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遇与挑战并存
课程结构
学习领域
学生 知识 社会
(不否定学科的价值,反对的是将学科封闭、孤立, 要开放、联系。要选择核心内容,要有延伸性、创 新性,有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
应该正确处理五对关系
面临的主要事项
值得思考的问题
课程标准---课程改革的依据
教材---教师教学的蓝本 管理---课程改革的实施者 教师---课程改革的主体 教学---课程改革的具体体现 评价---课程改革的关键 学生---教学活动的主体
课程模块化
教材多样化 修习个性化 “副科”要强化 教学走班制 管理学分制 教研重校本 评价重发展
二、主要目标和任务
二、主要目标和任务
二、主要目标和任务
二、主要目标和任务
课程结构与内容
以学习领域、科目、模块为基本框架
体现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
为每位学生会的宣传和动员,争取社会对课程改 革的支持与参与,为课程改革实验工作顺利开展 营造了良好的环境。
应该正确处理五对关系
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双基与时俱进-四基) 与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关系
(不对立,前者是后者起飞的平台)
学科逻辑与社会进步、科技发展、学生经验 的关系(从演绎——归纳)
让课堂热热闹闹轰轰烈烈地“动”起来
打开电脑关闭人脑 让学生开口请教师闭嘴 让课堂充斥“情景”让人文溢满课堂 满堂灌变成满堂问了
第二部分
具有民主与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
和社会公德,维护社会正义,自觉行 使公民的权利,履行公民的义务,对 自己的行为负责,具有社会责任感;
具有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掌握适
如何改 如何教
思考的众多问题:
原有的学科知识框架体系如何处理? 需要不需要更新?如何更新?
原有的教与学的方式如何完善? 如何才有效? 原有的课程评价如何改变? 如何适应学生的发展?
教师的疑惑: ● 有人说,一堂课如果没有小组交流,就不能 算是一堂好课。到底如何才是好课? ● 课程改革是不是意味着我们前面那么多年所 干的事情都错了。 ● 原来的教材蛮好的,为什么要改。 ● 除了课程标准所规定的内容之外,还能不能 补充新的内容和新的方法。 ● 教师能否增加学生的作业,即训练量。
无论是“文本课程”、“实施课程”还是“习得课程”, 都需要我们教师去体认、去再造、去实践.教学不仅是技术, 更是一种艺术(师大的《讲授艺术》很好、数学的故事)
教育评价
课程
学习
教学
课改,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课程资源的重新理解给教学注入了新 的活力 教学形成了重研讨、重实践、重反思、 重互动 促进学生成长和教师发展的评价体系 正在建立 促使高考、中考的形式和内容正在发 生变化
应时代发展需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 能,学会收集、判断和处理信息,具 有初步的科学与人文素养、环境意识、 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具有强健的体魄、顽强的意志,形
成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审美情趣, 初步具有独立生活的能力、职业意 识、创业精神和人生规划能力;
(选择性)
正确认识自己,尊重他人,学会交
流与合作,具有团队精神,理解文 化的多样性,初步具有面向世界的 开放意识。
[案例3:西工大附中] 2003年至2005年省级重点课题实验与研究: 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与发展研究 体验新课程,教师教学观念正在发生转变,教 学行为发生变化;探索新课程,教师成为研究者、 反思性实践者;享受新课程,师生教学相长、其乐 融融……多少酸甜苦辣,多少是非曲直,想向他人 倾诉,想与同行分享,想从中反思教育的真谛。
“叙事”,成为教师教学研究的途径和成果表 达的需要,成为教师的一种生活方式和行动方式。
目前的大环境
课程改革的面更为广泛
参与的程度更为深入 思考的问题更为理性
思考1-----
课程改革的路
实验取得的六条经验
坚持不断提高广大干部和广大教育工作者对课 程改革重大意义的认识,增进积极推进课程改革 的责任感是课程改革实验工作顺利开展的基础; 坚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用素质教育的观念来理 解和指导课程改革是课程改革实验工作顺利开 展的前提;
因“材”施教
评 价
学习水平的检测 教师教学的导向
标准理念的体现
(特别是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
• 思考3-----
方向与实践
为什么而改 为什么而教
两六 位月 状二 元十 走七 过日 杏 园 龙 门 及 第 牌 坊
成功教育格言
•教育的核心是培养人的健康人格,而健康人格的核 心是自信与自尊. •成功教育是一种唤醒的艺术,唤醒孩子心中沉睡的 自信和自尊. •在每一个“差生”的背后,都有一段被冤屈的历史. 反复失败的孩子会越来越差,反复成功的孩子会越 来越好. 教育就是要让孩子不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成功教育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愿望,相信每 一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潜能,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能获 得多方面的成功. •成功之路:选择-发展-和谐. 成功在于选择适合 自己的发展道路,成功的标志在于自我的和谐发展.
坚持加强教师培训,努力创建以校为本的教研制 度,把课程改革和教师发展结合起来是课程改革 实验工作顺利开展的关键;
实验取得的六条经验
坚持组织强有力的专业支持队伍并充分发挥他们 的作用,为课程改革实验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了重 要支撑力量;
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为是课程改革实验工 作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机遇与挑战并存 创新与收获同在
第一部分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 回顾与思考
课改,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全社会关心的素质教育的氛围正在形成
(2005年6月开始教育部与中宣部、人事部、社科院、团中 央等联合调研)
重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教学行为正在形 成 新课程的实施为教师的“教学创新”提供了广阔 的舞台
……
几点困惑
教育内部与外部不协调 课改理念与实际操作不协调 课改评价(理想)与实际结果不协调 教材与教辅、教参不协调 理想与现实存在距离(如:综合实践活
动等)
• 思考2-----
教学与评价
教 学
学科标准的具体体现
学科价值的真正落实
学科学习的有效空间
教学
充分理解教材编写思路 创造性使用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