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发展经济学考试题答案

发展经济学考试题答案

发展经济学考试题答案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1 什么是发展经济学p21; 概念:发展经济学就是研究发展中国家如何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或如何实现经济起飞和经济发展,以及如何解决其中所面临的问题及其解决途径的一门学科。

研究任务:研究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如何才能从落后形态过度到现代化形态的发展过程,其影响因素如何,以及为此而应采取的战略和政策。

研究方法:动态的和非均衡的分析、结构分析、历史和制度分析、经验比较模型分析方法等2 发展经济学的任务和研究对象发展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发展中国家经济社会结构转型过程、经济发展趋势、结构变化内在规律发展经济学的任务:发展经济学要研究经济发展的一般条件和特殊国情。

发展经济学应当揭示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和趋势。

发展经济学还应当从发展中国家的实际出发,探索经济发展道路,制定发展战略和政策。

3 衡量发展中国家的标准有哪些1、国内生产总值(GDP)2、人均GDP3、基尼系数4、城乡居民收入5、恩格尔系数(当前联合国采用人类发展指数(HDI,Human development index)来划分发达和发展中国家,人类发展指数使用三个指标计算,1,人口健康水平,主要用人均寿命来衡量。

2,教育和知识水平,用文盲率,大学,中学,小学入学率等指标来衡量。

3,生活质量:使用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来衡量。

)4 发展中国家有哪些特征p55 简述发展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阶段划分,为什么发展经济学的第一阶段叫结构主义发展经济学的两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20世纪40年代末至20世纪60年代中期,面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历史现状,顺应当时许多经济落后的国家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发展经济学适应时代的需要诞生。

此时,发展经济学的方向概括起来说为结构主义,即突出物质资本的形成,而轻视人力资源的开发;突出了工业化,而轻视农业进步;突出计划管理,而轻视市场机制;突出内向发展,而轻视对外开放。

总起来说,许多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在当时20年左右实行的经济发展路线是一种封闭式的、以资本积累为重心的进口替代型工业化的发展路线。

第二阶段,随着各国经济联系的进一步加强,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发展经济学在20世纪60年代末到80年代初,发生了重大转变,开始重视农业和人力资源的开发,改革开放,走向市场经济成为发展中国家的必由之路。

6 简述发展经济学各个阶段的基本理论观点和政策主张结构主义思路特征:重视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动态性和因果关系;强调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非均衡状态;重视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结构转换。

政策主张:(1)主张政府担当起经济发展的具体任务,由国家实施集中计划和直接干预调节政策。

(2)强调物质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主张实行重视分配的政策,特别是对收入增量的重新分配。

(3)主张实行控制人口增长,加快人口流动速度的政策。

(4)普雷维什和辛格主张实行本国生产消费品占领国内市场替代进口进而过渡到本国生产资本品最终改变国内经济结构的进口替代战略和相应的贸易保护、扶植政策。

钱哪里提出一国应该积极利用外资弥补国内储蓄和外汇,制定引进计划,调节引进外资的流向、结构,达到有效利用,并根据发展进程,不断对经济结构和经济体制进行改革。

新古典主义思路特征:(1)对经济发展过程的基本看法:经济发展是一个渐进、连续的过程;经济发展是一个和谐的、积累的过程,经济发展的结果使所有收入阶层受益;对经济发展的前景持乐观的看法。

(2)对经济发展运行机制的基本看法:认为经济的进展是以边际调节来实现的,均衡状态是稳定的,价格机制是一切调节的原动力,也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机制。

(3)对资本积累的作用的基本看法:承认资本积累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的重要性,但认为并不是唯一的,强调技术进步和人力资本因素的配合。

(4)对国际贸易的基本看法:提出了“资源禀赋”理论,认为各国应该根据各自不同的资源禀赋条件进行国际贸易,进口的应该是使用低廉生产要素比例大的商品,出口的应该是使用昂贵生产要素比例大的商品。

政策主张:主张政府实行利用、增进和加强市场—价格机制的政策,通过价格变动来进行间接调节。

主张实行加强农业投资、教育投资和人力培训以刺激技术进步政策。

主张实行控制人口增大的政策:限制城市收入,增加农业投资,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农民生活条件,以减缓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的政策。

主张实行自由贸易和出口替代发展战略。

激进主义思路特征:激进主义发展经济学主要对构成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障碍的旧的国际经济秩序以及这些国家自身存在的传统政治经济制度进行分析和批判,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借用马克思经济思想的成果,把经济制度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

政策主张:(1)发展中国家经济的现代化必须走自我主导型的发展道路,工业化必须在强有力的国家保护下推行,自由贸易只会将民族工业扼杀在摇篮之中。

(2)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离不开与发达国家的经济合作,只有在积极参与国际分工的条件下才能获得广泛的发展空间。

(3)消除经济发展中存在的制度性障碍,是很多发展中国家国民经济获得迅速发展的前提条件。

(4)制度变革的实质是经济利益在各阶级之间进行重新分配。

7 简述发展经济学的演变过程与我国60年来的经济发展历程之间存在着某种程度的相关性。

第一个阶段发展经济学强调资本积累、工业化、计划化和内向型发展战略与我国50到70年代实施的计划经济和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以及内向型发展政策具有惊人的相似性;第二个阶段发展经济学强调市场机制和外向型发展战略与我国70年代末开始的改革开放的方针在时间上也基本是同步的;第三个阶段强调制度的重要性、人力资本投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资本,与我国在90年代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大刀阔斧地改革国有经济和政府行政机构以提高行政管理效率、实施科教兴国战略、重视环境与可持续发展以及规范市场秩序和建立社会信用体系等问题大致上也是一致的8 发展经济学对我国改革开放有什么指导意义1、农业企业化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

2、工业化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必由之路。

3、城市化是实现现代化的必然选择。

4、实现经济的良性发展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

5、后发优势理论坚定了我们加快发展的信心。

9 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四大支撑力量是什么请谈谈你对此问题的看法(一)有中国特色的新型工业化(二)有中国特色的城镇化(三)中国经济的市场化(四)以全球思维推进国际化,并以独立自主的大国姿态参与全球化看法:首先,在工业化方面,中国虽然在世界上是一个“加工大国”,但被认为是一个“创新小国”。

其次,在城镇化方面,城乡二元结构突出。

第三,在体制支撑方面,一些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的改革仍然滞后。

第四,在特殊元素方面,劳动力成本优势渐失,这一传统优势面临严峻挑战。

10 简述熵定律及其在经济学中的含义p329,p33011 什么是《京都议定书》《京都议定书》,又译《京都协议书》、《京都条约》;全称《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京都议定书》)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补充条款。

是1997年12月在日本京都由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参加国三次会议制定的。

其目标是“将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含量稳定在一个适当的水平,进而防止剧烈的气候改变对人类造成伤害”。

2011年12月,加拿大宣布退出《京都议定书》,继美国之后第二个签署但后又退出的国家。

12 什么是国际碳交易市场国际碳交易市场是一个由人为规定而形成的市场。

碳市场最重要强制性规则之一的《京都议定书》规定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附件一国家的量化减排指标;即在2008-2012年间其温室气体排放量在1990年的水平上平均削减%。

碳市场是碳交易市场。

现在国际倡导降低碳排放量,各个国家有各自的碳排放量,就是允许排放碳的数量,相当于配额。

有些国家(如中国),实际的碳排放量可能低于分到的配额,或者由于环保做的好的国家实际的碳排放量低于配额,那么这些国家可以把自己用不完的碳排放量卖给那些实际的碳排放量大于分到的配额的国家。

13 简述可持续发展的含义、特点、基本思想及测度。

谈谈你对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理解。

P336,p338,p33914 什么是低碳经济什么是碳关税所谓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

低碳经济对于中国未来发展的意义: 发展低碳经济,一方面是积极承担环境保护责任,完成国家节能降耗指标的要求;另一方面是调整经济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益,发展新兴工业,建设生态文明。

这是摒弃以往先污染后治理、先低端后高端、先粗放后集约的发展模式的现实途径,是实现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双赢的必然选择。

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

低碳经济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追求绿色GDP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

碳关税是指对高耗能产品进口征收特别的二氧化碳排放关税。

美国借“环境保护”的名义推行“碳关税”,主要目的还是为了削弱竞争对手的竞争力,实行贸易保护主义。

15 发展低碳经济的措施有哪些1.提高能源效率在工业化阶段,提高能源效率是减少碳排放最为有效的方式,而且能源效率提高的空间非常大。

2.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中国的可再生能源资源很丰富,虽然可再生能源成本较高,但相当一部分已经商业化。

例如太阳能热水器,农村的小沼气,运用得很普遍;水电、部分发展较好的风电(如新疆塔里木的风电)等,也非常有竞争力;中国每年所利用的农作物秸秆等生物质能,折合标煤约三亿吨,如果每年的商品能源消费总量是30亿吨,生物质能占了10%。

已经商业化的可再生能源,可以进一步推广。

3.引导消费者行为通过提高消费者的节能意识来加速低碳经济建设进程,至关重要。

为此,我们必须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

第一,二氧化碳对气候变化有负面作用,是有环境成本的。

既然如此,我们就应该对它征税。

碳税跟能源税不一样,征能源税可能会打压可再生能源,但如果我们加以区分,只对碳征税,那么就只会打压高碳能源。

高碳能源的比较收益降低,零碳或低碳能源的比较成本就降低了,市场竞争力也会增强。

第二,我们应该有相应的政策补贴。

所有技术的研发、运用,都会经历从高成本到低成本的转化过程,如果我们给予补贴,就会加速降低成本的过程。

对一些暂时不具备商业竞争力,而社会成本又比较低的能源和技术进行补贴,会使它们更迅速地成长,走向市场竞争。

第三,要提高研发投入。

很多低碳能源技术、产品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开发,政府公共财政投入和企业商业化的投入,可以双管齐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