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有机物之间的关系
一、能量与有机物的关系
1.能量与蛋白质、氨基酸的关系(1)能量与蛋白质能量、蛋白质水平过高过低均不利于动物的生长。
(2)能量与氨基酸1)氨基酸缺乏苏、亮、缬缺乏,能量代谢水平下降2)氨基酸超过实际需要,代谢能水平下降。
2.能量与碳水化合物、脂肪的关系(1)粗纤维有机物质的消化率和CF水平间通常呈负相关。
反刍动物饲粮CF水平适宜,有机物质消化率提高,反之,瘤胃功能异常。
(2)脂肪饲料添加脂肪,可增加有效能的摄入量:
二、蛋白质与碳水化合物脂肪的关系1、蛋白质的AA可生糖;所有AA可生成脂肪;
2、碳水化合物
3、碳水化合物和脂肪对蛋白质有庇护作用
三、粗纤维与有机物的关系1、CF增加1%, 蛋白质消化率降低0.3%;2、有机物消化率降低
四、AA之间的相互关系1. 蛋白质与氨基酸的关系AA平衡节约蛋白质需要量
2. AA之间的关系
##有机物与维生素、矿物质之间的关系
一、蛋白质与维生素的关系
1、蛋白质与维生素(1)蛋白质促进V A吸收(影响V A载体蛋白的形成);V A不足影响蛋白质合成;(2)VD促进钙结合蛋白的合成,生大豆蛋白提高VD需要量;
(3)B2缺乏,影响蛋白质沉积;蛋白质缺乏,B2需要量提高;
(4)B6不足影响AA、蛋白质代谢;提高蛋白水平或AA不平衡,B6需要量提高;
(5)B6缺乏,色氨酸转化为烟酸的效率下降。
(6)Met可补偿胆碱的不足;胆碱不足,降低蛋白质合成效率;
(7)B12参与Met的合成(植物);Met可以补偿B12的不足。
二、碳水化合物、脂肪与维生素的关系
1、典型例子(1)V A不足,糖原合成下降;(2)提高碳水化合物增加B1需要量;
(3)提高脂肪增加B2需要量;(4)VE影响脂类代谢;(5)胆碱影响脂肪代谢,缺乏导致脂肪肝;(6)脂肪影响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
三、有机物与矿物质的关系1、蛋白促进Ca、P吸收,特别是Lys提高Ca、P吸收2、一些单糖,如乳糖、葡萄糖、半乳糖、果糖促进Ca、P吸收3、一些AA促进矿物质吸收蛋、胱、组促进Zn、Fe的吸收;4、Zn、Mn、Mg等元素是很多有机物代谢酶的辅助因子
##矿物质、维生素及其相互关系
一、矿物质与维生素的关系
1、VE与Se 一定条件下,VE可代替部分Se;Se可促进VE的吸收,减少VE需要量。
2、VD与Ca、P VD促进Ca从肠道吸收、促进P从肾小管吸收
3、Mn、胆碱、生物素:缺乏导致溜腱症,但尼克酸不足,补Mn不能完全治愈;
4、VC与Fe、Cu:VC促进Fe利用并减轻Cu过量的毒性;Cu可促进VC的分解;
5、Zn与V A:Zn促进胡萝卜素转化为V A,促进V A的吸收。
二、维生素之间的关系
1、VE促进胡萝卜素转化为V A,并促进VA、VD的吸收;
2、B1与B2有协同作用
3、B2与烟酸有协同作用;B2促进色氨酸转化为烟酸;
4、B12促进泛酸、叶酸的利用,促进胆碱的合成;B6不足影响B12的吸收;
5、VC能减轻V A、VE 、B1 、B2 、B12和泛酸的缺乏症;V A、VE可促进VC的合成。
三、矿物质之间的关系1、Ca与P,钙、磷比失调是胫骨软骨营养不良的主要原因;
2、Ca、P与Zn、Mg、Mn、Cu 拮抗;Cu与Zn拮抗;
3、Cu、Mo以及S(两两间拮抗);
4、Fe、Cu、Co协同;
5、Cu与Zn、Fe拮抗;Cu 升高Zn、Fe需要量增加。
★ 2.比较单胃动物与反刍动物消化方式的异同。
答:非反刍动物
分为单胃杂食类、草食类和肉食类,除单胃草食类外,单胃杂食类动物的消化特点主是以酶的消化为主,微生物消化较弱。
反刍动物
牛、羊的消化是以前胃(瘤胃、网胃、瓣胃)微生物消化为主,主要在瘤胃内进行。
皱胃和小肠中进行化学性消化。
在盲肠和大肠进行的第二次微生物消化,可显著提高消化率,这也是反刍动物能大量利用粗饲料的营养学基础。
禽类
类似于非反刍动物猪的消化。
但禽类没有牙齿,靠喙采食、撕碎大块饲料。
口腔内没有乳糖酶。
食物通过口腔进入食管膨大部—嗉囊中贮存并将饲料湿润和软化,再进入腺胃。
腺胃消化作用不强。
禽类肌胃壁肌肉坚厚,可对饲料进行机械性磨碎,肌胃内的砂粒更有助于饲料的磨碎和消化。
禽类的肠道较短,饲料在肠道中停留时间不长,所以酶的消化和微生物的发酵消化都比猪的弱。
未消化的食物残渣和尿液,通过泄殖腔排出
★ 3.简述反刍动物、单胃动物对脂类的消化
答:吸收的特点。
脂类的消化、吸收
脂类水解-------水解产物形成可溶的微粒-------小肠黏膜摄取这些微粒--------在小肠黏膜细胞中重新合成甘油三酯--------甘油三酯进入血液循环
一、单胃动物对脂类的消化吸收
1.消化的主要部位是十二指肠,空肠
2.参与脂类消化的酶主要是胰脂肪酶、肠脂肪酶和胆汁。
3.消化产物是甘油一酯、FA、胆酸、胆固醇等,组成水溶性的易吸收的乳糜微粒。
4.主要吸收部位是回肠,并以异化扩散方式吸收。
5.胃内为酸性环境,对脂肪的消化不利,在胃内起初步的乳化作用。
二、反刍动物对脂类的消化吸收
:1.瘤胃是反刍动物脂类物质的主要消化部位,在瘤胃中脂类物质得到明显的改组,瘤胃对脂类的消化有四个特点:
(1)大部分UFA氢化变成SFA,使EFA含量减少;
(2)部分UFA发生异构化反应,生成支链脂肪酸;
(3)中性FA、磷脂、甘油变成VFA;
(4)微生物合成的奇数碳和支链FA数量增加。
2.脂类物质通过网、瓣胃时几乎不发生变化,进入皱胃后消化吸收与单胃动物相似。
3.瘤胃壁只吸收VFA和短链FA。
★3.比较反刍动物与单胃动物对(CH2O)n消化、吸收、代谢的异同。
答:单胃动物碳水化合物营养
一、消化吸收
主要部位在小肠,在胰淀粉酶作用下,水解产生麦芽糖和少量葡萄糖的混合物。
α-淀粉酶只能水解а-1.4糖苷键,因此,支链淀粉水解终产物除了麦芽糖外,还有支链寡聚糖,最后被寡聚1,6-糖苷酶水解,释放麦芽糖和葡萄糖。
水解产生的单糖经主动转运吸收入细胞,顺序为:半乳糖>葡糖>果糖>戊糖。
未消化吸收的C·H2O进入后肠,在微生物作用下发酵产生VFA。
幼龄动物乳糖酶活性高,断奶后下降,蔗糖酶在幼龄很低,麦芽糖酶断奶时上升
二、代谢
葡萄糖是单胃动物的主要能量来源,是其他生物合成过程的起始物质,血液葡萄糖维持在狭小范围内。
血糖维持稳定是二个过程的结果:
(1)葡萄糖从肠道、肝和其他器官进入血液;
(2)血液葡萄糖离开到达各组织被利用(氧化或生物合成)。
血糖来源:
(1)从食物消化的葡糖吸收入血;
(2)体内合成,主要在肝,前体物有AA、乳酸、丙酸、甘油、合成量大,但低于第(1)途径
血糖去路:
(1)合成糖原;
(2)合成脂肪;
(3)转化为AA,葡糖代谢的中间产物为非EAA C骨架;
(4)作为能源:葡糖是红细胞的唯一能源,大脑、N组织、肌肉的主要能源。
反刍物碳水化合物营养
一、消化吸收
反刍动物消化C·H2O与单胃动物不同,表现在:消化方式、消化部位和消化产物。
(1)饲料C·H2O→葡糖→丙酮酸→VFA,单糖很少;
(2)瘤胃是消化C·H2O的主要场所,消化量占总C·H2O进食量的50-55%。
1.消化过程
C·H2O降解为VFA有二个阶段:
(1)复合C·H2O(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在细胞外水解为寡聚糖,主要是双糖(纤维二糖、麦芽糖和木二糖)和单糖;
(2)双糖与单糖对瘤胃微生物不稳定,被其吸收后迅速地被细胞内酶降解为VFA,首先将单糖转化为丙酮酸,以后的代谢途径可有差异,同时产生CH4和热量。
饲料中未降解的和细菌的C·H2O占采食C·H2O总量的10-20%,这部分在小肠由酶消化,其过程同单胃动物,未消化部分进入大肠发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