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微权力清单及操作规范一、三资管理类(一)工程项目类1、1--5万元小型工程界定范围: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修缮、建设工程,包括水电路、桥、房屋、农用设施设备等小型修理及建设项目。
操作流程:掌握一批相关工程专业技术人员名单,根据项目实际,由村“两委”会议研究确定经费预算、实施方案、监管办法等,在相关工程专业技术人员名单内由村(社区)自行组织招标,并签订施工合同,完工验收后按相关规定进行工程结算。
材料由村(社区)统一采购的,按本规范手册的物资采购流程执行。
1万元以下的小型修理工程,由村“两委”会议研究确定人员和方案,完工后按相关规定进行工程结算。
对工程的组织、施工、结算要求全程公开。
风险点:民主决策程序不到位、工程不公开,施工人员不经招投标随意指定,变相拆分工程量等。
2、5万元以上工程项目界定范围:5万元以上(含5万元)的水电路、桥、房屋等建设项目。
操作流程:根据实际,由村(社区)作出情况说明及方案,提交村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后,交乡镇(街区)党委(党工委)进行审核,审核同意后委托设计和代理机构做施工图和预算,按投资额大小(以200万元为界限)分别由乡镇(街区)或区级层面进行招标。
风险点:民主决策程序不到位,工程项目预算偏差大、设计漏项不符合规划要求,不履行招投标程序等。
3、工程材料界定范围:工程中所涉及的工程材料,包括水泥、商品混凝土、钢筋、沙石等。
操作流程:由村民代表会议或“两委”会议确定组建由三名及以上非村主要干部组成的采购小组,采购小组经询价后,提交“两委”会议确定商家和货款,货到验收合格,开具正规发票并附材料清单,经采购小组成员、村(社区)主要负责人签字后,按照财务制度报销。
风险点:指定商家不经询价比价,不开具正规发票,不附材料清单等。
4、征地拆迁界定范围:经依法批准符合征收条件和程序的地块及该地块中所涉符合补偿安置条件的户和单位。
操作流程:建设项目及土地经依法批准后,由上级主管部门告知乡镇(街区)和村(社区)项目基本情况及相关政策,村(社区)应及时告知村民或单位有关征地拆迁建设项目基本情况及补偿安置政策。
征地由各村具体实施,乡镇(街区)工作组协助做好工作。
房屋拆迁由乡镇(街区)委托有资质的拆迁公司具体操作,镇、村两级对疑难问题共同协商解决。
风险点:不主动公开征地拆迁补偿安置政策,不按法定程序召开相关会议,土地使用权调查结果、青苗和地上附着物调查结果失实,制定征地拆迁补偿分配方案不公正等。
(二)资金管理类5、交际接待界定范围:用于招商引资等交际接待支出,实行总额控制。
操作流程:交际接待费支出实行总额限额控制。
来客需接待或礼品赠送,事先应征得村(社区)主要负责人同意,接待费用按财务制度操作程序规定报销。
风险点:单次超标准接待,总额超限额支出,发票报销不规范等。
6、办公用品界定范围:日常办公用品,包括文具、计算器、办公耗材、日用品等。
操作流程:村(社区)工作人员经询价后,提出定点建议超市或文体商店,提交村“两委”会议研究,根据实际需要确定定点商店,由工作人员到定点商店购买,即时结算、开具发票。
报帐时由购买人作用途事项备注说明,与发票一起经村(社区)负责人联审联签,按照财务制度规定报销。
风险点:定点商店不经询价比价,发票开具或结帐方式不符合要求等。
7、活动用品界定范围:2万元以下的服装、道具、活动奖品等。
操作流程:由村(社区)相关工作人员经区域内多家商场询价后,提出经费预算,经村(社区)负责人联审后确认购买。
由至少3名工作人员共同采购,同时附具体清单,按照财务制度规定报销。
风险点:商品质量把关,防止以次充好,发票开具不规范等。
8、办公家电界定范围:办公桌椅、档案柜、空调、电脑等设备设施。
操作流程:由村“两委”会议研究确定,组建三名以上非村(社区)主要干部组成的采购小组,经多家询价后,提交“两委”会议确定商家和货款,签订购货协议,货到验收合格凭发票经采购小组成员、村(社区)主要负责人签字后,按照财务制度规定报销。
风险点:采购小组询价比价过程,商品质量把关,发票开具正规性等。
9、向村级组织收费界定范围:各单位、社会团体向村级组织收取行政事业性收费、经营服务性收费及捐款、赞助、慰问费等。
操作流程:村级组织在收费单位提出收费事项后,应及时向村“两委”会议作情况说明,经村(社区)相关负责人签字审批后,报乡镇(街区)进行审核,未经审核的收费项目不得收取费用。
风险点:民主决策和公开程序不到位,收费的合理性、规范性审查等。
10、村级组织向农民收费界定范围:村级组织向农民收取费用(如基础设施建设成本费等),以及村内公益事业建设开展一事一议向农民筹资筹劳的。
操作流程:村级组织向农民收取费用时,须先经村民代表会议讨论通过并形成决议,经村(社区)相关负责人签字盖章后,连同筹资筹劳方案等材料一并递交乡镇(街区)进行审核,未经审核的收费项目不得收取费用。
风险点:民主决策和公开程序到位,收费的合理性、规范性审查,资金的运作去向等。
11、公费订阅报刊界定范围:使用村集体资金订阅各类报刊杂志。
操作流程:村级组织使用村集体资金订阅各类报刊杂志,须在限定额度范围内征订。
要根据限额及时制定报刊订阅预算,具体征订时要作出情况说明,经村(社区)相关负责人签字,报乡镇(街区)审核同意后方可列支。
风险点:报刊杂志征订的必要性和具体数量,限额制度执行等。
12、电器维修界定范围:村(社区)集体合用的电器设备日常维修。
操作流程:由工作人员多家询价后,经村(社区)主要负责人同意,确定维修单位或维修人员进行维修,维修费用一次性结清,按照财务制度规定报销。
风险点:维修费用的审批,维修项目、材料、零部件价格的审核等。
13、公益宣传界定范围:符合法律和上级政策规定,根据本村(社区)实际需求确定。
操作流程:由村(社区)工作人员询价比价,经主要负责人同意确定制作单位。
制作费用少于1万元的,由“两委”会议研究确定,相关费用实行一事一结,报帐时设计稿及制作内容清单作为附件与发票一起经村(社区)负责人签字后,按照财务制度规定报销。
制作费用高于1万元的,应按工程项目管理办法操作。
风险点:制作单位的邀请和确定,制作内容的审核,限额控制和财务审批等。
(三)资产资源处置类14、农村集体资产资源处置界定范围:村集体所有的房屋及依法取得的建设用地使用权,村集体所有的耕地、鱼塘、荒地、林地、滩涂等自然资源的经营权,村集体独资兴办或村集体控股、参股联营的企业,村集体所有的交通运输工具、机械设备等财产以及其他依法属于村集体所有的资产。
操作流程:村集体决定处置集体资产资源前,应先由村“两委”会议商定具体实施方案、处置方式以及资产资源的主要用途,形成一致意见后形成详细方案,交乡镇(街区)核准后予以实施。
村(社区)应邀请有相应资质的社会中介机构对已通过预审的资产资源进行评估,确定交易标的底价或评估价,拟订交易方案,提交村民代表大会讨论决定,并形成书面决议。
按照交易底价或评估价的不同实行分级进场交易,底价或评估价5万元以下的集体资产资源处置可由村(社区)自行组织交易,5万元以上100万元以下的由乡镇(街区)组织交易,100万元以上的由区相关部门组织交易。
风险点:资产资源处置的民主决议程序,评估价的确定,公开公平公正交易的程序和限额控制,合同的后续管理等。
二、组织人事类(一)人员管理类15、党员发展界定范围:符合入党积极分子培养、发展对象考察、预备党员接收、预备党员转正流程要求的对象。
操作流程:各村(社区)党组织采取党员推荐、群团组织推荐、党员大会票决等方式在入党申请人中产生入党积极分子人选,并由支部委员会研究确定后上报乡镇(街区)党委(党工委)备案;对经过一年以上培养教育和考察、基本具备党员条件的入党积极分子,在听取党小组、培养联系人、党员和群众意见的基础上,经支部委员会讨论同意并报上级党组织备案后列为发展对象;发展对象经基层党支部及乡镇(街区)党委(党工委)审查、公示后,由支部委员会提交支部大会,经讨论、票决后接收为预备党员,并报(街区)党委(党工委)审批;认真履行党员义务、具备党员条件的预备党员在预备期满后,由本人向党支部提出书面转正申请,党支部征求党员、群众意见并公示后,经支部大会讨论、票决通过后转为正式党员,并报乡镇(街区)党委(党工委)审批。
风险点:村(社区)党组织公平公正确定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对象考察人选,预备党员接收和转正经党员大会票决、公示,党员发展流程符合规定与要求等。
16、人员推荐录用界定范围:符合非专职村(社区)干部,包括村(社区)工作人员、群团组织负责人、后备干部等政策规定,符合巡逻队员、卫生保洁员、水电工等相应岗位条件人员的推荐和录用。
操作流程:拟聘用的非专职村(社区)干部经村(社区)党员、村民代表会议推荐通过后,由村(社区)党组织负责人审核通过;后备干部需经村(社区)党员、村民代表会议推荐通过后,报上级党委审核通过。
群团组织负责人推荐名单经村(社区)党员、村民代表会议通过后,向群团组织推荐;其他人员推荐由相关负责人提出需求岗位、人员条件、报酬待遇和招聘方案,按照村务决策程序,经村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后实施。
风险点:岗位条件设置的合理性、公开性,推荐过程的民主性,党员、村民代表会议民主决策程序,工资报酬待遇方案的合理性等。
17、兵源推荐界定范围:符合征兵条件。
操作流程:由相关工作人员对本村适龄青年全面调查摸底,按相关程序开展体检、初审、病史调查等工作,按照兵源对象综合素质的排名先后,结合兵源对象家庭情况,由“两委”会议研究确定后向街道武装部推荐人选。
风险点:兵源推荐的公开性,体检、初审、病史、家庭情况等调查的真实性。
(二)工资薪酬类18、临工薪酬界定范围:符合临聘人员录用方案,按农村区域实际情况,以岗定薪。
操作流程:对象为巡逻队员、卫生保洁员、水电工等,由村(社区)提出岗位薪酬方案,按照村务决策程序,经村民代表大会讨论确定。
风险点:民主决策程序,实际工作量的监管,领取人签字备案等。
19、短工工资界定范围:符合短期用工条件,按农村区域实际情况确定。
操作范围:由相关工作人员提出具体方案,短期用工日工资经“两委”会议研究后确定。
对工期较长(1个月以上)或用工费用过大的(单项用工结算5000元/人以上),须提交村民代表大会确定。
单项用工结算10000元/人以上的应按小型工程项目程序办理。
风险点:民主决策程序,实际工作量的监管,领取人签字备案等。
20、交通费用界定范围:村(社区)专职工作人员因公务发生的交通费用。
操作流程:村干部因公外出办事及会议产生交通费用的按规定实报实销;因特殊情况或大型活动需要须租用车辆的,事前由工作人员提出申请,经村(社区)主要领导同意,租用相关车辆,费用即时结清,并应注明具体事项、去向、经手人及出车时间,由村(社区)主要负责人签字后,按财务制度规定报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