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分析前和分析后质量管理

分析前和分析后质量管理

第七章
分析前和分析后质量管理
全面质量控制(total quality management,TQM) 从临床医师开出检验申请医嘱开始至实验室检测
完成,并将检验结果发至临床整个过程中一系列 保证检验质量的方法和措施。
三个方面: 分析前质量控制 分析中质量控制 分析后质量管理
2
第一节 分析前质量控制
(二)分析前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
1.分析前质量管理工作不仅是临床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 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医院医疗质量管理体系的重要内 容,需要各级人员共同参与和配合
2.制定标本采集运送标准操作规程
(1)检验项目名称 (2)标本采集程序 (3)患者的准备 (4)采集最佳时间 (5)采集量 (6)抗凝剂的种类及用量 (7)保存方法、运送时间及运送要求
一、分析前质量控制的概念
为保证检验结果真实可靠和有效,针 对“分析前阶段”可能影响检测结果准确性 的各个环节所采取的相应质控措施称分析前 质量控制。
4
分析前定义:
分析前过程:按时间顺序,始于临床医师提出检 验申请,止于分析检验程序启动
步骤包括检验申请,患者准备,原始样品采集、 运送到实验室并在实验室内传递
返回
三、药物对检验结果的影响
药物主要通过以下途径影响测定结果: ①通过对反应系统待测成分物理性质的影响而干扰测
定结果 ②通过参与检验方法的化学反应而影响检验结果 ③通过影响机体组织器官的生理功能和(或)细胞活
动中的物质代谢而影响检验结果
三、药物对检验结果影响(示例)
大剂量服用维生素C,可导致应用Trinder反应的测定项目, 如血糖、胆固醇、甘油三酯、尿酸严重降低,尿潜血、尿 糖、尿酮体、尿亚硝酸盐出现假阴性反应
分析前的质量控制特点
分析前质量管理是决定检验结果“真实准确 性”前提
特征:部门多,人员多(检验员、临床医师 、护士、护工、受检者)
分析前错误占全部检验错误的大部分
分析前变量因素:
指样本分析之前,所有对患者及标本产生 影响并进而影响检验结果的因素。
体内因素:年龄、性别、月经周期、禁食、进食、 酗酒、抽烟、茶叶、咖啡药物 体外因素:样本采集、运输、处理与储存
一、检验结果的审核和报告
(一)结果的审核与发出 (二)检验结果审核者 (三)数据的修改和权限 (四)检验报告单的发放和管理 (五)检验结果的查询
一、检验结果的审核和报告
(一)结果的审核与发出 检验结果报告是临床实验室工作的最终产品 检验结果的正确和及时发出是分析后程序的质量保
证工作的核心
1.建立保证制度
4.采血方式对检测结果的影响 采血时间、体位、止血带、部位、输液影响测试结果 (1)体位 (2)压脉带的影响 最好在1min内采完 (3)输液的影响 (4)采血部位 不同部位的血液成份有差异
四、标本的采集、传送与保存
(二)标本状态对检验结果的影响 1.溶血 血细胞成分释放到血浆或血清中称为溶血 2.脂血 脂血常由进食和高脂血症所引起 3.黄疸 由于血清总胆红素增高,干扰比色测定 4.巨酶 免疫球蛋白与酶的复合物称为巨酶
主要由3部分构成 1.双向无菌针头 2.持针器 3.真空管 玻璃或塑料制成,管内真空度不同,抽取不同体积血
液 真空管无添加剂和有添加剂,根据不同检验项目选用
真空采血系统构成
双向采血针 真空管 持针器
真空管:
其利用国际标 准的试管帽颜 色来告知其内 容添加物并提 示其不同的用 途。
试管帽颜 色
四、标本的采集、传送与保存
(六)不合格标本的拒收标准及处理办法 1.标本拒收标准 (1)信息不一致 (2)标本量不准确 (3)抗凝标本凝固 (4)容器破损 (5)溶血和脂血标本 (6)采集时间或接收时间超出规定时间等
四、标本的采集、传送与保存
2.对不合格标本的处理 及时与送检人联系,重新核实或重新取样 对特殊标本或再次取样确有困难则可与临床医生协商进
样本采集手册范例
36
五、分析前质量管理应注意的问题3.分前质量管理的结果取决于多个方面
4.检验人员在分析前质量管理中具有重要作用 5.统一供给采集标本的用具、容器及试剂(包括抗凝
剂、防腐剂等)
第二节 分析后质量管理
定义
分析后阶段是指患者标本分析后检验结果的发出直至 临床应用这一阶段
分析后过程 系统评审 规范格式和解释 授权发布 报告结果 传送结果
行部分内容的检验,按“让步标本处理”。
返回
五、分析前质量管理应注意的问题
(一)分析前质量管理特点 1.临床实验室的非可控性 检验分析前的影响因素并非检验人员可以控制 需要医生、护士甚至患者及家属的参与与配合 需要医政、护理、门诊等职能部门协调与配合 2.质量缺陷的隐蔽性 3.责任难确定性
五、分析前质量管理应注意的问题
分析后质量管理:为使检验数据准确、真实、无误并 转化为临床能直接采用的疾病诊疗信息而确定的措施 和方法。
分析后质量管理是全程质量控制的最后一道关口 质量保证主要有三个方面:
①结果的审核与发出 ②咨询服务 ③标本的保存及处理
40
一、检验结果审核和报告 二、分析后标本的储存 三、检验结果解释咨询 四、与临床科室的沟通
因素干扰少的物质的检查,或者是急诊、抢救患者必须 做的检查
四、标本的采集、传送与保存
(3)特殊采样时间 即指定采集时间的标本 血培养在高热、寒战、抗生素使用前采集标本 药物浓度峰值、谷值测定 激素周期采样 等。。。
四、标本的采集、传送与保存
2.采样量 采样量需合适,不能过少,否者 不能满足检验、复查等。
(1)严格的报告单签发审核制度 (2)异常检验结果的复核或复查制度 (3)危急值紧急报告制度 (4)特殊项目的检验报告制度 (5)信息监控系统建立
(1)报告单签发审核
一份完整的检验结果报告内容: ①检验的标识 检验项目名称,也可注明测定方法 ②实验室的标识 医院名称、实验室名称,最好有实验室
的联系方式,如地址、电话等 ③患者的标识 姓名、年龄(出生日期)、性别、科室、病
二、患者的准备
(三)季节变化 (四)海拔高度
二、患者的准备
(五)患者准备要点 1.作好解释工作:说明做该项检验的目的及注意事项,
消除恐惧和紧张,使之能较好配合 2.避免饮食、酒、茶、咖啡和药物等的影响 3.尽力争取患者的配合,特别是由患者自己留取标本时
,要告之留取方法和注意事项,以保证采集到高质量的 标本
二、患者的准备
(二)生活习性
1.饮食 饮食对生化指标影响较大,这种影响视食 物的种类及餐后采样的时间而定
(1)餐后检验结果的影响 (2)不同类别食物对检验结果的影响 (3)餐后采血时间对检测结果的影响 2.饥饿 3.运动 加快机体有氧和无氧代谢 4.吸烟 5.饮酒 6.饮茶和咖啡 7. 成瘾性药物

内容添加物 抗凝剂 促凝剂 分离胶
临床主要用途
-
-
-
分离血清,用于常规临床生化和血 清学测定

-
+
+
快速分离血清,用于常规临床生化 和血清学测定

枸橼酸钠
-
-
出血和血栓学检验

枸橼酸钠
-
-

EDTA盐
-
-
红细胞沉降率测定 血液常规检验
四、标本的采集、传送与保存
(五)标本的传送和保存
1. 传送 标本自采集后到送达检验部门的过程即标本的传送 (1)专人 在标本传送工作中切忌让患者自己送样(门诊患者自行留
g) 实验室收到样品的日期和时间。
--CNAS-CL02医学实验室质量和能力认可准则(ISO 15189)
10
一、检验项目的申请
(二)检验项目申请原则 1.有效性 检验项目敏感度与特异性越高越好 2.时效性 缩短检验流程,快速筛查方法最常用 3.经济性 从成本/效益,成本/效果总体上分析
返回
7
一、检验的申请 二、患者的准备 三、药物的影响 四、标本的处理 五、注意的问题
一、检验项目的申请
(一)申请单的格式和填写要求
信息齐全、信息规范、容易识别、简单方便原则 申请单由检验申请者填写,字迹清楚、不得涂改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申请科室、住院号或门诊病历
号、房间号及床位号、临床诊断、样本类型、检验项目 、申请日期、申请医师签名 在检验申请单上标明采样时间 检验申请单可为纸质版或电子版
四、标本的采集、传送与保存
(3)避免溶血与容器污染 标本采集时应使用清洁、无菌的容器,避免化学物质、细
菌污染 防止接触空气(如血气分析、厌氧菌培养等) 静脉采血,避免穿刺针刺穿血管,避免水混入、冻融造成
的溶血 (4)防止过失性采样
输液过程中采集血样,对电解质、血糖等测定影响较大
四、标本的采集、传送与保存
二、患者的准备
(一)生物学因素的影响
1.生物周期:因人体存在多种生物周期,体内许多 物质随生物周期呈现出节律性变化 (1)昼夜节律 (2)月经周期
2.情绪 精神紧张和情绪激动影响神经-内分泌系统 ,使儿茶酚胺、皮质醇、血糖、血细胞等升高
3.年龄 很多检验结果在不同年龄存在差异 4.性别 5.妊娠 6.人种 种族间遗传特性和生活习性不同
下列情况下可考虑接受(让步标本、让步检验) (1)小儿等特殊人群采样困难者 (2)创伤性大采样风险较高,脑脊液标本 (3)处于抢救期的危急症患者等
最好在报告单上注明可能的影响或风险,如“标本 量不足,结果仅供参考”等。
四、标本的采集、传送与保存
3.标本采集时注意事项 (1)采取代表性标本
大便检查应取脓(血)病理部分 骨髓穿刺、脑脊液穿刺应防止外伤性血液的渗入 痰标本的留取应防止唾液的混入 (2)抗凝剂的正确应用 选择合适的抗凝剂,并保证抗凝剂与血样比例准确
床号,必要时注明民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