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技术经济学考试重点(整理版)2

技术经济学考试重点(整理版)2

技术经济学:研究技术与经济的相互影响与相互作用,寻找技术与经济的最佳技术结合的应用性科学1、技术的概念:1)狭义:①人们从事某种活动的技能,是知识与经验的集中体现。

②劳动工具的总称,如企业的装备水平等,其代表性很强(代表了生产力的发展水平)2)广义:是指人类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力。

它的具体内容包括劳动工具、劳动对象以及具有一定经验、知识和技能的劳动者,即生产力的三要素。

但是技术并非三要素的简单相加,而是三者的相互渗透和有机结合成的整体。

(劳动手段与知识的总和)2、经济的涵义:节约和效益的意思1)“经邦济世”,“经国济民”,治理国家的意思2)是指社会生产关系的总和,是社会上层建筑赖以建立的基础。

比如经济结构、经济基础中的经济就是这一种含义;3)是指社会生产和再生产的全过程,它包括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的全过程;也就是国民经济或国民经济中的部门经济。

比如工业经济、农业经济中的经济的含义;4)是指节约。

这里的节约主要是指资源利用的合理性问题,如合理利用时间、充分利用原材料等。

技术经济中的经济主要是指节约。

在生产过程中劳动的占有量和劳动消耗量的节约。

即通常我们所说的,这样做比较经济,这种经济主要指节约或低成本、高的收益。

3、技术与经济的关系;1)是人类社会进行再生产活动不可缺少的两个方面。

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相互制约。

2)技术与经济之间的关系,既有统一的方面,也有矛盾的方面统一的方面:①技术的发展会带来经济效益的提高,技术不断发展的过程也就是其经济效益不断提高的过程。

技术进步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和手段;经济发展是技术进步的物质基础和动力。

②一般地,是否是先进技术取决于它是否有较高的经济效果3)矛盾的方面,在一定的条件下,技术和经济又是相互矛盾、相互对立的。

比如,有的技术本来是先进的,但是在某些地区、某种条件下采用时经济效益并不好;由于社会经济条件的制约,条件不同,有些先进技术也不易采用等等。

4)总之。

技术和经济的关系是辩证的,是处于不断地发展变化中的,任何技术的应用,都应以提高经济效益为前提,要因地、因时处理好技术和经济之间的关系。

4、技术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对象:技术项目的经济性三要素:技术、经济、计量5、技术经济学的学科特点•综合性与系统性•实用性•定量性•比较选优性•预见性6、技术经济学研究内容:理论、方法、应用(1)学科本身的基本理论、原理和方法(2)应用。

不同技术项目(方案)的经济效果与社会效果(技术活动的经济投资决策与分析)核心基本理论:经济效果原理第二章:技术经济分析的基本原理与基本要素1、经济效果原理:经济效果(益)的概念、表达式概念:所谓经济效益(效果),就是指人们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进行的经济活动中所取得的劳动成果与劳动耗费的比较。

或者说经济效益是经济活动中产出与投入的比较。

表达式经济效益(效果)的表达式通常可有三种类型。

(一)比率表示法(投入)劳动劳动成果(产出)经济效果耗费=如:劳动生产率和单位产品原材料、燃料、动力消耗水平(二)差额表示法劳动耗费劳动成果经济效果-=如:利润额、利税额、国民收入、净现值等(三)百分率表示法(差额—比值表示法)100%劳动耗费劳动耗费-劳动成果经济效果⨯=如:投资利润率2、经济效益的评价标准;评价的原则可行标准:生产活动中所创造的价值必须大于所投入的劳动价值,即产出大于投入,且经济效益越大越好最大化标准): 有一组方案经济效益最大化劳动耗费(投入)劳动成果(产出)经济效果=≥1 并且→max 经济效果=劳动成果—劳动耗费 ≥0 并且→max技术经济效益评价的原则:(三个结合)3、技术经济的可比性原理:满足需求的可比、满足耗费的可比、满足价格的可比、满足时间的可比4、技术经济分析的基本要素:重点掌握(1)投资的构成和投资的估算方法投资的构成(建设项目):建设项目总投资:建设投资和流动资产投资建设投资:包括固定资产投资、无形资产、递延资产、建设期利息,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

(也称为非流动资产投资)。

估算方法:固定资产投资估算和流动资产投资估算固定资产投资估算:(1)概略估算:规模指数法、单位生产能力法、工程系数法(2)详细估算:建筑工程费、安装工程费、设备及工器具购置费、工程建设其他费用、预备费、建设期借款利息流动资产投资估算:(1)概略估算(类比估算法、扩大指标估算法)固定资产比例法、产值资金率法、按经营成本的一定比例估算、按单位产量占用流动资金的比例估算。

(2)详细估算:分别计算现金、应收及预付款和存货(原材料、在产品、产成品、包装物、低质易耗品)(2)成本:经营成本:经营成本是指项目从总成本中扣除折旧费、维简费、摊销费和利息支出以后的成本。

也就是实际发生了现金支出的费用。

经营成本=总成本费用-折旧费-(维简费)-摊销费-利息支出机会成本:将资源用于某种用途而放弃其他用途所付出的代价。

沉没成本:过去已经支出而现在无法得到补偿的成本,即与目前决策无关或影响较小可以不予考虑的成本。

边际成本:是指企业多生产一单位产量所产生的成本的增加额。

变动成本:是指其总额随着产量的变化而变化,产量增加,变动成本也增加。

特点:总量随产量增加而增加;单位产品的变动成本固定不变。

固定成本:是指成本的总额不随着产量的变化而变化,在设计生产能力范围内生产,其固定成本总额固定不变。

特点:总额不变;单位产品固定成本随产量的增加而减少。

第三章:资金时间价值及其等值计算一、现金流量的概念就是指一项特定的经济系统在一定时期内(年、半年、季等)现金流入或现金流出以及流入与流出数量的代数和。

流入系统的现金称现金流入(CI);流出系统的现金称现金流出(CO);同一时点上现金流入与流出之差称净现金流量(CI-CO)。

二、现金流量的构成1、固定资产投资及其借款利息2、流动资金投资3、经营成本4、销售收入5、税金6、固定资产净残值7、回收的流动资金三、资金的时间价值的含义资金的时间价值,是指资金在生产或流通领域不断运动,随时间的推移而产生的价值增值。

四、资金的时间价值的衡量尺度(一)绝对尺度衡量资金时间价值的绝对尺度包括利息和净收益。

(二)相对尺度衡量资金时间价值的相对尺度包括利率(利息率)和收益率。

利息:放弃资金使用权所取得的报酬或占用资金所付出的代价,亦称子金。

利率:单位本金在单位时间(一个计息周期)内产生的利息。

有年、月、日利率等。

利率=利息/本金五、资金时间价值的计算方法(一)单利计息1、概念单利计息是指仅以本金为基数计算利息,即利息不再生利息。

2、单利计息公式:F=P *(1+i n)I=P*i*n例:借款200元,借期5年,每年单利计息,利率7%,第五年末应还的本利共多少元)解:270(5)7%200(1n)i P(1F =⨯+=⨯+=(二)复利计息1、概念复利计息是指以本金与先前周期的累计利息之和为基数计算利息。

2、复利计息公式:F=P (1+i) n I=P (1+i) n – P由于复利考虑了利息再生利息,同一笔借款,在i 和n 相同的情况下,用复利计算出的利息金额比用单利计算出的大。

在技术经济分析中若不另加说明,均按复利计息。

复利计息又可分间断复利和连续复利。

2、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的关系设名义利率为r ,一年中计息次数为m 次,则每个计息期的利率为r/m ,则一年之后的本利和为F=P(1+r/m)m利息为:I=F-P=P(1+r/m)m-P这时年实际利率i 为1)1()1(-+=-+=-=m m m r P P mr P P P F i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的关系:m=1,i=rm>1,i>r3、连续复利实际利率公式按瞬时计息的方式计息称连续复利m→∞次时的实际利率11111)1(lim lim -=-⎪⎪⎭⎫ ⎝⎛+=-+=⨯∞→∞→r r r m r m m m m e m r i 连六、资金等值的概念资金等值计算:把一个时点的资金额换算成另一时点的等值金额的过程。

七、影响资金等值计算的三因素:资金额的大小、利率、资金发生的时间。

其计算公式: F=P (1+i) n 0 P F(1+i) n 称为一次支付的终值系数,通常用(F/P ,i ,n )来表示。

所以计算未来值的公式可简写为: F=P(F/P ,i ,n)F=1000(F/P,6%,4)+2000(F/P,6%,3)=1000(1+4+2000(1+3=万元。

2、一次支付现值公式这个公式经济含义:如果想在未来的第n 期期末一次收入F 元,在利率为i 的复利计息条件下,现在应一次投入本金(现值)P 是多少已知F ,i ,n ,求现值P ,则由公式F=P(1+i)n 可得: n i F P )1(1+= 这是一次支付未来值公式的逆运算, n i )1(1+ 叫做一次支付现值系数,通常用(P/F ,i ,n )来表示,所以现值公式还可表示为P=F (P/F ,i ,n )二、等额支付类型属于多次支付类型,多次支付指资金流入、流出不是一次全部发生,而是在不同时刻多次发生。

现金流量的大小可以是不等的,也可以是相等的。

若现金流量序列是连续的,且数额相等,则称等额系列现金流量。

等额支付是一种特殊的多次支付。

1、等额支付终值公式(年金终值公式)这个公式的经济含义是:如果在每期期末等额支付现金流量A ,按利率i 复利计息,则第n 期期末的本利和F 为多少也就是已知A 、i 、n ,求F 。

2、等额分付偿债基金公式等额分付偿债基金公式是等额分付终值公式的逆运算,可从:i i A F n 1)1(-+=中推导,得到:),,/(1)1(n i F A F i i F A n =-+=i/[(1+i)n-1]为偿债基金系数。

用符号(A/F,i,n )表示。

它用来计算为了在若干年后得到一项未来资金F ,每年年末必须储蓄的若干资金A 。

3、等额分付现值公式这个公式的经济含义是:如果在年利率(或收益率)为i 的情况 下,希望在今后几年内,每年年末取得等额的收益A ,那么现在必须投入多少资金即:已知A ,i ,n ,求P 。

可利用下列两个公式推导得出:P=i i A F n 1)1(-+=n i F P )1(1+=4n 期等额回收,那么每次应回收多少,才能连本带利全部回收即已知P ,i ,n ,求A 。

等额分付资本回收公式是等额分付现值公式的逆运算。

其计算公式可由n n i i i A P )1(1)1(+-+=直接导出,得:),,/(1)1()1(n i P A P i i i P A n n =-++=i(1+i)n/[(1+i)n-1]称为资金回收系数,记为(A/P,i,n )。

第四章:经济效果评价指标与方法1、评价指标的构成:时间型、价值型、效率型;评价指标的分类:静态评价指标和动态评价指标;评价方法:静态评价方法:是不考虑资金时间因素的静态评价方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