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头城——刘禹锡
淮水,即秦淮河,横贯石头城,是六朝时代王公贵 族们醉生梦死的游乐场所。 杜牧《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 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这里曾经是彻夜笙歌、纸醉金迷、欢乐无尽的不夜 城,那临照过六朝豪华之都的“旧时月”即是见证。 然而曾几何时,富贵风流,转眼成空。如今只那“旧 时月”仍从秦淮河东边升起,照着这座“空城”。
三、伉俪深情李商隐
李商隐26岁入泾原节度 使王茂元幕僚,并爱上王茂 元之女。开成二年(公元 837年),腊月二十三,过 小年时,李商隐和王家七小 姐举行订婚仪式。正月初五 ,举行结婚仪式。结婚后感 情殊好。有一首思念爱妻的 《夜雨寄北》,仍然为现代 人称道,亦为之辛酸。
夜雨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翦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 多选金陵:由于建都于这里的朝代,醉生 梦死,追欢逐乐,存在的时间极短。在它 们悲恨相续的史实中包含极深的历史教训 ,所以金陵怀古后来几乎成了咏史诗中的 一个专题。尤其在国运衰微之际,更成为 关心政治的诗人常取的题材。
主要手法:借景抒情、 用典、侧面烘托
怀人伤己:追念古人,古人身世际遇与自
主 题
无
题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李商隐的心灵深处永久留下了她的身影,终生难忘 。他的一生都在这段回忆中怅惘与悲哀, 直到李商隐晚年,还设法在长安与宋华阳相见。
总结
锦 瑟
李商隐
一、
猜猜他是谁?
温—温庭筠 李—李商隐
只 有 温 李 无 他 人
笔 头 仙 语 复 鬼 语
①夕阳无限好
②身无彩凤双飞翼
只是近黄昏
心有灵犀一点通
却话巴山夜雨时
③何当共剪西窗烛
④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
一、身世卑微李商隐
李商隐(约813—约858)晚唐诗人。字义山, 号玉生,出身小官僚家庭。李家从商隐曾祖父起 ,一连几代都过早病故。而在商隐十岁时,父亲 在幕僚任上过逝了,可见其注定是一个悲情的诗 人。后随母返乡,为振兴家道,先后三次应进士 考 , 终在令狐楚的儿子令狐陶的帮助下得中进士 。后任县尉、秘书郎和川东节度使判官等职。因 受牛(僧儒)李(德裕)党争影响,被人排挤,远离 家室,飘泊异地,潦倒终身。
石头城
唐朝(中唐) 经历贞观之治、开元盛 世;繁盛兴旺
昔
金陵,六朝均建都于此,彻 夜笙歌、欢乐无时;繁华
今
至唐初废弃,二百年来久已 牛李党争、宦官专权、藩 成为一座“空城”; 冷落荒 镇割据;衰微破败 凉 依旧的山月,依旧的潮水,见证了六代富贵繁华已逝的 历史沧桑,物事人非的感慨以及故国萧条之感,此外, 更是在讽喻现实,警示当朝统治者。
江山如旧,而城已荒废。
情调悲凉,感慨极深。
开头两句 哪个词用 得最好?
“寂寞”具有感情色 彩。潮水会寂寞吗? 其实在这寂寞的是人 。表面写潮,实为写 人。当初这里曾经过 六代豪奢,曾经是那 么的繁华富贵。而如 今山川依旧,金陵城 昔日的繁华却难觅踪 影。城空空,心空空 ,潮寂寞,人寂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称 号
৵ 晚年自号“庐山人”。
৵ 和柳宗元交谊甚深,人称“刘柳”,又与白 居易多有交际唱和,故称“刘白”。 ৵ 善使事运典,托物寓意,抒写情怀,多有名 篇传世。他的诗精炼含蓄,往往能以清新的 语言表达自己对人生或历史的深刻理解,因 而被白居易推崇备至,誉为“诗豪”。
四、
背景资料
৵ 唐长庆元年,刘禹锡调任夔(kuí )州刺史。三年 后再调和州(安徽和县一带)刺史,途中与白居 易相会于扬州, 途经金陵时,漫游了这座六朝 古都。诗人登临时,只见空城犹在、物是人非, 六朝豪奢繁荣荡然无存。刘禹锡写这首诗时,唐 帝国已日趋衰败,朝廷里大臣相互排挤,出现了 “牛李党争”,宦官专权依然如故;地方上藩镇 割据势力又有所抬头。目睹金陵残破衰败的景象 ,联想到唐敬宗沉溺声色、游乐无度、国事日非 , 感慨万千,于是吊古伤今,写下了《金陵五 题》,《石头城》是其中第一首。 ৵ 《金陵五题》余者为《 金陵五题·乌衣巷》、 《金陵五题·台城》、《金陵五题·生公讲堂》 、《金陵五题·江令宅》。
李商隐婚后就陷入牛、李党争之中中,令狐楚及其 子属牛党,王茂元属李党。义山竟做了属于李党的王茂 元的女婿,所以牛党的人,从此瞧不起义山。令狐说他 背恩,更加嫌恶他。大中五年(公元851年)夫人李氏去 世,李商隐写了一些诗怀念她。自此以后,李商隐每逢 七夕必有一诗。直到四十五岁,盛年时即郁郁而逝。 李商隐一生在牛、李党争的夹缝中求生存,备受排 挤,潦倒终身。李商隐一生又为情所困,为情所累,留 下了这么多哀婉艳丽的诗篇。
译文:旧都的周围被群山环绕着,长江的潮水拍打这 座寂寞的城,又叹息着退了回去。只有那淮水东边过 去的明月,在夜深人静的时候还翻过城墙来。
面对眼前的哀景,诗人并没有说出其造成 的原因,却写从淮水东边升起的月亮,有 什么深义?更能体现作者怎样的感情?
৵ 在这里作者把月亮当作历史的见证人。诗人称它 为“旧时月”,因为它照见过六朝腐朽的统治者 在秦淮河游乐的情形,照见过当年的豪华生活, 也目睹了这些朝代的迅速灭亡,将古代的金陵与 现在的金陵联系起来,形成鲜明对比。而今夜它 又穿过女墙照过来,可这已经是一座空城了。诗 人无尽的慨叹含于其中。
称号
杜牧与他齐名,两人并称“小李杜”; 与李贺、李白合称“三李”; 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 诗文与同期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 排行十六,并称“三十六体”。 清孙洙《唐诗三百首》:李诗32首居第二位,仅次 于杜甫(38首),而王维29首、李白27首。 “宋人七绝,大概学杜甫者什六七,学李商隐者什 三四。”(叶燮《原诗》) 北宋:西昆体 王安石“虽老杜无以过也”(《蔡宽夫诗话》) 明前、后七子到陈子龙、钱谦益、吴伟业
二、
李商隐的成就诗风
从吟咏题材来看,李商隐诗歌主要可分为:政治和 咏史;抒怀和咏物;感情诗(最著名的为无题诗); 应酬和交际(写给令狐绹)。 诗风:李诗广纳前人所长,承杜甫七律的沉郁顿挫, 融齐梁诗的华丽浓艳,学李贺诗的鬼异幻想,形成了他 深情、缠绵、绮丽、精巧的风格。与杜甫相似,李商隐 的诗经常用典,而且比杜甫用得更深更难懂。还有所独 创,喜用各种象征、比兴手法,且典故本身的意义,常 不是李在诗中所要表达的意义。 “獭祭曾惊博奥殚,一篇锦瑟解人难。” ——明王士桢《戏仿元遗山论诗绝句》 “玉溪生清词丽句,何敢比肩,而用典太多,则为我所 不满。”(鲁迅,1934年12月致杨霁云的信)
৵ 更能借六朝的覆灭讽喻现实,寓含着深刻的历史 教训和国运衰微的感慨,希望统治者以前车之覆 为鉴。
“还”字好在哪里?
“还”字,说明月还再来,可是 过去的繁荣却一去不复返了;此处作者赋予明月 人的感情,饶有兴趣。天上的月儿曾照见过六朝 腐朽的封建统治者在秦淮河游乐的情形,照见过 当年的豪华生活,也目睹了这些朝代的迅速灭亡 。而今夜它又逐渐移到女墙这一边来,可这已经 是一座空城了。
身相思,古人为引,诗人自己才是关键
怀古伤今:借写古迹、古事表达对现实的
关切、热情、不满、警戒
理性反思:站在历史的高度,表达自己对
史实的独特观点
读咏史怀古诗,要读些什么?
• 特别要注意分析典故。要弄清史实,作 者“怀”什么“古”;
• 要体会意图,作者为什么怀古;
• 要领悟感情,作者在怀古中表达了什么 感情。
石头城
刘禹锡
一、
石头城知道多少?
石 头 城
৵ “金陵”别称,即现在的南京城,前枕长 江,后傍钟岭,壮丽险峻,位置重要。 ৵ 相传诸葛亮看了这里的地势之后,评价它 “钟山龙盘,石头虎踞,帝王之宅也。” ৵ 战国时,楚国人称南京为“金陵”这是南 京为金陵的最早得名; ৵ 三国时,东吴孙权定都南京,在南京西郊 石头山上修建城郭、宫殿,并更名为“石 头城”; ৵ 东晋时,石头城续为国都; ৵ 六朝时,宋、齐、梁、陈亦相继在此定都 ,金陵故又有“六朝古都”之称; ৵ 经六朝繁荣,唐初高祖武德元年(626) ,唐定都长安,石头城废弃。
锦 瑟
这种悲欢离合的感情岂待如今追忆时才有,在事情 发生的当时就已经感到惘然若失了。
全诗的总纲是哪一联?
律诗的尾联是诗人感情宣泄的闸口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此情为何?
四、
情为何物?
“锦瑟”何用?可换其他乐器?
《史记·封禅书》,五十弦——言其悲
起兴
“五十弦”的“锦瑟”—— 年已半百 —— “思华年”(对往事的追忆)
三、
刘禹锡
刘禹锡,字梦得,河南洛阳人。中唐
文学家、哲学家。自幼好学,博览古今, 20 岁中进士,授监察御史等职。参加王叔 文革新集团,谋夺宦官兵权,失败后贬为 朗州司马。九年后,元和十年(815年)被 召进京。游玄都观,因作诗《戏赠看花诸 君子》讽刺权贵,再度被贬,先后任连州 、苏州等地刺史,任中体恤民情,减赋济 灾,有不少德政。长庆元年调任夔州刺史 ,三年后再调和县刺史,在任两年复罢去 。晚年,因足疾回洛阳,常与白居易饮酒 酬唱,因宰相裴度力荐,任太子宾客加检 校礼部尚书郎等职,世称“刘宾客”。
影 响
三、
《锦瑟》是首什么诗?
“瑟”为古代的弹奏乐器,“锦瑟”绘饰华美的瑟。
《锦瑟》为李商隐自题《李义山诗集》的第一篇。这
首诗为李商隐46岁时所作,据说怀恋一个赠予锦瑟的女子 (相传是令狐楚婢女,还有说是当时贵人的爱姬。)
朱彝尊:深悼亡妻说(悼亡诗) 何焯:自伤身世说(自伤诗) 汪师韩:自比文才说 程湘蘅:自序其诗 恋情难忘说 无题诗:①诗人作诗另有寄托,不便言明,故用“无题 ”做诗,李诗中以《无题》命名的共有15首; ②用诗的开头二字或首句为题(不能概括全诗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