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教学设计

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教学设计

《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教学设计北京潞河中学孟祥雯1.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高中化学新课程着眼于学生发展、社会发展和学科发展的需要,强调密切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关注化学发展的前沿,注重化学与生活、社会、技术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联系,高度重视实验与探究,倡导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

因此,本节课在内容安排上突破传统的物质中心模式,不再追求元素化合物知识系统(存在、组成、结构、性质、制法、用途)的完整,而是注重STS教育,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学生学习身边的常见物质,将物质性质的学习融入有关的生活现象和社会问题的分析解决活动中,体现其社会应用价值。

这样的学习顺序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2.教学内容分析(1)主要内容本课时位于化学必修1的第四章第一节,主要内容是二氧化硅和硅酸。

本节课的主线是:本节课重点介绍了硅酸凝胶的制取方法、硅胶的用途以及二氧化硅的重要性质和用途。

(2)地位与作用硅及其化合物作为非金属元素知识的开端,是在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内容的基础上,继续进行关于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学习和研究方法的训练,本节教学采用主线为“硅酸盐──硅酸──二氧化硅(硅的亲氧性)──硅单质(应用)”的纵向学习方法,有别于第三章的横向对比学习法,丰富了元素族概念及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的形成,为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的学习积累了丰富的感性材料,同时,也为以后学习选修模块2 “化学与技术”中的第三单元“化学与材料的发展”奠定了知识基础。

本节内容与生产生活、材料科学、信息技术等联系较为密切,知识面广,趣味性强,能使学生真正认识化学在促进社会发展,改善人类的生活条件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全面地体现了化学学科的社会应用价值。

通过本节的学习,有利于贯彻STS教育的观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

(3)教材处理本节课从生活中常见的干燥剂入手,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进而主动接受学习任务;通过探究实验,体验硅酸的制取,进一步了解硅胶和变色硅胶;通过对比碳和硅原子结构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认识二氧化硅的结构,采用比较的方法学习SiO2的化学性质,并把硅及其化合物在信息技术、材料化学等领域的应用和发展融合在性质的介绍中,从而让生活在信息技术时代的学生体会到常见硅及其化合物知识的价值,深刻理解硅成为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的原因,激发学生对材料科学的兴趣和求知欲望,全面体现化学课程的科学教育功能。

本节课也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了不同的教学目标,基础较弱的学生把重点放在课前的预习和课堂上的性质对比教学中,而学有余力的优秀学生可以在课后对课堂上没有深入研究的一些问题进行挖掘和拓展,如将硅及其化合物的结构理论知识、在材料领域中的应用等作为拓展性内容,通过查阅资料、讨论等方法进行更深入的学习。

3.学生情况分析(1)本节课的教学对象为高一学生,学生已有知识和未知知识分析:(2)学生学习本单元可能会遇到的障碍点由于高一学生接触元素化合物的学习时间较短,又没有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的理论为依据,因此还没有形成完整的元素化合物学习的化学思想,不太会运用对比的思想学习硅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和制备等。

因此,在前期的教学中力图每节课逐步渗透这些思想作为铺垫,本节课通过分析碳和硅元素的原子结构,引导学生采用对比的学习方法,分析推导二氧化硅及硅酸的性质,帮助学生温故而知新,使学生在元素化合物的学习过程中形成一条完整、清晰的主线,从而建构元素化合物的知识体系。

4.教学目标设计(1)基本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说出二氧化硅和硅酸的物理性质;认识二氧化硅的主要化学性质。

2.认识硅酸的制备原理。

3.了解二氧化硅和硅酸等在生产、生活、信息技术、材料科学等领域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二氧化硅和硅酸性质的研究,学习利用实验和事实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

2.通过硅与碳的比较学习,进一步体验“比较”和“分析”的科学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二氧化硅和硅酸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体会化学的实用性和创造性。

2.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激发学习化学的热情。

(2)发展性目标知识与技能:1.归纳二氧化硅和硅酸盐的存在、结构特点和性质以及相互关系。

2.能通过互联网或其它途径查阅有关资料并作归纳概述。

过程与方法:1.学习运用对比的方法来认识物质的共性和个性,促进对新旧知识进行归纳比较能力的发展。

2.通过二氧化硅和硅酸盐的学习,总结掌握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一般方法。

3.通过查阅资料,培养自主学习、分析归纳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组成材料的物质性质与材料性能的密切关系,认识新材料的开发对社会、生活产生的重要影响。

2.激发学生化学学习和研究的热情,赞赏化学对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贡献。

(3)教学重点的分析与确定教学重点:二氧化硅和硅酸的主要性质;二氧化硅和硅酸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确定的理由:硅及其化合物在非金属材料和信息技术等领域,在建筑、光电技术及航空航天等方面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广阔、地位重要。

通过了解二氧化硅和硅酸的主要性质及二氧化硅和硅酸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可使学生开阔眼界,了解化学与社会、生活、生产的联系,认识化学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教学难点的分析与确定教学难点:二氧化硅的化学性质确定的理由:高一学生还没有系统的学习过非金属的性质,不太会采用对比的方法学习二氧化硅的化学性质,也没有形成“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制法等”的化学学科思想,因此,归纳和总结二氧化硅的化学性质是本节课的难点。

5.教学过程设计(1)教学流程图(2)教学资源的开放性措施本节课选用和开发了下列教学资源:①学生实验:硅酸凝胶的制取、认识变色硅胶②二氧化硅的晶体模型③视频:氢氟酸雕刻玻璃、小魔术“燃不着的纸”④大量图片、实物等本节课运用创设问题情景,采用“引导—探究”和对比推理的教学模式,经过“启发引导→自主学习→实验探究→对比归纳→讨论交流→拓展研究”的过程,达到情景激学,目标导学,实验促学的效果,课堂上应用了探究、讨论、阅读、分组实验和多媒体等多种手段辅助教学。

对硅酸的认识采用了实验探究的方法,通过学生的亲历过程,对硅酸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在认识二氧化硅的结构时,充分利用晶体模型,增强了教学的直观性;二氧化硅和氢氟酸的反应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学生还没有进行卤素的系统学习,在生活中也没有遇到过氢氟酸,因此,通过学生课前的调研及课堂中播放的氢氟酸雕刻玻璃视频等,有助于学生突破难点;此外,在教学中还引用了大量的图片、实物等资料,给学生在视觉上产生强烈的刺激,构架了一座从书本知识到生活实际的桥梁。

同时,在自然界和生产、生活的大背景中进行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教学,有利于落实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3)问题情境的开放性措施本节课创设了下列开放性的问题情境:①装食品干燥剂的的成分是什么吗?②为什么硅胶能做干燥剂?③怎么知道硅胶干燥剂还能否吸水?④你知道硅和二氧化硅的结构吗?⑤如何推测二氧化硅的性质?⑥二氧化硅的用途有哪些?等等。

本节课采用问题设计的教学策略,通过一系列在逻辑上环环相扣,在知识上层层递进的问题,帮助学生构建研究非金属元素的思路和方法。

(4)学生活动的开放性措施本节课设计和安排了下列开放性的学生活动:①调查市场中小包装食品中的干燥剂并分类收集一部分,通过查看实物和说明分析其成分及作用。

②查阅资料并调查在玻璃上刻字雕花的方法和原理。

如果可能,拍一小段视频。

③课外化学小组拍摄学生实验视频:小魔术“燃不着的纸”等。

④课前复习二氧化碳的性质,归纳酸性氧化物的通性。

⑤课堂上采用了实验探究、自主学习、对比归纳、讨论交流等方法学习新知识。

⑥课后通过看书、查阅资料,了解其它硅酸盐的性质。

开放性措施的目的和作用是:①依据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应用”“从自然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的原则,课前安排学生进行干燥剂和玻璃刻字原理的调查,将化学知识放到真实的情境中学习,有益于提高学习兴趣,了解化学与社会、生活的联系。

②课堂中采用了以化学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促使学习方式的改变。

③自学讨论的方法给予了学有余力的同学广阔的发展空间,他们带着自己原有的知识背景、活动经验和理解走进学习活动,并通过自己的主动活动,包括独立思考、与他人交流和反思等,去自主构建对化学知识的理解。

(5)教学过程描述教学用具:仪器:烧杯、试管、胶头滴管、玻璃棒;试剂:Na2SiO3溶液、稀盐酸、酚酞溶液、变色硅胶、水;二氧化硅晶体模型;多媒体..干燥)【讲解】如果把硅酸加热,完全失去水,可以得到二氧化硅。

【板书】认识变色硅胶【总结用途】晴雨表、干燥剂。

书写方程式:环节三:学习、总结物质性质和结构之间的关系【走进微观世界】对比碳和硅的原子结构【投影】二氧化硅的晶体结构画出硅和碳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对比碳和硅原子结构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看书】认识二氧化硅的结构。

【理解】硅同碳元素一样,其原子既不容易失去电子又不容易得到电子,主要形成四价的化合物。

硅是一种亲氧元素,在自然界中主要以氧化物及硅酸盐的形式存在。

对比“鸟巢”图片,产生联想,对网状结构留下深刻印象体会学习化学的主要指导思想:结构决定性质环节四:对比CO2,学习新知(SiO2的化学性质)【投影】二氧化硅的存在形态【设问】通过二氧化硅的存在、用途以及资料信息,推测它可能具有的物理性质和化学稳定性【设问】实验室有两瓶未贴标签的试剂,它们分别装有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请同学们考虑如何区分?【视频】氢氟酸雕刻玻璃【设问】二氧化硅是两性氧化物吗?【板书】【总结】二氧化硅的用途【投影】神奇的二氧化硅你知道“信息高速公路”吗?介绍“光纤之父”高锟【总结】观看图片,联想、思考二氧化硅的物理性质:难溶于水、熔点高、硬度大化学稳定性:通常条件下很稳定对比SiO2与CO2的化学性质,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物质二氧化碳(CO2)二氧化硅(SiO2)与水反应与酸反应与碱反应与碱性氧化物反应与碳反应※【讨论】回忆两性氧化物的定义,对比得出结论阅读课本中有关二氧化硅的用途方面的内容,归纳总结你所获取的信息。

二氧化硅的用途:建筑材料、装饰品、石英坩埚、光学仪器、精密仪器轴承、光导纤维等。

思考、回答【反思】学生谈本节课的收获使用情景教学激发学生探究物质性质的兴趣;学会通过信息推测物质的性质通过采用比较的方法学习SiO2与CO2的化学性质,培养学生的比较能力和归纳能力,并为以后学习周期律打下基础认识化学在材料科学中的重要地位,理解硅成为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的原因环节五:知识迁移,学以致用(布置课后【视频】学生实验视频:小魔术“燃不着的纸”【问题】【思考】为什么纸不会燃烧?【作业】课后通过看书、查阅资料,总结其它硅酸盐的性质和制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