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号高炉快速恢复炉况操作实践
刘建民顾爱军
(宣钢炼铁厂)
摘要:九号高炉开炉快速达产达效后,各项经济技术指标逐步好转,由于煤比提高,焦比不断降低,料柱透气性变差,給休风后的炉况复原带来一定的困难,要紧表现为前期加风吃力,热平稳操纵不行,复原时刻长等。
针对这种情形,通过对复风的研究并大胆探究,逐步摸索并总结快速复风的方法,复原时刻大大缩短,取得了较好的冶炼成效。
关键词:高炉焦比快速复风
1概述
宣钢九号高炉(1800m3)于2005年10月24日点火开炉,通过炉内积极调整,快速达产。
2006年3月份以来炉内不断强化冶炼,先后在风温、富氧、煤比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经济技术指标取得了较好名次。
由于煤比的提高,焦比的不断降低,使批料的焦炭层变薄,料柱的骨架作用削弱,透气性变差。
反映在休风后的复风时带来了专门大的困难,复原炉况时前期加风困难,后期加风较顺,但炉温滑势过快,甚至显现铁水物理热不足,铁水含硫过高,严峻阻碍了铁水的质量。
为防止炉温滑的过快,适当操纵加风速度,阻碍了复原炉况的进程,一样隔10~12小时,才能实现全风操作。
为了提高复原炉况的速度,又能保证渣铁的温度充足,进而减少产量的缺失,通过对复原炉况的分析研究,并大胆探究,对加风量与加风速度进行有效的操纵,取得了专门好的成效,复原炉况进程大大缩短,且渣铁温充足,减少了因休风造成的产量缺失。
2低焦比高炉炉况复原的制约因素
近年来,随着工艺设备的不断更新,专门是高风温顺富氧的使用,高炉的焦比不断降低,煤比不断提高,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然而随着焦比得不断降低,焦炭的骨架作用越来越弱,高炉的透气性透液性变差,給炉况的复原带来了专门大的难度。
9炉焦比操纵在360kg/t左右,风温1200℃,富氧3.0%,焦炭负荷最重5.10.O/C重,具体表现休风复风上:加风困难,易显现崩料、滑料等,甚至显现悬料;再者由于休风及复原炉况前期有大约2小时不能喷煤,及休风过程中的热量缺失,在炉况复原过程中,停煤料下达导致炉温下滑太快,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加风速度,延误了炉况的复原。
3快速复原炉况的具体操作
3.1 休风前的预备工作
炉况能否在休风后快速复原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休风前的炉况顺行程度,休风前炉况的稳固顺行是快速复原炉况的前提和基础。
为此必须做好以下工作:
3.1.1 休风前确保炉况顺行良好,煤气流分布合理
休风前调整好炉况,确保炉况稳固顺行,炉缸工况良好,煤气流分布合理。
为复原炉况时煤气流的迅速重建制造良好的条件。
3.1.2 休风前充沛的炉缸热量
通常休风前24小时,确保铁温≥1480℃,炉温充足,休风前最后一炉铁次[si]≥0.4%,铁温≥1480℃,提高休风的安全性。
由于休风有能量缺失,充足的炉温可保证炉缸有充足的热量,幸免炉温不足,造成炉缸渗透性差,且形成粘结,极易导致复原失败。
3.1.3 休风时渣铁必须放净
休风时保证炉温充足,放净渣铁,才能安全休风。
假如渣铁欠净,休风后凉渣铁在炉缸结壳粘结,致使透液性变差,不利于复原炉况;由于9炉配吃料种杂,且入炉TiO2单耗在14.00Kg/t左右,[Ti] =0.10~0.15%,渣铁粘,流淌性差,排放困难,为此,结合几次休风情形及高钛渣铁特点,炉内一方面适当降低炉渣碱度,确保适宜的渣铁温度;另一方面,休风料段安排上,用一定量锰矿做轻碱,改善流淌性,确保出匀、出净渣铁。
3.1.4 休风前的负荷处理是否合理决定了炉况复原是否顺利
随着煤比的提升,焦比的降低,焦炭的骨架作用逐步削弱,休风后炉料压实,造成透气性变差,且休风时刻越长,这种情形越明显。
复原炉况时,风压高,不同意风量。
另外,休风和送风的初期大约有2小时不能喷煤,据煤热滞后性的特点,送风2小时后,停煤料下达,由于煤比高,缺少的热量较多,引起炉温的急剧下滑,专门是第二炉铁水[Si]变化专门大,加之复原炉况时加风,料速加快更加剧了炉温的下滑。
为防止炉温下滑过快,必须在停煤料下达时有轻负荷料。
对九号高炉而言,煤的热滞后性大约为3.5小时,现在对应的是休风时“炉腰及炉身下部”料下达,故而必须减轻此处料的负荷,即应追加净焦。
加净焦的多少依休风时刻长短、休风时煤比的高低定。
净焦的加入,补偿了休风时停煤造成的能量缺失,又改善了透气性,防止了炉温的急剧下滑,为快速复原炉况打下坚实的基础。
9炉O/C最重为5.05,通常休风热缺失按照1:1来运算,轻负荷料以降低焦比20~25kg/t,轻负荷15~20批,反应周期为2炉铁左右。
煤比越高,对应负荷轻得越多。
3.2复原炉况时风量的合理操纵
1)复风初,由于重建煤气流,专门在O/C比较高的高炉,前期风压高,风量小,透气性差,不吃风。
而关于大型高炉,风量达不到一定水平,风口前料不动(9炉风量≥1000 m3/min,风口前料始正常动作),而现在,不能因为憋压、高压就不加风,炉内加风把握原则:
①操纵送风前期合理的全炉压差。
△P以80~90为宜,压差高,不利于料动及后续加风操作。
②一旦风压走稳,抓住时机,小幅加风。
由于复风前期风压高,煤气流逐步找通路,为此加风量不宜大,风压2~5kPa、加风量50~80 m3/min.加风后炉况吃风,顶温上行快,风压走稳,则进一步加风操作。
后续随透气性指数上升,料尺动作平均,煤气流通畅,则加大加风力度。
③加风遇憋,及时减风操作,不宜在憋压下硬顶,拉大全炉压差,不利于料动及气流,防止发生崩、悬料。
④及时送煤操作。
送煤后,一是利于降低煤气粘度,增加穿透性,强化气流;另一方面,及时补偿热量,利于料尺平均动作及后续加风强化。
2)炉况复原成功与否的标志是风量加全,复原到原先正常炉况的水平,炉况稳固顺行,炉温合适且稳固,渣铁温充沛,各项制度回复到休风前水平。
在炉况复原过程中,炉温最难操纵的环节。
炉况复原的是否顺利,操纵好炉温是专门关键,专门关于煤比比较高的高炉,由于煤的热滞后性及风量由低到高的变化导致炉温变化。
送风初期,由于风量小透气性差、冶炼强度低,炉温急剧上翻,关于九炉而言,正常情形下,[Si]在0.25%左右,而休风后可达到0.6~0.8%左右,随着炉况的复原风量的增加,炉温下滑,专门是停煤料下达,炉温滑至最低(通常送风后第二、三炉),等上部净焦下达、且煤粉作用后,炉温上升,针对炉温的变化特点,科学合理的操纵加风速度、加风量,有效操纵炉温从而加快复原进程。
9炉正常风量水平3150±30m3/min,t风温=1200℃,喷煤量=30.0±1.0t/h,富氧3.0%。
复风初期,为确保料动,且尽快形成煤气流,抓住时机,积极稳妥用风;风量≥1200 m3/min、料尺平均动作,则及时复原煤粉。
煤量起步按照正常喷量,减少停喷时刻,及早补偿热量。
休风安排的净焦及轻负荷料,通常在复风后1.5~2.0小时下达。
如此一方面能确保送风初期湿区的透气性,利于炉况在复风初快速加风,另一方面,在适当大的风量下烧焦炭,利于提高炉缸热量。
风量加至正常风量的80%,则放缓加风节奏,一方面稳固一下气流,另一方面,防止炉温大幅下跌,进而阻碍料尺正常动作,形成崩、悬料。
随煤粉作用,热量回升,逐步加全风量。
合理把握捅风口时机。
9#高炉休风复风通常堵5~6个风口。
送风后,料尺动作平均,料线补齐,铁水温度≥1450℃,则随着炉内用风,按复风方案,逐步捅开风口。
考虑到大高炉中心难开,捅风口前强调风压风量、鼓风动能达到一定水平、开风口速度与炉况同意能力匹配,渣铁排出量与送风风量匹配,实际出渣铁量在承诺偏差范畴内。
4 快速复原炉况的实绩
进入2006年以来,前后几次定修,及几次无打算休风,按照以上方法操作,炉子复原专门快,
5结语
1)煤比的提高,焦比降低,給高炉休风后炉况的复原带来一定的难度,但只要休风预备充分,如:炉况顺行良好,渣铁温充沛,渣铁放净,最重要的一点加净焦数量与位置合理,这是快速复原炉况的前提和基础。
2)快速复风的关键在于及时将[Si]复原到正常水平,专门是风量加到全风时热量充沛,为稳固炉况制造条件。
这就要求加风的时机与加风速度操纵好,及前期加入量小,中期加风要快,接近全风时,加入量应较小为宜。
只有把握住加风要领,才能较快的将风加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