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改下的数学教学
摘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当今学校教育的发展方向,全面推行新教材课程内容的教学是今后初中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
本文针对初中新教材数学教育的薄弱环节,结合具体实际,提出自己一些有效的方法和措施。
其中包括要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加强理想教育,激发学生学习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注意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方法;了解学生实际,创设适合他们的实际背景;教师的角色要做出转变,教学方法要更新。
关键词:新教材学习观学习方法背景教学方法
在推进素质教育,实施新教材的今天,教师必须转变教育观念。
“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的初中生具有基础差、知识面不广、反应能力较低等特点。
因此在教育教学中,尤其是实施新教材过程里,往往有许多教师仍有这样的同感:讲了很多遍的问题,学生还是不懂,或是一知半解。
这主要是什么原因呢?笔者在亲身教学工作中,细心研究,发现了这些问题的一些解决方法。
在此和大家共勉。
一、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加强理想教育。
中学的学生,从小生活在,见识少、所学知识均为书本知识,对于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现象等一无所知,因此,他们认为所学知识对自己的将来没有什么作用。
另外,家长有一部分是文盲,不懂得
知识的重要性。
在当前大学生自主择业的今天,家长教育子女出现的问题就更多了,甚至还有家长教给儿女的是“学那么多干什么,会写字就行了”,学生的辍学率和厌学情绪严重。
针对这一系列阻碍学生学习的客观条件,教师有责任、有义务帮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在这一点上,教师应多与学生进行交流,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告诉他们知识的重要性,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理想,也可以带他们去做一些有利于学习的活动。
给他们讲和他们生活有关的应用问题,或是中知识的应用问题。
让学生发现知识存在于社会,存在于生活,和我们的生产、生活等密切相关,并不是自己和家长所想的一无是处。
在当前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的大环境下,知识的重要性无可置疑。
要让学生树立远大理想,从而使学生产生求知欲,把“要我学”改变为“我要学”的正确学习观。
二、激发学生学习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华裔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崔琦先生说过:“喜欢和好奇心比什么都重要。
”数学教学应该成为喜欢和好奇心的源泉。
初中数学,学生认为是较为枯燥的一门学科。
新教材实施以后,多数中学的学生仍不喜欢学数学,觉得难,没有兴趣。
对于这一情况,我们教师应该采取一些措施激发学生的学习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1、热爱学生,鼓励学生,增加情感投入。
在教学中,教师首先应该热爱自己的学生,以爱心去教化他们,把师生间的距离缩短,
让学生感到老师是他们的朋友,这一点很重要,因为中学生是正处于青春发育期的少年,许多情感问题很容易受到感染,若是教师对他们不闻不问,或是经常骂他们,打击他们,这会使他们对老师抱有很大的成见,很怕这位老师,也正是这样,学生就没有上这位老师的课的好心态。
久而久之,学习兴趣全无,成绩大幅度下降。
教师要切忌这一点。
另外经常的鼓励和表扬也很重要。
学生都喜欢积极的评价。
在自我表现受到教师肯定的时候,学生是有相当的有成功感的。
在这种环境下,有利于学生接受这门课程,也有利于学生的成长。
2、化枯燥为有趣,化腐朽为神气,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数学多为抽象、枯燥的,学生学起来感觉无味,这也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尽量将书本上的知识加以研究使之变为生动有趣的问题。
3、利用中学生心理特点“好奇”,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中学生正处在对任何事物都倍感好奇的年龄阶段,教师可抓住这一心理特征,大胆创设能让他们好奇的实际问题。
4、让学生在合作竞争中学习。
新课程标准下的课堂教学要求:改变原来单一的被动学习,建立和形成发挥学生主体性、多样性的学习方式。
小组合作竞争学习,打破了传统的学习方式,在课堂上,给了学生自主、合作、竞争的机会。
学生集体荣誉感很强,个个争强好胜,让他们在做题时,比
一比哪组同学发现的解题方法多,就评为“优秀小组”。
运用这种方法,在课堂上会出现唇枪舌剑的争辩场面,形成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格局,让学生在合作竞争中共同提高。
三、注意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方法
1、教会学生听课。
听课是教学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多数学生在“听”时不懂方法,学习效果也就不明显。
怎样听好课呢?
首先,在听课过程中必须专心,不要“身在教室心在外”。
第二,抓重点,做笔记。
在上课时,教师都会强调某些问题(或多次提到的问题)即为本节重点,学生在听时,只是暂时的记住和理解,因此,要将知识点记下来,以便于复习巩固。
第三,预习中打记号的知识点,应“认真听,多提问”,保证做到听懂自己打记号的知识点。
第四,积极回答教师上课的提问,做到先思考后回答,不要不经思考乱回答。
第五,认真完成课堂练习,将所学知识当堂巩固,发现自己在这一节中不足之处,多想多问。
2、教会学生做作业,改作业。
3、教会学生学会复习。
4、指导学生掌握思维的方法。
思维主要以所掌握的知识为基础,它是初中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中学,学生难以领会和掌握较为复杂或困难的方法,这里主要以下面四种为主:
(1)分析与综合。
分析,即将某一知识或某一题目分为几部分
进行研究和讨论。
综合就是将所研究和讨论的问题的各部分组合起来构成一个新的整体。
分析和综合是密不可分的两种思维方法。
(2)归纳与演绎。
归纳,即将多个有共同点的问题结合在一起,找到他们的共同点,从而得出结论的方法。
演绎,就是将归纳出的结论(或是所学知识)运用到解题中来的一种方法,
(3)类比与联想。
这是初中较为重要的思维方法,类比即为将多个事物进行比较,找出异同的思维方法。
如一元一次方程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概念和解法的类比。
联想,即在思考某一事物时想到相关问题的思维方法。
(4)抽象与概括。
抽象,即将事物中存在的某种规律(或事物的特性)抽象出来的思维方法。
概括,即将所抽象出来的规律(或事物的特性)概括起来的思维方法。
四、了解学生实际,创设适合他们的实际背景
数学教学就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体验开始,从直观的和容易引起想象的问题出发,让数学背景包含在学生熟悉的事物和具体情景之中,并与学生已经了解或学习过的数学知识相关联,特别是与学生生活中积累的常识性知识和那些学生已经具有的,但未经训练或不那么严格的数学知识体验相关联。
多数教师均有这样的感觉,多次强调的问题,学生总是记不住,殊不知在讲的过程中所创设的背景不切合学生实际。
我们中学生没有见过许多先进的交通工具和生活用品等不具
备的物品。
因此,教师在创设教学背景时不要死板的套用课本,应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创设教学背景。
如相交线这一部分知识提出一个关于激光发射器发出的光线问题。
学生根本没见过激光发射器,这样的背景对学生的学习就没有多大帮助。
如果及时地将此背景巧妙地进行创改,如将上述问题改为在晚上打开手电筒发出的光线问题,就比较适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学就会有很大的帮助。
五、教师的角色要做出转变,教学方法要更新。
数学教学活动应当赋予学生以最多的思考,动手和交流的机会。
与此相伴的是,教师的角色要做出改变。
数学课程的一切都要围绕学生的发展展开,所以学生是当然的“主人”。
教师亦要进一步改变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拓宽学生在数学教学活动中的空间。
长期以来,教师只要告诉学生什么是数学,怎么做数学就可以了,现在则要引导学生经历“做数学”的过程,并在这个过程中与学生平等的交流和给以恰到好处的点拨。
即教师的作用不应该是死板的“教”学生,而是引导学生,充分地使学生展示自己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尽可能让学生自己发现、归纳、总结知识。
也就是不要一成不变的将讲授法放到首位,要采取各种教学方法,如:讨论法、谈话法、实验法等有利于引导学生的教学方法,创造出高素质、高能力的新一代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