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荨麻疹的治疗

荨麻疹的治疗


临床表现
突然发作,皮损为大小不等、形状不一的红 色或白色风团,界限清楚。
皮疹时起时落,剧烈痰痒,发无定处,退后不留 痕迹。
部分病例可有腹痛腹泻,或有发热、关节痛 等症。严重者可有呼吸困难,甚至引起窒息。
皮肤划痕试验阳性。 皮疹经过8周以上不愈,或反复间断发作者为
慢性尊麻疹。
辨证论治
1.风热
3.血热
证候:先感皮肤灼热刺痒,搔抓后即随手 起风团或条痕隆起,越抓越起,以夜间为 重,发时心烦不宁,口干思饮,舌红苔净, 脉弦滑。
治法:清热凉血,消风止痒。 方药:消风散加减。生地15g,当归10g,生
石膏30g,知母10g,白茅根30g,苦参10g, 丹参20g,胡麻仁10g,生甘草10g。
针灸疗法
1.体针:主穴取曲池、血海、三阴交,面部肿加合 谷;头部多取丝竹空、迎香、风池;腰部取肺俞、 肾俞;腹部取中腕;腹痛加足三里;下肢取伏兔、 风市、委中、足三里。平补平泻手法。留针10~ 15分钟,每日或间日1次。
2.耳针:取穴神门、肺区、枕部、荨麻疹区(在 耳舟区时肩点上连线内上1/3处)。针刺,留针1小 时,每次选2~3穴。
证候:多见于急性等麻疹。发病急,风团 色红,灼热剧痒,兼见发热、恶寒、咽喉 肿痛、心烦口渴、胸闷腹痛、恶心欲吐, 脉浮数,舌红苔薄白或薄黄。
治法:辛凉解表,疏风清热。 方药:桑叶10g,牛蒡子10g,防风10g,蝉
衣10g,白蒺藜15g,山栀子10g,银花30g, 黄芩12g,生甘草10g。水煎,每日1剂分2次 服。伴有咽候肿痛者加板蓝根、山豆根。
3.水针疗法:取足三里、曲池、三阴交、肺俞等 穴,药物可选用普鲁卡因、皮质类固醇激素、苯 海拉明、复方丹参注射液等,每穴0.5~1m 1,每周2~3次。
再见
1、凡荨麻疹患者证见脘腹胀满或恶心呕吐, 或泄泻,或便秘者,均可从脾胃辨证。
其湿热者用霍香正气散去燥热之品。加入茵 陈、苦参、白鲜皮等;其虚寒者宜用建中、 理中之辈;中虚渲滞,阳气不伸者宜用升阳 益胃肠;寒热错杂者宜辛开苦降用半夏泻心 汤;大便秘结者宜表里双解用防风通圣丸。
治法:滋阴养血,疏散风邪。 方药:当归10g,生地15g,白芍10g,川芎
10g,首乌15g,芥穗15g,防风10g,刺蒺藜 15g,黄芪15g,生甘草10g。
放血疗法
(1)分别在双耳轮、双中指尖、双足趾尖, 经消毒后用三棱针刺之放血,3天1次,5次 为1疗程。
(2)慢性者在耳背静脉用三棱针刺之出血, 或用碎磁片消毒后,贬刺出血,2~3天1次。
中医则认为是由于“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所造成。由于人体正气相对虚弱,且患者 体质各异,或内有食滞、邪热,复感风寒、 风热之邪;或平素体弱,阴血不足,皮疹反 复发作,经久不愈,气血被耗;或患有慢性 疾病(如肠寄生虫、肝炎、肾炎、月经不调 等)致内不得疏泄,外不得透达,郁于皮肤
腠理之间,邪正交争而发病。临床上多发 于女性,尤以中青年为多见。
荨麻疹“风疹块”,是一种常见 而病因较为复杂的皮肤血管反应性过敏性皮肤病
现代医学认为荨麻疹的的发生,主要是机体对体 内外一些刺激因素的反应性增强,表现为皮肤粘 膜小血管扩张及渗透性增加,从而出现的一种局 限性水肿反应。当机体处于一种敏感状态时,许 多因素可以诱发荨麻疹的发生,如食用鱼、虾、 蟹等动物性食品;接触花粉、漆树等植物;应用 青霉素、链霉素、磺胺类、血清等药物;受到冷、 热、风、日光等的刺激,另外,胃肠道功能紊乱、 代谢障碍及精神因素等也可引起本病
2.风寒
证候:多见于寒冷性荨麻疹。皮疹色淡红 粉白,遇冷加重。症状不多或有无汗头身 痛,口不渴。舌体胖舌质淡苔白,脉浮紧。
治法:辛温解表,宣肺散寒,疏风止痒。 方药:麻黄10g,桂枝10克,白芍克15,荆
芥5克,防风10克,苍耳子克10,白蒺藜10 克,秦艽15g,生姜皮10g,浮萍10g,生甘 草10g。
4、凡荨麻疹患者伴有心悸、怔忡或失 眠多梦者,均可从心系辨症。其心阴虚者 宜用天王补心丹,心阳虚者宜用桂枝加龙 骨牡蛎汤。
5、凡荨麻疹患者证见腰膝酸软者,均 可从肾辨证。肾阴虚者宜用六味地黄丸, 肾阳虚者宜用二仙汤。
4.湿困
证候:发疹时四肢不温,脘闷纳呆,神倦 身困重,口腻,腹胀便溏泄,舌淡苔白腻, 脉沉滑。
治法:健脾除湿,疏风和血 方药:多皮饮 地骨皮9克,五加皮9克,桑
白皮15克,干姜皮6克,大腹皮9克,白藓皮 15克,粉丹皮9克,赤苓皮15克,冬瓜皮15 克,扁豆皮15克,川槿皮9克
5.血虚
证候:风疹反复发作,迁延日久不愈,且 多于午后或夜间发作,或疲劳时加重,舌 红少津或舌质淡,脉沉细。
2、凡荨麻疹患者证见咽喉干疼,或咳嗽, 或有过敏性鼻炎史,易感冒等,均可从肺 系辨证。其气虚表不固者宜用玉屏风散;肺
热者,可选用麻杏石甘汤、麻黄连翘赤小 豆汤。
3、凡荨麻疹患者性情急躁、烦躁易怒或情 志抑郁者,或女性伴有月经不调、痛经者, 均可从肝经辨证。遵“治风先治血,血行 风自灭”之治法,其血热者宜用犀角地黄 汤加荆芥、防风、白蒺藜等,或用羚角钩 藤汤加减;肝郁者宜用逍遥散;血虚者宜用当 归饮子,血瘀者宜用通经逐瘀汤。
相关主题