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文献;音乐文献是指记录人类音乐知识和信息的一切载体。
音乐文献学:音乐文献学是音乐学研究的一门基础学科,它是由文献学和音乐学相互交叉渗透而派生出的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音乐文献学是运用普通文献学理论和方法,以音乐文献和音乐文献工作为主要研究对象,旨在揭示其形态演变、社会流传和整理利用特殊规律,并为音乐活动提供文献信息保障的一门专科文献学(郭小林/2008)。
目录学:具体来说,它包括学术研究的目录学和如何编制古籍目录的目录学.版本学;是研究版本的特征和差异,鉴别其真伪优劣,辨明其产生与发展的学问。
校勘学:是研究和总结校勘规律的一门学科,它除对文献材料发生错误的规律进行总结外,还对校勘的作用、方法、据以校勘的资料、校勘者应具备的条件、校勘成果的处理形式等进行探索,是在长期校勘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学科。
四部分类法:四分法也叫四部分类法,始创于郑默、荀勖。
荀勖《中经新簿》四分法:甲:六艺、小学。
乙:古诸子、近世子家、兵书、兵家、术数。
丙:史记、旧事、皇览簿、杂事。
丁:诗赋、图赞、汲冢书。
十通:《十通》是十部典章制度通史书的通称。
唐杜佑《通典》、《续通典》、《清朝通典》(《皇朝通典》)。
宋郑樵《通志》、《续通志》、《清朝通志》(《皇朝通志》)。
元马端临《文献通考》、《续文献通考》、《清朝文献通考》(《皇朝文献通考》)《清朝续文献通考》。
十二律:中国古代用三分损益法将一个八度分为12个不完全相等的半音的一种律制;各律从低到高依次为黄钟、大吕、太簇、夹钟、姑洗、仲吕、蕤宾、林钟、夷则、南吕、无射、应钟。
以上奇数各律称¡°律¡±,偶数各律称¡°吕¡±,合称¡°六律六吕¡±。
十二律有时称为¡°正律¡±,乃对其半律(高八度各律)与倍律(低八度各律)而言。
《礼记·乐记》;礼记》亦称《小戴礼记》,简称《记》,它是先秦至汉初各种礼仪论著的选集,西汉戴圣编撰,凡四十九篇。
《乐记》为《礼记》中的一篇,一说为战国初公孙尼子作,一说为西汉河间献王刘德作,原有二十三篇,今存十一篇,是我国古代最重要、最系统的音乐论著。
内容涉及音乐的本源、特征、美感、社会功用,以及乐与礼的关系、形式与内容的关系、古乐与新声的关系等方面,是先秦音乐思想的总结与发展。
《吕氏春秋·古乐》:《吕氏春秋》又名《吕览》,吕不韦及其门客共同编写,全书分为十二纪、八览、六论,计二十六卷,一百六十篇。
《音初》是《吕氏春秋·季夏纪》中的一篇,内容主要是关于音乐起源的论说。
《古乐》是《吕氏春秋·仲夏纪》中的一篇,记载关于远古音乐的传说。
《琴操》:《琴操》二卷,东汉蔡邕所撰。
《琴操》是现存最早解说琴曲作品的专著,原书已佚,今仅存辑本。
内容包括歌诗五首、九引、十二操和河间杂歌二十多首。
书中对每首作品的有关故事内容都作了介绍,带有浓厚的民间传奇的色彩,内容与正史记载不同,所以被视为汇集许多民间传说而成。
书中作品绝大多数都是先秦的题材,只有二、三首为西汉题材,大多附有歌辞,反映了早期作品的特点。
《乐府杂录》:《乐府杂录》一卷,唐段安节撰。
书中首列唐9部乐,次列歌、舞、俳优3条,然后是乐器14条,乐曲13条,其中大多是有关音乐源流方面的考证,也兼谈一些演奏者的姓氏和轶事,最后为唐乐律宫调《别乐识五音轮二十八调图》。
《乐府杂录》较完整地收录了有关唐代礼乐制度、音乐、舞蹈、百戏的专门资料,书中所记唐玄宗以后乐部、歌舞、杂戏、乐器、乐曲、乐律宫调以及一些演奏者的姓名和轶事,涉及大量俗乐,为研究唐代乐舞提供了的重要资料。
《琴史》:《琴史》六卷,北宋朱长文撰。
《琴史》是现存最早的七弦琴史专著,全书分两部分,前五卷按时代顺序收录了156位与琴相关的人物事迹,有所评论和考辨;末卷为琴艺的专题论述,分11篇,其中前几篇多论律吕制度,后几篇综论史事,颇有精辟之论。
《琴史》是研究古代七弦琴史的重要著作,作者将历代散见的有关史料首次进行了汇集和整理,凡经史百家,稗官小说,莫不旁搜博取,并对有关史料的真伪提出了自己见解,具有较重要的参考价值《乐书》:《乐书》是中国历史上较早出现的一部音乐百科著作,北宋陈旸撰。
全书共200卷,第一部分为《训义》共95卷,主要摘录《礼记》、《周礼》、《仪礼》、《诗经》、《尚书》、《春秋》、《周易》、《孝经》、《论语》、《孟子》等10种经书中有关音乐的章节,逐条逐句加以解释。
第二部分为《乐图论》105卷,论述十二律、五声、八音、历代乐章、乐舞、杂乐、百戏等,对前代和宋代的雅乐、俗乐、胡乐及乐器,均有较详尽的说明,并附插图540 幅。
该书篇章有1124条之多,渊博宏大,对当时的古今中外音乐资料几乎无所不包,尤其可贵的是包括了许多民间及外来音乐资料。
《闲情偶寄》:《闲情偶寄》是我国最早的系统的戏曲论著。
明末清初李渔撰。
《闲情偶寄》六卷,包括词曲、演习、声容、居室、器玩、饮馔、种植、颐养等8部,其中词曲论述艺术创作,演习和声容论述舞台艺术。
其余内容较为驳杂,包括饮食、营造、园林建筑等。
涉及戏曲理论的只有《词曲部》、《演习部》、《声容部》,故后人裁篇别出,辑为《李笠翁曲话》《乐律全书》:《乐律全书》 47卷,中国明代有关乐舞律历的百科性质的专著,明代朱载堉撰。
《乐律全书》由《律学新说》、《乐学新说》、《算学新说》、《历学新说》、《律吕精义》等15种著作汇刊而成。
其中《律吕精义》内外两篇,阐述乐律新法密率,在理论上解决了历代在旋宫问题上存在的矛盾,是音乐史上最早用等比级数音律系统阐明十二平均律的科学巨著。
《古今图书集成》:《古今图书集成》,清.陈梦雷原纂,蒋廷锡等重新编校。
全书共10000卷,目录40卷,原名《古今图书汇编》,是清朝康熙、雍正时期编辑的大型类书,前后历时28年,共分6编32典。
是现存规模最大、资料最丰富的类书。
《中国音乐书谱志》:二、简答题古文献目录的通用体制包括哪些内容?书名。
完整意义上的书名,包括书名、作者、篇(卷)数、成书的时间、地点等内容,它是关于一本图书的基本要素的说明。
解题。
又称提要、叙录、书录等,它是揭示某一图书的主要内容、写作动机、作者生平等内容. 小序。
是指对某一类图书的主旨和特点进行归纳。
鉴别古籍版本的方法主要有哪些?鉴定古书,首先应注意其封面与牌记. 通过书名的冠词,有时可直接知道该书的写作年代, 验牌记, 读序、跋, 考刻工, 查避讳, 看版式, 辨字体, 看纸墨, 对别本, 查著录.,古文献中常见的错讹类型有哪几种字形相近致误; 音读致误; 不明词义而误; 总之,从讹文从产生的原因来看,大致有形近而误、音同音近致误、不明词义而误、一字误为二字、二字误为一字等多种情况,其中最为常见的是因形近而误。
古籍校勘的方法主要有哪几种?关于校勘书籍的方法,清人叶德辉提出“死校”与“活校”二法必须熟读全书内容,陈垣先生在《元典章校补释例》中,提出了新的校勘四法:1、本校法最好能烂熟于胸,这样才能融会贯通,运用自如; 对校法,就是将一部书的不同版本进行对读,发现差异和错误就标示出来。
对校法自汉代刘向校书就开始了; 陈垣先生认为,¡°他校法者,以他书校本书。
凡其书有采自前人者,可以前人之书校之。
有为后人所引用者,可以后人之书校之。
其史料有为同时之书所并载者,可以同时之书校之。
理校法,就是推理的校勘,是校勘的补充方法。
学者当发现文献中的确存在着错误,没有足够的旁证资料可供比勘时,就不得不采用推理的方法来加以改正。
学者使用理校法,主要是从语言、体例、史实三个方面着手的。
什么是会要、会典?二者有何区别?会要、会典是古代政书的一类,属于断代的典章制度史。
会要与会典的区别:①一般私人纂修者,多称¡°会要¡±;官方所修者,多称¡°会典¡±。
②会要往往以类别分编,注重史实;会典多以职官制度为纲,侧重于制度法令。
什么是类书?它有何特点和功用?①类书是辑录古籍里各门类或某一门类的资料,按类或按韵编排,以供人们查考用的工具书。
类书实际上是古代百科全书,博采群书,资料丰富,内容广阔,分类编辑,因此得名. 第一,内容上广采博收,包罗宏富。
第二,编排上主要以类相从。
第三,具有资料汇编的性质②可以校勘考证古籍。
古籍在传抄、翻刻中常出错,而类书是摘录古书文句或篇章,其摘录的年代较早,故可用来校勘古籍。
③辑录佚书。
古籍在历代流传中,散失惨重,类书保存了不少散失古书的佚文。
现存唐宋时期的类书主要有哪些?唐代官修类书有三部,即欧阳洵等奉敕撰《艺文类聚》,许敬宗等奉敕撰《文馆词林》,徐坚奉敕撰《初学记》。
私撰的有二部:虞世南撰《北堂书抄》,白居易撰《白氏六帖》。
宋朝,官修类书三部,即李昉等人编撰的《太平御览》,王钦若、杨亿修撰《册府元龟》、李昉主编《太平广记》。
私撰类书有王应麟编《玉海》、吴淑的《事类赋》,高承的《事物纪原》等。
《汉书·艺文志》音乐文献编目的特点是什么?《汉书.艺文志》是我国最早的一部目录文献,其中六艺略之乐类、诗赋略之歌诗类对西汉时期的音乐文献有较为集中的记述,为后人解汉代音乐发展情况提供了重要资料。
《宋书·乐志》的音乐文献价值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①《宋书.乐志》效法《汉书.礼乐志》重史事的体例,以时代先后为顺序,记述了从黄帝到南朝刘宋时期的重要音乐史事,尤其详于三国两晋时期音乐史事记载,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②《宋书.乐志》首创在乐志中记录杂曲、杂乐舞及乐器八音的来源和流变,开创了分类记述音乐史实的体例,影响深远现代多媒体音乐文献的主要特点是什么?①音乐报刊大量增加,所刊专业性学术论文几乎涉及传统音乐研究和现代音乐研究的各个领域,且数量逐年递增。
②音乐著作数量空前增加,涉及范围十分广阔,有音乐史、民族民间音乐、音乐考古学、音乐社会学、音乐心理学、宗教音乐等。
③重视乐谱的搜集整理,大型集成著作不断发展。
④各类音乐译著、音乐辞典、音乐工具书多达千余种,数量大幅度增长。
⑤音乐文献目录著作进一步发展。
⑥磁质、光质类音乐文献空前增长,出版了各种难以数计的磁带录音资料、光盘音响资料。
⑦与音乐有关的网络信息发展迅猛,数据库检索迅速、方便,主要有CNKI数字图书馆、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中国优秀博硕士论文数据库(CDMD)、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CPCD)、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CCND)、中国年鉴全文数据库(CYBD)等。
阶段性特点:各种学术论文和音乐著作空前增多,涉及领域广阔,二者皆趋向于专门化、综合化、边缘化发展,出现了许多音乐美学、音乐社会学、音乐心理学、音乐考古学、音乐文献学等新型论著,磁质、光质文献大量增加,实现了由¡°静态文献¡±向¡°动态文献¡±转变,网络数据库和网上音乐资源突飞猛进,逐渐成为人们学习和研究音乐、检索和利用音乐资料的主要信息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