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查频率最高的12个主题素材一、名言:民智者,富强之源也。
——清末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严复非力车农无以富邦也。
——富强名言汉代文学家桓宽欲讲富强以刷国耻,则莫要于储才。
——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政治家,维新志士谭嗣同为了中华民族的繁荣富强,我要献出全部学识智慧。
——中国近代科学家、教育家钱伟长人既尽其才,则百事俱举;百事举矣,则富强不足谋也。
——中国近代民主主义革命先行者孙中山没有工业,便没有巩固的国防,便没有人民的福利,便没有国家富强。
——毛泽东没有一个真正富强的国家不把人才当作国宝的,或者应该倒过来说,不把人才当国宝的国家,不可能真正富强。
——台湾女作家龙应台二、素材1.富强,人类追寻的永恒梦想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在多似繁星的国家、朝代中,国家富强,就能够赢得鲜花和掌声。
古希腊的繁荣富强,世界至今为之神往;古罗马帝国强盛一时,成为强国对比的标杆;拿破仑是法国强大的标志,为历史所记录;当今美国独领风骚,举动为世界所关注……国家贫困、孱弱,往往会付出血泪代价。
古埃及、古巴比伦因为衰落,使文明消亡;近代亚非拉贫穷落后,成为欧美殖民者掠夺资源的战场;在当代,东欧因为经济停滞,最终改旗易帜;在当今,由于不够富强,中东北非社会动荡……2.富强,中华民族的千年追求早在远古时代,被誉为中华民族人文始祖的黄帝就在中原播百谷草木,解决人们的衣食温饱问题。
汉代休养生息,让群众享有更多发展果实,迅速实现了国富兵强,“非遇水旱,则民人给家足,都鄙廪庾尽满,而府库余财。
京师之钱累百巨万,贯朽而不可校”。
唐宋更是达到了中国的盛世。
唐朝“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宋代“在社会生活、艺术、娱乐、制度、工艺技术诸领域,无疑是当时最先进的国家,具有一切理由把世界上的其他地方仅仅看作蛮夷之邦”。
近代,面对压迫,具有先进思想的中国人以富国强民为己任,前仆后继。
洋务运动提出了“以中国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的富强观,主张兴利、重商、求富,大力发展实业。
维新运动的领袖提出了要“变法图强”,学习西洋的政治教育体系,致国强盛、致民强健的思想。
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提出了“振兴中华”的口号,主张实业救国,发展经济,富强国家。
毛泽东说:“中国人向西方学得很不少,但是行不通,理想总是不能实现。
”因为不摆脱封建专制为经济发展设置的羁绊,就无法摆脱西方列强对中国经济的控制,实现经济体系的独立。
3.少年中国说少年中国说是清朝末年梁启超(1873-1929)所作的散文,写于戊戌变法失败后的1900年,文中极力歌颂少年的朝气蓬勃,指出封建统治下的中国是"老大帝国",热切希望出现"少年中国",振奋人民的精神。
文章不拘格式,多用比喻,具有强烈的鼓励性。
具有强烈的进取精神,寄托了作者对少年中国的热爱和期望。
4.经济飞速发展震惊世界新中国诞生后,虽然经济发展遇到了一些困难,但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不畏艰难、开拓创新,取得了建设社会主义的初步胜利。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新中国革新观念,敞开国门,融入世界,迅速解放了生产力,经济开始腾飞。
近三十年来,我国的经济平均增长速度接近两位数,人均GDP增长十多倍,人民生活实现了由温饱到总体小康的历史跨越,科学生产力不断完善,外汇储备占世界首位,综合国力大幅度跃升。
我国成功实现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前两步,提前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阶段。
华夏大地迎来了中国盛世!短短六十年,中国经济实现了腾飞,这样的“中国速度”震惊了世界。
三、主题范文富强的梦历史的点点滴滴如散落在偌大沙滩上的砂石贝壳,我悄悄走过,贪婪地看着这些晶莹宝贵的财富,时而拾起一两颗打动心灵的贝壳,寄出一份梦想,蹲下投放。
中国梦,流淌在岁月。
沙滩上有一颗饱经沧桑的贝壳,那是中国遥遥五千年的故事。
从黄帝开创历史到如今的我们诵读历史,我看到太多太多的事迹,每个中国人都拥有着同样的中国梦。
富强!富强!中国梦的口号在继续。
中国梦流淌过每个日日夜夜、每个中国人的内心。
不管有多大的困难,地震、泥石流、洪灾,还是会有饱经沧桑后成功的微笑。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收藏岁月流淌过的每一个中国梦,战于世,立一生之梦沙滩上有一颗闪亮的贝壳,那是中国奥运会、世博、嫦娥二号成功发射的故事。
当一阵阵掌声雷鸣般响起,当世界举目投足于中国时,我知道,中国的光芒已散发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中国梦还在继续,我们的视线还在执着,默默献上自己微薄的力量。
这是一个梦,一个叫作中国梦,一个被每一个中国人所深呼的梦。
我以心的维度仰视奖牌下每一个奋斗的身影,倾听每一声临近中国梦的足音,俯身捧起岁月流淌过的荣誉,扬手敬礼,大声喊出自己的中国梦。
沙滩上有一颗铭记的贝壳,那是羁旅在外的中国人的故事。
我清楚的看到,有人客于异国,却随身带着中国的泥土,有人在奥运会直播前呐喊中国万岁,有人在参加外国记者采访时说:“我是中国人,我们都共有一个梦,她叫中国梦!”是的,那就是我们的中国梦,一份信仰,一份怀念,一份奋斗,到处都迷漫着中国梦的味道。
就算在异国他乡,我们都还能轻哼着国歌的旋律,心怀着祖国,铭记着中国梦,力创美好未来。
潮起潮落,我坐在偌大的沙滩上,看着眼前正在富强的中国,阳光透过云彩照射在我身上。
我站了起来,嘴角轻轻咧开,怀着一份坚强,一份荣耀,一份铭记,轻轻拾起几颗贝壳,珍藏在身,勉励自己,心中已准备好,种下中国梦,创造美好的未来。
中国梦,我的梦!一、名言民主制度,天下之公理。
——清·梁启超天下之权,惟民主是主。
——清·何启在民主的国家里,法律就是国王;在专制的国家里,国王就是法律。
——马克思民主是在静脉和动脉中循环的健康血液,肌体的正常功能靠它维持,但它决不应出轨,就像血液不能流出脉管一样。
——柯尔律治二、素材1.共和元年公元前841年是个中国历史上值得纪念的日子,在那一年,西周爆发了国人暴动,昏君周厉王被赶出了皇宫;在那一年,整个国家没有一个真正有实权的国家元首,甚至整个国家没有一个名义上的国家元首,开了大臣联合执政的先例;从那一年起,中国历史有了确切的纪年,在历史上,那一年被称为“共和元年”。
2.雅典的陶片放逐法三、文明有关文明的名言把理想运用到真实的事物上,便有了文明。
--【法】雨果增多的物质财富和增多的空余时间是促使人类文明的两大因素。
--【英】狄斯雷利文明就是造就文明人。
--【英】罗斯金文明的真正验证不是人口统计数字,不是城市规模,也不是农作物的产量—而是一个国家能造就出怎样的人。
--【美】爱默生真正的文明人知道自己人生的使命。
--【俄】列夫·托尔斯泰亲善产生幸福,文明带来和谐。
--【法】雨果如果道德败坏了,趣味也必然会堕落。
--【法】狄德罗道德的事实现是由行为,不是由文字。
--【捷克】夸美纽斯生命短促,只有美德能将它流传到辽远的后世。
--【英】莎士比亚文明者,有形质焉,有精神焉。
求形质之文明易,求精神之文明难。
精神既具,则形质自生;精神不存,则形质无附。
然则真文明者,只有精神而已。
--梁启超真正的文明是说有人种植幸福的结果。
--【日】幸田露伴文明是人类精神的场所、考研的器具。
--【日】岸田国士文明跃进,国家越富。
--孙中山对一个人的评价,不可视其财富出身,更不可视其学问的高下,而是要看他的真实的品格。
--【英】培根如果把语言看成是一面镜子,那它倒映出来的应是人的灵魂。
--王力夫子温良恭俭让。
--孔子心平气和四个字,非有涵养着不能做。
--李叔同一个时代的文明成为下一个时代的肥有关文明的故事一、曾子避席“曾子避席”出自《孝经》,是一个非常着名的故事。
曾子是孔子的弟子,有一次他在孔子身边侍坐,孔子就问他:“以前的圣贤之王有至高无上的德行,精要奥妙的理论,用来教导天下之人,人们就能和睦相处,君王和臣下之间也没有不满,你知道它们是什么吗?”曾子听了,明白老师孔子是要指点他最深刻的道理,于是立刻从坐着的席子上站起来,走到席子外面,恭恭敬敬地回答道:“我不够聪明,哪里能知道,还请老师把这些道理教给我。
”在这里,“避席”是一种非常礼貌的行为,当曾子听到老师要向他传授时,他站起身来,走到席子外向老师请教,是为了表示他对老师的尊重。
曾子懂礼貌的故事被后人传诵,很多人都向他学习。
二、程门立雪杨时(1053~1135)是北宋时一位很有才华的才子,南剑州将乐人(今属福建)。
中了进士后,他放弃做官,继续求学。
程颢(1032~1085)、程颐(1033~1107)兄弟俩是当时很有名望的大学问家、哲学家、教育学,洛阳人,同是北宋理学的奠基人。
他们的学说为后来的南宋朱熹所继承,世称程朱学派。
杨时仰慕二程的学识,投奔洛阳程颢门下,拜师求学,4年后程颢去世,又继续拜程颐为师。
这时他年已40,仍尊师如故,刻苦学习。
一天,大雪纷飞,天寒地冻,杨时碰到疑难问题,便冒着凛冽的寒风,约同学游酢(1053~1123年)一同前往老师家求教。
当他来到老师家,见老师正坐在椅子上睡着了,他不忍打搅,怕影响老师休息,就静静地侍立门外等候。
当老师一觉醒来时他们的脚下已积雪一尺深了,身上飘满了雪。
老师忙把杨时等两人请进屋去,为他们讲学。
后来,“程门立雪”成为了广为流传的尊师典范。
三、孔融让梨孔融有五个哥哥,一个小弟弟。
有一天,家里吃梨。
一盘梨子放在大家面前,哥哥让弟弟先拿。
你猜,孔融拿了一个什么样的梨?他不挑好的,不拣大的,只拿了一个最小的。
爸爸看见了,心里很高兴:别看这孩子才四岁,还真懂事哩。
就故意问孔融:“这么多的梨,又让你先拿,你为什么不拿大的,只拿一个最小的呢?”孔融回答说:“我年纪小,应该拿个最小的;大的留给哥哥吃。
”父亲又问他:“你还有个弟弟哩,弟弟不是比你还要小吗?”孔融说:“我比弟弟大,我是哥哥,我应该把大的留给弟弟吃。
”你看,孔融讲得多好啊。
他父亲听了,哈哈大笑:“好孩子,好孩子,真是一个好孩子。
”孔融四岁,知道让梨。
上让哥哥,下让弟弟。
大家都很称赞他。
四、总理道歉霍克就任澳大利亚总理期间,有一次在一家商场内与一位老人就养老金问题发生争执。
霍克一时冲动,骂那位老人:“愚蠢的老家伙。
”老人因此把他告到法院。
霍克举行记者招待会,就自己不文明的语言,公开向这位老者道歉。
他说:“那天我非常烦恼,但这不能成为我使用那种措辞的理由。
如果我确实伤害了他的话,我愿意就此向这位先生道歉,诚请宽容我的不逊。
”五、列宁让路有一次,列宁下楼,在楼梯狭窄的过道上,正碰见一个女工端着一盆水上楼。
那女工一看是列宁,就要给列宁让路,准备自己退回去。
列宁阻止她说:“不必这样,你端着东西走了半截,而我现在空着手,请你先过去吧!”他把“请”字说得很响亮,很亲切。
然后自己紧靠着墙,让女工上楼了,他才下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