三个:一是(波束中心的高度随距离的增加而增加),二是(波束宽度随距离的增加而展宽),三是(静锥区的存在)。
22、与发射机有关的参数有(波长λ)、(脉冲宽度τ)、(脉冲功率P t)、(脉冲重复频率PRF)四个。
23、与天线有关的参数有(天线方位图)及(波束宽度)、(天线增益)。
24、0 dBZ代表1个反射率因子单位,-10dBZ、30dBZ和40dBZ分别代表(0.1、103、104)反射率因子单位。
25、天气雷达的工作频率叫(探测脉冲的震荡频率),而脉冲重复频率是(每秒钟触发的脉冲数目)。
26、后向散射截面越(大),粒子后向散射的能力越(强),在同等条件下,它所产生的回波信号也越(强)。
27、反射率因子是指在单位体积内所有粒子的(直径的六次方)的总和,与雷达探测的(波长或频率)无关。
28、降水的反射率因子回波可大致分为(积云降水回波)、(层状云降水回波)及(积层混合云降水回波)三种类型。
29、径向速度是目标物的铅直方向速度和水平运动速度在雷达波束方向的(投影)。
30、目标物的水平运动方向与雷达探测波束所在铅直平面一般是(不共面)的。
31、距离折叠算法只对(径向速度)和(谱宽)产品实施,(反射率因子)产品不实施距离去折叠算法。
32、在0℃层附近,反射率因子回波突然(增加),会形成零度层亮带。
零度层亮带通常在(高于2.4°)的仰角比较明显。
33、非降水回波包括:(地物)回波、(海浪)回波、昆虫和鸟的回波、(大气折射指数脉动)引起的回波、(云)的回波等。
34、压、湿随高度变化的不同,导致了折射指数分布的不同,使电磁波的传播发生弯曲,一般有(标准大气折射)、(临界折射)、超折射、(负折射)、(零折射)五种折射现象。
35、气象上云滴、雨滴和冰雹等粒子一般可近似地看作是圆球。
当雷达波长确定后,球形粒子的散射情况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粒子直径D)和(入射波长λ)之比。
对于(D远小于λ)情况下的球形粒子散射称为瑞利散射;而(D与λ尺度相当)情况下的球形粒子散射称为(Mie)米散射。
36、S波段和C波段的雷达波在传播过程中主要受到降水的衰减,衰减主要是降水粒子(雨滴、雪花,尤其是冰雹)对于雷达波的(散射)和(吸收)造成的。
37、由于衰减,雷达所显示的降水回波将(小于)实际的降水区,尤其是在降水区(远离雷达)的一侧。
38、PUP显示雷达回波时,所标注的回波所在高度是假定大气为(标准大气)情况下计算得到的高度。
39、多普天气雷达使用低脉冲重复频率PRF测(反射率因子),用高脉冲重复频率PRF测(速度)。
41、降水粒子产生的回波功率与降水粒子集合的反射率因子成(正比)。
与取样体积到雷达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42、在多普勒速度图上,如果负速度区面积大于正速度区面积,表示是(汇合)风场,如果正速度区面积大于负速度区面积,表示是(发散) 风场。
43、探测脉冲的振荡持续时间,称为(脉冲宽度)。
在雷达波束径向方向上,粒子的回波信号能同时返回雷达天线的空间长度为h/2,称为雷达的(有效照射深度)。
二、单选题1、标准折射的特点是什么?(B)A 标准折射时电磁波折射的路径微微向下弯曲。
标准大气折射时可能最大探测距离增大了61%B 标准折射时电磁波折射的路径微微向下弯曲。
标准大气折射时可能最大探测距离增大了16%C 标准折射时电磁波折射的路径微微向上弯曲。
标准大气折射时可能最大探测距离缩小了61%D 标准折射时电磁波折射的路径微微向上弯曲。
标准大气折射时可能最大探测距离缩小了16%2、折射指数的定义公式是:(A)A N=C/VB N=V/C C V=N/CD C=N/V3、下列不属于从雷达回波中提取的反映降水系统状态的基本量是:(D)A 反射率因子B 平均径向速度C 径向速度谱宽D 组合反射率4、弓形回波是指快速移动的、凸状(顺移动方向)的(A )。
A 线状回波B块状回波 C 带状回波 D 指状回波5、下面哪些可导致相对高的谱宽:(D)A 气团的界面附近,如锋面边界和雷暴的出流边界等B 湍流C 降落速度不同的不同尺度的雨和雪D 地物杂波6、多普勒天气雷达探测最大不模糊速度与雷达参数(C)成正比A 脉冲重复频率B 脉冲宽度C 波长D 脉冲功率7、距离去折叠算法的优点不正确的是:(B)A 可确定最大不模糊距离外的速度和谱宽B 可避免引起回波叠加C 可减缓多普勒两难8、速度退模糊算法的优点错误的是:A 为基本和导出产品算法提供尽可能好的基速度数据(C)B 可识别大于Vmax的速度C 可避免模糊或掩盖重要的气象特征D 能保存诸如阵风锋、风暴顶辐散、中气旋和TVS等重要特征9、对于相同的脉冲重复频率,C波段雷达的测速范围大约是S波段雷达测速范围的( A )。
A 1/2B 1/3C 1/4D 1/510、通常在强对流风暴出现的情况下使用(A )体扫模式。
A VCP11B VCP21C VCP31D VCP4111、下列选项中,( A )不是多普勒天气雷达的主要应用领域。
A.沙尘暴的探测和预警B.强对流的探测和预警C.降水估计D.改进数值预报模式的初值场12、在多普勒速度图上,某一点所谓零速度是指该点处的实际风向(A )。
A 垂直于该点的径向B 平行于该点的径向C 与该点的径向成45°交角D 不定13、多普勒天气雷达测量散射粒子径向速度的主要方式是通过测量相相继返回的两个脉冲之间的(B)A 距离B 位相差C 时间差D 速度差14、对中层径向辐合描述正确的是(A )。
a.通常指2-18km的集中的径向辐合区b.通常指1-4km的集中的径向辐合区c.通常指0-6km的集中的径向辐合区d.通常指10-30km的集中的径向辐合区15、瑞利散射情况下冰球的后向散射截面大约只有同样大小水球的(A)倍。
A 1/5B 1/10C 5D 1016、下面哪种气象特征和气象条件不会导致相对高的谱宽? DA 雷暴B 风切变C 湍流D 降落速度相同的尺度相同的雨和雪17、在瑞利散射时,散射截面Qs比后向散射截面 (B )。
A 大B 小C 相等D 不好比较18、在PPI上有一条对流回波带,由远处逼近本站时,在远处只有少数几块回波出现在荧光屏上,随时间逐渐逼近本站,形成一条排列紧密的回波带,这是( A )。
A距离作用 B 气象目标反射因子Z的作用C 对流发展的结果D 地物挡住。
19、如果雷达发射功率很大,接收机灵敏度也很高,那么天气雷达的探测能力主要取决于( A )。
A雷达电磁波束能否有效照射到降水云中B反射因子大小C大气对电磁波的长距离吸收D介质对电磁波的衰减20、在PPI的荧光屏上有一块回波,在1小时内由距雷达100公里处向雷达站移来,移近约30公里,荧光屏上显示的回波功率增强一倍,范围也扩大一倍,你认为这块降水回波说明(B )。
A降水区扩大并大大增强B降水区扩大,但没有明显增强C降水区既没扩大也没增强D降水区没有扩大,强度增强21、以低仰角探测到在雷达站西北方位300公里处有一块30—35dbZ 回波区,可是当时雷达站及其周围地面观测均无降水(雷达站天线高度为200米,以0°仰角探测),这块回波可能是(C )。
A 地物回波B 层状云的云顶回波C 发展中积状云的中部回波D 层状云的零度层亮带22、强度不变的同一积雨云从雷达站的3150方向200kM处向东南方向移动,在雷达上看起来积雨云回波的强度愈来愈强,这是因为( D )。
A 积雨云高度愈来愈高B 积雨云尺度愈来愈大C 大气的衰减愈来愈小D 距离衰减愈来愈小23、雷达能够探测降水天气系统内部结构的原因在于降水粒子对于雷达发射的电磁波的( A )A 后向散射B 前向散射C 反射D 折射24、在识别γ中尺度(2~20km)系统的新一代天气雷达速度图像特征时,若γ中尺度系统在雷达探测区的正北方,当一对最大入流/出流中心距RDA不是等距也不在同一雷达径向时,若最大出流中心更靠近RDA并且最大入流中心位于雷达径向左侧时,表示γ中尺度系统的流场为(D )A 气旋式辐散B 反气旋式辐合C 反气旋式辐散D 气旋式辐合25、导致过高估计回波顶高的原因是( B)A.距雷达近距离处B.雷达旁瓣回波C.使用波速中心线计算D.在雷达最高一层仰角上,即使探测到降水回波,但没有向上的垂直外推26、某天气雷达的最大探测距离是300公里,雷达的脉冲重复频率是( 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