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金匮要略复习题

金匮要略复习题

12,五劳,久视伤血,久卧13,咽(yē 噎),指咽中梗14,大邪,指风邪。

小邪,15,䅽饪,指饮食。

16,五邪中人,指风、寒、5种病邪侵入人体。

17,厥阳,厥,逆也。

即阳18,水气,指水液内停的病19,上工,指高明的医生。

20,治未病,这里指治未病21,实脾,即调补脾脏之意。

22,中工,指技术水平一般23,下利清谷,指泄泻,泻24,清便自调,指大便已恢25,痼疾,指难治的慢性久26,卒病,指突然发生的新27,在脏,指在里。

28,所得,所合、所依附的思。

29,《金匮》认为杂病发病素是-五脏真元不足。

30,有未至而至指以未得甲,天因温和;有至而不至指以得而天未温和;有至而不去指以而天大寒不解;有至而太过得甲子而天温和如盛夏五六月31,《金匮•脏腑经络先后病》中的“六微”是指-六腑。

32,其性散漫,中人肌表,发病常在午前的病邪是-风邪。

33,其性清轻上浮,易伤人上部和皮腠的病邪是-雾露之邪。

34,其性紧束,常在暮时发病,多中经络之里的病邪是-寒邪。

35,望诊见鼻头色微黑的病机是-肾水反侮脾土。

36,肝病乘脾,临床上望诊常见-鼻头色青。

37,病在中焦属实者的呼吸特点为-其吸而微数。

38,病在下焦的呼吸特点为-吸其远。

39,病人语声寂然,喜惊呼者,属-骨节间病。

40,病人头中有病,问诊可见-语声咻咻然细长。

41,春季,-色白脉毛-病情最重。

42,卒厥见身和、汗自出的病机为-气血通畅。

43,早春时,出现色白,脉毛的机理是-金克木。

44,病者素不应食,而反暴思之的病机是-脏气为邪气所改变。

45,卒厥见唇口青,身冷的机理是-邪气闭阻,血液郁滞,阳气涣散。

46,其性重浊,易伤人类关节及下部的病邪是指-湿邪。

47,对虚劳望诊可见-色黑。

48,“治未病”的含义是指-未病先防、早期治疗、已病防传。

49,《金匮》提出疾病的预防方法有-人能养,不令邪风干慎忤经络;保持五脏真元通畅;无犯王法,避免禽兽灾伤;房室勿令竭03,食倾,一顿饭的时间以后。

04,湿痹,痹:闭也。

湿痹是流注关节,闭阻筋脉气血,的病证。

05,日哺所,指下午三时至五左右。

06,中暍(yē),即伤暑。

07,刚痉,是外感痉病的一种头项僵强急,口噤,甚则角弓反,发热恶寒,无汗为主证的疾病。

08,柔痉,是外感痉病的一种头项僵强急,口噤,甚则角弓反,发热汗出而不恶寒为主证的疾09,湿家,久患湿病的人,意素体脾运不健之人,易招外湿致10,取冷,贪凉的意思。

11,卧不着席,指手足向后伸,卧时腰背不能着席,即角弓反的样子。

12,齿介(xiè)齿,指上下相麽切磋有声。

13,虫行皮中,指服用防已黄后,病人的皮肤出现犹如虫爬异样感觉,它是方药得效的标志。

14,冒状,指瞑眩,头晕眼花。

15,湿病的发汗法当为-微汗。

16,大承气汤可治疗-阳明里致痉。

17,痉病的主脉是-紧而脉弦。

18,柔痉的治疗选方为-栝蒌汤。

19,痉病,高热,胸满口噤,着席,证属-里热成痉。

20,太阳病,关节疼痛而烦,沉而细者,此名-湿痹。

21,太阳中暍,津气两伤,治-白虎汤。

22,麻杏苡甘汤证属-风湿在表,化热倾向。

23,风湿,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脉浮虚而涩,方用-桂枝附子汤。

24,禁用汗法的病证是-暍病。

25,麻黄加术汤证的病机是-寒湿郁表。

26,防已黄芩汤治湿病,不具备的症状是-恶心。

27,痉病的治法可用-汗法、下法。

28,湿病治疗不能用的治法是火攻、大汗、攻下。

29,甘草附子汤证的临床表现有-汗出短气、恶风不欲去衣、小便不利。

30,桂枝附子汤的药物组成为-桂枝、生姜、附子、甘草、大枣。

31,治风湿在表,大汗不愈的原因是-汗不得法、过汗伤阳、过汗伤阴、风湿未能俱去。

32,痉病:以素体津液不足,外感风寒为病因。

#以项背强急,口噤不开,甚至角弓反张为主症,病位在筋脉。

33,湿病:恶寒发热,身重,骨节疼烦为主症者,多因外湿为主,邪在肌肉、关节,治宜发汗,但以微汗为要。

33,小便不利,大便反快者,是内湿为主,为脏腑功能失调,治当利小便。

34,暍病,为外感暑热所致。

35,湿病的治则-发汗,利小便。

36,湿病的发汗方法和注意:发其汗,但微微似欲出汗者,风湿俱去也。

、狐疑惑乱等症的一类疾病。

05,阴阳毒,由于感受疫毒致,临床以发斑、咽喉痛为主症急性热病。

06,声喝(y è),因咽喉蚀,伤及声门而至声音嘶哑。

07,百合病是一种-心肺阴虚热-的疾病。

临床症状以神志恍不定、-饮食、行动、起居-、感失调及口苦、小便赤、-其脉微等为特征,以-百合地黄汤-为08,百合病的主要病机为-心阴虚内热-,其治疗原则为-随证-,常用治法为-养心润肺、益热-。

09,狐惑病是一种-湿热虫毒结-所致疾病,临床症状以-目赤喉及前后二阴蚀烂-为特征。

咽部蚀烂为-惑-;前后二阴蚀烂-狐。

10,百合病可内外合治,内有甘草泻心汤;外治用苦参汤洗阴,雄黄熏后阴。

11,百合病主方-百合地黄汤。

勿更服,大便当如漆(是地的本色)。

12,误治发汗后,阴液更-百合知母汤。

误治下之后,阴液更伤-滑石汤误治吐之后,阴液更伤-百合子汤。

13,百合病的临床表现:精不定,饮食和行为等失调。

、小便赤、脉微数。

14,狐惑病的治则:清热燥解毒杀虫。

15,阴阳毒是一种-感受疫毒分发斑-所致的疾病,临床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第九01,胸痹轻证以-胸中气塞,短气-为主要症状。

其偏于水饮者用-茯苓杏仁甘草汤-宣肺利气化饮偏于气滞者,用-橘枳姜汤-行气降逆散结。

02,胸痹典型证,以-栝蒌薤白白酒汤为主方。

03,胸痹,痹者,闭也,不通之意,指胸膺部满闷窒塞甚至疼痛,影响及肺,则喘息咳唾。

#由上焦阳虚,阴邪上乘,胸阳痹阻所致。

04,心痛,由上焦阳虚,阴邪逆于心包络所致,以心窝部疼痛为主症。

05,阳微阴弦:阳微-不及-上焦阳虚(本)-阳气痹阻-胸痹阴弦-太过-阴寒内盛(标)-阳气痹阻-心痛06,胸痹三大主症:喘息咳唾、胸背痛、短气。

-治法:通阳散结,豁痰下气。

-主方:栝蒌薤白白酒汤。

07,胸痹重症:病机:痰浊壅盛,胸阳痹阻。

-主症:喘息、不能平卧、心痛彻背。

-治法:消痰逐饮通阳。

-方药:栝蒌薤白半夏汤。

08,胸痹虚实异治-主症:胸痹,心中痞闷,邪下逆抢心。

若偏于实者,多由阴寒痰浊偏盛。

方用枳实薤白桂枝汤。

若偏于虚者,多由心胸阳气大伤。

方用,人参汤。

09,胸痹轻证-病机:痰饮上逆,胸中气机痹阻,-症见:胸中气塞、气短。

-治疗偏水盛者,治以茯苓杏仁甘草汤宣肺利水。

兼见05,腹满里实四汤证:厚朴七物汤-病机:表邪不解,传于里,壅滞于肠,里实兼表-状:腹满,发热,脉浮而数,饮如故-治法:行气除满,解表散大柴胡汤-病机:病邪入里,及少阳,阳明少阳合病-症状:下满痛,往来寒热,心烦喜呕,黄脉弦有力-治法:和解少阳,下里实。

厚朴三物汤-病机:实热内积,满不行,胀重于积-症状:腹胀疼痛,大便秘结-治法:行气除,去积通便。

大承气汤-病机:燥实内结,壅滞,胀积俱重-症状:腹满减,痞满燥实坚俱见-治法:通热,荡涤胃肠。

06,比较:附子粳米汤-病机:脾胃虚寒,-主症:腹中雷鸣彻痛,胁逆满,呕吐-治法:温中散寒,降逆-特点:重用半夏,降逆,功效稍弱。

大建中汤-病机:脾胃阳虚,盛-主症:心胸中大寒痛,不能食,上下攻冲,痛不可近-:温阳散寒-特点:重用干姜寒止痛。

07,《金匮》治疗宿食病是积的-停留部位-和-时间新久-定其治法,体现因势利导的特色。

08,宿食在上脘,有泛泛欲-吐-法;宿食在肠,有燥成实之势,用-下-法。

09,治疗血虚寒疝的主方是-归生姜羊肉汤-;寒疝兼有表证,-乌头桂枝汤-主之。

10,大乌头煎-主症:以发作,胸痞咳喘。

-治疗:发汗兼清(大青龙汤),或发汗兼温里热(小青龙汤)。

03,留饮,指饮邪深留不去,病程较长,病势较重,攻除之饮病。

04,伏饮,指饮邪久伏于胸,潜伏不出。

05,痰饮病的治疗大法:当温药和之。

06,苓桂甘术汤(天下化饮-病机:中阳不运,邪饮-主症:胸胁支满,或背冷掌大,心下逆满,气上虫胸,短目眩,脉沉紧。

-治法:温阳饮,健脾利水。

07,饮及脾肾病机脾-病机:脾阳不运,饮停心-主症:胸胁逆满,纳差,便。

-治法:温阳健脾利水—苓桂甘汤。

肾-病机:肾阳虚弱,水冷心-主症:腰膝酸软,四肢微冷,-治法:温肾化气行水—肾丸。

08,下焦逆饮-病机:脾虚水微不化(以致成为瘦-症状:脐下心悸,吐涎沫眩,小便不利。

-治法:通阳化健脾利水。

-方药:五苓散。

09,饮逆致呕-病机:(先渴暴饮,运化不及;(后)脾虚多因,运化无力。

-水停下(饮家)-治法:蠲饮降逆,-方药:小半夏加茯苓。

10,留饮欲去-病机:(脉)饮留阳遏,脉道失充;(欲自抗邪,留饮欲去。

-症见快)饮随外泄,邪去正自安。

-治法:益气固表,利水除-选方:防已黄芩汤。

02,皮水,指因脾失健运,失通调,水溢肌肤而致,以脉浮,恶风,四肢、身体浮肿,按之没其腹如鼓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水病。

-特点:发病较缓,足踝部肿,而后遍及全身。

无明显表-治法:当发其汗。

-病因:脾湿盛,卫阳郁闭,水溢肌表。

-症:小便不利,脉沉,四肢肿,动。

-治法:益气通阳,分消-选方:防已茯苓汤。

03,正水,指因肾阳不足,聚而致,以脉沉迟,腹满而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水肿病。

-病:脾肾阳虚,水气内停,上逆射。

-主症:其脉沉迟,外证(腹)自喘。

-特点:身肿,腹满自,病位在肾兼及于肺。

-治法:化水。

04,石水,指因肾阳衰微,凝结于下焦而致,以脉自沉,坚硬,不喘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肿病。

-病机:肾阳虚衰,阴寒结于下焦。

-主症:其脉自沉,腹满不喘。

-特点:身肿,腹以少腹为重,不喘,病位在。

-治法:温阳散结。

05,黄汗,由营卫郁滞,湿熏蒸所致,以汗出黄色粘衣,发,身肿,骨节疼痛,脉沉迟为主征的疾病。

-病机:外受水湿,,营血郁滞。

-主症:汗柏汁,脉沉迟,发热,四、头面肿。

-治法:益气固表,营散水。

06,血分,指妇人因经闭而肿者成为血分。

-系因瘀血阻水道所致水肿-难治07,水分,指妇人因水肿而致经闭者成为水分。

-系因病水阻滞血道所致经闭-易治,去水即可。

08,气分,指因阳虚阴盛,阳气不通造成以心下坚,大如杯盘,手足逆冷,恶寒身冷,骨疼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水气病。

09,气分的阳虚阴凝,水寒内结证-主症:心下坚满,畏寒怕冷或身痛,浮肿,手足逆冷,腹满肠鸣,舌淡苔白脉沉迟。

-治法:温经散寒,宣肺化气。

-选方: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

10,气分的脾虚气滞,水饮痞结证-主症:心下坚,脘腹胀满,耐差食少,腹胀,肠鸣,泄泻,舌苔白腻,脉沉弦等。

-治法:行气散结,健脾利水。

-选方:枳术汤。

11,水气病,由脾肺肾气化功能失常,水液潴留,泛溢全身而形成或以水肿为诸的病证。

12,水气病的三大治法:⑴发汗⑵利小便⑶攻下逐水。

13,风水挟热,水热搏结-主症:恶风,脉浮,口渴,续自汗出,五大热。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