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概论期末考试单选题1.新旧民主主义革命最本质的区别是( B )A.革命的对象不同B.革命的领导阶级不同C.革命的前途不同D.革命的动力不同2.在20世纪上半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贡献最为突出的是( D )A.陈独秀B.李大钊C.蔡和森D.毛泽东3.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最核心的是坚持( B )A.社会主义道路B.共产党的领导C.人民民主专政D.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4.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任务是( B )A.形成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B.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C.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D.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5.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途径是( D )A.革命B.改制C.改良D.改革6.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是( C )A.社会主义道路B.人民民主专政C.人民当家作主D.市场经济7.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是( C )A.独立的社会形态B.固定不变的社会形态C.过渡性质的社会D.人类社会五种社会形态之一8.中国共产党提出改革决策的理论基础是( A )A.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理论B.人类社会基本矛盾理论C.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理论D.党执政规律的理论9.邓小平南方谈话回答了长期困扰人们思想的一系列重大认识问题,被誉为新时期第二次思想解放的宣言书,邓小平南方谈话发表的时间是( D )A.1978年B.1991年C.1989年D.1992年10.社会主义社会个人消费品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条件是( A )A.生产资料公有制B.旧的社会分工还没有消失C.生产力发展水平D.人们的思想境界多选题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飞跃的理论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 B C D )A. 毛泽东思想B. 邓小平理论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D. 科学发展观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是( A B C D )A.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B.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C.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D.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E.繁荣社会主义文化3.我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初级阶段的含义有( A C D )A.我国已进入社会主义社会B.多种所有制经济、分配方式并存C.它是我国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的特定阶段D.它是没有实现现代化的不发达的社会主义社会4.台湾问题是( C D )A.第二次世界大战遗留下来的问题B.殖民主义侵略下来的问题C.中国内政问题D.中国内战遗留下的问题E.要国际社会通力合作才能解决的问题5.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是( A B C ) A.武装斗争B.统一战线C.党的建设D.群众路线三.辨析题1.劳动收入都属于按劳分配收入,非劳动收入都属于剥削收入。
答:错误;劳动收入不一定是按劳分配。
非劳动收入的就更多了,比如银行存款利息、房租收入、彩票收入、继承遗产等等,并不都是剥削收入。
按劳分配收入是指公有制企业内部而言的,而劳动收入没有这一限制,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的劳动收入不是按劳分配,所以劳动收入不一定是按劳分配。
非劳动收入可以是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收入,是按劳分配以外的其他多种分配方式的结果,如利息、股息等,所以非劳动收入不一定是剥削收入。
2.“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
答:1.从整体上讲,经济是基础的,经济的发展会决定或带动文化的发展。
但又不能认为文化与经济的发展是绝对同步的,二者的发展既有同步性的一面,也有不同步的情况。
2.一方面,经济是文化发展的基础。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强调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决定着文化的发展水平。
从这种意义上说,观点是有一定道理的。
3.另一方面,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并不意味着文化的发展始终与经济的发展同步。
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的独立性。
文化的某些方面可以超越经济的发展而发展,如诗词歌赋的发展、书画的发展,并非与经济发展呈正相关关系。
从古至今,文化的发展都有超越经济制约而相对独立发展的事例。
4.要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需要在全社会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活动,使物质文明协调发展。
四.简答题(精简重点作答)1.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深化社会体制改革提出了什么样的新要求?答:十八大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紧紧围绕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深化社会体制改革,改革收入分配制度,促进共同富裕,推进社会领域制度创新,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形成科学有效的社会治理体制,确保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
创新社会治理体制,必须着眼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增强社会发展活力,提高社会治理水平,全面推进平安中国建设,维护国家安全,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
(1)改进社会治理方式。
坚持系统治理,加强党委领导,发挥政府主导作用,鼓励和支持社会各方面参与,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自我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
坚持依法治理,加强法治保障,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化解社会矛盾。
坚持综合治理,强化道德约束,规范社会行为,调节利益关系,协调社会关系,解决社会问题。
坚持源头治理,标本兼治、重在治本,以网格化管理、社会化服务为方向,健全基层综合服务管理平台,及时反映和协调人民群众各方面各层次利益诉求。
(2)激发社会组织活力。
正确处理政府和社会关系,加快实施政社分开,推进社会组织明确权责、依法自治、发挥作用。
适合由社会组织提供的公共服务和解决的事项,交由社会组织承担。
支持和发展志愿服务组织。
限期实现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真正脱钩,重点培育和优先发展行业协会商会类、科技类、公益慈善类、城乡社区服务类社会组织,成立时直接依法申请登记。
加强对社会组织和在华境外非政府组织的管理,引导它们依法开展活动。
(3)创新有效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体制。
健全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
建立畅通有序的诉求表达、心理干预、矛盾调处、权益保障机制,使群众问题能反映、矛盾能化解、权益有保障。
改革行政复议体制,健全行政复议案件审理机制,纠正违法或不当行政行为。
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联动工作体系,建立调处化解矛盾纠纷综合机制。
改革信访工作制度,实行网上受理信访制度,健全及时就地解决群众合理诉求机制。
把涉法涉诉信访纳入法治轨道解决,建立涉法涉诉信访依法终结制度。
(4)健全公共安全体系。
完善统一权威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机构,建立最严格的覆盖全过程的监管制度,建立食品原产地可追溯制度和质量标识制度,保障食品药品安全。
深化安全生产管理体制改革,建立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和安全预防控制体系,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
健全防灾减灾救灾体制。
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创新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依法严密防范和惩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
坚持积极利用、科学发展、依法管理、确保安全的方针,加大依法管理网络力度,加快完善互联网管理领导体制,确保国家网络和信息安全。
设立国家安全委员会,完善国家安全体制和国家安全战略,确保国家安全。
2.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对深化社会体制改革提出了什么样的新要求?答:四中全会提出的190项重大改革举措中,有关进一步深化司法体制和社会体制改革的有84项,主要体现在三大方面:一是在保证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方面,共有48项改革举措。
重点包括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探索诉讼制度改革,改革法律案件受理制度,探索建立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制度,实行办案质量终身负责制和错案责任倒查问责制,完善人民陪审员和人民监督员制度等。
二是在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方面,共有18项改革举措。
重点包括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和精神文明创建内容,完善守法诚信褒奖机制和违法失信行为惩戒机制,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构建对维护群众利益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体系,完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等。
三是在加强法治工作队伍建设方面,共有18项改革举措。
重点包括完善法律职业准入制度,加快建立符合职业特点的法治工作人员管理制度,建立法官、检察官逐级遴选制度,健全法治工作部门和法学教育研究机构人员的双向交流与互聘机制深化律师管理制度改革等。
3、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是什么?答:第一,经济基础不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最终目的实现共同富裕。
而资本主义实行的是生产资料私有制。
资本主义的本性是追逐利润,不可能达到共同富裕。
第二,政治制度不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人民当家作主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而资本主义国家往往只讲政体而否认国体,把资产阶级民主说成是超阶级、超金钱、超意识形态的和普适的,掩饰甚至否认其资产阶级专政的阶级本质。
第三,思想文化不同。
思想文化是社会精神形态的上层建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努力建设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等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资本主义虽然倡导指导思想多元化,但以私人占有制为基础的资本主义文化,必然是以私有观念为特征,以个人主义为核心内容的。
五.材料分析题材料1 当20世纪即将结束的时候,英国广播公司在全球范围内举行过一次“千年思想家”的网上评选。
结果,得票高居榜首的是马克思。
在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社会主义出现严重曲折的情况下,这个评选结果不能不令人深思。
人类社会过去的1000年,是波澜壮阔的1000年,是造就巨人的1000年。
悠悠千载,茫茫人海,代代英豪,在可圈可点的历史画卷中,曾出现过灿若繁星般的思想大师。
为什么马克思能独占鳌头呢?这是因为马克思所创立的理论是科学的,它的鲜明品质就是与时俱进。
——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干部群众关心的25个理论问题》材料2 马克思活着的时候,不能将后来出现的所有问题都看到,也就不能在那时把所有的这些问题都加以解决。
俄国的问题只能由列宁解决,中国的问题只能由中国人解决。
——《毛泽东文集》第8卷材料3 世界形势日新月异,特别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很快。
现在的一年抵得上过去古老社会几十年,上百年甚至更长的时间。
不以新的思想、观点去继承、发展马克思主义,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
——《邓小平文选》第3卷材料4 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能否始终做到这一点,决定着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
——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请根据以上材料思考下列问题:1.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是什么?答:马克思主义有着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