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药药的处方及方解

中药药的处方及方解


病机分析
头目昏重, 或痛或 胸胁胀痛,乳 眩晕,午后潮热,颊 房痛,腹疼痛 赤,盗汗,口燥咽干
血虚
上不得条达 肝燥
下不得疏泄
肝郁 化火化风,肝血更虚
心失所养, 故心悸,心烦
伤及脾胃,减食 嗜卧,脐腹胀痛
劳倦伤脾
脾胃气虚
饮食减少,脘腹胀闷 身重嗜睡 肢体疼痛
肺燥而咳嗽
化源不足,营卫 气血俱少,既可 使血更虚,又可 使肺气不足,还 可生痰
候适应面过宽; • 4、选药欠妥当:乱用作用峻烈之品或作用不
确切的药; • 5、药量不合理:病重药轻或病轻药重; • 6、毒副作用大: • 7、药味过多: • 8、重复现有处方:
五、资料20的书写要求
• 1、处方; • 2、本方所主的病、证; • 3、本方所主治的病、证的病因病机; • 4、方解、分析功能主治,君、臣、佐、
2、中药新药组方的原则── 君、臣、佐、使
• 君、臣、佐、使原被称为方剂的组成原则,也曾被改为 主、辅、佐、使。其实只是方药组成配伍的一种规则, 或者说是一种模式。
• 《黄帝内经》最早提出这一原则,并作了解释。在《素 问至真要大论》中指出:“ 主病之为君,佐君之为臣, 应臣之为使。”元代李东垣进一步指出“ 主病之君,兼 见何病,则以佐使药分治之,此制方之要也”。“君药 份量最多,臣药次之,佐使药又次之,不可令臣过于君。 君臣有序,相与宣摄,是可以御邪治病也。”。明代何 柏斋又提出:“ 大抵药之治病,各其所主。主治者,君 也。辅治者,臣也。与君药相反而相助者,佐也。”此 外,金人张洁古也有“ 力大者为君”之说。
血失所统
• 肝藏血而主筋,开窍于目,上至颠顶, 中行胸胁,下至少腹而络阴器,与冲、 任二脉至为密切。
• 脾运化水谷精微,为气血营行生化之源, 主肌肉、四肢,与带脉至为密切,而带 脉药束诸经脉,故统摄血行而与月经、 带下关系密切。
处方分析
君药
当 归: 功 能 补 血 而 养 心 益 肝 。 其 芳 香 之 气 能 行 血 中 之 气 , 解肝郁而醒脾。其质多油而润,可通便。为治疗血 虚肝郁而脾虚之首选药。但其性温,故须同白芍相 配
白 芍: 功 能 养 血 敛 阴 , 柔 肝 益 脾 , 舒 挛 止 痛 。 其 性 微 寒 , 以制当归之温
养血舒肝
而健脾, 为调月经 之要药
柴 胡: 透 邪 除 热 , 舒 肝 解 郁 , 但 其 性 升 散 , 与 肝 燥 化


臣药
不宜,故在予当归养血的同时,用少量以助解郁, 而无升阳伤阴之弊。
中药新药的处方及方解
一、方剂的定义
• 方剂:指对主治病证进行审证求因,决定 治法后,选择合理的中药,按照君臣佐使 的规则,通过合理配伍并酌定药量而成的。 同时还应写明剂量、剂型和服用方法,以 及需要注意的事项,如果有特殊禁忌的问 题,也必须一并写明。
二、组方原则
• 1、中药组方的理论基础──辩证论治 《新药审批办法》指出中药新药的研制必须
• 根据历代方剂的分析,君、臣、佐、使解 释如下:
• 君药:针对主病或主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 药物,是方剂中不可缺少的主要药物,其 用量也是该药常规用量的大量,甚至超过 常用量。
• 臣药:①辅助君药治疗主病或主证的重要 药物;②对兼病或兼证起主要作用的药物。
• 佐药:①佐助药,即配合君药或臣药以 加强疗效的药物,或直接治疗次要症状 的药物,但在本方中的作用次于臣药; ②佐制药,即用以消除、减弱君、臣药 的毒性或峻烈之性,而又能起到相反相 成作用的药物;③反佐药,用于因病势 拒药而与君、臣药性味相反、而又能在 治疗中起相成作用的药物。在病情复杂 时须寒热并用,攻补兼施,散敛同配, 辛开苦降不同。如温热剂中加入少量寒 凉药,或于寒凉剂中加入少量温热药以 【处方】当归 100g 白芍 100g 柴
胡 100g 白术(炒)100g 白茯苓 100g 甘草(蜜炙)80g 薄荷20g 生姜 100g • 【功能主治】疏肝健脾,养血调经。用 于肝气不舒,胸胁胀痛,头晕目眩,食 欲减退,月经不调。
营气 卫血 虚虚 而而 不有 和热 寒月 热经 往不 来调
薄 荷: 味 辛 、 性 凉 , 入 肺 经 , 散 风 热 以 解 表 , 入 肝 经 , 泄 肝 热 而熄风定眩,此处取其入肝,但其散泄,故只用少许。

白 术: 功 能 健 脾 益 气 , 增 强 运 化 功 能 , 化 湿 利 ?固 表 止 汗 。
白 茯 苓: 功 能 补 益 心 脾 之 气 , 渗 湿 利 水 兼 可 安 神 , 同 白 术 相配使湿去脾健。
佐使药
甘 草: 甘 温 益 气 同 苓 、 术 , 共 成 益 气 健 脾 之 功 ; 同 白 芍 缓 急止痛,是为佐药。又能调和诸药,是为使药。
• 使药:①引经药,即利用具有归经特点以 引导方中诸药直达病所的药物;②调和药, 即具有调和方中诸药作用的药物;③方中 最次要的药物,加入方中可使功效更平和, 减去也不影响方剂疗效,所谓“ 役使之 品”。
• 上面君、臣、佐、使的意义是概括组方中 的药物作用主次,应着重领会其精神。在 实际应用中,每一个方剂中药物的多少, 完全取决于病情和治法的需要,可多可少, 不仅不必要求君臣佐使俱全,也不要求臣 佐使药俱全。如君药常具引经作用,就不 必再另加引经药;君臣既无毒,作用也不 猛烈,就不必用佐制药。
• 总而言之,方药不可无君药,也不可君药 多于臣药。
三、合理的组方
• 1、符合组方原则; • 2、治法明确; • 3、方证合拍; • 4、选药恰当; • 5、药量合理; • 6、毒副作用小; • 7、临床疗效好。
四、组方常见问题
• 1、违反组方原则:君、臣、佐、使分析错误; • 2、治法不正确:违背中医理论; • 3、方证不一致:所主证候或分析错误,或证
在中医理论指导下进行。辩证论治是中医理论的 核心内容之一,所以中药新药的组方是以辩证论 治为基本理论基础的。即“ 法以证立,方从法 出”。和临床处方的过程相反,新药的研制过程 是“由方而法,由法而证”的逆过程,推导这一 逆过程的原则就是辩证论治。辩证是关键环节, 中药新药的研制针对中医证,固然要辩证,就是 针对中医病或西医病,也都离不开辩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