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毛概选择题(1—8章)

毛概选择题(1—8章)

第一章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试题要求的)1.第一次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党的早期领导人是(B)A.李大钊B.毛泽东C.陈独秀D.张太雷2.20世纪30年代,中国共产党内最早提出反对教条主义任务的领导人是(A)A.毛泽东B.刘少奇C..周恩来D.张闻天3.1930年5月,毛泽东的《反对本本主义》(B)A.论证了土地革命、武装斗争、根据地建设三者的关系B.孕育了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三个方面的关系C.提出了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任务D.阐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原则4.把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的是(B)A.党的四大B.党的七大C.党的十五大D.党的十六大5.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是( B )A.战争与革命为时代主题B.和平与发展为时代主题C.经济一体化为时代主题D.可持续发展为时代主题6.邓小平理论形成的主要历史根据是(B)A.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经验B.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C.西方国家现代化建设的历史经验D.发展中国家现代化建设的历史经验7.“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现实依据是(D)A.世界格局有了深刻变化B.改革开放进入攻坚阶段C.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取得重大成果D.中国共产党的建设面临新形势和新任务。

8.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A)A.发展B.以人为本C.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D.立党为公、执政为民9.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C)A. 以人为本B.立党为公、执政为民C.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D.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享有10.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A)A.以人为本B.立党为公、执政为民C.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D.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享有二、多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五个选项中,至少有一个选项是符合试题要求的)1.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一脉相承的统一的科学体系。

因为(BD)A.它们产生的时代背景是一致的 B.它们的基本立场和方法是一致的C.它们具体的理论观点是一样的D.它们对根本任务和最终目标的认识是一样的E.它们的世界观是一致的2.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它们都(ADE)A.体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B.反映了近代中国的时代要求C.揭示了中国革命的特殊规律D.包含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思想E.概况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实践经验3.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含义是(ACD)A.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B.毛泽东个人的思想C.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D.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4.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因为它(ABCD)A.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B.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新的科学水平C.对当今时代特点和总体国际形势作出了新的科学判断D.形成了新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E.它是在总结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经验基础上建立起来的5.江泽民在:“七一”讲话中,要求全党要不断深化对“三个规律”的认识(ABC)A.共产党执政的规律B.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C.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D.社会主义社会共同富裕的规律E.改革开放的瑰丽6.邓小平在强调马克思主义要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时,指出(ABCD)A.我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真正坚持了马克思主义B.只有结合中国实际的马克思主义,才是我们所需要的真正的马克思主义C.我们要坚持的马克思主义,必须是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马克思主义D.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必须根据现在的情况,认识、继承和发展马列主义E.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7.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实施可持续发展是一个重大战略。

这个战略的基本思想是(CD)A.正确处理速度、比例、效益的关系,走出一条速度较快、效益较好经济协调发展的路子B.切实实行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和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C.正确处理经济建设与人、资源、环境的关系,使人口的增长与社会生产力发展相适应,经济建设与环境建设相协调D.把发展问题放在优先考虑的地位,实现当前发展与长远发展相结合E.统筹区域发展和城乡发展结合8.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ABCD)A.把发展成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B.以人为本C.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D.统筹兼顾E.党的基本路线9.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创造性的探索和回答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是(ABCD)A.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B.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C.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D.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E.坚持什么样的群众路线,怎样坚持10.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要坚持(AC)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B.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D.改革开放的战略方针E.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11.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BCD)A.毛泽东思想B.邓小平理论 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D.科学发展观E.马克思列宁主义第二章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试题要求的)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的精髓是(A)A.实事求是B.毛泽东思想C.邓小平理论D.“三个代表”重要思想2.对“实事求是”首先作出马克思主义解释的是(A)A.毛泽东B.刘少奇C.邓小平D.江泽民3. 在党的历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思想路线的概念的著作是(A)A.《反对本本主义》B.《改造我们的学习》C.《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 D.《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4.实事求是正式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是从(B)A.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时期开始B.延安整风运动之后C.《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D.《十一届六中全会》之后5.毛泽东对实事求是作了马克思主义的全新解释,是在(A)A.《改造我们的学习》B.《新民主主义论》C.《反对本本主义》D.《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6.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与核心是(C)A.一切从实际出发B.理论联系实际C.实事求是D.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7.2007年10月,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是(B)A.实事求是B.解放思想C.理论联系实际D.与时俱进8.党的思想路线的本质要求和前提条件是(C)A.实事求是B.理论联系实际C.解放思想D.与时俱进9.“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科学论断,是毛泽东同志在(A)一文中提出来的A.《反对本本主义》 B.《中国革命战阵的战略问题》C.《实践论》D.《矛盾论》10.江泽民在十六大报告中指出,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是(D)A.革命B.改革C.发展D.创新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试题要求的)1.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是( B )A.封建主义社会B.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C.资本主义社会D.社会主义社会2.区别旧民主主义革命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标志是(B)A.革命的指导思想不同B.革命的领导阶级不同C.革命的前途不同D.革命的阵线不同3.中国民主革命的基本问题是( D )A.武装斗争问题B.党的建设问题C.统一战线问题D.农民问题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核心问题是(A )A.无产阶级的领导权 B.农民问题 C.武装斗争问题 D.政权问题5.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顽固势力是指(A)A.亲英美派的大地主大资产阶级B.地方实力派C.亲日派的大地主大资产阶级D.民族资产阶级6.加强党的建设,必须放在首位的是(A)A.思想建设B.组织建设C.作风建设 D.理论建设7.毛泽东指出,解决中国一切革命问题的最基本的依据是(C)A.正确分析中国社会的阶级状况B.正确分析中国社会的经济结构C.认清中国社会的特殊国情D.认清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8.“因为中国资产阶级根本上与剥削农民的豪绅地主相联结相混合,中国革命要推翻豪绅地主阶级,便不能不同时推翻资产阶级。

”这一观点的主要错误是(C)A.忽视了反对帝国主义的必要性B.未能区分中国资产阶级的两部分C.混淆了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D.不承认中国资产阶级与地主阶级的区别9.标志着中国革命道路理论初步形成的著作是(C)A.《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B.《井冈山斗争》C.《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D.《战争和战略问题》10.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内容是(B)A.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B.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C.没收官僚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D.保护民族工商业第四章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试题要求的)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进入了(C)A.社会主义社会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C.新民主主义社会D.资本主义社会2.建国初期(1949~1956)我国的社会性质属于(A)A.新民主主义社会B.社会主义社会C.资本主义社会D.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3.建国初期,国营经济的主要来源是(D)A.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B.赎买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C.管制帝国主义在华企业D.没收官僚资本4.在农业社会主义改造中建立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属于(C)A.新民主主义性质B.社会主义萌芽性质C.半社会主义性质D.社会主义性质5.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是(C)A.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B.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巩固社会主义制度C.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D.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地位6.在对资本主义的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第一、第二阶段,采取的利润分配政策是(D)A.定息 B.劳资两利C.公私兼顾D.“四马分肥”7.民族资产阶级在社会主义改造时期仍具有两面性,主要表现为(C)A.革命性和妥协性B.主动性和被动性C.剥削工人的一面和接受共产党领导和改造的一面D.有进步性和顽固性8.在我国,剥削阶级和剥削制度被消灭的标志是(C)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B.全国大陆的统一C.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D.土地改革的完成9.在社会主义改造中,中国共产党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所采取的政策是(D)A.限制B.征用C.没收 D.赎买10.我国对个体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所采取的主要方式是(D)A.赎买B.统购统销C.公私合营D.合作化二、多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一个选项是符合试题要求的)。

1.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处于新民主主义社会,其经济成分有(ABCDE)A.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B.个体经济C.私人资本主义经济D.国家资本主义经济E.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2.关于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正确的结论有(BDE)A.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B.是属于社会主义体系的过渡性社会C.是属于资本主义体系的过渡性社会D.是一个既有社会主义因素又有非社会主义因素的过渡性社会E.是一个社会主义因素起决定作用,必然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社会3.我国对个体农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必须遵循的原则有(ABC)A.自愿互利B.典型示范C.国家帮助D.公司合营E.公司兼顾4.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为了(ACDE)A.确立社会主义生产关系B.健全社会主义上层建筑C.继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D.为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创造必要条件E.为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创造条件5.在农村合作化过程中,党和政府领导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主要形式有(BCD)A..临时农业生产互助组B.农业生产互助组C.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D.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E.全行业公私合营6.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经验主要有(ABC)A.用和平赎买的方法改造了资本主义工商业B.采取了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过渡的形式C.把对企业的改造和对资本家的改造结合起来,把资本家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D.对私人资本主义的赎买政策应始终坚持采取“四马分肥”E.采取了利用、限制、改造的政策7.建国初期,我党对资本主义经济采取的政策是(ABD)A.利用B.限制C.团结D.改造E.教育8.社会主义改造中出现的“四马分肥”中的“四马”是指(ABCD)A.国家所得税B.企业公积金C.资方红利D.工人福利费E.工人的工资10.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采取的国家资本主义的初级形式有(ABCE)A.计划订货B.统购包销C.经销代销D.租赁承包E.委托加工第五章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试题要求的)1.邓小平理论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是(D)A.什么是解放思想,怎样坚持解放思想B.什么是实事求是,怎样坚持实事求是C.什么是改革开放,怎样实施改革开放D.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2.邓小平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