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没素材写作不具怎么办?学会观察让文章有内容可写学会观察让文章有内容可写“一二三四五,学生最怕星期五。
星期五,写作文,老师出题难为人。
”着名语文教师方仁工先生说:“我以为对学生来说,”不知写些什么”的困难比,,怎样写” 的困难更大,前者不花力气,,攻一攻”,后者就容易落空,或变成徒具形式的空壳儿。
遗憾的是,不少同志对这一点似乎还缺乏足够的认识。
”(见1994年第4期《语文教学通讯》)]要解决“怎么写”的问题,首先要解决“写什么”的问题为什么我们的作文没有内容可写?1、不会观察2、读书量少而面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3、老师命的题难写“春眠不觉晓,处处蚊子咬。
夜来大狗熊,看你往哪跑!” ——我们喜欢的,我们就能写!4、没有积累,狗熊掰棒子【叽里咕噜魔法棒】一、学会观察二、学会积累【第一关】学会观察我们知道,建楼盖房需要砖瓦木石,烧菜做饭要备好柴米油盐,写字算题必须要有笔墨纸砚等等。
那么作文不仅需要贮存大量的各方面的材料,而且更需要把多方面的材料整理、归纳好,随时准备拿来使用。
作文也是这样,应把材料存足,且很有规律地编排好。
把每天用眼看的、用耳听的、用鼻嗅的诸多材料在脑中记住,这叫内贮信息;把了解到的材料记在笔记本上,这叫外存信息。
每天都搜集,每天都记录,时间长了,你的信息量就大大增加了,作文时就仔话可说了。
每天两点一线,生活中没有新鲜事?太阳花开放时,你也许会觉得每一天开得差不多,都是那么茂盛,那么艳丽。
一位细心的作者发现,单朵的太阳花朝开夕谢,只有短暂的一•天的生命。
太阳花盛开不败的秘密是:每天有一批新的太阳花开放。
如果你像这位作者一样去观察生活,就会发现每天都有新鲜事。
欣赏辛弃疾《西江月》:月到别枝惊鹊,清风夜半蝉鸣。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五十个字,就展示了一幅月夜景色的优美画面。
有形存声,有色有味,不着一•个“美” 字,却尽含“美”意。
这美景、美意,就是作者仔细地观察和深刻体验的结晶。
很多初学写作的小学生就不重视这一点,往往看到一点就写,结果因观察不细,了解不深,到写作文时,需要叙述,则叙述的不具体;需要描写、则描写不细致;需要议论、则讲不清道理。
要想文章有内容可写,平时的观察积累是必不可少的,我们要用我们的耳朵去听,用眼睛去看,用我们的心去感悟,也就是所谓的听到、看到、想到,将这些内容融入作文让我们的作文有内容可写。
“观”就是看,“察”是仔细看,调查研究,据科学家测定,人们用眼睛获取的信息占人们得到的信息总量的70%以上,可见用眼观察对于“言之有物”的作文来说何等重要。
但是,“观察”不仅仅是只用眼睛看,正确地认识事物,只凭眼睛看是远远不行•的,还必须用耳听,用鼻嗅,用舌尝,用身触,在大脑的协调下,各种感官协同工作,用大脑思索、联想、想象等进行加工。
所以,充分运用多种感官对客观事物进行细致观察,才能较为准确地获取材料。
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去观察思考呢?一、观察生活学校生活,家庭生活,课余生活,旅游见闻1、观察事件的场面(活动)……下一轮的比赛又开始了,参赛的小选手有的歪着头吹,有的仰着脸吹,有的笑着吹泡泡。
大的、小的、长的、扁的、单个儿的、成串儿的……在教室中翩翩起舞。
随着我们的歌声,伴着一阵又一阵的笑声,小泡泡们在笑声中尽情地漫天飞舞。
抓住生活的细节来仔细观察。
这里的细节是指生活细节,对话细节,行动细节,心理活动细节,神态变化细节等等。
董存瑞瞪着敌人的岸堡,两眼射出仇恨的火花,他跑到连长身边,坚决地说:“连长。
我去炸掉它!”在这里,作者认真观察了董存瑞的一处生活细节,用了“瞪,射,跑”等一连串的动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董存瑞的坚决杀敌之心。
一下子就把董存瑞写活了。
【棒棒堂】想当孙子的奶奶我们家的饭桌上,好像有--条“三八线”:靠我这边,鸡、鱼、蛋应有尽有,而靠奶奶那边,只放一碟老成菜。
哎哟,把我都吃成胖墩儿,可爸爸还是往我碗里夹着菜。
妈妈也喜眉笑眼地劝我说:“吃!你长大不是想当举重冠军吗?”我望着对面的一•碟老白菜,又见奶奶一脸哭相儿,也顾不得妈妈的白眼了,伸手给奶奶夹了块鸡蛋:“奶奶,你长大想当什么呢?”“依奶奶看呀,”奶奶扒拉着碗里那块鸡蛋,眼里溢着泪花儿说,“还是当孙子好啊!”妈妈羞红了脸。
爸爸低下了头。
我呢?也伴着奶奶掉眼汨C一时间,大家都不说话,心里都在想者同一句话:孝敬老人是每一个人都应该做的呀!观察和写法评点:本文的小作者截取了生活中的一个小镜头来认真观察,通过生动有趣的人物对话细节的描写,揭示了一•个深刻的社会问题,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孝敬老人是每一-个人都应该做的呀!用笔不多,却很精彩。
3、观察事件的意义“我明白了什么”,“告诉我们什么”(1)观察景物的颜色往远处看,荷花像倾在湖里的胭脂,又像落在湖上的云霞,更是别具一•格。
吟诵着那“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诗句,顿觉心旷神怡。
你瞧,那荷叶上蹲着一只青蛙,它披着碧绿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鼓着一•对大眼睛,正在为荷花湖演奏动听的交响乐。
荷叶展绿叠翠,浑圆宽阔;碧盘滚珠,皎洁无暇。
在翠绿的荷叶丛中,一枝枝亭亭玉立的荷花,像一个个披着轻纱在湖上沐浴的仙女,含笑而立,娇羞欲语;嫩蕊凝珠,盈盈欲滴,清香阵阵,沁人心脾。
摘下那碧绿的荷叶,不仅可以挡风雨,还可以遮骄阳。
露珠亮晶晶的,在那翠绿的荷叶上微微滚动看,闪烁着晶莹的光芒,像翡翠盘里托着珍珠—•样。
粉红色的莲蓬,石的含苞欲放,有的争先恐后地开放,远远看去像一盏盏红灯,陪衬着那肥绿的大荷叶和那像酒盅一样的莲蓬。
在这里,小作者运用生动有趣的笔法,细腻地描绘了荷花的颜色的特点:“像倾在湖里的胭脂,”“又像落在湖上的云霞”“荷叶展绿叠翠”“露珠亮晶晶的,在那翠.绿的荷叶上微微滚动着,闪烁肴晶莹的光芒,像翡翠盘里托着珍珠一样。
”“粉红色的莲蓬,石的含苞欲放,有的争先恐后地开放,远远看去像一盏盏红灯,” “肥绿的大荷叶”陪衬着那和那像酒盅一样的莲蓬。
“翠绿的荷叶丛中,一枝枝亭亭玉立的荷花,像一个个披着轻纱在湖上沐浴的仙女,含笑而立,娇羞欲语;”还有那荷叶上的青蛙,“它披着碧绿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鼓着-•对大眼睛,正在为荷花湖演奏动听的交响乐。
”哇!这种境界,是多么令人陶醉啊!这种景象,是多么富有情趣啊!这里色彩的描绘,是多么值得我们学习啊!有颜色的景物比较好描写,那么没有颜色的景物呢?请看小作者观察到了春雨的颜色:天晴了,我去寻觅春雨,春雨在哪里?小草告诉我——春雨在这里,她是凉爽、嫩雅的绿色。
桃花告诉我——春雨在这里,她是希望、热情的红色。
李花告诉我——春雨在这里,她是纯洁、恬静的白色。
油菜花告诉我——春雨在这里,她是兴奋、活泼的金色。
多么美丽的春雨啊!我爱这美丽的春雨!哇!原来春雨也有颜色啊!这一位小作者的眼中和笔下,景中有景,物中有物,连春雨都五颜六色的呢!由此可见,会观察和不会观察,写出来文章大不一样啊!观察景物的颜色,十分重要啊!春雨有颜色,秋天也有颜色:秋天,一些鲜艳的花儿枯萎了,凋谢了,但菊花却迎着灿烂的阳光,盛开怒放。
黄的、白的、紫的,像龙飞,像凤舞,像节日的焰火,像美丽的珊瑚,在微风中亭亭玉立,阿娜多姿,五彩缤纷。
树叶枯黄了,但松柏依然那么苍翠。
温山的枫叶红了,红得像晚霞,像在和寒秋挑战。
真是“霜叶红于二月花”。
(2)观察景物的声音不同的景物会发出不同的声音,描写景物的声音,可以使别人读了文章如闻其声,经久难忘。
因此,我们观察景物,还应该注意观察景物的声音。
要竖起耳朵来,仔细倾听大自然的各种声音,尽力把这些声音写入文章。
你听过海潮的声音吗?没有,不要紧,你听,海潮来了——过了一会儿,我忽然听见远处传来一•阵“隆隆”声,好像滚雷由远而近。
一眨眼的工夫,远处水平线上隐隐约约地出现了一•条又细又长的白线,横贯东西。
随着潮声的增大,白线也越来越粗,像一群白天鹅展翅齐飞。
前面的浪头还来不及靠岸,后面的浪头就匆忙地挤上来。
真是后浪赶着前浪,一浪高过一浪。
此时,钱塘江不再平静,它掀起了三米多高的巨浪;飞溅起无数朵浪花,发出震耳欲聋的响声,犹如力.马奔腾,势不可挡。
潮水向大堤冲来,浪头一个接一个地拍打着大提,发出“轰轰”的巨响。
成千上力朵浪花争先恐后地奔上岸来,想加入我们的行列,分享我们的快乐。
在这里,小作者认真而又细心地观察了海潮到来时的声音,在小作者的笔下——远处传来一阵“隆隆”声,好像滚雷由远而近;近处的浪花——发出震耳欲聋的响声,犹如万马奔腾,势不可当。
潮水向大堤冲来,浪头一-个接一-个地拍打着大提,发出“轰轰”的巨响。
我们读到这里,就真的如闻其声了,就好像听到海潮的声音了。
当然,文章写的好,除了描摹声音之外,还描写了海潮的形——海浪追赶拥挤,“前面的浪头还来不及靠岸,后面的浪头就匆忙地挤上来”;“成千上万朵浪花争先恐后地奔上岸来,想加入我们的行列,分享我们的快乐。
”在这里,-•追,一挤,-•笨,就形象化地写出了人情味儿,就把海浪给写活了,写的情趣无限了呢!(3)观察景物的形状我们上了渔民的小划子,划进了荷花丛。
荷叶像倒扣着的草帽,有的探出水面,站在水中,像个上岗的哨兵,守候在荷花的身旁;有的漂在水面上,像一•个个碧绿的瓷盘,为荷花收集着雨露。
高高矮矮、大大小小的荷花,点缀在荷叶中间,随着清风飘荡,真好像一幅无与伦比的风景也。
走近一看,荷叶丛中偶尔可见大大小小的莲蓬,它们仿佛对我们诉说着荷花淀夏天的美丽的景色。
碧绿的荷叶挨挨挤挤,大小不一,大的象一把撑开的小绿令,亭亭玉立在水中,小的只有几厘米大。
在这碧绿的荷叶中,无数艳丽多姿的荷花争芳都艳,警香四溢。
那含苞欲放的花蓄更富有一番迷人的情趣,活像一个熟透了的大鲜桃,使人垂涎欲滴。
这时,一条鲤鱼跃出水面,溅起无数水珠撒落荷叶上。
那小水珠,在微风吹排下像颗颗珍珠调皮地在翠玉盘上来I叫滚动。
你看,这个小朋友观察得是多么细致啊——“荷叶像倒扣着的草帽,” “像一-个个碧绿的瓷盘,”“碧绿的荷叶挨挨挤挤,大小不一,大的象一把撑开的小绿伞,亭亭玉立在水中,小的只有几厘米大。
”“含苞欲放的花蕾”“活像一个熟透了的大鲜桃,”使人垂涎欲滴。
在小朋友的笔下,荷叶的形状描写的是多么形象啊。
我们读,真有如见其叶之感。
(4)观察景物的气味(5)观察景物的静态(6)观察景物的动态5、观察一瞬间《夏天的雨》片段:“忽然,一道紫色的强光就像长蛇似的划破长空,从这边亮到那边,只见树木。
庄稼在暴风雨中挣扎、摇曳;豆大的雨珠思雳叭I胶地从半空中砸下来,落在灰色的水流中,溅起朵朵水花。
然后就是一串由远而近的闷雷。
”这里,“挣扎、摇曳”的树木、庄稼,“豆大的雨珠”,“灰色的水流”,“朵朵水花”,也就是在紫色的闪电强光一划而过的一瞬间中观察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