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13课《东汉的兴亡》的说课稿.

第13课《东汉的兴亡》的说课稿.

第13课《东汉的兴亡》说课稿
罗甸县民族中学安丽
《东汉的兴亡》这篇课文是在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统一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13课。

该课在单元中第三篇,由秦的统一局面发展到西汉的大一统局面,由于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发展的规律,在刘秀夺取天下,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一统以后再次繁荣。

但这个王朝又是中国由统一到大分裂的一个过渡期,所以学生学习该课时东汉兴亡是一个重点内容。

东汉后期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导致东汉由盛而衰的。

因此该课内容是第三单元与第四单元内容之间的承上启下的一部分,因此是很重要的一节。

课程标准上对学生学习的目标是这样确定的:了解东汉的建立,知道东汉外戚、宦官专权造成的社会动荡。

在第三单元的“教学建议”中提出可以引导七年级学生学会读图,通过读图,从一些插图中了解相应信息,以增强学生对古代历史内容更加直观的感受,从而加强学生初学的感性认识,为进一步学习奠定基础。

因此该课课程目标的首先要能在一个课时的教学中完成这两项基本任务。

基于课标的要求,该课的课程目标可以确定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知识与能力
1.知识识记
刘秀建立东汉,光武中兴;衰亡的表现。

2.能力培养
(1)通过引导学生对东汉盛衰分析、思考,培养学生对历史现象、历史问题初步的分析、归纳和反思能力。

(2)通过学生阅读表格、插图、文字等材料,归纳或描述材料内容等,培养学生观察、想像和描述的能力。

3.情感教育与价值观
通过对“光武中兴”和东汉衰败现象的了解,认识到中国古代社会盛衰的基本规律。

联系现实生活,意识到从历史中汲取智慧的批判和反思意识。

结合课程标准和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本课的重点就是“光武中兴”、“宦官、外戚专权”导致的东汉衰败。

在教学过程中,主要以老师的讲述法、发现教学法为主要的教学手段;结合学生的自读课文,加强对课文内容的感知与理解,以解决问题为目标;通过多媒体的展示,增强学生学习的直观感受,提高教学的效果。

教学过程的设计主要有以下几个环节:
1、导入:视频和文字导入;
2、新课传授:先让学生自读课文,后老师提问,通过师生的互动
了解光武中兴、东汉衰败的主要表现;以拓展思考的方式使本
课学习能联系现实生活。

难点突破上外戚和宦官专权导致东汉
后期社会动荡。

3、黄巾大起义,这部分学生自学完成,我做简单的介绍,主要要
掌握起义爆发的原因,经过和影响。

4、最后,分析文景之治和光武中兴出现的共同原因。

培养学生运
用比较的方法来解读历史。

最后由答案来得出启示。

5、小结
回顾总结本节所学知识。

课堂小结也是可以让学生来进行的,这样可以更好了解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所学习的程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