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民事审判的基本制度

民事审判的基本制度


• 5.回避的决定权
• (1)院长担任审判长时的回避:审判委员会决定。 • (2)审判人员(含陪审员)的回避:院长决定。 • (3)其他人员(书记员、翻译人员、鉴定人、勘验 人)的回避:审判长决定。 • 6.决定回避的法律后果:诉讼程序继续进行。
第四节
公开审判制度
• 指要求人民法院审判民事案件,除法律规定的情 况外,审理过程应当向群众公开,向社会公开; 不公开审理的案件也要公开宣判。
第十一章 民事审判的基本制度
第一节 民事审判基本制度概述
一、民事审判基本制度的概念 民事审判基本制度,也称民事诉讼法基本制 度,是指人民法院审判民事案件必须遵循 的基本操作流程。 二、基本制度与具体制度、基本原则的关系 1、基本制度与具体制度的关系
相同:都具有实在的操作性,从不同角度共同规 范 、调整民事审判工作
合议庭
第一审 民事案件
第二审 民事案件
再审案件
审判员+ 陪审员
审判员
发回重审 案件
原来是一审
原来是二审 或上级法院 提审
按一审程序 另行组成 合议庭
按一审程序 另行组成 合议庭
按二审程序 另行组成 合议庭
审判员
三、合议庭的活动原则
合议庭评议案件应当在庭审结束后5个工作日内进行 评议时,若意见分歧应当按多数人意见作出决定, 但少数人意见应当写入笔录。 对下列案件,合议庭应当提请院长决定提交审判委 员会讨论决定: (1)疑难、复杂、重大或者新类型的案件,合议庭 认为有必要提交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的 (2)合议庭在适用法律方面有重大意见分歧的 (3)合议庭认为需要提请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的其 他案件,或者本院审判委员会确定的应当由审判 委员会讨论决定的案件
基本制度与基本原则的关系
相同:在本质、目的及作用方面都是一致的,在内容规范体系,有具体的内容和要求 ;而基本原则所反映的是民事诉讼法的根本精神和价值要求, 具有很强的抽象性和概括性。 (2)基本制度主要规范人民法院的审判行为;而民事诉讼法 基本原则是民事诉讼立法、司法的准则,人民法院和一切 诉讼参与人均应遵守。 (3)基本制度由若干可供操作的规范组成,比较容易把握、 评价和适用;而基本原则相对原则一些,具有较大的灵活性, 其内容往往不易把握、评价,实践中难以直接适用。
第二节 合议制度
一、合议制度的概念
合议制度,是指由三名以上单数的审判人员组成审判集体, 代表人民法院行使审判权,对案件进行审理并作出裁判 的制度。
二、合议庭的组成
1.必须是三人以上的单数。 2.第一审普通程序合议庭,由审判员与陪审员共同组成 合议庭或者由审判员组成合议庭;(三分之一) 3.第二审合议庭由审判员组成; 4.发回重审的案件,原审人民法院应当按照第一审程序 另行组成合议庭;
基本制度与具体制度的区别
• (1)基本制度是从宏观的角度规范民事审判活动, 关系到民事审判活动的全局,是对构筑民事审判 的基本方式起到重要作用的制度;而具体制度是从 微观的角度对民事审判工作进行调整。 • (2)基本制度规定在民事诉讼法总则中,从立法 体例上保证其宏观规范地位;而具体制度则分别规 定在民事诉讼法的各有关部分。 • (3)基本制度的核心是对人民法院审判权的行使 进行规范;而具体制度既规范人民法院的具体审判 行为,也规范当事人、其他诉讼参与人的诉讼行 为。
• 一、法定不公开审理的案件
• (一)涉及国家秘密的案件; • (二)涉及个人隐私的案件。
• 二、依当事人申请不公开的
• (一)离婚案件; • (二)涉及商业秘密的案件。
第五节
两审终审制度
• 两审终审制度是指一个民事案件经过两级人民法院审判后 即告终结的制度。依两审终审制度,一般的民事诉讼案件, 当事人不服一审人民法院的判决、允许上诉的裁定,可上 诉至二审人民法院,二审人民法院对案件所做的判决、裁 定为生效判决、裁定,当事人不得再上诉。最高审判机 关——最高人民法院所做的一审判决、裁定,为终审判决、 裁定,当事人不得上诉。 • 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适用特别程序、督促程序、公示 催告程序和企业法人破产还债程序审理的案件,实行一审 终审。 • 最高人民法院是我国的最高审判机关,不适用两审终审。
四、合议庭与审判委员会的关系
审判委员会是依据人民法院组织法规定在各 级人民法院设置的集体领导审判工作的法 院内部组织。 关系: 审判领域的指导与被指导、监督与被监督
第三节
回避制度
• 回避制度,是指为了保证案件的公正审判,而要求与案件 有一定的利害关系的审判人员或其他有关人员,不得参与 本案的审理活动或诉讼活动的审判制度。 • 1.对象:审判人员(包括审判员和人民陪审员)、书记员、 翻译人员、鉴定人、勘验人。 • 2.法定原因:①是本案当事人或者当事人、诉讼代理人的 近亲属。②与本案有利害关系。③与本案当事人有其他关 系,且可能影响对案件公正审理的。 • 3.回避方式:申请回避和自行回避。 • 4.申请回避的期间:①通常:开始审理时提出。②回避事 由在案件开始审理后知道的:在法庭辩论终结前提出。
注意:可以由人民陪审员参加。
• 审理再审案件,原来是第一审的,按照第一审 程序另行组成合议庭(可以由人民陪审员参加); 原来是第二审的或者是上级人民法院提审的,按 照第二审程序另行组成合议庭;
*在特别程序中,对选民资格案件以及疑难复杂案件, 应当由审判员组成合议庭审理; *在公示催告程序中,在公告审理阶段,由审判员独 任审理,在除权判决阶段,应当由合议庭审理;
关于我国的民事诉讼制度,下列哪一项说法是错误 的?( ) A.当事人对人民法院回避决定不服可以申请复议一次, 复议期间被申请回避的人员不停止本案的工作 B.除了非诉讼案件外,我国对诉讼争议案件一律实行 两审终审制 C.简易程序案件可以实行独任审理,但是独任审理的 并不一定都是简易程序 D.离婚案件中,当事人对是否公开审理有处分权,但 涉及个人隐私的除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