薪酬理念、体系设计及管理
建立职责观念
• 奖励员工做好本身能直接影响 的工作 • 奖励发扬团队合作
与股东价值挂钩
• 有竞争力并具有市场导向的薪金水平
• 奖励即时、弹性及形式创新
薪酬变化(二)--薪资构成的平衡
外在激励
内在激励
可用现金量化
无法用现金量化
工作满意度 拥有完成工作的工具 学习新技能的机会 施加影响的机会 公司文化很 “酷” 人文环境好 团队成员很棒 职业发展的机会
重叠度
89% 66% 64% 64% 69% 65% 66% 66% 67% 65% 66%
17,000 15,000 13,000 11,000 9,000 7,000 5,000 3,000 1,000
Level Level Level Level Level Level Level Level Level Level Level Level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指导层
审核层
目录
目标及流程 前期准备 技术操作 方案调整 方案分析与确定
检查准备的明细单
公司薪资理念 内部等级或宽带结构
每个职位和等级的员工数
实际的薪资数据 预计薪资增长率 相应的市场薪资数据
了解薪资理念
企业的历史 不同的商业环境
经济形势 薪资的组合 员工中的差别待遇 职位评估系统 业绩所起的作用
薪酬体系的比较
现行薪酬体系的特点
新型薪酬体系的特点
平均主义 与股东利益脱节 过于复杂烦琐
引进职等评定系统
与业绩紧密挂钩
建立完善的业绩管理系统 根本指导思想是为股东创 造最大价值
薪酬变化(一)--战略方向变化
方向
业绩导向
战略
• 按市场变化幅度控制固定薪金增长 • 增加浮动薪金比例 • 奖励高层主管的长期贡献 • 集中于影响业绩的重大事件
中位值 = 10000 最大值 = 12000
12000
例1:目前薪资= 10000 例2:目前薪资= 9000
10000 - 8000
劳动力市场的定义
内部/外部导向 劳动力市场中的定位
企业在进行薪资体系设计时,应该综合考虑上述各因素对新体系 可能带来的影响,特别是以公司战略作为基本出发点。从而在实 际设计时就能够充分考虑到针对公司具体情况而主动设定若干前 提条件
根据岗位分析和评估确定内部等级
在企业内部确定每一个岗位的相对价值
薪资构成名词解释
基本固定薪金:各个岗位中位在职者基本工资(每月基本工 资)X12+固定奖金/双薪。本部分薪金为一名正式员工在一月 正常工作的前提下可以确定获得的薪酬补偿。该部分薪金不 与员工表现挂钩 固定薪金:基本固定薪金+固定现金补贴(膳食补贴、交通补 贴、住房补贴、服装补贴、洗衣补贴、生活补贴及其它现金 补贴) 浮动薪金: (上一年度)绩效奖金+业绩提成+加班工资/轮班 补贴。根据员工业绩表现可以获得的现金部分 税前薪金总额:固定薪金+浮动薪金。本部分薪金为一名正 式员工可以获得的全部现金收入 薪资构成:固定薪金、浮动薪金及税前薪金总额相互间比例 关系,可以反映一名正式员工的收入构成情况 薪资架构:公司整体薪资水平在市场上的定位战略及每薪等 员工的薪资范围确定情况
通过定制调查获 得相关行业数据 建立市场各分位 下的薪资数据库 建立确定市场分 位下的薪资曲线 建立本企业 现有岗位确 定分位下的 薪资曲线 明确企业薪资市 场定位
明确各层级薪资 关系及范围 明确企业的可调 节、可承受能力
建立调整后 可实际操作 的薪资曲线
是否达成一致 否
是
审核通过
操作层
各方提出改进意见
技术操作--相关概念 II
等级最大值:该等级员工可能获得的最高工资
等级最小值:该等级员工可能获得的最低工资
带宽:每一薪资等级的级别宽度,反映同一薪资等级的在职员 工因工作性质及对公司影响不同而在薪资上的差异。一般说来, 薪资等级的宽度随着层级的提高而增加,即等级越高,在同一 薪资等级范围内的差额幅度就越大 重叠度:相邻两个薪资等级的重叠情况。主要是由每一薪等基 准职位之市场水平所決定的。重叠度从某种程度上能够反映公 司的薪资战略及价值取向。一般说来,低等级之间重叠度较高, 等级越高重叠度越低 中位值级差:反映了等级递进的增加率。一般说来,低等级之 间级差较小,等级越高级差越大
薪资构成公式
固定薪金
基本工资
年终奖金 固定现金补贴 • 住房 • 交通 • 膳食 • 服装 • 其它
有保障的--与薪等相关
浮动薪金
非固定补贴
+
业绩奖金
=
税前薪金 总额
可能挣得的--与业绩相关
第二部分
薪资体系设计
目录
目标及流程 前期准备 技术操作 方案调整 方案分析与确定
薪资体系设计目标
符合公司整体战略需要
中位值
3,300 3,430 3,870 4,400 5,000 5,570 6,300 7,100 8,000 9,000 10,200 11,500
最大值
3,960 4,116 4,644 5,280 6,000 6,683 7,560 8,520 9,600 10,800 12,240 13,800
确定薪资 方案
方案调节--调整中位值
调整步骤
确定调整后的中位值级差
适当调整每等级中位值为最接 近的整数以适应实际日常发放 的需要 根据公司薪资战略及内部文化 调整个别层级数据,以保证公 司整体薪资趋势符合要求(建议 仍以市场数据为基础,不宜改 变过大以保证市场化水平) 估算公司全部薪资成本。如果 不能承受,则应适当下调部分 层级中位数值。若差距过大, 则应考虑调低公司薪资在市场 上的定位
无重叠
适度重叠
估算公司全部薪资成本。如 果不能承受,则应适当增加 重叠度以扁平化薪资水平
大部分重叠
方案调节--调节后的备选薪资体系
市场等级 最小值
Level 3 Level 4 Level 5 Level 6 Level 7 Level 8 Level 9 Level 10 Level 11 Level 12 Level 13 Level 14 2,640 2,744 3,096 3,520 4,000 4,456 5,040 5,680 6,400 7,200 8,160 9,200
“商业式”
薪酬管理的新趋势
更强调外部竞争和内部公平
调整固定薪酬向浮动、绩效倾斜
宽带结构 强调总体薪酬概念
长期激励
占 全 部 薪 酬 的 比 例
奖金
福利 基本工资
传统
现状
未来
广义薪资因素的影响
对员工的影响
组成薪资 的要素 基本工资 员工福利 特殊津贴 短期激励 长期激励 吸引 高 低 低 高 中 保留 高 中 中 中 高 激励 中 低 低 高 中
基本工资 激励工资
Βιβλιοθήκη 短期 长期退休 医疗
福利
津贴
薪酬变化(三)--市场趋势
少: 固定计划 长期的保障 性计划 服务期 福利和额外 津贴
多: 与业绩挂钩的 浮动薪金 股票及股票期 权 吸引新人才 强调主动性 非传统计划
“家长式”
根据公司组织结构的变化而变化 在薪资增长与业绩关联的情况下 薪资范围较宽 根据岗位的性质变化而变化(视公 司特性及战略要求),如:
综合考虑带宽序列的增长情况, 尽量保持由低等到高等的逐渐 增长趋势
根据目前在职者的薪资水平调 整带宽,以使同等级内的薪资 差距能够符合现实变动需要 估算公司全部薪资成本。如果 不能承受,则应适当减少带宽 以减低同等级内高薪水平
目录
目标及流程 前期准备 技术操作 方案调整 方案分析与确定
技术操作--相关概念 I
薪资 (货币价值)
a: 某等级最大值
b: 某等级最小值
a-b: 带宽/层宽 c-d: 相邻等级的重叠 e,f,g 某等级中位值 : f-e,g-f: 相邻等级中位值 级差 b e a c
g
f
政策线或薪资线
d
等级(相对岗位价值)
带宽
50% 50% 50% 50% 50% 50% 50% 50% 50% 50% 50% 50%
中位值延展
± 20% ± 20% ± 20% ± 20% ± 20% ± 20% ± 20% ± 20% ± 20% ± 20% ± 20% ± 20%
中位值级差
4 13 14 14 11 13 13 13 13 13 13
目录
目标及流程 前期准备 技术操作 方案调整 方案分析与确定
方案分析--个点分析 I
个点在所处等级中的位置
反映了每一在职员工现有薪资在 新薪资体系相应等级中的水平。 越处于等级矩阵的上方,相应在 该等的薪资水平也越高
公式= 最大值 - 最小值 X 100%
目前薪资- 最小值
例如 最小值 = 8000
最大值 = (1+ 带宽 ) 最小值
中位值
中位值
-15% -20%
方案调节--调整带宽(续)
确定调整后的重叠度
综合考虑重叠度的变化情况, 尽量保持由低等到高等的逐 渐减少趋势,从而为较低等 级员工跃级晋升提供方便, 增强了工作积极性 根据目前在职者的薪资水平 调整带宽,以使相邻等级的 重叠度能够符合现实变动需 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