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成都市技术创新项目撰写参考模板,项目撰写
成都市技术创新项目撰写参考模板,项目撰写
经济效益:预计2020年实现总销售收入1000万元,净利润80万元,2021年总销售收入1200万元,净利润100万元;2022年总销售收入1500万元,净利润150万元。
2020年底实现量产后,企业总人数达到70人,企业年销售额达到1000万元,当年实现税收60万元。
社会效益:本项目的研发成功,必将大大提高我国水污染防治的效率和成功率,为我国环境检测技术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项目技术推广将会使资源配置发生变化,从而导致产业结构发生变化,作为水污染防治的前端技术,将对中下游产业链产生积极有效的影响。随着公司研发的不断推进,将带动国内相关企业对本行业的技术升级带来新的发展方向,促进行业技术的升级、进步。行业的发展也带动了水质治理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同时带动更多剩余劳动力的就业,对社会起到和谐稳定作用。公司的发展壮大,也给地方财税增收尽绵薄之力。
公司目前积累了14年职业病防治经验,形成职业卫生和放射卫生专业设备固定资产400万元;目前覆盖全川市场,并有周边省市职业卫生和放射卫生服务经验,面向全国,市场前景广阔,能力储备完整;历史积淀雄厚,技术全川领先;我公司运作规范,财务状况良好,模范遵守国家财务、税收规范,连续于2016、2017被国家税务局评定为A级纳税企业;我公司重合同守信誉,是四川省政府采购指南编委会、四川招投标网命名的“四川政府采购诚信服务商”;同时我公司科研能力强,能够结合实际工作解决具体放射卫生问题,是2018年度国家科技中小型企业,2018年成都市中小企业成长工程培育企业。
5、项目计划进度
2019年1月——2019年3月:项目调研与立项准备
完成市场和用户需求调研,确定项目研发方向;完成项目立项报告,确定人员安排和任务分配,以及研发设备准备;制定需求文档。
2019年4月——2019年12月:完成整体方案设计,软件的设计、测试运行及需求完善
根据需求文档进行检测原理设计、设备选型设计和软件开发,并同时进行试运行;根据试运行情况及用户需求,进一步完善系统性能及指标。
公司放射卫生服务业务覆盖全川市场,并有周边省市服务经验。这将对公司软件开发提供大量有效的服务数据,是对于产品数据库实现覆盖全川放射卫生工作场目标的根本保证。
4、项目预期目标(含技术、成果和经济社会效益指标,限1000字内)
技术预期目标:
成果预期目标:目前本项目已取得10项实用新型专利和5项软件著作权;预期每年取得5项及以上的知识产权。
5、客户反馈:在信息化平台中被服务企业单位借助查询自己企业的环境检测报告及检验信息,并对服务质量、检测效率和软件安全性向公司反馈,同时建成以服务对象为单位的服务信息基础数据库。
6、修改定型:根据验证数据和客服意见反馈,在需要修改的方面,提出修改措施并再次验证;将多次修改定型的软件建立成数据采集到报告形成、查询一体化智能环境检测系统。
基于水污染防治的智能环境检测系统研发
项目概述:本项目是基于水污染防治的智能环境检测系统研发,主要针对水污染防治前期的检测技术,主要内容是基于正常水本底监测数值上,针对改变数据进行精确检测,将前后数据进行对比分析,是否对环境有实质性影响,并将检测结果共享于智能环境检测系统,为后期水污染防治做出重要的参考。本项技术属于省内先进技术,将弥补水质检测和水污染防治间的时空差距,为后期水污染防治提供准确、高效的检测数据,避免因数据错误和不及时造成的环境治理问题。公司是国内首家专业从事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放射卫生检测与评价、环境检测与评价的民营企业,长期从事环境污染防治的检测技术研发,具备深厚的研发实力和技术沉淀。
3、项目基础条件(含项目团队、技术装备、产学研合作、知识产权及项目管理等,限1000字内)
公司成立于2005年,是国内首家专业从事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放射卫生检测与评价、环境检测与评价的民营企业。公司具备四川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批准的乙级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资质(含工业放射)、四川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会员会批准的乙级放射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资质(含质控)、四川省技术监督局批准的计量认证资质。公司一贯重视人才队伍、组织机构建设和继续教育工作。现有职工60名,具有副高及副高以上职称人员5名,硕士生7名,中级工程师3人,初级工程师5名。公司现有专业技术人员具有2项职业卫生检验专利,目前正在申报10项检验检测专利,无对外知识产权纠纷。
公司针对水污染防治前期的检测技术,研发出快速、高效、准确的水质量检测方法。基于正常水的本底监测数值上,针对改变数据进行再检测,并将本底数据与改变后数据对比分析,看是否对环境有实质性影响,并将检测结果共享于智能环境检测平台上,为后期水污染防治做出重要的参考。
项目来源:面对日益艰巨的环境问题,公司基于公园城市的建设,深耕水污染源头检测技术。项目依托于公司长期在项目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放射卫生检测与评价、环境检测与评价的技术沉淀,通过互联网+的新方式,为改变现有传统的环境检测技术。自主立项、自筹资金、自主研发,由技术研发部为主要实施部门,其他部门配合实施。
(4)云服务器端设计了用户管理方案、环境节点数据存储模型、实时异常数据检测、远程异常 的报警、移动端消息推送、数据API査询服务、MQTT实时长连接、Redis内存存储功能,实时了解项目进度,保证信息安全;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采用长连接技术的MQTT协议进行设备节点实时的数据透传,PC端由独立的行情显示界端到客户端的信息推送。
项目创新性:
(1)采用环境参数智能监控技术,有效检测水中的镁、锌、铜等物质,检测结果达到0.2mg/L。
(2)利用分光光度法检测污水中的氯胺、铝、汞及化合物等物质,检测精度达到0.1ug。
(3)釆用Node, js与Express架构开发,搭载实时数据库Mongodb进行环境数据的存储与査询分析等功能,对检测数据进行统一规划处理,实现数据共享:
总体任务:
项目基于水污染防治的智能环境检测系统研发,主要包括检测、分析、数据处理、签发等流程,在环境检测、数据信息化及信息安全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将嵌入式实时处理器、智能传感器、高性能云平台、实时数据库与移动设备集成为新型智能环境检测系统,项目实施成功在实现公司自身经济利益的同时还将推动我国环境检测技术的发展,并为我国水污染防治做出重要贡献。
1、项目概述(简要说明项目背景、项目来源、立项的必要性、总体任务及预期目标等,限1000字内)
项目背景:
水污染问题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最重要制约因素之一,引起国家和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十五”期间,国家和地方在政策、法规、工程、科技和教育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但水污染控制与治理将是一项长期、复杂和艰巨的系统工程,水污染控制与治理的重大关键技术远未得到解决,水污染治理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薄弱,设备产品制造水平偏低、质量有待全面提高,对水污染控制与治理规划制订、工程项目实施和运行监管的技术支撑仍然明显不足,水污染日益严重的发展趋势尚未得到根本扭转。因此提高前期水污染检测、治理意识、合理防治方法三大主题非常必要。
公司业务技术骨干多来源于全川各市疾控中心,具有雄厚的医学背景和丰富的职业病防治经验。公司同时重视工程技术人才建设,专业技术人员除了预防医学专业外,广泛吸收机械制造、建筑工程、环境工程、核工程与核技术,应用化学、冶金工程、石油与天然气、安全工程等多学科人才,逐步形成以医学为主,以工为辅,以理为助的人才格局。
2019年1月——2020年5月:功能型测试、优化改进和中试试用
选择有需求的政府部门进行系统试运行,并收集用户反馈意见和需求,再次完善存在缺陷。
2020年6月——2020年8月:小批量销售
进行小批量销售,根据销售情况调整销售布局和策略
2020年9月2020年12月:推广应用、扩大市场份额,加强市场销售,并不断扩大市场份额。
2、软件开发:按照以上设计方案,利用软件结合环境检测实现以网页及APP(实时或离线)的形式完成现场检测的工作模式。
3、数据采集:对各项设备及多家企业单位进行检测及数据输入,分类存档。
4、分析验证:利用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及分析,将检测报告与国家标准的技术要求以及省内相关技术服务机构的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
预期目标:
以“基于水污染防治的智能环境检测系统”为载体,充分整合水质检测、数据分析、数据共享等模块,将环境检测信息进行电子化和规范化,避免造成“信息孤岛”、数据错乱、监管不到位的问题,严重影响环境检测信息的安全性。项目通过对水质质量的检测,得出环境污染程度,打造出集数据采集、数据汇总、数据管理与应用、数据发布、数据服务功能为一体的智能化环境检测系统。在此基础上,通过系统深度挖掘分析水资源质量、环境污染程度,建立完备的、具有参考价值的智能环境检测系统,为政府、环保部门、环境治理单位提供及时、准确、全面的环境检测信息服务,辅助各单位科学决策。
2、项目主要研究内容(含技术方案及创新性、成熟性、可行性分析等,限1000字内)
项目技术方案:
本次项目采用设计—开发—采集—验证—反馈—修改—定型流程,将环境检测与网络技术相结合,实现一个集服务信息、论坛交流、服务管理移动应用于一体的检测系统建设,具体如下:
1、技术设计:调查整理国家标准对各项设备性能与机房防护检测及相关要求,调查目前省内主流设备相关检测及实现方式,进行对比。根据比较结果,结合网络信息技术,提出软件设计方案,建立基于流程的业务管理、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及分析系统的信息化平台。
项目成熟性和可行性分析:
本项目搭建的智能环境检测系统是一个集服务信息、论坛交流、服务管理移动应用于一体的服务平台,目前项目处于软件的设计、测试运行及需求完善阶段,技术具体较强的创新性,具有先进成熟性。
目前水质检测和水污染防治存在一定的时空差距,不能很好衔接,出现信息孤岛、数据错误、检测数据和防治脱节等问题。本项目技术将弥补时空差,市场应用广泛;公司上年度销售收入达到770万元,每年研发投入大约66万元,本项目总投入将达到40万元,占销售收入比例8%,公司研发设备投入达到万元,投入均为公司自筹经费;除此之外公司注重人才队伍建设,技术骨干多来源于全川各市疾控中心,具有雄厚的医学背景和丰富的职业病防治经验。公司具有先进创新的技术研发团队,副高及副高以上职称人员5名,硕士生7名,中级工程师3人,初级工程师5名,公司具备雄厚的科研实力,确保项目有效、稳健的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