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猪八戒的形象分析

猪八戒的形象分析

河南广播电视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专科)毕业论文猪八戒的形象分析作者:李贺学校:驻马店广播电视大学年级:学号:指导教师:职称:副教授答辩组成员:职称:职称:猪八戒的形象分析李贺内容摘要:提起《西游记》中的猪八戒,那是妇孺皆知的人物,也是作者着力刻划的喜剧典型。

也成为社会各阶层爱看《西游记》的重要原因之一。

八戒有个最突出的特点,是他那无所不在的对人生欲望的强烈追求。

他贪色、贪吃、贪穿、贪睡、贪图安逸、贪生怕死、又爱打小报告。

总之,这个人物性格鲜明,同孙悟空一样,都是《西游记》中塑造得非常成功的形象。

下文将结合吴承恩的《西游记》,就猪八戒的典型性格加以论述分析。

关键词:西游记猪八戒形象分析有人说:《西游记》中孙悟空和猪八戒的形象是真、善、美与假、恶、丑的对比,我看这话并不妥当。

就思想意义来说,猪八戒对孙悟空有某种衬托作用,但就美学意义来讲,这个形象却自有其独特的美学价值。

他是个喜剧形象,在小说中起着“寓庄于谐”、“寓教于乐”的特殊作用。

猪八戒是很丑的,但又是很美的。

人、猪、妖分开来看,格八戒性格的几个组成部分,都是丑的:人是自私、贪婪的人;猪是长嘴、大耳、身粗壮大、贪吃贪睡的黑猪精;妖的变化是大土堆、大科猪、癞象,……还有风来雨去的魔法。

但是这三个部分和谐的统一在一起,却构成了一个完美的艺术形象。

猪八戒的一言一行,都像一幅幅成功的漫画,展现在读者面前。

读者看过之后,总是要禁不住发笑,笑他的贪婪自私,笑他的弄巧成拙,笑他的想捉弄人反而自已吃亏,笑他的呆头呆脑,说话傻里傻气……。

但笑过之后,却又不能不引起沉思,联想到现实中那些自私的人,自作聪明的蠢人,联想那些有缺点的好人,这一形象的教育意义,就是在笑声中鞭鞑某些消极、落后乃至丑恶的东西,可使那些有缺点的好人,笑着向自己的过去告别。

作者集中地批判、嘲笑了他的“贪”。

猪八戒有四贪:贪吃、贪睡、贪财、贪色。

猪八戒的贪吃,显得出奇。

一则由于他吃相之蠢,不论食物的好坏和软硬,都一个劲儿地吞,从来不嚼一嚼,品一品。

一路上常常因为吃不饱而嘟嘟囔囔的发牢骚。

一听说个“吃”字,甚至连瞌睡都赶跑了。

二则由于他食肠如壑,饭量大得惊人,堪称古今无双。

他吃将起来,不管饭食好坏,总是风卷残云一般,一股劲儿往嘴里“丢”。

一顿饭吃了“一石面食,五斗米饭、几桌素食”,还嚷着“斋僧不饱,不如活埋”。

高太公要悔婚的原因之一,就是嫌他“一顿要吃三五斗米饭,早间点心,也得百十个烧饼才够”。

①当了和尚,就更能吃了,将他的馋相描绘得最淋漓尽致的,是第九十六回“寇员外喜待高僧”那场戏。

吴承恩如此写道:“七八个僮仆往来奔奉,四五个庖丁不住手。

你看那上汤的上汤,添饭的添饭,一往一来,真如流星赶月。

这猪八戒一口一碗,就是风卷残云”。

②送行席上,八戒的贪吃丝毫不见逊色,“长老在上举著,念《揭斋经》。

八戒慌了,拿过添饭来,一口一碗,又丢够有五六碗,把那馒头、卷儿、饼子、烧果,没好没歹的,满满笼了两袖,才跟师父起身”。

③这种贪吃与他那副尊容联系起来,真真令人忍俊不禁而不会令人心生厌恶。

所以,能填饱肚子,简直成了猪八戒最大的人生奋斗目标。

哪里能吃饱饭,那里就是他的最大乐土。

将他的这一心理描绘得最活龙活现的,是第八十八回他与孙悟空斗嘴那场戏。

猪八戒是这样埋怨孙悟空的:“也够了!也够了!常照顾我捆,照顾我吊,照顾我煮,照顾我蒸!今在凤仙郡施了恩惠与万万之人,就该住上半年,带挈我吃几顿自在饱饭,却只管催趱行路!”④世上最大的贪吃者,莫过于此。

至于猪八戒吃人参果的笑话,更是家喻户晓。

猪八戒的贪睡也很突出。

只要瞌睡一上来,天大的事也要丢在脑后。

并且睡觉不择地方,大青石上他睡得香,草丛之中亦能成眠。

他的贪睡,与他的尊容联系起来,不会令人生嗔,只会引人发笑。

然而最值得注意的还是,猪要吃饱了才睡,猪八戒却不然。

睡对他来说,比吃还重要。

平素他从不承认自己的丑,好以“耐看”自诩,只有息于树下,孙悟空让他去化斋时,他才不只承认而且渲染自己如何丑得吓人,长嘴大耳不宜于去抛头露面。

在第二十八回里,唐僧让他去化斋,走着走着,瞌睡上来,回去唯恐唐僧责难,空走了许多冤枉路,干脆倒头便睡。

直至唐僧被妖怪捉去,沙僧寻他不着。

后来站在高埠上观看,听到草丛中有人言语,才发现八戒正在草丛里睡觉说梦话。

沙僧告诉他师父被妖怪捉去,他还说“那林子里是个清雅的去处,决然没有妖精。

想是老和尚坐不住,往那里观风去了”。

⑤八戒的贪睡真让人无可奈何。

说声睡,甚至连打仗也顾不得。

大战黄袍怪时,他诈称出恭,撇下沙僧不管,一头钻进草丛里去睡觉,只留着半边耳朵伸在外边听梆子响。

结果让沙僧被妖怪捉去。

一旦他想睡觉的时候,即使唐僧叫他,他也是要大为光火的。

如第三十七回“鬼王夜谒唐三藏”,三藏惊醒,惊得忙叫:“徒弟!徒弟!”八戒醒来道:“什么‘土地土地’?当时我做好汉,专一吃人度日,受用腥膻,其实快活,偏你出家,教我们保护你跑路!原说只做和尚,如今拿做奴才,日间挑包袱牵马,夜间提尿瓶务脚!这早晚不睡,又叫徒弟作甚?”⑥猪八戒的贪睡由此可见一斑。

然而,细究下去,猪八戒的贪睡是由于他的天生懒惰吗?不是,高老庄的表现证明,他是个十分勤劳的人,曾替老丈人家“耕田耕地,不用牛具;收割田禾,不用刀杖”,⑦世间哪一种人感到能睡一会儿比吃饭还重要,以致腹中虽饥而倒下便入梦乡呢?不会是那些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人。

而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人。

取经四人中谁最辛苦?是猪八戒,正因猪八戒在去西天取经的路上吃尽辛苦,所以贪睡也就在所难免了。

猪八戒的贪财也是令人好笑的。

如在第十九回中,孙悟空降伏八戒之后,高太公宴罢师徒,又拿出金银财帛欲奉送师徒,唐僧和孙悟空均却之不受,可猪八戒就不那么“谦虚”了,他说:“师父,师兄,你们不要便罢,我与他家做了这几年女婿,就是挂脚粮也该三石哩。

丈人啊,我的直裰,昨晚被师兄扯破了,与我一件青锦袈裟,鞋子绽了,与我一双好新鞋子。

”⑧最后高太公不敢不与,八戒受之后,方随众人担着行李而去。

更为可笑的他化缘时化到些零零碎碎的银子,便日积月累,积下里找银匠打成一块,藏于耳朵眼中当全体已,也只有八戒这样的贪财高手方如此用心聚敛钱财。

与贪吃、贪睡、贪财相比,猪八戒的贪色也堪称一绝。

原来是在天河里管八万水乒的天蓬元帅。

但因“戏弄嫦娥”被贬下界来。

特别是他的这些贪欲并不是随着取经的进程一步步改正,而是始终一贯的,连佛祖也说他“保圣僧在路,却又有顽心,色情未泯”。

⑨所以,不论何时何地,一见貌若天仙的女子,便骨软筋麻、望乎所以了。

即使是妖精化作的美女,也目不斜视、频送秋波。

在第二十七回中,妖精变做个月貌花容的女儿,八戒一见便凡心大动,忍不住胡言乱语,亲热地称妖精为“女菩萨”,及至悟空慧眼识妖狠打时,面对人妖不分的唐三藏念紧箍咒,八戒不是劝阻,而是在一旁添油加醋,致使唐僧逐走孙悟空。

孙悟空拜别师傅时,再三吩咐水位“要留心防着八戒言语”,猪八戒贪恋美色,受美色的蛊惑,连妖精也深知他的本性,他又怎不胡言乱语呢?在离别高老庄时,临别依依,让他牵挂心间的是貌美如花的高翠兰;见了蜘蛛精化作的美女,更是意乱情迷,以致变做鲇鱼精在裤裆里乱钻……猪八戒的贪色在第二十三回《三藏不忘本四圣试禅心》里,当妇人介绍了家境的殷实和女儿美貌之后,请看作者对八戒的描述:“那八戒闻得这般富贵,这般美色,他却心痒难挠,坐在那椅子上,似针戳屁股,左扭右扭的,忍耐不住......”⑩好个“忍耐不住”的猪八戒,最后成正果时还落了个“一路色情未泯”的鉴定。

贪婪的基础是自私。

这与孙悟空的大公无私形成鲜明的对比。

这与孙悟空的心地单一、纯真、率性又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怪不得现代有人做文章,将孙悟空与成处处碰壁、不合时宜的一个人,而将猪八戒刻画成春风得意、耍手腕、占便宜、会奉承的为官者的形象,除了要讽喻现实外,还要基于对原著中猪八戒形象的精确分析。

作为西天取经的两位功臣,悟空喜冲锋陷阵,八戒畏缩而又生怕别人占了功。

比丘国悟空欲救众小儿性命,他则想当然地认为是“多管闲事”。

妖怪未除,孙悟空不想离去,他又以私心度人之腹,认定孙悟空想分行李。

孙悟空三打白骨精,他不仅不助阵,还甘受妖怪蛊惑,大进谗言,害得孙悟空大受其害,有功被逐。

读吴承恩的《西游记》,我们能强烈地感受到对八戒予以的某种程度的嘲笑。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⑴这是孔子的著名诊断,吴承恩除了对猪八戒有善意的嘲笑外,也严肃而认真地对他的怎么自利给予了揭露与批判。

然而,有一点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注意:猪八戒如此贪欲无度,仍能带给读者欢笑声,给我们的感觉是一点也不让人觉得他可笑而不可憎,甚至还有点可爱呢?其中的奥妙就在于除了他性格中有应当否定的一面外,还有不少值得肯定甚至值得赞扬的因索。

如憨厚、勤劳等。

所以,在读者眼中,猪八戒是有缺点的好人,读者虽然在嘲笑他的缺点的同时,也始终没有忘掉他的优点,他外在的缺点掩映着他内在的优点,且这种掩映是对应的。

既狡猾又憨直,既懒惰而又勤劳,既好色而又情深意重,既怎么自利而又看重大义,二者既在形成鲜明对比,又相辅相成,构成了令人可笑而又令人可爱的猪八戒。

如他贪睡,奇懒无比,但依然挑着沉重的担子一路走到西天,担负着别人不能胜任的劳动重担。

一路上时常争嘴贪吃,并为此经常发牢骚,但实际上,在十四年的艰苦行程中,经常挨饿的还是他。

他懦怯自私,但多是为了保存自己,很少是为伤害别人。

他经常闹着要分行李,要散伙,但毕竟还是一直跟着取经队伍。

最后师徒四众,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完成了取经任务。

在四十七回有这样一个情节:师徒四众取经行至通天河时,河水浪涛滚滚,深浅莫测,连聪明机智的孙悟空都感到没有办法,而愚笨的猪八戒却想出一个高明的主意:用一个鹅卵石,抛在当中,若是溅起水泡来,是浅;若是骨嘟嘟沉下去有声,是深。

结果试出了河的深浅。

四十八回写到通天河里鲤鱼精让河水结冰,唐僧取经心切,踏冰而行。

这位呆于又出主意:让师父将九锡杖横在马上,八戒、悟空、沙僧各将武器横在腰间,孙悟空问他何故?他说:凡冰冻之上,必有凌眼。

若无横担之物,落下水去,冰象锅盖一样,无法钻得上来,如有横物架住,可免出危险。

这些小聪明只有猪八戒才使得出来,而且又是孙悟空、沙和尚等所不能代替的。

他在入赘高老庄作养老女婚时更显示出他那出色的劳动本领。

他曾对孙悟空变成的假高翠兰说:“我虽然吃了你家些饭食,但也没有白吃你的。

我曾替你家扫地通沟,搬砖运瓦,筑土打墙,耕田耙地,种麦插秧,创家立业。

如今你身上穿的锦,戴的金,四时有花果享用,八节有蔬菜烹煎。

”⑵这是符合他在高老庄那段生活的实际的。

在去西天取经的路上,猪八戒更是一付重担挑到西天,作者对他的劳动方面总的是赞扬的,但有时也多少加以丑化、嘲笑,这说明作者还有比较浓厚的封建知识分子意识。

通过猪八戒形象的分析,我们认为,浪漫主义不仅能塑造理想化的典型,而且还能塑造性格复杂的人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