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总则
1.1 编制目的
为更好的指导钢结构焊接施工工作,对钢结构焊接的施工过程和质量进行有效的监督和控制,保证工程质量合格,以设计院提供的设计图纸为依据,参考本公司以往在类似工程的施工经验,结合本工程的实际情况及特点,制定此专项方案。
1.2编制依据
《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5-2001
《钢焊缝手工超声波探伤方法和探伤结果分级》GB11345-89
《建筑钢结构焊接技术规程》JGJ81-2002
《气焊、手工电弧焊及气体保护焊焊缝坡口的基本形式与尺寸》GB985-88本工程现有的设计图纸
1.3工程概况
三门金鳞体育中心主体育场工程位于浙江省台州市三门县滨海新城规划区内,由主体育场外场、主体育场内场及地下车库组成,其中主体育场外场总建筑面积33007m2,固定坐席25041座,运动场地面积约18696平方米,采用框架/钢结构;主体育场内场及地下车库建筑面积20319m2,采用框架结构。
本项目的主体育场屋盖采用四管空间桁架结构,节点形式为直接相贯焊。
体育场屋盖分别建于东、西看台之上,且东西、南北相对称。
1.4 焊接作业流程
板
焊接速度
合 格
合 格
1.5 劳动力计划
根据实物工程量,工期情况等特点,对钢结构部分进行分区安装工作,人 员构成见下表。
坡口清理、检查衬 板、引弧板、熄弧 操作平台,防风棚 及防护架就位
焊前准备 定位焊
填充焊接 按规定后热 按规定保温 焊接外观检查 缺 陷 修 补
过程中检查: 焊接电流、电压 焊接清理 层间温度
气体流量、压力、纯 度
送丝速度及稳定性 焊道宽度 焊前检查: 1、气候条件
2、焊前测量结果
3、坡口几何尺寸
4、焊机、焊接工具
5、安全防护
6、二氧化碳气体
7、防火措施
YES
YES
NO
NO
工种 技术员
质检员
辅助工
测 量
起 重
电焊工
铆 工
火 焊
施工准备
面层焊接 填写外观检查表
填写正式报告
工序交接
预热
打磨探伤区域 超声波探伤 根部打底
1.6 施工设备、检测工具及施工用料 1.6.2 主要检测工具
人数 1
1
20
2
5
20
30
8
1.7施工资料收集与整理
1)焊条烘干记录
2)焊条领用发放记录
3)环境监测记录
4)合格焊工登记表
5)无损检测委托、报告
6)焊接工艺评定记录等
第二章施工工艺及要求
2.1焊接顺序
为了最大限度减少焊接应力对结构产生的影响,焊接顺序采取“单杆双焊,双杆单焊”的原则,主桁架两侧同时对称施焊,焊接方向从中间向两边逐渐扩散开来。
2.2焊前准备
2.2.1人员准备及要求:
1)进行钢结构施工的所有作业人员必须经职业技能培训合格,取得焊工证,持证上岗。
2)施工作业人员进场后,必须及时登记造册,并在进场作业前进行培训,培训合格后方可进行作业。
3)项目部配置专门的钢结构工长,直接负责现场钢结构施工的生产安排和质量管理。
2.2.2措施准备:
1)编制钢结构焊接专项方案,明确施工方法、工艺参数、质量标准。
2)项目部管理人员根据焊接专项方案的要求,编制培训计划,组织相关人员参加培训。
3)明确质量验收程序,贯彻执行三检制度。
2.2.3材料准备:
1)材料管理:
a.焊条必须有质量合格证明,并且在有效期内方可使用。
b.现场设专用焊材存放室,并保持室内干燥、整洁,存放在室内的焊材,必须按种类、型号、规格严格区分,并做好明显的标记,严禁乱堆乱放。
c.对于受潮、药皮褪色、脱落、焊芯有锈蚀的焊条不准使用。
2)焊条的烘烤和发放:
a.为避免焊条药皮因温度陡降或剧升而开裂,烘箱的升温与降温应缓慢,不允许往正处于高温的烘箱内放入或取出焊条,应待焊条烘烤符合要求并降至保温温度后方可取出使用。
b.从烘干箱内取出的焊条,应盛装在保温筒内,数量应根据实际施焊需
要而定。
c.从烘干箱内取出的焊条应在四小时内用完,剩余焊条需重新烘烤。
重新烘烤次数不能超过两次。
3)对焊条烘烤人员的要求:
a.焊条烘烤员应能区分不同型号、规格的焊条,熟悉各种焊条烘烤温度和恒温时间,熟练操作焊条烘烤设备。
b.每次烘烤焊条前,应在开包后认真检查焊条的型号是否正确,有无质量问题,确认无误后,方可放入焊条烘箱中进行烘烤。
c.负责焊条的领取、发放和回收,并做好焊条发放和回收记录、烘烤记录和环境监测记录。
2.2.4焊工交底
现场钢结构焊接前,必须对焊工和相关人员进行焊接技术交底。
1)焊工上岗必须持有有效的证件。
2)为了让安装班组及时掌握钢结构焊接要求,我们以班组为单位,对全班焊工进行技术交底。
焊接方面交底资料包括施工技术交底单和焊接专项方案等,让焊工掌握焊接要点和注意事项,并在班房张贴交底资料,让班员随时学习,掌握施工、焊接要点。
2.2.5坡口准备
对接焊缝坡口清理和检验:施焊前需用角向磨光机对坡口表面20mm范围内的油、漆、锈、垢、毛刺、镀锌层等杂物清除干净,且不得有裂纹、夹层等缺陷。
焊口组对应按设计图纸的要求进行。
2.2.6作业条件
焊接环境出现如下情况时,必须采用棚布遮挡,加热等措施,否则禁止施焊:
1)风速:手工电弧焊大于8m/s。
2)下雨、下雪、大雾时。
3)空气相对湿度大于90%时。
4)焊件温度低于-20℃。
2.3焊接操作工艺
2.3.1 预热及后热处理
预热的加热区域应在焊接坡口两侧,宽度应各为焊件施焊处厚度的15倍以上,且不小于100mm;预热温度宜在焊件反面测量,测温点应在离电弧经过前的焊接点各方向不小于75mm处;当用火焰加热器预热时正面测温应在加热停止后进行,预热温度确定方法如下:
不小于l0mm;
2.4焊接质量要求
2.4.1焊缝外观质量要求
1)焊工应在焊完后立即清理干净焊缝表面的焊渣、飞溅物;外观均匀、成型较好,焊道与焊道、焊道与基本金属间过渡较平滑。
2)焊缝表面不得有裂纹、焊瘤等缺陷,二级焊缝不得有表面气孔、夹渣、飞溅、电弧擦伤、弧坑裂纹等缺陷。
2.4.2焊缝内部质量要求
1)钢结构焊缝内部缺陷按照验收规范《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要求进行。
所有二级焊缝按超声波B级进行20%检查,Ⅲ级合格。
2)探伤比例的计数方法:对现场安装焊缝,应按同一类型、同一施焊条件的焊缝条数计算百分比,探伤长度应不小于200mm,并应不少于1条焊缝。
3)钢结构焊缝内部缺陷分级及探伤方法应符合国家标准《钢焊缝手工超声波探伤方法和探伤结果分级法》GB11345-89。
4)碳素结构钢应焊缝冷却到环境温度,才能进行焊缝探伤检验。
2.4.3焊缝返修
焊缝返修采用与正式施焊相同的焊接工艺,并由合格的焊工担任。
返修部位应按原焊缝规定方法进行复检,合格级别与原焊缝要求相同。
焊缝同一部位的返修次数不宜超过3次,超过3次的返修应制定返修措施,并应经技术负责人批准后方可进行。
第三章焊接质量保证措施
本工程从事焊接作业的人员,从工序负责人到作业班长仍至具体操作的施焊技工、配合工以及负责对焊接接头进行无损检测的专业人员,均有相应资质人员,并且我们在工程开始前针对本工程项目实际情况组织相关技术人员开展针对性学习了解,保证相关人员明白工程的质量要求及施工时需注意事项。
3.6焊缝检验的措施
3.6.1外观检查
序号焊缝外观检查措施
第11页
在完成焊接24小时之后,对焊缝进行探伤检验(如下表),其检验方法需按照JGJ81-2002《建筑钢结构焊接规程》和GB11345《钢焊缝手工超声波探伤方法和探伤结果分级》规定进行;
第12页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