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污水管道的最小设计流速为0.6m/s,雨水管道、合流管道的最小设计流速为0.75m/s,明渠的最小设计流速为0.4m/s。
10、金属管道的最大设计流速是(10)m/s, 非金属的最大设计流速是(5)m/s2. 消防用水时其水压要求是自由水压一般不得小于10mH2O。
18. 对于树状网,管段数P、节点数J之间存在的关系为P=J-1。
对于单水源环状网,管段数P、节点数J、环数L之间存在的关系为P=J+L-119. 城市管网定线时干管的间距,可根据街区情况,采用500~800m。
连接管的间距可根据街区大小考虑在800~1000m左右。
管网平差时,手算精度要求基环达到小于0.5m,大环小于1.0m。
32. 设计用水量中未预计水量及管网漏失水量占最高日用水量的15%~20%。
37. 确定管段管径大小时,从技术方面考虑,其最低流速不小于0.6m/s;确定管段管径大小时,从技术方面考虑,其最大设计流速不超过2.5~3m/s。
49. 城市给水管网需保持最小的服务水头为:从地面算起1层为10m,2层为12m,2层以上每层增加4m,如果当地房屋按6层楼考虑,则最小服务水头为28m。
50. 最高日用水量为Q d,最高一小时用水量为6%Q d,平均时用水量为4.17%Q d,则时变化系数为1.44。
2、设计流速是(与设计流量、设计充满度相应的水流平均速度)。
最小设计流速是保证(管道内不致发生淤积的流速)。
最大设计流速是保证(管道不被冲刷损坏的流速)。
3、城市污水总的设计流量是(居住区生活污水、工业企业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设计流量三部分之和。
5、定线应遵循的主要原则是:(应尽可能地在管段较短和埋深较小的情况下,让最大局域的污水能自流排出)。
1.聚丙烯酰胺既是混凝剂,也是助凝剂。
5. 根据向管网供水的水源数,统一给水系统可分为单水源和多水源给水系统两种形式。
6. 分系统给水系统根据具体情况,分为分质给水系统、分压给水系统、分区给水系统三种类型。
9. 给水系统的布置形式主要有统一给水系统、分系统给水系统、工业给水系统、区域给水系统这四种。
影响给水系统布置的因素:城市规划的影响、水源的影响、地形的影响10. 分区给水系统按其布置形式可分为串联分区、并联分区两种方式。
12. 对置水塔在最高用水量时,管网用水由二级泵站和水塔同时供给,两者各有自己的给水区,在供水区的分界线上水压最低。
5. 对置水塔在最高用水量时,管网用水由二级泵站和水塔同时供给,两者各有自己的给水区,在供水区的分界线上水压最低。
5.给水系统中不设水塔,任何小时的二泵站供水量应等于用水量。
给水系统中设水塔时,二泵站每小时供水量可以大于用水量。
26. 管网计算的原理是基于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由此得出连续性方程和能量方程。
28. 管网计算方法可以分为解环方程、解节点方程、解管段方程三类。
30. 多水源管网计算结果应满足连续性方程、能量方程和各水源供水至分界线的水压相同三个条件。
38. 当采用长度比流量计算沿线流量时,如果是双侧配水,干管总计算长度为管道实长;当采用长度比流量计算沿线流量时,如果是单侧配水,干管总计算长度为管道实长的一半;当采用长度比流量计算沿线流量时,如果双侧均不配水,干管总计算长度为零。
39. 输水管渠根据供水方式分为泵站加压和重力管渠输水管渠两种,且输水管渠条数一般不宜少于两条。
44. 管网的环有基环、大环、虚环三大类。
排水管网布置的两种基本形式平行式正交式。
46. 经济流速是指在投资期限内t年内,管网造价和管理费用之和最小时的流速。
排水系统的体制及其选择(何谓排水系统及排水体制?排水体制分几类,优缺点,选择排水体制的原则):排水系统:排水的收集、输送、处理和排放等设施以一定方式组合成的总体。
排水体制:污水是采用一个管渠来排除,或是采用两个或两个以上各自独立的管渠系统来排除,污水的这种不同排除方式所形成的排水系统。
排水系统体制的分类:合流制、分流制、混合制合流制:所谓合流制是指用同一种管渠收集和输送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雨水的排水方式。
优点:控制和防治水体污染较好,维修费用低。
缺点:建设费用高,降水量增加,有部分混合污水经溢流井溢出。
分流制:所谓分流制是指用不同管渠分别收集和输送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雨水的排水方式。
排除生活污水、工业废水的系统称为污水排水系统。
排除雨水的系统称为雨水排水系统。
优点:较灵活,容易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符合城市卫生的需要,造价低。
缺点:初雨径流未加处理就直接排放,造成污染。
维修费用高。
原则:排水体制的选择应满足环境保护的需要,根据当地条件,通过技术经济比较确定。
根据污水汇集后的处置方式不同把合流制分为那三种形式及其特点?直排式合流制:对水体污染严重,系统简单。
这种直排式合流制系统目前不宜采用。
截流式合流制:比直排式有了较大的改进,但在雨天时,仍有部分混合污水未经处理而直接排放,成为水体的污染源而使水体遭受污染。
完全合流制:卫生条件较好,在街道下,管道综合也比较方便,但工程量较大,初期投资大,污水厂的运行管理不便。
混合制:既有分流制,又有合流制,这种体制可称为混合制。
(简)合流制管渠系统的布置特点有哪些?(1)管渠的布置应使所有服务面积上的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雨水都能合理地排入管渠,并能以最短的距离坡向水体。
(2)沿水体岸边布置与水体平行的截流干管,在截流干管的适当位置设置溢流井,使超过截流干管截流能力的那部分混合污水能顺利地通过溢流井就近排入水体。
(3)在合流制管渠系统的上游排水区域内,如雨水可沿地面的道路边沟排泄,则该区域内可只设污水管道。
只有当雨水不能沿地面排泄时,才考虑设置合流管渠。
(4)合理地确定溢流井的数目和位置,以便尽可能减少对水体的污染、减小截留干管的尺寸和缩短排放渠道的长度。
(简)简述合流制管渠系统的使用条件。
(1)排水区域内有一处或多处水源充沛的水体,其流量和流速都足够大,一定量的混合污水排入后对水体造成的污染程度在允许的范围以内。
(2)街坊和街道的建设比较完善,必须采用暗管渠排除雨水;街道横断面较窄,管渠设置位置受限,可考虑选用合流制。
(3)地面有一定的坡度倾向水体,当水体高水位时,岸边不受淹没。
(4)排水管渠道以自流方式排入水体,在中途不需要泵站提升。
排水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城市污水、工业废水、雨水生活污水:人们日常生活中用水的水,包括从厕所、浴室、厨房、食堂和洗衣房等处排出的水。
降水:大气降水包括液态降水(如雨露)和固态降水(如雪、冰雹、霜等)工业废水:在工业生产中所排出的废水,来自车间或矿场。
污水的分类,污水的最后出路,重复使用的方法及其定义污水可分为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降水。
污水最终处置或者是返回到自然水体,土壤、大气或是经过人工处理使其再生为一种资源回到生产过程中,又或者是采取隔离措施。
重复使用的方法有:①自然服用:河流即作为给水水源,又接纳沿河城市排放的污水。
②间接复用:将城市污水注入地下,补充地下水。
③直接复用:将城市污水作为城市饮用水源、工业用水水源、杂用水水源等重复使用。
城市污水排水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室内污水管道系统及其设备;室外污水管道系统。
工业废水排水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车间内部管道系统和设备;厂区管道系统;污水泵站及压力管道;废水处理站。
雨水排水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建筑物的雨水管带哦系统和设备;居住小区或工厂雨水管渠系统;街道雨水管渠系统;排洪沟;出水口。
(简)排水系统的布置形式及其适用范围1)正交式:在地势向水体适当倾斜的地区,各排水流域的干管可以最短距离沿与水体垂直相交的方向布置。
适用:雨水排水系统。
特点:干管长度短,管径小,较经济,污水排出也迅速。
由于污水未经处理就直接排放,会使水体遭受严重污染,影响环境。
2)截流式:沿河岸再敷设主干管,并将各干管的污水截流送至污水厂,是正交式发展的结果。
适用:分流制污水排水系统。
特点:减轻水体污染,保护环境。
3)平行式:在地势向河流方向有较大倾斜的地区,可使干管与等高线及河道基本上平行,主干管与等高线及河道成一倾斜角敷设。
适用:地形坡度大的地区。
特点:保证干管较好的水力条件,避免因干管坡度过大以至于管内流速过大,使管道受到严重冲刷或跌水井过多。
4)分区式:在地势高低相差很大的地区,当污水不能靠重力流至污水厂时采用。
分别在高地区和低地区敷设独立的管道系统。
高地区的污水靠重力流直接流入污水厂,而低地区的污水用水泵抽送至高地区干管或污水厂。
适用:个别阶梯地形或起伏很大的地区。
优点:能充分利用地形排水,节省电力。
5)分散式:当城镇中央部分地势高,且向周围倾斜,四周又有多处排水出路时,各排水流域的干管常采用辐射状布置,各排水流域具有独立的排水系统。
适用:在地势平坦的大城市特点:干管长度短,管径小,管道埋深浅,便于污水灌溉等,但污水厂和泵站(如需设置时)的数量将增多。
6)环绕式:可沿四周布置主干管,将各干管的污水截流送往污水厂集中处理,这样就由分散式发展成环绕式布置。
特点:污水厂和泵站(如需设置时)的数量少。
基建投资和运行管理费用小。
污水设计中总设计流量有哪几部分组成?居民生活污水设计流量、工业废水设计流量、工业企业生活污水量和淋浴污水设计流量、公共建筑污水设计流量生活污水量的总变化系数:K Z =2.7/Q0.11 (Q≥1000L/s则Kz=1.3,Q≤5L/s则Kz=2.3)城市污水总流量分为:居民区生活污水、工业企业生活污水、工业废水设计流量、(在地下水位较高地区,还应加入地下水渗入量)。
Q=Q1+Q2+Q3+Q4管段污水设计流量组成及定义本段流量q1——是从管段沿线街坊流来的污水量传输流量q2——是从上游管段和旁侧管段流来的污水量集中流量q3——是从工业企业或其它大型公共建筑物流来的污水量本段流量计算:q1=F*q0*K Z式中:q1——设计管段的本段流量F——设计管段服务的街区面积K Z——生活污水量总变化系数q0——单位面积的本段平均流量,即比流量(L/(s·ha))可用下式得:q0=n·p/86400式中:n——居住区生活污水定额(L/(cap·d))P——人口密度(cap·ha)(简)污水管道在检查井中衔接时应遵循两个原则是什么,常见污水管道的连接方法有哪几类?它们各自的适用条件?污水管道在检查井中衔接时应遵循两个原则:1)尽可能提高下游管段的高程,以减少管道埋深,降低造价;2)避免上游管段中形成回水而造成淤积。
管道的衔接方法:主要有水面平接、管顶平接(简)暴雨强度公式:q=167A1(1+clgP)/(t+b)n式中:q——设计暴雨强度(L/(s·ha))P——设计重现期(a)t——降雨历时(min)A1,c,b,n——地方参数,根据统计方法进行计算确定当b=0时,q=167A1(1+clgP)/t n当n=1时,q=167A1(1+clgP)/t+b雨水管渠设计流量计算Q = Ψ·q·F (L/s)式中:Q——雨水设计流量(L/s)Ψ——径流系数,其数值小于1F——汇水面积(ha)q——设计暴雨强度(L/(s·ha))平均径流计算Ψav = ∑F i·Ψi / F式中:F i——汇水面积上各类地面的面积Ψi——相应于各类地面的径流系数F——全部汇水面积(ha)15.汇水面积:雨水管渠汇集雨水的面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