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盖板涵首件工程施工总结

盖板涵首件工程施工总结

目录一、工程概况 (2)二、施工人员与机械配置 (2)三、质量保证体系 (3)四、涵洞工程施工工艺框图及施工工艺 (3)五、质量控制措施 (5)六、施工记录 (5)七、施工进度情况 (5)八、施工安全及文明施工 (6)九、施工工艺总结 (9)十、施工的体会、经验以及教训 (9)十一、技术参数指标、总结 (10)十二、涵洞施工总结 (11)十三、首件工程成果的推广和应用 (11)盖板涵首件工程施工总结一、工程概况广东省龙川至怀集高速公路TJ21合同段由湖北省路桥集团有限公司承建,起讫桩号K175+184.147~K183+100,全长7.9158Km,起于英德市桥头镇许屋村,经过桥头镇头围村、巷尾村、竹子坑、邓屋村、赖屋村、下河村、止于桥头镇五石村。

本标段共有钢筋砼盖板涵21道。

盖板涵按设计功能不同,跨径分为2m和4m二种结构类型。

本标段以K180+680(1-4*3m)钢筋砼盖板涵为首件施工,涵长28.91m,整体式基础,盖板填土高度约1.2m,进出口型式为八字墙。

二、施工人员与机械配置2技术工人8模板工6已到位9钢筋工10已到位10混凝土工4已到位11电工1已到位12小工5已到位三、质量保证体系(一)、质量自检系统成立以项目经理为组长,项目总工程师为副组长的质量管理组织机构,项目经理部设质检工程师具体实施该项工作,施工队设专职质检员,各施工班组设兼职质检员。

组长:由项目经理任质量管理小组组长,对质量工作负领导责任;负责主持质量工作会议;组织质量检查,开展创优活动,行使质量一票否决权;严格执行质量奖惩规定,对质量问题,组织分析原因和落实措施;推行全面质量管理。

副组长:配合项目经理抓好本合同段的施工质量管理工作,督促安全质量部制定行之有效的质量管理措施,并贯彻落实。

质量管理部:落实质量管理领导小组的各项指令,制定切实可行的质量管理措施,对施工队的工程质量进行检查、指导。

施工队:负责各自管段范围内施工项目的质量管理与质量创优工作,保证分项、分部工程施工质量,确保质量目标的实现。

专(兼)职质检员:负责施工的各工序质量检查,定期向上一级质检部门汇报,协助落实各项保障质量的规章制度,消灭施工中的质量隐患。

(二)、质量保证措施项目经理部设专职的质量管理部,负责本合同段工程的全部质量管理工作。

建立纵成线、横成网的严密工程质量组织与管理体系。

按项目经理部、施工队、工班分工负责,层层落实。

在项目经理和总工程师的领导下,由专职质检工程师组成质量管理部负责质量管理工作。

各施工队设专职质检员,各工班设兼职质检员。

质量管理部每月组织二次质量检查,每月由总工程师组织一次质量大检查,召开一次工程质量总结分析会。

施工队每天进行中间检查及竣工质量检查并评出质量等级。

(三)、实施情况坚持“三检制”,自检合格后,专职质检员进行全面检查验收。

然后由质检工程师请监理工程师验收签认。

四、涵洞工程施工工艺框图及施工工艺(一)、涵洞施工工艺框图(二)、涵洞施工方案1、测量放样及基坑开挖基坑开挖范围为:底部为基础净尺寸每侧加0.5m工作宽度,上口为底部开挖对应边加H×M(H为开挖深度,M为坡率,土边坡采用0.75~1坡率)。

土质基坑采用挖掘机配合人工开挖。

开挖过程中,须加强排水,不使基坑泡水。

开挖至距基底20cm时,由人工清理至设计标高。

开挖的土方应堆放在基坑开挖线1m以外或运至指定位置堆放。

开挖完成后,各项指标经监理工程师检查符合要求即可进行基础换填施工,并设立安全警示牌。

浇筑垫层砼。

基坑开挖示意图2、钢筋加工和安装钢筋加工在加工厂集中制作,钢筋加工前进行调直,再按设计图纸要求的级别、直径、长度、弯折型式逐根或分批加工并编号。

钢筋骨架按设计图纸正确绑扎,并在模板内准确定位,为保证钢筋适当厚度的保护层,采用垫块衬垫。

基础钢筋采用支撑筋固定牢固,墙身加强筋在基础施工时固定牢固,再进行基础混凝土施工;基础与墙身连接筋按照设计预埋准确。

墙身施工时,墙身钢筋按设计要求绑扎好水平筋,并固定牢固。

3、模板处理将钢模板表面全部整平,用磨光机磨光,再涂刷脱模剂,每次等脱模剂完全干燥后再刷第二遍后使用。

4、模板安装涵洞基础采用1*1.2m钢模,台身模板安装采用1.5*1.2m平模,螺栓连接,钢管横撑控制模内尺寸,钢管与十字扣件组成排架固定模板,构成刚性模板系统。

浇筑在混凝土中的拉杆,应按拉杆拔出或不拔出的要求,采取相应的措施。

模板安装时采用测平、拉线、吊垂线、靠尺检查等测量放线手段,保证模板大面平整、棱线平顺垂直、尺寸位置准确、夹卡牢固、支撑稳定、浇筑过程中不跑模、不变形。

浇筑混凝土时,若发现模板有超过允许偏差变形值的可能时,应及时纠正。

模板在安装过程中,设置防倾覆设施。

为防止失水漏浆,在垂直连接模板接缝中夹入胶带,平面连接模板接缝处粘贴海绵封条,保证在震捣过程中,板缝无渗漏。

5、混凝土拌和与运输根据现场砂、石料的实测含水量确定施工配合比,确定的配合比未经试验检测工程师允许不得随意变更。

混凝土配制采用集中搅拌站生产,用砼搅拌运输车运至现场,将每盘原材料的配料精度控制在2%以内,以保证混凝土的质量,随时检查混凝土的坍落度,严格控制水灰比。

混凝土运输到浇筑地点时应仍保持均匀性和规定的坍落度。

运距较远的混凝土运至浇筑地点后应在罐车内再次搅拌1~2分钟后,再进行混凝土施工。

严禁使用不合格的混凝土进行施工。

6、混凝土浇筑与振捣混凝土浇筑前先清除模内泥灰杂物,当地基干燥时,先洒水湿润,然后进行水平分层浇筑,混凝土浇筑时,采用插入式振捣器振捣,振捣不能漏振和过振。

混凝土浇筑应按一定的厚度、顺序和方向分层浇筑,应在下层混凝土初凝或能重塑前浇筑完成上层混凝土。

混凝土分层浇筑厚度不宜超过30㎝。

浇筑应连续进行,如因故必须间断时,其间断时间应小于前层混凝土的初凝时间或能重塑的时间。

混凝土浇筑过程中要随机取样并按技术规范要求的规格和数量浇筑试块,按时脱模养生并标记编号,到达规定龄期及时送试验室试压。

墙身施工时,为防止混凝土离析,使用汽车吊吊料斗加串筒入模。

7、拆模与养生浇筑完成后,应在初凝后尽快覆盖和洒水养护,覆盖时不得损伤或污染混凝土的表面,混凝土在有模板覆盖时,应在养护期间经常使模板保持湿润。

养护标准以经常保持混凝土表面湿润为主,养护天数不少于14天。

模板拆除:模板拆除应遵循先支后拆,后支先拆的顺序,拆时严禁抛扔。

模板、支架拆除后,应维修整理,分类妥善存放。

五、质量控制措施(一)、工程材料控制措施采购的工程原材料和成品材料(包括构件、成品、半成品),建立进场前检查验收和取样送检制度,杜绝不合格材料进入现场。

水泥、钢材等其它外购材料必须出厂证、合格证、检验证齐全,进场后按规定抽检,合格后使用。

地方材料先调查料源,取样试验,试验合格经监理工程师认可后进料。

拌合站设专业技术人员收料,不合格的材料拒收。

施工过程中若发现不合格材料及时清出现场。

(二)、施工操作控制措施施工操作者具有相应的操作技能,特别是重点部位工程以及专业性很强的工种,操作者具有相应工种岗位的实践技能,做到考核合格、持证上岗。

施工操作中,坚持“三检”制度,即自检、互检、交接检;所有工序坚持样板制;牢固树立“上道工序为下道工序服务”和“下道工序就是用户”的思想。

按已明确的质量责任制检查落实实施情况,促进操作者提高自我控制质量意识。

整个施工过程中,做到施工操作程序化、标准化、规范化,贯彻工前有交底、工中有检查、工后有验收的“一条龙”操作管理方法,确保施工质量。

(三)、处理质量和进度关系措施实施工程项目施工与管理过程中,正确处理质与量的关系。

坚持好中求快,好中求省,严格按标准、规范和设计要求组织、指导施工。

六、施工记录2015年12月19日现场质检工程师、现场监理工程师进行了第一节墙身模板检验工作,并通知拌和站人员做好拌和混凝土施工准备,通知试验人员填写施工配料单。

检验合格并通知拌和站开始拌制混凝土,于12:00混凝土进入现场,开始混凝土施工,混凝土施工于16:00结束,方量30m³。

七、施工进度情况K180+680涵洞于2015年12月9日开始进行施工。

1、基坑施工:2015年12月9日2、基础第一节:2015年12月12日:13:00-15:003、首节墙身:2015年12月19日:12:00-16:00八、施工安全及文明施工(一)、施工安全为确保施工作业安全,加强安全教育,提高广大职工的安全意识和防范安全事故的能力;及时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消除事故隐患;建立高效精干的安全组织机构,制定切实可行的安全技术措施,在施工中严格执行;及时解决施工中的安全问题,以确保实现安全目标,创建安全生产标准化工地。

建立健全安全奖罚制度,发现违反安全施工程序,不按规范、规程施工,各级安检人员有权制止,必要时向主管领导提出进行安全施工的激励约束机制。

项目经理部和各施工队均制定详细的奖惩方法。

在认真贯彻执行施工组织设计的同时,加强工程施工技术的安全管理,坚决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坚决执行质量与安全检查制度,严格遵守国家有关部门及重庆市颁布实行的有关安全生产、劳动保护的法规和技术标准,做好施工技术交底工作,进行技术、质量、安全教育,制定安全制度和安全保证措施,确保人员和机械设备的安全。

A、安全生产管理制度1、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各级领导、各职能部门、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及操作人员均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劳动保护政策、法令、法规和上级指示、决议,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各级单位第一管理者为本级第一责任人,逐级签订施工安全承包合同,确保万无一失。

各级领导认识到位、管理到位、责任到位,对其职责范围内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负责。

明确规定各职能部门、各级人员在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中所承担的职责和权限,形成一个“人人讲安全、事事为安全、时时想安全、处处要安全”的良好施工氛围。

2、建立、健全持证上岗制度安全员、质量员、试验员等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所有特殊工种操作工人均佩带胸牌、持证上岗。

胸牌贴有本人照片并标明单位、姓名、编号、岗位职务。

3、明确安全生产目标开工前,明确安全生产目标,并相应制定分阶段、分项安全生产目标及安全措施,确保工程总体安全生产目标的实现。

4、建立、健全安全检查制度建立、健全定期检查与不定期抽查相结合的安全检查制度,查安全隐患、查事故苗头,消除不安全因素。

通过安全检查,增强广大干部职工的安全意识,促进企业劳动保护和安全生产方针、政策、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解决安全生产上存在的问题。

(1)安全检查组织成立以项目经理为首的安全生产管理领导小组,建立、健全安全检查制度,有目的、有计划、有整改、有处理、有总结地进行检查。

项目总工程师带领安全环保部每旬组织一次安全检查。

项目经理每月组织一次安全检查,召开一次安全生产总结分析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