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机械行业职业病危害识别与控制
机械行业职业病危害识别与控制
压容器中,通电后介质中的氮氢原子被电离,在阴阳极之间形成等离子 区。在等离子区强电场作用下,氮和氢的正离子以高速向工件表面轰击 。离子的高动能转变为热能,加热工件表面至所需温度。由于离子的轰 击,工件表面产生原子溅射,因而得到净化,同时由于吸附和扩散作用 ,氮遂渗入工件表面。
热处理—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
表面处理工艺流程
电镀
镀件
前处理
涂装
后处理
成品
磨光/抛光、 除油及浸蚀等
磨光
磨光磨料可分为天然矿物料或人工制造料两大类。
常用磨光磨料的化学成分与用途
磨料名称 人造金刚砂 (碳化硅) 人造刚玉 天然刚玉 硅藻土 石英砂 铁丹 抛光用石灰 氧化铬 化学成分 sic A12O3 A12O3、 Fe2O3 及杂 质 SiO2 及杂质 SiO2 及杂质 Fe2O3 及杂质 CaCo3 Cr2O3 主要用途 铸铁、黄铜、青铜、锌、锡等脆性低金属 材料磨光 可锻铸铁、锰青铜等高韧性、高强度材料 磨光 一切金属的磨光 通用磨光材料 通用磨光材料,可用于磨光、抛光、滚光 及喷砂等 用于铜、铁、铅等材料的磨光和抛光 一切金属的磨光 不锈钢、铬等的磨光
统的粉末冶金和精密模锻结合起来的一种新工艺。
锻压—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
备 注
生产环节/岗位 锤锻(空气锤、压力锤) 冲床 压床 加热炉、锻打过程中 锻造炉
职业病危害因素
噪声(脉冲噪声、非稳态噪声) 振动(全身振动、局部振动)
高温、噪声 CO、CO2、SO2、NOX等有害气体
锻造炉、锤锻工序加料、 出炉和锻造过程
熔模铸造
依赖可熔性的模样造整体型壳。一般是制造蜡模。
工艺流程
将蜡模修正后焊在蜡制浇注系统上,即得到蜡模组。然后把蜡 模组浸入用水玻璃和石英粉配制的涂料中,硬化结壳,再溶化蜡 模而流出型壳,形成铸型型腔。经850-950℃焙烧后置于铁箱中 ,周围填以干砂,制成砂箱,然后进行浇注。 主要用于制造熔点高、形状复杂及难以加工的
高温和热辐射。
镀铬
钢件镀铬工艺流程图
电镀方法 普通镀铬液 复合镀铬液 自动调节镀铬液 四铬酸盐镀铬液 常温镀铬液 快速镀铬液 主要化学物质 铬酸酐、硼酸 铬酸酐、硫酸和氟硅酸 铬酸酐、硫酸锶、氟硅酸钾 重铬酸钾、铬酸盐、硫酸、 铬酸酐、硫酸、氟化钠、柠檬 氟化氢、三氧化铬(6+) 酸钠 铬酸酐、氟化物 铬酸酐、硼酸、氧化镁 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 素
抛光
抛光多在抛光机上进行。抛光过程中要使用抛光膏
抛光膏 类型 白抛光膏 红抛光膏 绿抛光膏
常用抛光膏的化学成分及用途
化学成分 由氧化钙、少量氧化镁及动物 油、石蜡等粘结剂制成 由氧化铁、 氧化铝、 和硬脂酸、 石蜡等粘结剂制成 由氧化铬、氧化铝和硬脂酸、 石蜡等粘结剂制成 主要用途 抛光较软的金属及塑料如:镍、铜、 铝及其合金、有机玻璃等 抛光一般钢铁零件 抛光硬质合金、铬层和不锈钢等
设备简单、成本低,用于 氢氧化钠、碳酸钠、磷酸钠、焦磷酸钠、 硅酸钠、三乙醇胺油酸皂乳化剂等 硅酸钠、三乙醇胺油酸皂乳化剂等 除油效率高,适合于其他 氢氧化钠、 碳酸钠、 磷酸三钠、 焦磷酸钠、
浸蚀
常用的浸蚀剂有硫酸、盐酸、硝酸、磷酸、酪酐、氢氟酸、氢氧化钠等 ,此外,还需加入一定量的缓蚀剂,如硫化动物蛋白、皂荚浸出液、二邻 甲苯硫脲、硫脲、尿素、六亚甲基四胺以及氯化亚锡等。
碳箱中,将箱放入加热炉中加热到渗碳温度,并保温一定时间,使活性 碳原子渗人工件表面的一种最早的渗碳方法。 气体渗碳:工件装入密闭的渗碳炉内,通入气体渗剂(甲烷、乙烷等) 或液体渗剂(煤油或苯、酒精、丙酮等),在高温下分解出活性碳原子 ,渗入工件表面,以获得高碳表面层的一种渗碳操作工艺。 液体渗碳:利用液体介质进行渗碳,常用的液体渗碳介质有:碳化硅, “603”渗碳剂等。 碳氮共渗(氰化):分为气体碳氮共渗 、液体碳氮共渗、固体碳氮共 渗。
小型碳钢和合金钢铸件。
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基本同上述铸造工
艺。此外,在熔模铸造过程中还存在氨气以及松香、石蜡等有机 物高温氧化分解产生的有害气体,如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等。
职业病危害因素的预防与控制
铸造-职业病危害因素的预防与控制
主要防护原则
机械化、自动化,减少人工操作; 车间机械通风、局部排风; 湿式作业; 密闭除尘或局部除尘; 设立合理的干燥室、通风装置等,防止一氧化碳中毒; 岗位局部送风等防暑降温措施; 个人防护。如防尘、防毒、耳防护用品、防震动手套等
各种电机、风机、工业泵 和机械运转设备
噪声
热处理- 职业病危害因素的预防与控制
主要防护原则
车间全面通风,并在热处理槽上方设置局部排风装置; 采用保护气氛炉进行热处理时,设备及管道应严格密闭,附带抽
风装置。
设备隔热、岗位局部送风等防暑降温措施; 个人防护。防毒、耳防护用品等。
27
四、表面处理
三价铬 无氰电镀 更多…
通排风:
1)电镀生产线布置场所设置全室机械排风系统;
2)散发大量有害物质的处理槽采用密闭槽,并设计槽边侧 吸罩或吹吸罩。针对不同化学物质,设置独立抽风管道,通过 不同净化设备处理后,室外高空排放。
抑雾塑料球或抑雾剂的应用:
在电镀生产中,因化学及电化学作用,从溶液中会产生气体。在不影
镀镍
焦磷酸铜、焦磷酸钾、硝酸盐、磷 碳酸钠、氨 酸氢二钾、氨水等 硫酸镍、氯化镍、硼酸、氨基磺酸 NO2、镍及其无机化合物、乙酸、 镍、甲醛、氮化钠、醋酸 氢氧化钠、氯化氢
电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预防与控制
大力推广无氰、无氟、无磷、低毒、低浓度、低能耗和少用络合剂的清
洁生产工艺,鼓励采用三价铬和无铬钝化工艺,鼓励采用全自动控制的节 能电镀装备。
砂型铸造工艺流程
砂型铸造—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
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
职业病危害因素 粉尘、甲醛、酚、氨等 备注
生产环节/岗位 配拌料 造型
粉尘视使用的砂的种类而 定,一般为矽尘,毒物与 粉尘、甲醛、酚、氨、二乙 使用粘合剂的种类有关 胺、噪声、振动、高温
砂型(芯) 烘干
高温、CO、CO2、SO2、氮氧 化物等
硫酸锌、硫酸钠、氯化铵、硫酸铝、硼酸 硫酸锌、硫酸钠、氯化铵、硫酸铝
钝化
钝化液配方:铬酸酐、硝酸、硫酸、磷酸等。 黑色钝化时 需用硫酸铜和硝酸银。
出光液配方:硝酸、氢氟酸、盐酸、双氧 Nhomakorabea等。主要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1) 各种高浓度的酸雾,特别铬酸雾和铬酸溶液。 2)钝化设备可产生噪声与振动,干燥设备可产生
淬火—将工件加热保温后,在水、油或其它无机盐、有机水溶液等淬
冷介质中快速冷却。
回火— 为了降低钢件的脆性,将淬火后的钢件在高于室温而低于 650℃的某一适当温度进行长时间的保温,再进行冷却。
渗碳—是指使碳原子渗入到钢表面层的过程,也是使低碳钢的工件具有
高碳钢的表面层。
固体渗碳:工件和固体渗碳剂(木炭加促进剂组成)一起装在密闭的渗
高频电磁场和微波辐射 粉尘
使用煤和煤气作燃料 使用高频感应炉或微波炉 加热
合箱
砂型铸造—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
生产环节 职业病危害因素 备注 金属烟雾主要是金属的熔 炼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锰 、氟化物等;
熔炼
高温、CO、CO2、NOx、金属烟 雾、HF(使用萤石)、噪声
浇注 开箱 清砂
高温、金属氧化物及粉尘、CO 、CO2等 粉尘、噪声 粉尘、噪声、振动 劳动强度大、 危害程度高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案例分析: 机 械 制 造 行 业
内容
机械制造业概况 机械制造业基本生产工艺及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
职业危害因素的预防与控制
概况
行业特点及重要性
机械制造是各种工业的基础;
机械制造水平是国家工业化水平和发
达程度的重要标志;
机械制造工业涉及范围广,产业工人
队伍庞大,全国每年约有150-200万劳
粉尘:金属粉尘、煤尘、石墨尘、其他粉 尘等)
锻压-职业病危害因素的预防与控制
主要防护原则
充分利用车间有组织的自然通风; 机械排风。在锻炉或加热炉上,安装局部排风设施; 加热炉隔热、锻好的锻件及时运出车间,减少车间热源; 岗位局部送风等防暑降温措施; 个人防护。防尘、耳防护用品等。
主要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
硫酸、盐酸、硝酸、磷酸、酪酐、氢氟酸雾; 噪声; 电化学浸蚀还可产生极低频电磁场。
电镀
电镀
电镀工艺主要包括镀锌、镀镉、镀银、镀铜(酸性铜、亮铜)、镀 镍(亮镍、暗镍)、镀铬(硬铬、装饰铬)等。
镀锌
钢件镀锌工艺流程图
电镀方法 氰化物镀锌 锌酸盐镀锌 氯化钠镀锌 硫酸盐镀锌 主要化学物质 氰化钠、氧化锌、氢氧化钠 氧化锌、氢氧化钠、 、碳酸钠、三乙醇胺 氯化锌、氯化铵、氨三乙酸、聚乙二醇 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 氰化物蒸汽和氢氧化钠雾 氢氧化钠、碳酸钠、三乙醇胺 氯化锌、氯化铵、氨三乙酸
14
二、锻 压
锻压—工艺流程
锻压:锻造和冲压。
毛坯
加热
锤锻
成型
冷却
板料
冲压
产品
锻压
锻压的分类
按成型方法分为:自由锻、模型锻 造、板料冲压
常用设备
加热设备:反射炉、燃烧炉、电炉 锻压设备:空气锤、切边压力机、 热模压力机、螺旋压力机、摩擦压 力机、冲床、剪床等
粉末锻造
概念
将烧结的预成形坏件,加热后在闭式模中锻造成零件的工艺,将传
动者从事机械制造产业。
概 况—机械制造基本生产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