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案 农业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案 农业
农业 教学目标:
1.了解农业是主要部门以及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 2.能够运用资料并联系实际,说明我国农业在地区分布上的差 异,理解农业分布出现差异的原因。 3.初步学会根据收集到的资料理解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重要性。 4.了解我国农业取得的成就、面临的挑战、发展对策及发展方
祝福您及家人身体健康、万事如意、阖家欢乐!祝福同学们快
C.玉米、荞麦、燕麦,一年三熟; D.玉米、小麦,一年两熟。
[学生讨论、交流]
[教师小结]
农业的地区差异不仅体现在水平方向上的差异,而且包括垂直方向上的差异。
这为山区的农业发展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例。各地区农业的发展要受自然条
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影响。只有因地制宜才能发展好我国的农业。
(知识拓展。激发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感情)
2
[出示板书] 2. 农业是支撑国民经济建设和发展的基础产业。 教学后记: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活动引入] 上节课我们重点学习了主要农业部门及农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
地位。那么,请同学们根据大屏幕上显示的中国地形图、中国气候图、中国
干湿地区分布图、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图,在发给你们的中国轮廓图上大
胆设计我国的 主要农业部门的发展地区。
祝福您及家人身体健康、万事如意、阖家欢乐!祝福同学们快乐成长,能够取得好成绩,为祖国奉献力量!祝福您及家人身体健康、万事如意、阖家欢乐!祝福同学们快乐成长,能够取得好成绩,为祖国奉献力量!
第一课时 讲授新课: [出示课件、提问] “情系‘三农’谋发展” 同学们,什么是“三农”问题? (通过提问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现实的 意识。) [资料展示] 2004 年 3 月 5 日,温家宝总理在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政 府工作报告》中说,解决农业、农村和农民的问题是我们全部工作的 重中之重。 [师生小结] “三农”问题是指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 [开放提问] 你能从我国的国情分析,造成“三农”问题的原因及解决 途径吗? (关注“三农”,体现“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 有用的地理”的理念;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承转] 农业问题是“三农”问题的首要问题。农业是人类赖以生 存的基础。你知道什么是农业?主要农业部门有哪些?农业在我国国
长江流域:江淮地区、太湖平原、鄱阳湖平原、洞庭湖平原、 江汉平原、成都平原
珠江流域:珠江三角洲 (记忆方法形成。) [教师提问] 你能分析一下三江平原、松嫩平原成为商品粮基地而华北平原没有 成为商品粮基地的原因吗? [学生讨论交流] 三江平原、松嫩平原:人少地多;华北平原:人口稠密。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师引申师生讨论] 粮食生产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头等大事。三江平原、鄱阳湖 平原、洞庭湖平原发展粮食生产的潜力巨大,为什么三江平原地区禁止开垦, 鄱阳湖平原、洞庭湖平原地区实行退耕还湖,你如何解释呢? (关注地理热点,坚强环境保护,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充分体现我国对生 态环境保护的重视。) [教师承转] 图片:无图栽培、现代化养牛场
[学生讨论、绘图、展示、评议]
(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动手能力、合作意识、探究意识、“因地
制宜发展农业的意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为理解农业地区
差异的原因奠定了基础。)[Leabharlann 师承转板书]二 农业的地区分布
[出示课件] 出示“中国农业的地区分布图“,请同学们对比并找出你设计合
理和不合理的地方,并做解释。
1
自备部分
民经济中的地位如何?这就是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的内容。 [出示板书]
第二节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一 农业与我们
[教师承转] 同学们,那么什么是农业呢?农业主要包括哪几个部门? [出示课件] 视频资料:主要农业部门。 [学生讨论] (直观了解农业,使抽象的变为具体 的。) [师生小结] 利用动物、植物等生物的生长发育规律,通过人工培育 来获得产品的农业产品的各部门,统称为农业。农业主要包括农、林、 牧、副、渔业五个部门。 [出示板书] 1.农业:农业(种植业)、林业、牧业、副业、渔业 [补充解释] 农业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农业仅只种植业,而 广义的农业按照劳动对象的不同,则可包括农业(种植业)、林业、 牧业、副业、渔业五个大部门。 副业是指分别以种植业、牧业、渔业、林业为主的农村,为搞活经济 而发展的辅助产业,因各地的条件不同而有很大的差异,在地区分布 上没有多少规律可循。 (深刻理解农业包括的各个部门。) [学生活动] P99 活动 1.2.。结合乡土地理说明农业与我们生活、工业 生产的密切联系。 (学生在资料收集、交流和展示的过程中,不仅对本节的有关内容有 了初步的了解,而且对能力的培养大有益处,同时获得成就感,激发 了学习的兴趣。) [师生小结] 农业为人们的生活提供农产品,为工业生产提供原料和消 费市场。 [教师承转] 可见,人们的生活,工业生产的原料和消费市场,都离不 开农业。下面是人们对农业地位的看法,你赞成哪一个说法?为什么? [出示课件] 人们对农业地位的看法。 ——我国人口这么多,粮食生产太重要了。 ——只有农村实现了现代化,才能说中国实现了现代化。 ——应把农业放在发展国民经济战略重点的首位。 [小组讨论交流](小组代表发表见解,其他学生质疑补充。引导学生 从不同的角度和高度看问题。) [教师小结] 从我国人口的角度来说,农业是解决人民温饱的基础;从 中国实现现代化来讲,农村实现现代化是瓶颈;对于国家决策者而言, 农业是发展国民经济的重中之重。正因为如此,农业是支撑国民经济 建设和发展的基础产业。
自备部分
5
[教师承转] 我国农业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还面临哪些方面的挑战?农业将 怎样发展?朝什么方向发展?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出示板书]
四 我国农业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1. 农业发展成就
[教师承转] 我国农业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还面临哪些方面的挑战?请同学 们在实物投影仪上展示收集到的资料。 (学生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不仅对本节知识有了初步的了解,而且培养了收 集资料解决问题的能力。) [出示课件] 补充资料展示我国农业面临的挑战:水土流失;乱占耕地(“圈地 运动”);旱涝灾害;我国人口增长图;水污染对渔业的影响;酸雨的破坏; 退耕还林、退耕还湖、退耕还牧;国土资源部关于耕地减少的公告;超载放牧; 滥垦滥伐等。 (培养学生获取信息,说明地理问题的能力。) [出示板书] 2.我国农业面临的挑战
(通过对比完善自己的知识,也进一步明确影响农业分布的因素。)
[开放式提问、角色扮演] 学生根据“中国农业的地区分布图”展示从图中获
取的信息。
(学会提出问题,从地图上获取信息能力的培养。)
[教师承转] 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主要表现为东部与西部、南方与北方的差异。
你能用列表比较的方法比较东部地区南北方农业分布的地区差异吗?
(知识巩固,方法形成。)
教学后记 :
第三课时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需。我国农业经过 50 多年的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就。结合 P106 活动 1,说说我国农业的发展成就。 (培养学生将数据转化成统计图的能力,加深学生对我国改革开放的农业迅速 发展状况的认识。) [学生回答] 主要农产品的产量位居世界前列,粮食等主要农产品实现了长期短 缺到总量基本平衡、丰年有余的历史性转变。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体会、感想。
(知识巩固,方法形成。)
[学生思考]下列四个地区从事的农业生产活动,你能解释当地从事的农业生
产活动的原因吗?
A .大小兴安岭 B.华北平原 C.内蒙古高原 D.洞庭湖沿岸
[学生讨论交流] A——林业——山地、湿润
B——种植业——平原、水热条件较好
C——畜牧业——高原、降水少
[小组讨论、展示、评议、完善]
耕地类型 作物熟制 主要农作物 差异原因分
析
北方 东北 [来
[来源:学|科|网 Z|X|X|K][来源:]
3
自备部分
源:]
华北
分界线
南方
(教师尽量引导学生将原因的分析结合到中国的地形、气候、河流、资源的
已学知识上,加强学生对前后知识的联系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地理问题的能
动 3。
[出示课件] P104 活动 3。
(创设情境,密切联系实际,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学生讨论交流小结]
4
B——种植蔬菜、花卉,发展肉、乳、禽、蛋生产——离城市较近; C——种植小麦、水稻、玉米——离城市较远。 [出示板书] 2. 社会经济条件
(1)与城市的距离 [教师承转引申] 与城市的距离是发展农业需要充分考虑的社会经济条件的影 响因素之一。联系实际(如家乡农业结构的调整),影响农业生产的社会经 济条件还有哪些?你能举例说明吗? (密切联系生产实际,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师 小结提问] 农业生产的因地制宜的发展,主要考虑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 条件的影响。你能说一下二者之间的关系吗? (深刻理解影响农业因地制宜发展的因素。) [教师承转] 农业发展要因地制宜。你能从报纸、杂志、电视、互联网收集一 些关于因地制宜和 不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生产的事例吗?你能 分析其成功之处 和失误的地方吗?如果是反例,你能提出一些合理化的建议吗? [学生活动] 学生在实物投影仪上展示收 集的资料。 (从正反两方面加深对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重要性的认识。) [教师小结] 人类既可以对不 利的环境进行改造,使之朝着有利的方向发展, 同时不合理的行为也可能使得有利的环 境变得不利。人类的生产活动一定要 符合自然规律,这样才可能持续地发展下去。 (加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体会、感想。
人口增加、耕地减少、水土 流失、自然灾害、环境污染 [教师承转] 面对农业面临的严峻挑战,发展对策是什么?为什么?你有哪些更 好的办法吗? [学生讨论] [出示板书] 3. 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